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知道那些流失在异国他乡的中国文物国宝在哪里吗……
原创2021-05-12 19:23·林沐彩

在挪威伯尔根实用艺术博物馆中,由挪威人蒙茨一人捐献的2500多件的中国文物,收藏这里的一处展厅内。

它们大部分是来自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的物品,此厅称为“圆明园展厅”。

蒙茨曾于1887年来到中国,在中国海关任职,后又担任过袁世凯骑兵团团长、参谋长等多种职务。

蒙茨在中国生活了五十余年,收集了二千五百多件散落在民间的圆明园遗物,包括石雕、玉器、青铜器、陶瓷、绘画、丝绣等,其中最不寻常的是圆明园的石雕。

整整一个陈列室中,几乎全部是雕刻精美的圆明园建筑石构件,有残断的柱础、栏杆、望柱、石像……等。

这些自家的好东西好物件,被强行摆放在别处,作为一个中国人难免不感慨万千,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圆明园是世界上建造时间最长的皇家园林,始建于1709年清代康熙朝代后期,经历过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和咸丰六代清朝皇帝,共经营了151年。

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全园占地约5200亩,方圆20多里,整体范围相当于640多个足球场的大小,仅陆上建筑面积就和故宫一样大,而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

圆明园是世界上建筑景观最多的皇家园林。它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全园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5处景观,宫殿楼阁140多座。

随处可见的桥廊、水榭、亭台、馆轩等更是难以历数,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

圆明园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皇家园林。园内珍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青铜礼器、古玩陶瓷,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其价值难以估算。

曾经圆明园内海晏堂前喷水台上的4个生肖铜首,于2000年在国际市场拍卖,价格高达9000多万元人民币。

圆明园的规模、精美、文化内涵享誉“一切造园艺术之典范”的美名,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北京城,他们绕过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

傍晚,侵略军闯入圆明园大宫门,园中的守卫、太监虽奋力抵抗,却是寡不敌众,纷纷殉职,住在园内的常嫔们则是或受惊身亡,或被残忍杀害。

晚间7时,英法侵略者们攻占了圆明园,被眼前的珍奇异宝,富丽堂皇而惊呆了。

从第二天开始,英法侵略军的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

他们成群结伙地冲上前去抢劫圆明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一度不知道该拿些什么好。

圆明园可抢的东西实在太多,到最后这些强盗就是拿完这个,看到了更好的之后,就把手中的扔掉或毁掉。

据一个英军目击者称,在整个法军营帐内满堆着很多装潢异常华丽的各色钟表,在士兵的帐篷周围,到处都是绸缎和刺绣品。

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国二等带兵官,因这次劫掠圆明园而致富,且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

这些英法强盗,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纵情肆意,无所不用其极。

有的搬走景泰蓝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

还有的背着大口袋,里面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却还在往自己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着金条和金叶。

那些半身缠着织锦绸缎的贪婪者们,还一边不停地往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等珠宝,一边往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

圆明园的一处厢房内,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竟全部被这些贪得无厌的士兵们用大车运走。

英法联军在抢劫园中珍宝11天后,在10月18日时,3500名英军再次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了这个已经一片狼藉的“盛世之园”。

大火三天三夜不灭,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犹如人们心中悲愤的怒火不能停息。

这场大火烧掉了圆明园,也烧掉了人类文化不可复制的瑰宝,其行径令人发指。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这样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如今,只有留存下来的残垣断壁证明着曾经的辉煌,无声地诉说着过往的屈辱,而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处属于圆明园的文物究竟有多少,怕永远是一个不解之谜。

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挪威就藏了我们诸多的宝贝,还有更多的“自家珍宝”流散在世界各大知名博物馆内,成了他们堂而皇之炫耀的资本,这种奇葩之事难免被诟病。

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内9万多件的藏品中,中国文物就有上万件,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到唐宋元瓷器,再到清代的瓷器字画,一概包揽,无所不有。

其中马远的《洞山渡水图》《寒江独钓图》,梁楷的《李白行吟图》《六祖截竹图》,李迪的《红白芙蓉图》等等,都是旷世名作。

不仅如此,在日本各地上千座博物馆内,也有大量的中国文物珍品在其中,数量估计在数十万件左右。

虽然在《日本侵华对文物的破坏》一书中,作者孟国翔曾说明,战后日本归还了一部分战时的掠夺文物,但只是很少的部分,其他的因些各种原因,都未追回。

而在美国的各个博物馆中,也有着不计其数的中国国宝。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收藏了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时的艺术珍品之一康熙玉如意,后拿到巴黎拍卖,最后辗转又被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这个玉如意是由名贵的白玉雕刻而成,长近半米,白中透绿,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状。

它的手柄顶部有“御制”两个大字,下部刻有铭文“敬愿屡丰年,天下咸如意。臣吴敬恭进。”

如此中国化的物件,不知在老外那里,是否真正懂其含义。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中,有着相当数量的中国宋元时期的名画,如保存完好的唐张萱《捣练图》的宋代摹本,和宋徽宗的《五色鹦鹉图》。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内,藏有郎世宁绘制的《乾隆帝后和十一位妃子肖像》;美国芝加哥美术馆内收藏着中国青铜器,尤为珍贵的是一件战国提梁盉,是用于容酒的器皿。

