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反脆弱》(Antifragile)

《反脆弱》(Antifragile), 这本书已经是第三次看了。第一次是4,5年前,读到了一半多就放弃了。后来又捡起来从头看过一次,没看完又放弃了。这次本来是下决心在去年年底看完的,结果没做到。现在总算看完了。


为什么第三遍才看完呢?我想第一个原因是这本书写的比较晦涩。与其他畅销书不一样,它的句子和内容不是很容易懂,跨界跨世纪的引经据典也较多。一旦一段时间不看,就会忘记前面讲的是什么。第二个原因是我并不是特别喜欢作者。作者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纯粹的商人,既是个经济学家(economist)也是个交易者(trader)。他的基本出发点是人生就是为了优化。人所有的选择,比如两个工作哪个更优,两个城市该住哪里,都是按利益最大化伤害最小化来算的,完全不考虑真实的人是有情感的,很多人并不是优化着所有选择。本书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也是《黑天鹅》(Black Swan)的作者,《黑天鹅》讲的是现象,而这本书主要是观点(opinion)。


“师心自用”(opinionated)是第三个我并不太喜欢本书的原因。全书贯穿了很强的观点,不是很公平。作者先说一个观点,然后找出前人的论点,论据,故事,或者是名人名言来证明他的观点。 作者不喜欢现代社会,不喜欢大公司,不喜欢后知后觉的经济学家,自我牟利的政客,千篇一律的学术界,这都okay,我也不喜欢它们。但是要把这些“观点”强行证明成有科学道理,还牵强地画几个凸凹图来证明,比较难以服人。读这本书的过程,整个觉得是在不断跟作者吵架的过程。



那为什么我还是反复地回来念这本书,而且每次都从头仔细地读呢?我讲一个简单的原因,和几个深层次的原因。


简单的原因是,我必须表扬作者,他不避讳描述复杂的内容和现象。大部分的市面上的书,尤其是畅销书都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化,比如“从零到一”,看上去很有道理,其实没有什么营养。简化的速食取悦受众,大家都看懂了,觉得太有道理了,其实只是大众品牌名人口碑。但是本书作者不避讳复杂的概念,他愿意去解释一些复杂现象,而且告诉大家,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复杂的,是一个有机体,不要以为事情都那么简单!


本书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的观点,比如“没有把你杀死的,让你更强壮”, 比如“随机不是坏事”,比如“历史都是没在做事的人写的”,这些观点大家应该基本上知道, 我就不在这里重述了。还有一个domain(领域)的概念比较有意思,就是说人们往往受限在自己狭隘的”思考领域“里。他举的例子就是有人在旅馆门口,不愿意拿自己一个小箱子,要让旅馆的人来帮他拿,但是同一个人在一会儿就到那个健身房去使劲地扛一个200斤重的大杠铃。这个让我联想到一张照片,健身房门口十来步,大家都坐扶梯而不走楼梯。人们经常深陷在自己设置的狭隘domain,看不到更大的空间。


下面我讲深层次的原因我为什么读完这本书。这本书给我最多的是一些“lens”,翻译成镜头或者视角吧,它给了我好几个不同的看问题的“镜头”。现代社会变化太快,信息太多,怪相重生,常规社会经济规律不再适用,大部分人做着无用的事而焦虑着,少数赢者通吃而不长久,东西方冲突加剧。这几个镜头能够帮助我改变焦距看问题,让我收益非浅。


所以看这本书很慢,我反复地想这些问题,然后得到了这几个“镜头”。


讲解前先解释下术语:简言之,脆弱(fragile),就是在动荡之中会破碎,反脆弱(antifragile),就是在动荡之中能够存活,甚至于得益于变化。 


第一个镜头,是个体和集体的镜头。集体由个体组成。本书的观点是:个体的脆弱和死亡,对集体的成活是有好作用的。比如说餐饮行业,每个餐馆应该是脆弱的 --— 做的不好就应该关门,这造成了整个餐饮行业是反脆弱的,因为整个行业会适应社会的需求,用户的需求而活下来,繁荣下来。餐馆如此,创业如此,植物动物如此。一个没有个体死亡的集体是“脆弱”的,虽然从情感上,个体的不幸往往被放大,个人也都不愿意厄运落在自己头上,拯救个体的呼声一直都会被放大。


其实作者不好意思直说但是也基本上说出来的是,人类也是这样子的,就是社会中个体的竞争和个体的牺牲是有必要的。如果你要一个整体能够反脆弱,能够繁殖繁荣的话,你必须要让弱者和不适应者死亡。


