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臣

      通过前文我们对甲骨卜辞中小臣和小臣妥的点评,我们发现其实目前我们国家对于商朝历史的研究还是非常落后的,并没有平时认为的或想象中的那么成熟,甚至于连甲骨卜辞中大量出现的小臣一词到底是什么现在都还存在有很大的争议,到现在都还不清楚。或许有人会问:“小臣不是文字吗?如果单个字意不好理解,上下文贯通字意不就出来了吗?”这是一个非常浅显而实用的道理,但现在的问题是上下文没有贯通和无法贯通,因为不仅仅是小臣二字不知其意,还有很多字也不知其意。如与小臣二字连用的妥字,其字意与现在的字意基本上完全一致,就是合适的、妥当的意思。若小臣二字指物,小臣妥就是物品合适的意思,若小臣指人,就是人员合适的意思。那么,为什么专家学者们在对甲骨卜辞的释读中要将小臣妥译为人名呢?这是因为除了小臣二字不认识之外,还有更多的字不认识,为了将卜辞中的上下文贯通,文章的意思理顺,小臣妥就只能以人名的方式存在才能说得通,理的顺。

      那么,对于甲骨卜辞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的小臣二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本人手上没有甲骨卜辞的原文,但有青铜器和玉器上的铭文,所以我对甲骨卜辞中小臣二字的解读将从同时代的青铜器与玉器上的铭文开始予以解读和破解。

小臣氏樊尹鼎。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

小臣氏樊尹鼎--铭文。

      小臣氏樊尹鼎的铭文一共八个字,最主要的是前五个字,因为到目前为止,这前五个字还没有一个人对其做过正确无误的解读和破解,所以该青铜器铭文的真正意思就成了一桩千古悬案。下面由我本人对这五个汉字作一个详细的解读与破解。

 甲骨文的“小”字。从甲骨文“小”字的字形结构上看,“小”就是立杆垂直后要插入“丁”的意思。那么,这个丁为什么要在立杆垂直后插入?又要插在什么地方呢?

 这是甲骨文的“丁”字。

      由于金文来源于甲骨文,对金文文字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对甲骨文文字的理解与判断,所以就让我们来看看金文的“小”字是如何写的吧:(三种写法)

 金文“小”字的第一种写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由三个甲骨文的“丁”字组成,毫无疑问“小”指的就是甲骨文的“丁”字。三个“丁”字成品字形结构,也可以认为是上面一个“丁”,下面两个“丁”呈八字形结构。

 金文“小”字的第二种写法。非常明显的是下面一个八字形,上面一个“丁”字。八,就是立杆测影方法中的第八步,第八步就是给立杆上套环。那么为什么套环不用表示环的方形或圆形来表示,反而用一个“丁”字来表示呢?因为立杆上套环的目的是为了画圆,而画圆的必用工具是绳,所以这个“丁”就是将绳与环固定在一起的那个“丁”。

 金文“小”字的第三种写法。这种写法直观、简洁、明了。不但那个表示第八步的八字形有了绳的曲线,中间的那个“丁”字也显得更长、更大、更像是“丁”字。可以说金文的第三种写法等于是告诉了我们这个“丁”是要插在绳上的。

      由以上对甲骨文和金文“小”字的分析,我们知道“小”字就是立杆垂直之后和在立杆上套环之后,用“丁”将绳与环固定连结的方法。所以“小”就是“丁。”

      甲骨文“小”字的造字本意:小,就是丁的意思。

    汉字:臣

 甲骨文“臣”字一共有两种写法,这是第一种写法。其字形结构是内外结构,外是两条绳构成的一个封闭式的口字形,内是两横用来表示数据的意思。“臣”字的第一种写法就是在绳上开一个口字形以便将数据放入其中的意思。

