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踏遍流沙,对酒高歌|冯其庸先生敦煌学二三事




冯其庸先生敦煌学二三事

文/ 荣新江



冯其庸先生(右2)在敦煌莫高窟留影


今年初,备受我们大家尊敬的冯其庸先生与世长辞,划上自己人生圆满的句号。自冯先生走后,我一直想写篇纪念的文字,但头绪纷繁,不知从何处下笔,以致我推动编辑的《文汇学人》一组纪念文章,自己却付之阙如,但思念之情,时时涌现。




冯其庸192423日-2017122日),名迟,字其庸,号宽堂。江苏无锡县前洲镇人。著名红学家、史学家、书法家、画家。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学会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联理事、《红楼梦学刊》主编等职。以研究《红楼梦》著名于世。20152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著有《曹雪芹家世新考》、《论庚辰本》、《梦边集》、《漱石集》、《秋风集》等专著二十余种,并主编《红楼梦》新校注本、《红楼梦大词典》、《中华艺术百科大辞典》等书。在研究中国文化史,古代文学史、戏曲史、艺术史等方面做出了成就,研究了中国大西部的历史文化艺术,著有考证丝绸之路和支架取经之路的大型摄影图册《瀚海劫尘》,获得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冯其庸还擅于书法和绘画,书法宗二王,画宗青藤白石。所作书画为国内外所推重,被誉为真正的文人画 。 

         


▲视频:冯其庸先生口述罗布泊之行

冯先生自己没有很多敦煌学方面的论著,但他是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的顾问,而且是一位难得的又顾又问的顾问。在他关心的大西北、大国学中,敦煌是一个重要的点,这里既是向西域进发的中原文化起点,又是西方文明进入中国的首站,是大西北之学、是大国学不可或缺的关节点,而敦煌学也提供了大西北与大国学的丰富素材。

▲作者(左)陪冯其庸先生考察楼兰(出发前

我认识冯先生较晚,记得比较清楚的第一件事,是19958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在吐鲁番召开“敦煌吐鲁番出版工作研讨会”,参加者是一些学会成员,还有一些出版过有关敦煌吐鲁番著作的出版界朋友,没想到,已经是72岁的冯其庸先生却现身夏季高温的吐鲁番盆地,与我们大家一起开会、考察,端着相机到处拍照,乐此不疲。我原本以为冯先生就是借这个机会来新疆转转,其实从同行的孟宪实、朱玉麒那里知道,冯先生已经多次来新疆考察,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大漠东西。

▲作者与冯其庸先生(右2)在敦煌莫高窟

在吐鲁番的会议之后,我们一起前往库车、拜城一带参观,那时的公路和车辆都不能和今天相比,所以从吐鲁番到克孜尔,要走大概整整一天的时间。我们一大早出发,大概在黄昏时分,来到库车西面盐水沟一带,夕阳照在克孜尔山(红山)上,层峦叠嶂,山体显现出各种不同的姿态和色彩,大家纷纷拍照留念。冯先生举着长筒相机,一边拍照,一边夸赞山色之美。我们随后乘车继续西行,天色黑暗下来,汽车沿着陡峭的傍山公路行驶,望之头晕目眩,大多数人都闭目休息,直到午夜时分,才到达克孜尔石窟。

冯其庸先生(青年)

没想到,冯先生并没有休息,而是在构思更为宏阔的壮丽山水画卷,后来他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这里一片片红彤彤的山色,我每次看到他的《古龟兹国山水》《龟兹玄奘取经古道》《盐水沟群峰》等画作,都为之震撼。回想起这一片奇山异石,看冯先生笔下的色彩,再读他的诗句:“平生看尽山千万,不及龟兹一片云。”(《题龟兹山水二首》之二)才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在冯先生的心中,大西北的地位之高,真是难以用语言叙述的一种情怀。

冯其庸先生作品《龟兹玄奘取经古道》

第二件事,是1999年我在协助季羡林、周一良、饶宗颐先生编辑《敦煌吐鲁番研究》年刊第四卷,这一卷的主要内容,是我与美国耶鲁大学韩森(Valerie Hansen)教授主持的“重聚高昌宝藏”项目成果,其中一组是有关宗教方面的,有业师张广达先生关于吐鲁番汉语文书中所见的伊朗宗教踪迹,韩森讨论吐鲁番墓葬揭示的信仰改变以及中国人是如何皈依佛教的,姚崇新论高昌国的佛教与佛教教团,孟宪实论高昌王曲文泰对玄奘西天取经的赞助,党宝海考证吐鲁番出土的《金藏》大藏经残片,我本人探索唐代西州的道教流传和道教经典问题,马小鹤研究摩尼教文献,陈怀宇系统阐述高昌回鹘景教问题。

冯其庸先生书法作品

另一组是历史研究,有邓小南从妇女史角度研究68世纪吐鲁番的妇女,吴震研究高昌西州的胡人,李方以史玄政为例讨论唐西州胡人的生活状况,伊斯拉菲尔·玉苏甫解读吐鲁番新发现的回鹘语文书,武敏探讨吐鲁番出土的丝织品,盛余韵(Angela Sheng)讨论67世纪西北边境的纺织生产,胡素馨(Sarah Fraser)讨论吐鲁番的考古艺术品,斯加夫(Jonathan Skaff)研究吐鲁番发现的萨珊银币和阿拉伯-萨珊银币,陈国灿讨论唐前期户税。不论选题的广泛,还是研究的深度,都可以说把吐鲁番研究大大地推进了一步,而作者队伍,也是集当时研究吐鲁番的一时之选。然而,就在这时,出版资金出了问题。

