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朝侠:悟解徐渭

悟解徐渭,由来已久。

悟解徐渭,难之又难。

人们对徐渭书法的解析,多数是“理解”——按照常理,套用公式般地解释徐渭的书法。

悟解,感悟,来自生命和心灵内在的体悟。它和翻阅一大堆文艺理论、书法理论,因循旧说截然不同。

徐渭的书法是生命的天问,是灵魂的拍案,是对权威和正统的蔑视,是投向世俗死水的石块,是吐向朝廷和庙堂的吐沫,是对世俗书法族群的嘲弄……

在一定程度上,徐渭的书法是反书法的。

徐渭反传统式的书法不是消灭书法,是反书法的“铁律”,反书法的“痼疾”,反书法的“奴性”,反书法的“因袭”,反书法的“无自我”,反书法的“无创造”,反书法的假文化之名阻碍文化发展。徐渭这种看似反书法的书法在很大程度上唤醒了书法,促进了书法的发展。

徐渭的书法像马塞尔·杜尚搬进展厅的便盆——装置艺术《喷泉》,在艺术史上是卓然独立的。

不少人斤斤计较,左分析右分析地学习、解剖徐渭书法的细枝末节,追摹徐渭书法的笔墨技巧,除了误解,便是曲解,与徐渭书法有何相干?

徐渭像凡·高,是典型的抑郁症患者。他的抑郁源自童年的不幸,青年时期类似高考的折磨人的考试,中年以后畸形荒诞的社会对他的摧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来自于他的超人的聪慧。

抑郁来自于聪慧,是抑郁症患病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否列入医学著述,我没有查证。我理解这一说法是源于一次谈话。在中国国家画院访学期间,我和一位大学同学谈起抑郁。她说,抑郁不一定是坏事,有一类抑郁是因为超人的聪明、才华和超前的思想,他们思维能力超常,看问题透彻,认识和才华都超越了时代,没人理解,常常遭到质疑、排挤、打击,甚至迫害,所以抑郁。这位同学是优秀的博士、一个艺术学院的院长。我们聊天一向坦率诚恳。我觉得她说的有道理。我们列数了古今众多“优秀的抑郁者”,印证了这一事实。

徐渭就是这样一位“超人的抑郁者”。

童年在鄄城老家,常常听到徐文长的故事,讲的都是他的聪慧过人。

徐文长即徐渭,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徐文长年幼时上私塾,老师看他聪明伶俐,便要考考他,让他拿着两个水桶去汲水,其间要度过独木桥。当时徐渭尚小,力气也不足,自是困难,但是塾师看见徐渭高兴地挑水回来,惊问方法。他说:把水桶放水里自然轻松多了!

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张三李四拜访徐文长,张三暗将徐文长拉到一边说:“文长兄,今日你若能令李四‘呱呱呱’的叫三声,我今天就请客。”徐文长笑道:“此事极易。”徐文长将张三李四带到一片西瓜地中,徐文长手指瓜田对李四说:“李兄啊,你看这一片葫芦长的多好啊。”李四纳闷道:“文长兄啊,这明明是瓜嘛,你怎么说是葫芦呢?”徐文长道:“是葫芦。”李四道:“是瓜。”徐文长:“葫芦!”李四:“瓜!!”徐文长:“葫芦,葫芦,葫芦!”李四:“瓜,瓜,瓜!”

这些故事是我们这代人儿时生活中时时处处的智育。

祖父还讲过,徐渭生性极为聪慧,六岁读书,九岁便能作文,十多岁时仿扬雄的《解嘲》作《释毁》,人称为神童,比之为刘晏、杨修。二十多岁时,徐渭与越中名士陈海樵、沈炼等人相交往,为“越中十子”之一。据说在一次酒宴上,主人有意为难徐渭,指着席上一件小东西请他作赋,暗中却命童仆捧上丈余长的纸卷。徐渭立身把笔,一气写尽,惊倒众人。