 这是甲骨文“臣”字的第二种写法。这种写法就是两个不同形状的口字形的叠加,一个是封闭的类似于三角形的口字形,一个是类似于长方形的横着的口字形。由于“臣”字字形的基本线条都是由绳来构成,所以该“臣”字所表示的意思就是在绳上开一个口字形的意思。在立杆上开一个口字形,在绳上开一个口字形,这种在某某之上开一个口的方式就是卯口,卯口就是卯的意思。

      甲骨文“臣”字的造字本意:臣,就是卯口的意思。臣,就是卯。

      甲骨文“小”是丁,甲骨文“臣”是卯,则小臣就是丁卯的意思。

      再看铭文中“臣”字下面的那个字,也就是被专家泰斗们译为“氏”或“氐”的那个字,从字形结构和与甲骨文的“氏”字和金文的“氐”字的比较来看,其既不是氏字,也不是氐字,而是与甲骨文“勿”字非常接近的字形。

 

甲骨文的“勿”字。“勿”字所表示的意思就是“丁”在绳上的固定方法和注意事项。那么没有了表示固定中点的“丁”之后的“勿”字是要表示什么意思呢?由于中点在用“丁”固定时一定要垂直立于绳之上,一定要固定在绳的卯口中,而这个卯口一定是将绳折弯后才能出现,所以“丁”就应该垂直立于折弯出现的卯口之上。

      再看铭文中的“勿”字,其“丁”是斜的,“丁”在绳上的位置不是在绳的折弯处,而是在绳的凸起位置,所以甲骨文“勿”字的意思就是不要将“丁”斜置,不是固定在绳的凸起部位,而是固定在绳的卯口位置。

      甲骨文“勿”字的造字本意:勿,就是不,不要、不是的意思。

      再看铭文中“勿”字下面的那个字,很多人或众多的专家学者都将其译为“樊”字,那么就让我们通过分析来看看其究竟是不是“樊”字。

      “樊”字没有甲骨文,只有金文:

 金文的“樊”字。从“樊”字的字形结构上看,我认为该字一定有甲骨文的文字,只不过字形差别可能很大没有辨识出来而已。“樊”字的字形结构表示的是在立杆上开卯口受到众人的崇拜和敬仰的意思。那么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卯口会受到众人的崇拜和敬仰呢?因为这一个小小的卯口是人类思维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的结果,是思想先进性的体现,是人类从顺应自然到改变自然的重大变化。开卯放丁,就是中国后来的榫卯结构技术,正是因为有了这项超然的先进技术才使上古的中国拥有了无与伦比的造船与大型木结构建筑的建造技术。因此,我认为金文“樊”字真正所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开卯的方式受到众人的重视的意思。

 这是铭文中的“樊”字。从字形结构上看,该铭文中的“樊”字没有了立杆之间的卯口,下面表示崇拜和敬仰的双手也变成了相反方向的表示。相反的双手表达的方式和甲骨文“北”字的表现方式相同。没有了卯口,放弃的双手,由此表达出人们已经不再重视开卯的这种方式了。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社会文明高速发展的结果,原来的伟大发明,由于普及使用和司空见惯,伟大发明身上原本的光环则渐渐的变的暗淡无光了,丁丁卯卯也不再受到人们的重视了,甚至于还产生了轻视的念头和看法。铭文中的“樊”字就是轻视的意思。

 这是铭文中“樊”字下面的那个字。从字形结构上看,上面是一只手,下面是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是一个三边都出头的三角形,字形与甲骨文的“今”字非常相似,所以既有“丁”的意思,又有卯的内容。“丁”和“卯”是用来在绳上标记和固定中点的,而手有掌握和把控的意思。如果用“丁”标记中点失败,则预示着整个立杆测影活动的失败,如果用“丁”标记中点成功,但因卯口开的不规范或是遗失了中点的位置,也同样导致测影活动的失败。所以如何运用“丁”和“卯”是立杆测影活动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所在。因此,该字的意思应该是“丁、卯”的如何运用决定着测影活动的成功与失败,即事关生死的紧要关头。

