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锡山历史名人(七)| 荡口走出来的铜活字印刷家华燧:本是江南富庶,精于传道实业

华燧

字文辉,号会通,别号梧竹,人称“会通君”,生于1438年。他是华贞固的玄孙,华方次子。


华燧铜像

明正统年间,少年华燧便广泛涉猎经史,好作考订。他常常在路口高声朗读,旁若无人。遇到学者耆宿便上前求教。中年时,尤其专心于校阅经史的谬误,对异同文字认真辨析,同时作下记录,汇集成册。他发现前人流传下来的著作未必都是善本,特别是那些存世稀少的作品,倘若不加订正,而让其中的谬误也一并流传,未免以讹传讹,误导后人。

于是,他萌生了自己印善本的念头。他爱书之情深人骨髓。纵然以前从未印过书,但他相信自己能够“会而通之”,印出当时世上最好的书来。为此,他在家中辟印书作坊,命名为“会通馆”。而人们则称他“会通君”。这“会通”二字,取自《易经》“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是融会贯通的意思,体现了他对自己印书的期盼和自信。


▲荡口古镇·会通馆


明礼部尚书邵宝在《会通君传》一书中记载了华燧矢志印书一事。邵宝还提到华燧因一心刻书,竟不善经营农业,以致家境稍有败落。但他如《锡金识小录》所说,“能以经济施于乡”。


有一年,鹅湖塌方,千亩农田遭淹绝收,官府却不减税收,以致农民背井离乡。华燧主动向官府提出代为纳税,并修筑湖堤,农民因此又回到了家乡。同时,他发现胶山有一些土地荒废,便组织劳力前去垦荒,使百姓都得实惠,生活有所好转。


铜活字印刷鼻祖



▲会通馆·印刷陈列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印刷出版书籍谈何容易,更何况印制的大多是鸿篇巨著。起初,华燧曾探索用木活字印刷,但由于木字容易受潮变形,效果不佳。据传,他还曾探索过锡字印刷,但锡字不易着墨,效果也不理想。最后,他选中了铜活字印刷


自宋代毕异发明胶泥活字以后,我国印刷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到元代大德年间,王桢又发明了木活字。华燧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和无数次的失败,终于获得了用铜字板印刷书刊的成功。1490 年,会通馆便试用铜活字印制了《宋诸臣奏议》但由于对铜活字不易受中国墨的技术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好,印出来的50套书印刷质量仍不够理想:差错多,字句排列不齐,墨色不均,甚至有的字迹偏斜,只存半边;同时因为只有一副活字模板,所以正文和小注不分大小,校勘也不够精细。他随即研究进行改进,两年后,他又用铜活字先后两次排印《锦绣万花谷》一书,印制质量明显有了提高,且采用了大小两种字体,分别称作“华家大铜板”和“华家小铜板”。

以后,他又陆续印行了《容斋笔记》、《文苑英华纂要》、《百川学海》《音释春秋》、《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等十余种书籍。他自己撰写的《会通馆集.九经韵览》和《十七史节要》也用铜活字印行。他印制的书籍,多为白纸大本,有的纸张拼接印刷,其中不乏卷帙浩繁、纸墨精良、印制精美、出版量很大的作品。他印制的书籍中缝上方都有印刷年份,下方印有“会通馆活字铜版印”字样。华燧往往在书后加跋,陈述经过。


他前后印刷了约十五种书籍。这些书籍历来被藏书家视为珍品,流传至今的,大多成为国家保存的珍贵版本。《无锡通史》指出:明代的无锡铜活字印刷,形成了群星璀璨的文化奇观。这些铜活字印书本流布四方,震动海内,影响远至日本。更重要的是,这些书是明代无锡的特殊商品。



华燧读书勤苦,学识广博。修撰钱福在华燧六旬寿庆时写的《寿序》中盛赞他的刻苦用功的精神,说他年少时“力家盅,应公役”,他的父亲华方(字守方)长期患足疾,不能行走,华燧和几位兄弟轮流侍奉在左右。因而,真正能集中精力研究学问,是在他35岁时其父去世以后的事了。


暮年,华燧为自己写了《志》和《墓志铭》。1513年,以75岁寿龄而逝世。吏部尚书乔宇为他写了《会通华处士墓表》,颂扬他的成就和贡献。华燧的侄子华坚,字允刚,是继华燧之后著名的铜活字印刷家,他开办的印书馆“兰雪堂”与会通馆齐名。华燧的族叔华珵,于1502年重印陆游的《渭南文集》50卷和《剑南诗稿》8卷,前者流传至今。另有华煜、华镜等都从事过铜活字印书。

来源:《锡山名人》(尤伟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铜活字印刷之祖——华燧
华坚兰雪堂铜活字印本《春秋繁露》
金属活字在中国为何不成主流
清代民间的活字版印刷
对罗振玉旧藏古代铜活字的初步研究
中国活字印刷④:对活字印刷研究中现存几个问题的看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