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宋名将郭进:出师未捷身先死

宋朝太平兴国四年三月中下旬,山西中北部一带虽较开封气温低些,倒也四处可见枝头的新绿和田间零星的野花。在这适宜踏青观景的日子,太原城周围却发生着激烈的战事。

所谓战事,也就是宋太宗的第一次北伐。

当年正月间,宋太宗做出了征讨五代残余——北汉的部署,旋即调集大军直逼太原。

徘徊于行宫内的宋太宗,心神不宁,一面督促诸将不顾一切强攻,一面派人火速赶往石岭关打探战况。他在焦急地等候那里的战报,因为预先已在该处布下一局,就看能否奏效。

宋太宗所布之局,是提前派出云州观察使郭进率部在石岭关驻守,专门对付辽国的援军。石岭关位于今山西省阳曲县东北两山之间,地势险要,为太原城以北的门户锁钥,历来为北方游牧势力南下的必经要道。想当年,唐朝为防范突厥进犯,便于此屯兵驻守。这次征讨北汉,宋太宗钦点郭进为太原石岭关都部署,以依险阻击,这可是关系灭汉行动能否成功的关键一环。

几天之后,终于传来捷报,郭进果然不辱使命,大败辽国援军。对方不仅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而且落荒逃回。随之,北汉国主再度派往辽国乞援的使者和蜡书信函,又被郭进截个正着。消息传出,宋太宗长出一口气,北汉君臣则为之丧气,军心动摇。次月,天子放心大胆离开镇州,兴高采烈地亲赴太原前线督师。

就在太原城即将被攻克前夕,宋太宗却接到来自石岭关监军田钦祚的奏章,报告主帅郭进染病身亡,死因乃中风眩晕所致。此病属传统中医说法,用现代常见西医的划分,可称脑溢血。阅罢奏书,宋太宗悼惜不已,遂下诏追赠亡臣安国军节度使,予以优抚安葬。

说起这位立下大功的郭进,可是宋初响当当的名将,以善于用兵和从严治军享誉一时,故深得前朝太祖皇帝的赏识和器重。他的突然亡故,原因其实并不简单,牵扯到复杂的人事纠纷,连太宗皇帝当时也未察觉,因而留下许多令人深思的话题。

在中国古代,河北长期属于南北拉锯交战之区,故民风强悍,不仅多慷慨悲歌之士,也不乏草莽英雄。郭进便是一位由草莽英雄终成名将的人物。

郭进,生于五代后梁龙德二年,家乡深州博野(今河北博野)。他出身贫贱,家世不详,幼年时的经历已无从知晓,想必吃过不少苦、磨过不少难。年龄稍长之后,他流落到巨鹿(今河北巨鹿),在当地的一位富户家做过佣工。

十八九岁的郭进已长得身强力壮。受到当地民风的熏染,他在艰难困苦中练就一身功夫,膂力超群,身手不凡。值得注意的是,他虽出身低下,却充满豪侠之气,“倜傥任气”,喜好结交同类,加之嗜酒与赌博,不免逞强斗殴,成为本乡的好汉。不难想象,他这样的性情完全与一个下人的身份不符。因此,一来二去,他惹恼了主人家的公子,竟打算暗中将他杀掉。倒是那位少东家的母亲竺氏心肠软,私下里告诉了郭进。他眼见此处不留人,只得另谋出路。

彼时正是后晋朝廷主宰中原,兵戈不息、武风烈烈,各地的大小藩镇都在招兵买马以壮声势。郭进一身的力气和功夫,不愁无用武之地。他投奔驻守太原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刘知远很欣赏他的身手,便留在帐下当了侍卫。

开运三年冬,辽国国主耶律德光统军大举南下,很快便攻陷开封灭亡后晋。翌年正月,刘知远乘机在太原称帝建国,是为后汉高祖。不过,契丹人一时不仅控制了京师开封,而且打算定鼎中原,留给刘知远的空间极为有限。这一年,郭进24岁,已成为一名带兵的军官。

后周建立后,郭进历任淄州(今山东淄博)、登州(今山东蓬莱)及卫州(今河南汲县)刺史。难得的是,这位来自下层的壮士,从出任一方长官之日始,已一扫早年鲁莽的习气,注意修炼自己,唯刚直的性格保持不变,爱憎分明。他深知百姓生活不易,所以十分痛恨贪官污吏及扰民的兵痞土匪,因此在数郡任内,都严厉约束部属,并戮力剿匪,以保一方平安。

据记载,他在淄州任内因颇有善政,当地吏民曾联名上书请求留任。在登州期间,郭进率领镇兵平定了为害一方的群盗,感动得当地父老千余人不顾辛劳赶往京城,伏阙乞请朝廷为其立《屏盗碑》。他到卫州上任后,针对久治未绝横跨数州的亡命盗匪,发兵围剿,历时数月“剪灭无余”,百姓们感激地上书请求立碑记功。

