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大千敦煌行 面壁三年图破壁(二)

张大千临摹北周萨垂王子舍身饲虎卷之三纵74.1,横1213.6

一九四二年,张大千又专门聘请了青海的藏族喇嘛画师昂吉、三知、晓梧格郎、罗桑瓦兹、杜杰林切赴敦煌。这些喇嘛画僧平时用的画笔,与莫高窟内发现唐人用的笔极为类似,而且他们用的颜料大都来自印度。张大千不惜重金买了沙青、沙绿、赭红等颜料。这些比内陆常用的石青、石绿、赭石的色度显得更加厚重。同年张大千六侄张比德,门人萧建初、刘力上,知交谢稚柳等人也赶来相助。五位喇嘛画僧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准备画布。他们先将画布衔接得天衣无缝,再绷在木框上,为了易于着笔,要涂抹胶粉三次,用大石磨砑七次,才算完工。同等重要的任务是调制颜料,佛教壁画的颜料自有其传统,绝不是传统中国画工所熟习的。

张大千临摹北周萨垂王子舍身饲虎卷之四 纵74.1,横1213.6

临摹壁画时,张大千将临摹者分为三组,指导门人、子侄和喇嘛画僧分工合作,克服诸如洞内光线阴暗、空间有限,原壁画色彩年久变色,颜色剥落、线条隐晦等技术上的困难,先要爬上蹲下用玻璃纸覆在墙上勾摹轮廓,然后贴在画布上,映着日光再用木炭勾出影子,再勾墨线,并注明色标后转为正稿。

从四川博物院藏二百余幅敦煌壁画画稿来看,这些资料的收集是精细严谨的,较之于敦煌藏经洞等地所发现唐人画稿有惊人的相似。更令人吃惊的是大千先生在画稿标色所用特殊符号,如『工』(红),『彐』(绿),『赭』『ㄘ』『田』(墨)等都与敦煌所见古人的布色符号一致。足见张大千精细的程度。凡是佛像人物的主要部分,都是张大千亲自勾勒上色,其余楼台亭阁,或其他背景的装饰部分,则由他人协助分绘。当时张大千常一只手持蜡烛,一只手拿画笔,有时站在木梯上,有时蹲着,甚至还要躺卧在地上描,往往要经过数十次观察之后才能下笔,每幅均手续繁复,大幅需要两个多月才能完成,小幅也要十数天。每天清晨入洞工作,薄暮出来时,个个都是蓬头垢面,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在艺术之炉中熔炼着。

张大千临摹北周萨垂王子舍身饲虎卷之五 纵74.1,横1213.6

在临摹的原则上,基本上是采取的复原临摹法,形式上也是沿袭古人创作壁画时所采用的师徒多人合作的方式。但要将壁画转换到纸布绢等材质上,是张大千临摹古代绘画的一次全新尝试。张大千强调要『完全一丝不苟地描,绝对不能参入己意』

在对形把握的同时,也从中对壁画精神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从时代风格变迁来看,张大千以为:『元魏之作,冷以野,山林之气胜;隋继其风,温以朴,宁静之致远;唐人丕焕,其文浓,敦厚、清新、俊逸,并擅其妙,斯丹青之鸣凤,鸿裁之逸骥矣!五代宋初,蹑步晚唐,迹颇芜下,说世事之多变,人才之有穷也;西夏之作,颇出新意,而刻画板滞,并在下位矣。』

张大千临摹北周萨垂王子舍身饲虎卷之六纵74.1,横1213.6

张大千对于时代风格所呈现的画迹,观察入微,他说:『北魏喜夸张,画多夸大,西域新疆出良马,北魏画马,多以西域,马蹄较常马大两倍,其夸张于此概见。』又如张大千细致地临摹历代菩萨的手印,以至后来他可以从这些不同的手印分辨出这是北魏的、隋唐或宋朝的佛手。进而判定这幅壁画的创作年代。学问做到如此精微,这恐怕是张大千的过人之处吧。