      该铭文的前五个字都分析完毕,后面三个字的字意与现在文字的字意基本相同,其分别是汉字的作、宝、用三个字。那么该铭文全部八个字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把每个字所代表的意思都排列出来就会明白了。

      小--丁,臣--卯,勿--不要,樊--轻视,事关生死的紧要关头,作,宝,用。仅从字面上将每个意思连起来就是:丁卯勿轻,关键时刻是个宝的意思。

      小臣氏樊尹鼎铭文:丁卯虽小勿轻视,生死关头是个宝。

      至此青铜器小臣氏樊尹鼎铭文全部破解解读完毕,我认为该铭文是通过不起眼的小小的丁卯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是一个思想,再或是一种认识或见解。就是再小的事物或再小的人物,都不能因为小而轻视他的作用,因为关键的时刻或是紧要关头,全靠这些不起眼的小事物或小人物来度过难关和解决问题,没有这些小事物或小人物的帮助就是死路一条。

小臣妥见玉琮。

      该玉琮的年代,有说是商朝的,有说是西周的,但不管它是哪个年代的,我们只管解读破解它的文字内容即可,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小臣妥见玉琮铭文。

      该玉琮铭文非常好解,因为我们已经破解了其最大的难点“小臣”二字。剩下的就是汉字的“妥”字和汉字的“见”字。这两字在我们的甲骨文新解中都已经做过详细的解读,“妥”就是适当、合适的意思,“见”就是现或出现的意思。因此,小臣妥见玉琮铭文的意思就是:丁卯合适就能出现的意思。那么能出现什么呢?请看铭文在玉琮上的刻划位置,是刻划在玉琮表示圆满的圆口上,所以这个出现指的就是圆满的意思。由此,小臣妥见玉琮铭文的意思就是:丁卯合适就能出现圆满。

      丁卯是不起眼的小构件,圆满就是圆满成功的意思,玉琮是思想逐步升华的品级关系,所以我认为小臣妥见玉琮铭文的真实含义应该是:成功来自于细小的积累。

      或许荀子《劝学》中的一段名言就是对小臣妥见玉琮铭文的最佳注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小臣氏樊尹鼎铭文:丁卯虽小勿轻视,生死关头是个宝。

      小臣--小人物、小配件、小事件等。

      小臣妥见玉琮铭文:成功来自于细小的积累。

      小臣--细节、分支、细小等意思。

      通过对青铜器小臣氏樊尹鼎和小臣妥见玉琮铭文的最终解读与破解,我认为两者体现的都是思想、都是文明、都是在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就是不要忽视身边的那些小事或小人物,因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或小人物才是决定国家命运和生死存亡的关键。细节决定成败,没有平时细节的修养,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完人。没有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就不可能成功,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那么,为什么在后来的文字应用中或是生活中又有了小臣、微臣、大臣、臣妾等等的说法和称谓呢?我认为所有这些臣字的用法都来源于甲骨文的“童”字,“童”就是微小的意思,就是在帝的高大形象面前,普通的人连个卯都不如的意思。由于甲骨文“童”字中的卯字不是竖着的卯,而是趴在地上的卯,卯就是臣,所以有了俯首称臣,也就有了后面的大臣、小臣、微臣的称谓。至于臣妾的臣,就是小、微不足道的意思。

      因很多读者提出没有留言功能,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自今日起为方便大家的留言与相互交流,特建微信《文章留言交流群》,有意者请加我本人的微信号:medisea即可入群留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师嫠簋铭文,41,既
【三品美术馆】三品课堂——简析《大盂鼎》铭文(第七讲 上) 主讲:王友谊
齐家中的“齐”是什么意思?
邮票上的青铜器-弯弯篇(9)-作册大方鼎
傅幻石|殷商金文中的重大发现:“父乙”就是傅說
不字的甲骨文金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