郭进忠于职守的表现,大大超越了武夫同辈所为。时逢明君周世宗在位,遂予以嘉奖,提拔他为沼州团练使。他再接再厉,除了关注民生、剿匪之类的善举外,还提倡植树改善环境,这在那时树木砍伐殆尽的情况下,尤为难得。于是,老乡们又跑到开封,伏阙请立碑颂德。世宗皇帝特下诏命左拾遗郑起撰写碑文,赐予沼州百姓。

多少年后,郭进虽已葬身黄泉之下,但沼州乡民却始终记着他,看到枝繁叶茂的柳树睹物思人,许多老人难掩悲情,垂泪感慨地告诉晚辈:这些树木都是当年郭公所种的啊!甚至南宋人写史时也追忆道:郭进“知人疾苦,所至人为立碑纪德政”。

宋朝建国后,郭进依旧尽职尽责。正派凭本事吃饭的人,往往无刻意奉迎之心,此是古今一理。不过,是人才总会引人注目,尤其在明智者当权时更是如此。宋太祖心胸豁达,识人善用,遂提拔郭进为沼州防御使,委以西山巡检重任,专责与北汉接壤的太行山一线防务。此时,郭进38岁,精力旺盛,已是难得的将才。

郭进在西山巡检的岗位一干就是18年,直到死去。

郭进不仅善于用兵,厚赏部下,而且治军极严,因此所部战斗力非凡。说到他从严治军,《宋史》本传称“(郭)进有才干,轻财好施,然性喜杀,士卒小违令,必置于死”。

宋太祖出身将帅,熟知军中内情,故极赏识郭进的御军手段,每次派遣戍卒到郭氏部队,必特别告诫:汝辈去了当谨奉法。否则朕犹可宽赦你们,郭进可是要杀你们的头!一次,朝廷从天子近卫的御马直中选派30人,派往郭部承担压阵任务。不曾想,在与北汉军队激战时,这批武艺非凡负责压阵的军人,临阵竟带头退缩。郭进当即下令连斩十余位,才震慑住众人。事后,他如实奏报。宋太祖拿到奏书的时候,恰在内廷检阅宿卫队伍练武,遂故作恼怒地发作道:御马直侍卫,千百人中才得一二人,稍违命令,郭进便杀之。照他这样子,龙种健儿也不足供应。这当然是天子在演戏,有意说给那些卫士们听,既表示关爱身边人,同时则以儆效尤。随后,宋太祖专门派遣宦官私下给郭进带去口谕:此辈自恃宿卫亲近,骄踞不听军令,杀得好。郭进聆听天音,感动而泣,君臣如此相待,确是难得。

据官方史书记载:曾有一名军校自西山军营奔赴京城控告郭进,太祖皇帝了解情况后对左右说:这人犯了过失,惧怕惩罚,所以跑来诬陷主帅以求脱罪。他随后遣使将诬告者押回西山,交由郭进处死。当时正遇北汉军队来犯,郭进对在押犯说:你敢告我,相信有胆气,如今可免你死罪,令你带一支人马迎敌,若能掩杀来寇,照样荐举给朝廷,如果战败,你可自投河东去。此人感奋听命,于是在战场上拼死厮杀,终告大捷。郭进没有食言,将其军功上奏朝廷,请求迁官奖赏。

宋太祖一朝,郭进一直驻守河北西部前线,在抗击北汉和辽国军队的战争中声名远扬,并有力地支持了南下的统一事业。因此,宋太祖对他既充分信任,又极为欣赏和厚爱,故长期委以西山防务重任。有一件事颇能说明宋太祖对他的态度:开宝(968年~976年)中,天子下令在开封城中为爱将建造宅第,还特许打破常规,屋顶悉用笛瓦。负责督建的衙门以为皇帝弄错了,就汇报说:按照规定,非亲王公主宅第不可使用笛瓦。宋太祖一听便恼了,对属官教训道:郭进控扼西山十余年,使朕无北顾之忧。我对他岂能连儿女都不如吗?尔等马上前往督役,休得多言。

宋太宗即位初,对大批文臣武将加官晋爵,郭进也迁官云州观察使,改判邢州(今河北邢台),并继续负责西山防务。这一年,他54岁,已是久经沙场的夙将。新朝天子还赐给他京城一区宅第。皇位轮替,表面上看似乎一切如常,但实际上正是从此开始,本朝武将群体的命运逐渐出现了逆转,而他也最终走上了不归之路。

在太宗朝,郭进活着的时候,除了承担抗辽和讨伐北汉的战争任务外,也十分注意武备及城防建设。据以后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郭进有才略,累有战功。”他在主政邢州期间,又对邢州城进行了整修。见到多年之后邢州城依然高大坚固,城墙厚达6丈,城内武库的铠仗精良,管理井然有序,都是沿袭郭将军当年的规矩,沈括不能不感慨万分。