另外,从临摹的材质来看,有纸本(宣纸、藏纸)、布本、绢本(粗纹绢、细纹绢)、细麻布本,这也与敦煌所藏画稿选用的材料基本相合他深知敦煌壁画并不是单一的画风,而是不同绘画流派和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交流融合的结晶。在选取临摹对象时,张大千除考察题材,不同绘画风格外,他最爱飞动之美的飞天、伎乐天、各种乐舞带来强烈的生命感,正如宗白华所言:『敦煌的艺境是音乐意味的,全以音乐舞蹈为基本情调。

张大千临摹北周萨垂王子舍身饲虎卷之七纵74.1,横1213.6

在艺术精神上,张大千认为,敦煌壁画宏大的规模,是中华民族伟大力量的表现,在艺术价值上超过山西云冈石刻和河南龙门造像,张大千从十个方面分述了敦煌壁画对中国绘画的影响:『一是佛像、人像画的抬头;二是线条的被重视;三是勾染方法的复古;四是使画坛的小巧作风变为伟大;五是把画坛的苟简之风变为精密;六是对画佛与菩萨像有了精确的认识;七是女人都变为健美;八是有关史实的画走向写实的路上去了;九是写佛画却要超现实来适合本国人的口味了;十是西洋画不足以骇倒我国画坛了。』

张大千临摹北周萨垂王子舍身饲虎卷之八 纵74.1,横1213.6

张大千还从临摹的实践中认识到敦煌壁画非一般工匠画,应有专业画家参与其间。纵观三国两晋隋唐画史可知,顾恺之、张僧繇、陆探微、展子虔、董伯仁、吴道子、李昭道、李思训、郑虔、韩幹、周昉、孙位等名师都曾参与壁画创作。

张大千将敦煌壁画与画史相映证。他说:『一般人想象古人的画法是「拙笔」其实是草书一样,笔法飞跃秀劲,绝与一般人所想像的不同。有一些评画的代语,我们可拿敦煌壁画来做实验。例如「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话,一般人解释「出水」是说古人服装紧束,而吴道子所画衣带宽曳。但看敦煌的唐人画,确有印度影响,女人裸腿,隐隐现于轻纱裙带之下,又衣纹波动,像「活水」一样,这才算是「出水」的意义。

张大千临摹敦煌隋代藻井图案 四川博物馆藏

在论山水时,他说:『传世的夏圭山水,我认为可靠的很少,因为画得并不够好。我送给故宫的安西榆林窟西夏普贤菩萨赴法会一铺,原画上半幅的远景山水,是夏圭一派画风,画得都极好,当然,夏圭不会亲自去画,要去的都是他的徒子徒孙,但事实上比传世的夏圭画得都要好』。事实上,莫高窟六一窟、二四九窟、二七八窟、三二三窟、二一七窟等都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山水画。

张大千对敦煌艺术的认识,也同时转化到他自己的艺术实践中去,无论是线条、设色、布局等方面,敦煌之行以前和以后的作品都大不一样,甚至影响了他的绘画观。他看到壁画,才知古人心思周密,精神圆到和对艺术的真诚。古人不惜工夫、不惜工本、不厌其繁地精密态度,激发了他力挽画坛苟且的风气,上溯古代艺术宏大博雅的精神,以开拓新的画风。

张大千临摹隋菩萨像 四川博物馆藏

张大千一共在敦煌生活了两年零七个月,临摹壁画大小共二百七十六件,目前藏四川博物院的有一百八十三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有六十二件,包括莫高窟和榆林窟的作品。另有张大千临摹这批壁画的两百余幅线描稿也保存在四川博物院。所涉及的题材主要有佛说法图、佛传图、本生图、菩萨图、经变图、藻井等装饰图案以及供养人像等。他其间所经历的艰苦实远非一般人所能想象。正如作家高阳先生所说:『张大千在敦煌是艺术上的苦行僧,精神上与玄奘西域取经有相通之处,表现了他的勇气、毅力及对艺术的虔敬。他在敦煌两年有余的生活之本身,便是一大成就。』


原文:《传移模写 贯古通今—论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的时代意义》-魏学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瞎画之后,张大千步入人生巅峰
手欠画家张大千与敦煌壁画二三事
临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菩萨像
张大千的是非敦煌路
张大千临摹敦煌莫高窟佛像欣赏
大千——临摹敦煌壁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