细胞死亡而生命延续。单个创业公司的死亡造成整个行业的适应和存活。延伸出去,这是个分层次的概念:一个单独的人,他有家人,然后有朋友,然后有认识的同事,他走到小道,村庄,城市,他属于越来越大的集体,然后到国家,到整个人类。在每一个类目(category)中(比如人类,比如公司),机体都是一层套一层的。作者说,低层次机体的牺牲,损害,错误让高层次机体更加的坚韧而适应变化。



第二个镜头,很有意思的,就是这个杠铃的概念。作者说,很多事物遵从“杠铃原则”:这些事物的分布不是常见的“金字塔”之类,而是有“两极”和“当中”。当中是最脆弱的,两头是不脆弱的。比如说人们,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他们没有太多东西可以失去的,他本来也没有占有很多的财富,本来也没干太复杂的事。所以,事实上任何的动荡,对他们来说还是那个样子。他们虽然个体不一定很强,作为一个群体,他们一定会活下来的。还有就是最上层的统治阶层,很有权势的人,他们也是会想办法活下来的,但是中间这些人是最脆弱的。因为中间这群人试图保全很多,凡是你想要占有的东西:财产,教育,工作,面子,其实都是脆弱的点。你资源不够,又想保全许多,注定你是会在动荡中失去的那群人。


这个杠铃的概念,和我们传统的“中庸之道”相悖。如果你相信这种模型,那么在你培养孩子的时候,要么能给她留几个董事会职位,要么多给她一些劳动人民扫地做饭自给自足的技能,不要两头不沾。否则平时好像过得还不错,动荡一来,你(那孩子)就是最受影响的人。


同理,作者也建议理财的时候把一部分财产放在现金,一部分放高风险高回报的产品,而不是都放在“稳健收益风险不大”的理财产品中。这样在最差的情况下,你的风险是被控制的。而最好的情况下,你的上升空间很大。 



第三个有用的镜头,是一步和多步的镜头。以外交政策为例,美国或者其他大国看到中东有一些混乱,就冲进去维稳,把萨达姆打死,然后可能稳定一阵子,美国也许是出于好心。但是,这是典型地只看到第一步。因为那些小的不稳定,是当地的一些矛盾的激化,你应该让它矛盾发泄出来,被处理,然后当地会变得更稳定。你一步把它压制了,也许10年以后,20年以后那个地区会有更大的动荡。


这个不要只看一步的镜头非常有用,尤其是在制定政策和计划的时候。不少公司先打败竞争对手,赚钱以后再说。一个产品长了一大堆用户就被宣称为成功,不考虑赚钱,很多我们周围的例子都是如此。历史屡试不爽,新的有限任期的领袖前赴后继。历史之所以重复,是因为人们往往没有把第一步和第二步连起来看。第一步过后,一批人功成名就退休了。新的危机出现,被看成是单独的危机。作者建议我们要培养”多步思维”,看到一件事可能的系列结果和侧面影响。



还有一个很好的镜头是关于预测:人们往往是用已经发生的事情预测可能发生的事。但是真正重要的,是没发生的过事。这是“黑天鹅”的概念,大家可以参考《黑天鹅》那本书。那个不可预测的事情,是最最最麻烦的,造成可能的最大灾难。所以作者认为,数据收集的越多,除了人力物力花费越大以外,没什么真正的用处。所有重大历史事件比如世界大战,股市崩溃,“阿拉伯春天” 都没法被预测。在事件发生之后,人们又往往把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作为一件事情的起因,而没有办法理解复杂环境的酝酿。


所以作者认为,你没有必要去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更没必要去看数据科学家的每天更改的预测结果。没有发生的事情才是更加重要的。与其预测未来,不如做好准备。

【照片于2019.1摄于景山-故宫】




CozyClub

这是我们四个女生的群,名字来源于最早聚会的咖啡厅。我们有着相似的背景:清华,留学,北京,互联网创业和工作。我们性格各异,但有共同价值。多年来我们常常相聚,彼此支持,工作生活情感时事,无所不谈。这个公众号是对这些有意义时刻的沉淀。


-- Yue, Melissa, Helen & Joyc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度金融必读:现代危机启示录《黑天鹅三部曲》
读书|「脆弱」只是给别人提供伤害你的机会
jh786: 读《黑天鹅》和《反脆弱》 读《黑天鹅》和《反脆弱》 跳呀跳呀跳跳虎 读...
为什么咨询师们都该读一读《反脆弱》?
说说抗疫战士的脆弱
脆弱反面不是强韧,而是反脆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