在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主要是以中国的文物为主,其中陶瓷物件就有2000多件,从新石器时代到清朝时期的都有。

青铜器约有800多件,玉器有1200多件,是世界上收藏中国玉器最多的博物馆。

还有明尼阿波利斯澳克艺术中心,收藏了一座含有绿色和白色的玉石,能放射清冷的灰绿色光泽的大玉山子。

这本是摆放在圆明园中的,于乾隆四十九年雕刻而成的玉山。上面刻有高峰山谷,亭台殿阁,小路和山脊处,还有几组浮雕人物。

房子前一个百合花环绕的池塘活灵活现,峭壁上,乾隆皇帝御笔临摹的王羲之《兰亭序》清晰可见。整个玉山壮观精致,令人叹为观止。

这是美国博物馆中所收藏的中国国宝,还有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和大英图书馆,也有相当可观的中国国宝在其中。

大英博物馆内,有中国的青铜器、瓷器、玉器、书画、雕刻等物品约2.3万余件,几乎都是在1860年,英军从圆明园中掠走的文物。

这里所收藏的是他们拿来进献给他们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的,还有一部分却被私下拍卖,流落各处。

这里面有珍品也有孤品。比如清乾隆皇帝的心爱藏品,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

还有李思训《青绿山水图》,巨然《茂林叠嶂图》,李公麟《华岩变相图》,范宽《携琴访友图》,燕文贵《群峰雪雾图》,马远《山水再游图》等。

除此之外,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如商双羊尊,西周康侯簋,邢侯簋等,以及被指是20世纪“敦煌盗宝第一人”斯坦因带到英国的大批敦煌文物,都是稀有珍品。

在大英图书馆内,藏有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就有6万多种,包括中国菠萝蜜佛经最早版本,《永乐大典》45卷,及甲骨片、竹简、刻本古书、敦煌藏经和地图。

这些不计其数,价值连城的中国宝贝,无不透着中国祖先博大精深的智慧和巧夺天工的技能。不知道你们身在他乡还好吗?

一眼千年,蕴藏着多少中国人历久弥香的文化、精华、美好的向往和祈愿;相隔万里,却从没有隔断过血浓于水的一脉相传,因为他们都是中国模样,有着中国人的温度。

在西方的博物馆中,收藏和展览圆明园珍品最多最好的要数法国的枫丹白露宫了,这里的中国馆,就是圆明园在西方的再现。

这个中国馆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王后欧仁妮主持建造的,原因就是为了存放1860年,英法联军冲进圆明园所抢劫出来的战利品。

有中国历代名画,金银首饰,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器等3万多件宝物。

还有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这里面收藏的圆明园珍品主要有:清代宫廷画师沈源和唐岱共同绘制的绢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宫廷画师沈源和孙佑刻板的木刻本《圆明园四十景图》。

宫廷画师伊兰泰制作的海晏堂等西洋楼铜版画四十幅,郎世宁绘制的宣扬乾隆皇帝武功的《格登鄂拉斫营》,以及《圆明园菊花迷宫图》等,可谓异彩纷呈。

而法国巴黎东方博物馆里,有圆明园玉印二方,一是稍大的青玉方印,曰为“保合太和”;另一是稍小的白玉方印,曰为“圆明园印”。

法国巴黎集美博物馆里则有郎世宁绘制的《乾隆肖像》,乾隆百花瓷瓶,和中国最早的原始瓷瓶,明清时的青花、五彩瓷。

还有各个朝代各大名窑的名品,简直是一应俱全,应有尽有,而且都是那般精美精致精品。

这一帧帧一件件,惊艳着全世界人的眼球,这些远离家乡的国宝,无论放到哪里,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默默地表白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和傲娇。

著名国学佛学大师叶曼说过:“我那时候到巴黎的博物院,到伦敦的博物院,看到那个阵势不得了,我一看,好多中国东西呀,他们说我们这个博物馆伟大吧?

我说没有我们伟大,我们的博物馆,都是自个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没有外头打仗,把人家国家灭了,把人家东西抢过来的东西。我们博物馆里都是自个的东西!”

遗憾的是,这些流失到海外的文物国宝,也许不会再回到自己的家中了,但放射出的光芒却是熠熠生辉的,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传播着属于我们自己的,独有的最高智慧和文化。

现在的中国和1860年的清朝政府不可同日而语,早已换了天地换了人间。写下以上这些,只是想要把我们那些没有在家的国宝铭记于心,虽有伤感有反思,但也有一份荣耀在其中。

作为华夏大地上的子孙,始终沐浴在绚烂多彩的文化瑰宝之中,尽管有过满目疮痍的悲凉岁月,却因为血脉中流淌着浓郁的民族文化底蕴 ,才有着十足的底气和自信,一次又一次地翻盘,并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有一天,我们当中的谁,去看望那些有着中国胎记的国宝时,一定会亲热地说:“你还好吗,我们永远为你打cal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谁藏了中国的流失国宝
圆明园被掠走的宝物据估算有150万件,而其中的真品更价值连城
国宝之殇:盘点流失法国的中国国宝级文物
2023(上)
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这件国宝也因此流落海外
国宝回家之路崎岖 300年后抚摸圆明园的伤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