然而在上述背景之下,郭进勇于专兵的特长和果敢好强的性格便不合时宜了。

话又回到开篇。太平兴国四年正月,宋太宗亲征北汉前夕,郭进出任太原石岭关都部署,担负起阻击契丹援军的重任。说起都部署一职,乃是北宋前期的方面军主帅,照理应负有统军的大权。但此时,宋太宗依其惯例派来了一位监军,此人为引进使、汾州防御使田钦祚。就官爵而言,田钦祚比郭进矮一截,只能做下属,不过监军属于天子特派的人员,并不买主帅的账。

从经历来看,田钦祚也算是一名武将。他在后周时从军,宋初为合门通事舍人,曾参加过几次战役。不过此人不仅品行低劣、贪财好利、阴险狡诈,还喜欢欺负同行,是故“人多恶之”。在灭蜀之役期间,他利用入朝奏报的机会,陷害与己不和的将官王继涛,结果引起宋太祖的误解,逼死了老实的王继涛。

田钦祚到石岭关赴任后,积习难改,竟不顾军情紧张,利用职务之便从事贩运牟利的勾当,从而引起郭进及其他将校的不满。郭进自知无力约束田钦祚,只能当面骂几句解气。由此,田钦祚怀恨在心,事事挑刺儿掣肘,甚至不惜破坏行动部署。人若太不厚道了,难免众叛亲离。田钦祚的部下受不了他的违法乱纪,纷纷控诉到朝廷,结果是田钦祚被贬官一级,降为团练使,但仍保留监军职务。由此看来,在太宗皇帝眼里,田钦祚虽非良将,却有牵制主帅的价值。

当年三月中旬,朝廷大军围攻太原之际,契丹援军赶来增援。驻守石岭关的郭进率军据险出击,大破数万敌骑,有力地支持了太原攻坚战。就在此时,田钦祚对主帅进行了恶毒的报复,直至将对方逼死。有关当时的具体细节,因史料阙如,已无从知晓。据北宋人钱若水的《太宗皇帝实录》记载:“(田)钦祚之典石岭军也,大将郭进屡有战功,为钦祚所凌轹,(郭)进不能甘,遂自经死。事甚暧昧,时皆以为钦祚杀之。左右无敢言者。”

以后宋人也称:田钦祚诬陷郭进,郭进“刚忿不能辩”,走投无路下便上吊自杀。事后,田钦祚以郭进因中风眩晕而死之由上报。由此不难发现,田钦祚的报复手段极其简单,即以监军身份一方面凌辱郭进,另一方面则向天子上奏诬告,羞辱加上陷害,终将刚烈的一代名将逼死。遗憾的是,诬陷的口实已不得而知。

郭进的悲剧发生后,虽然冤情一目了然,消息也很快在私下里传播,但宋太宗身边却无人敢说,想必是怕引起天子的猜疑。这一切只能说明:宋太宗赋予监军太大的权威,使其“口含天宪”,无人敢惹。也就是说,“性刚烈,战功高”的郭进,实际上是当时极端独裁和狭隘统治的牺牲品。

郭进死时,年仅58岁,正是可以施展其军事才能之时,但死不得其所。

就郭进的生平功业及悲剧性结局来看,实与家喻户晓的杨业颇为相似,只是遗憾的是,其人其事既未能为后世所传诵,当今学界也少有关注。

郭进的儿孙也不争气。据《梦溪笔谈》记载,郭进当年在邢州城内修建宅第,落成之日,宴请亲朋好友,主席设于正房,另外在东西厢房安排次席,令工匠和诸子分别落座东西两边。亲友不解地问:怎么能让公子们排在工徒下面?主人指着东厢房里的匠人说:这些是修宅子的。再指着西厢房里的儿子说:那些是卖宅子的,当然应该坐在修宅子的下面。他说出这样的话,自然是清楚儿子们的毛病,所谓知子莫若父。结果一语成谶,他死后不久,果然不肖之子连宅院都保不住,卖与他人。

就这样,家门不幸,无人继承父业,也无力宣传先人的业绩。随着岁月的流逝,郭进生前的非凡事迹及不幸遭遇便渐渐被尘封于故纸堆中。

杭州西湖岳飞墓前有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此联是后人专为追忆英雄岳飞所写,意在歌颂千古英烈和针砭万世奸臣。其实,宋朝历史上悲剧性的名将不限于郭进、杨业和岳飞三人,还有狄青、宗泽、曲端、张宪、余蚧等许多位,都因遭到当权者的各种猜忌,或积愤而死,或蒙冤被杀,或不明暴亡,实在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在此借用以上对联,祭奠早于岳武穆160年冤死的郭进以及其余那些被遗忘的孤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初名将郭进为何在大败辽兵后愤然自杀?
中原王朝的统一战争:北宋与(契丹)辽国的对决(2)
《宋朝史》——宋太宗灭北汉:弹丸之地的殊死抵抗
远观近鉴宋朝人•336·战功高却被皇帝亲信欺凌而死的良将:郭进
猛将郭进:控扼西山十余年,使北宋无北顾忧,却最终自杀而亡
郭进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