▲启功先生(右1)在冯其庸先生(左2)书房中

从创办开始,《敦煌吐鲁番研究》的资金就是由香港方面支持的,这笔资金原本是中华文化促进会资助饶宗颐先生每年出版一期《九州学刊》敦煌学专号的,我帮助饶先生编辑了两期专号后,觉得这笔钱在大陆可以支持一个专刊,于是经过一番努力,把这笔钱转而在北京创办了《敦煌吐鲁番研究》。到了第四卷的时候,不知何故资金没有到位,几位老先生也是一筹莫展。

冯其庸先生在挥毫书法

于是,我们想到冯其庸先生,由柴剑虹出面,向冯先生汇报了情况。冯先生一口答应帮忙解决,不久就安排了一位企业家与我们编委的几个同仁开会,那位企业家听了情况说明后,溜之大吉。冯先生听说后很生气,随即自己掏腰包,给了我们出版一卷的全部经费,让这一卷吐鲁番专号按时顺利出版,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从这件事可以看到冯先生对于敦煌吐鲁番研究事业的支持,如果没有冯先生的雪中送炭,《敦煌吐鲁番研究》恐怕到第三卷就会夭折,那样就应了日本学者在我们创办刊物时说的一句话,“有很多三期刊物”,就是办了三期就办不下去了。好在我们有冯先生,让我们度过了难关。

敦煌吐鲁番研究第四卷

第三件事,是2006年洛阳发现一件唐朝景教经幢,上面刻写着《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和《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幢记》。早在1992年,我就和林悟殊教授合撰《所谓李氏旧藏敦煌景教文献二种辨伪》,辨析号称得自李盛铎家的所谓小岛文书《宣元至本经》为今人伪造,而李盛铎所藏《宣元本经》即《宣元至本经》,是真品。景教经幢发现后,个别人散布谣言,说新出经幢证明我和林悟殊的说法是错误的。事实上,传这话的人对景教文献毫无知识,新发现的唐朝景教经幢所刻写的《宣元至本经》与李盛铎旧藏《宣元本经》相合的地方,文字完全相同,只是敦煌写本缺失后半,经幢又没有下半截,所以各有所缺,但两者对照,几乎得见全经原貌,也在证明李氏旧藏《宣元本经》,就是《宣元至本经》,其名见于伯希和在敦煌藏经洞所获《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后的《尊经》所列景教译经名表,李氏旧藏是真经。

冯其庸先生水墨作品

景教经幢出土不久,冯其庸先生就从洛阳友人、碑刻研究专家赵君平先生那里得到一份精拓本,于是对照李盛铎旧藏《宣元本经》图版,撰写了《〈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全经的现世及其他》,论证了经幢本和敦煌写本《宣元本经》的同一性,肯定了李氏旧藏的真品价值,同时也经过对比小岛所获《宣元至本经》文本,与经幢本相去甚远,从而坚定了我和林悟殊认为其是一件伪经的看法。

冯其庸先生

冯其庸先生和夫人摄于兰苑

这篇文章在《中国文化报》2007927日整版刊登出来,我读后备受鼓舞,也惊叹冯先生对于敦煌景教写本研究之熟悉,他虽然很少直接写有关敦煌文献的文章,但动起笔来一点都没有外行话。我们的文章原本发表在海外的《九州学刊》第4卷第4期敦煌学专号,虽然后来收入个人文集,但看到的人毕竟少。李氏所藏敦煌景教文献的真伪公案,得到冯先生在报刊上的肯定,使得更多的读者清楚地了解了学术争论的来龙去脉,并且用新的材料,对我们的观点做了进一步的阐发,把唐代景教研究向前推进。

冯其庸先生作品《古龟兹国山水》

冯先生的文章发表后,他让我到他家去取这份报纸,同时送给我一份洛阳景教经幢的拓本。我后来听说,洛阳的收藏家送他一份拓本,并请他在自己的一份拓本上题跋,他听说这位收藏家手里还有一份拓本,就自己买下,拿来送我。

冯其庸先生著作

我辈学子在学术道路上常常受到长辈的爱护和帮助,其大恩大德,难以报答。更重要的是,冯先生在学术的真伪问题上,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而这对于我在敦煌学的道路上前行,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和支持。

当年豪气未消磨,直上崑仑意更多。

踏遍流沙千里道,归来对酒一高歌。

这是冯先生2001年作的一首诗。记得2005年我们随冯先生从米兰到楼兰,再从楼兰到敦煌,追寻玄奘归国行迹,考察丝绸之路,以后一到秋末,家乡的亲人送来阳澄湖大闸蟹,冯先生就把我们几个年轻人叫到张家湾的家里,吃新鲜的大闸蟹,喝琅琊台高度白酒。我们一边听着冯老讲述多次“踏遍流沙千里道”,一边有如从西域“归来对酒一高歌”。

冯其庸先生

而今,我们又多么想和冯老说:“莫负明年沙海约,驼铃声到古城边。”跟着他,去敦煌,访吐鲁番,经龟兹、于阗,登帕米尔高原,沿丝路西行……                                                                                                                



作者简介     

荣新江 男,1960年生于天津。现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史研究会理事、副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唐研究》主编、《敦煌吐鲁番研究》编委、《中国学术》学术委员会委员。2013年受聘新疆师范大学“天山学者”计划。   


本文原载《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7卷,2017

封面设计:一田

本期编辑:远 近   水中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荣新江|馮其庸先生敦煌學二三事
刍议现存敦煌唐代景教文献的真伪问题
人大教授冯其庸:学语文一定要多读书
冯其庸自述:渡尽劫波见光明
冯培红、白雪:略论敦煌吐鲁番出土的东晋南朝文献【东南文化2011.2期】
景教遗珍唐《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经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