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皴染藏气蕴 勾点幽山林

皴染藏气蕴 勾点幽山林

—访山水画家刘修楼

文/易安


  咸阳自古是文化氤氲之地,名家聚集之处,可谓文化蔚然成景,洋洋大观。在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氤氲了许多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化名家。刘修楼先生,就是沉浸在这股墨香文化中,砥砺前行的画家。


  童年的他对成中艾先生时任老师时,办公室门后的一幅人物肖像画“布袋和尚”记忆犹新,画作的惟妙惟肖让他产生极大的爱慕,童年对新鲜事物的好奇,转为兴趣,从此喜欢上了绘画。成年后的刘修楼一开始并没有专业学画,而从事字画装裱工作。在这期间认识了本土的名师大家,在和众多老师的交流中又拿起画笔,这一次,就再也没有放下。从最基础的素描开始,初学不得要领,经董学颜老师指点,在夜间的灯光下观察树的影子,在他细致的观察和本身对于画作的理解,经过长期的勤奋练习,很快便由入门技法晋升到拥有熟练的画功。

  于此期间不断跟随各位老师出入各地山川,进行实地写生,这更加丰富了他的创作灵感和对山水的理解。在其画作中,总能给人如在画中的真实感和磅礴感,正是来源于真实写生的基础上他对山川河流的采写和感悟。正如他讲到只有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才会感知到山川的呼吸和动向。而他,尤其喜爱在大雨之后进山写生,如他所说,山雨过后的景色,更加符合山川的气质,观察的久了会有一种云与山同行,云托着山行走的感觉,这样的写生才是真实的,是生动的,是来自于生活的。


  他讲到董学颜老师曾赠给他的绘画心得,随口咏出:凡作一幅画,需先立意,需三七字,心手眼墨水色。色从于水,水从于墨,墨从于笔,笔从于眼,眼从于手,手从于心。心、手、眼须一致,笔、墨、水、色即生变化。结构常用,布局陡峻,险入逆出之法。虚实阴阳照应。而在具体绘画中,诸如“一木之穿插掩映宛如一林。一林之揖让疏密竟似一木”。这样的口诀在刘修楼的作品中也是频频有所体现,他的画作中非常注意疏密和大小、远近之层次,其中尤以树最为特色,掩映山川中的林木必有高耸挺拔者,亦有低矮朦胧者,此两者在画面中或为点缀,却使整幅作品充满了和谐和浑厚的人文风格,更加淳朴和自然。

  欣赏刘修楼的画作时,尤以山水画为代表,总给人山色空蒙雨亦奇之感。他走遍了国内的名山大川,观察和写生了各地独具风格的山川形象。而他,唯独钟情秦岭山景区,曾多次进入写生学习。他日常善绘巨幅,每每纳山川谷壑于心中,墨收于笔尖,运气挥毫,沉稳老练,山川现形,沟壑千仞,林木出影,汽蕴弥散,画面潮润如在景中,近景伟岸,远景微融,交错相应。细细品味幽深的山谷,云气在山腰缭绕,斑驳淋漓的水汽弥漫在万仞深涧,一泓清潭映得水边青草若明若暗,苍松青柏掩映其间,构图巧妙完整,画面变化奇谲,容山川之胸怀于画作中,更增益其画作的山水灵性和空濛之感,给人山水画作原汁原味的融景之慨,大师的手笔与气魄跃然于纸上。


  在创作中刘修楼更倾向传统画法,袭承了长安画派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总体思想,重写生,善表现生活的美术意境。他以平实的笔法皴、勒、勾、点、擦,下笔缓急、轻重、曲直、长短、利涩均有章法,而在用墨中烘、染、积、破、泼、渍为技巧,注意干湿、浓淡、枯润的表现,使得个人画风颇具长安画派之韵,加之自身的表现特点,在不逾矩的技巧中增加了画作的人文性和生命力,更是其独到特色。

  每赏其画,心中豁然,景于眼中并不遥远,似与山川林木共呼吸,恍如随着画家亲历在秦岭北麓,阅尽云蒸霞蔚。再仔细欣赏,林木远近疏密,山石掩映虚实,每一处的着眼都不失为一景。今日有幸能拙笔品评刘修楼先生画作一二,实是如怀揣惊兔,惶恐千言不能表其画作韵之万一,仅以抛砖之言,希冀刘修楼先生绘画更上一层楼,创作更多金玉之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熙《早春图》春山淡冶而如笑
黄宾虹山水画风格分析
一篇文章看懂中国山水画史,最全图文珍藏版。
山高水长《美的沉思》共读12 | 有色有味
参考消息:对话邱汉桥发现中国画的阳刚之美
【永州历史人物】何维朴:工笔山水的书画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