智慧在民间。

所以黄宾虹主张民学而反对官学。但民间智慧往往是官方愚民的大患,经常遭到官方的压制。

这样一位聪慧过人的天才却多有不幸,出生三个月丧父,十岁时生母被卖,十四岁嫡母病故,二十岁入赘潘家,五年后妻子十九岁病故。他在科举中屡屡受挫,二十岁到四十一岁,八次应举皆名落孙山。

其实,科举是让天下才俊屈服顺从统治者的一种措施,八股取士,就是让士顺从八股。它让你放弃天才,放弃创造,放弃思想,顺从游戏规则,自觉愚蠢。如女人之裹脚,成为“自觉的顺奴”。

帕斯卡尔说,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真正的知识分子内心都深藏着这份尊严,内心深处是异于庸常,反抗庸常的,庸常像铁幕一样压下来,笼罩一切。徐渭能不抑郁吗?

天才多抑郁的时代,必然是社会黑暗的时代。其实任何在自由和奴役之间挣扎的人都不会幸福。

十三岁那年见到徐渭行草墨迹《青天歌》,行笔风驰电掣,字若战马入阵,墨如沙场溅血,若见长坂坡张飞吼声断桥,高宠枪挑铁华车。在十年浩劫刚刚过去,文化凋零的年代见到如此震撼人心的佳作,胜过今天看3D美国大片。什么点画,什么结字,书法的庙堂规矩,在无为飓风过海的笔墨横扫中纷纷瓦解。徐渭的笔墨展示给你的是惊心动魄、猝不及防、瞠目结舌、汗毛竖立。

此等艺术,说像凡·高,像毕加索,用词似乎软甜了点,用有过之而无不及才恰当。

那笔墨是火山喷发出的高度挤压下轰然而出的炽热的岩浆,带着天才的怒火与愤懑的浓烟。

三十八岁时,徐渭以才名为总督东南军务的胡宗宪所招,入其幕府掌文书。嘉靖四十一年(1562),胡宗宪受到参劾,并于次年被逮捕至京,因平倭有功释。嘉靖四十四年(1565),胡宗宪再次被逮入狱,并死于狱中,他的幕僚也多受到牵连。徐渭生性本敏感偏激,应试造成抑郁,加上时刻会受到迫害的担忧,以致发狂。他写了愤激的《自为墓志铭》,将三寸铁钉击入耳窍,险些致死。后又用椎击碎阴囊,反复自杀九次。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李国文的一本书《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中国很多有思想,有建树的文人都是非正常死亡。他们虽然不是被直接杀死,但间接或隐性的迫害,使他们死于非命,不得享其天年。

再说徐渭,嘉靖四十五年(1566),他又一次狂病发作,见继妻张氏不贞,将其杀死,坐牢六年有余,在好友的多方营救下才得出狱。此后精神病和其他疾病折磨了他长达20年之久。

查继佐谈徐渭道:“渭貌修伟,音朗然如鹤唳,常中夜呼啸,忽群鹤应之”“水田月诚所谓鬼才也。不得志于时,事事求死,以为造化无生渭处,而渭卒生。”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晚年乡居的日子里,徐渭越发厌恶富贵者与礼法之士,所交游的大都是过去的朋友和追随他的门生。常“忍饥月下独徘徊”,杜门谢客,据说有人来访,徐渭不愿见,便手推柴门大呼:“徐渭不在!”

晚年以诗文书画糊口的徐渭困苦落魄。题墨葡萄诗曰:“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他知道自己的艺术是时代瓦砾中的钻石,是烛破暗夜的夜明珠。

他如同遭受雷击的参天大树,击而不死,焚而重生。显示其勃勃生机的就是他的诗文、戏曲、书画。

“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他的艺术作品就像一只又一只火焰中涅槃重生,展翅炫舞的凤凰。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未有如先生苦者,也未有如先生卓异者。

徐渭于卓绝处横空出世,超越千古,成就了艺术的卓越与辉煌。

苦难是精神的丹炉。

精神的历练与淬火提升并成就了艺术。

走出世俗阈限的精神解放了艺术,给艺术开拓出新的道路。

书法走到今天成为艺术,艺术书法是书法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因为它可以让艺术家的情怀、精神得以驰骋和飞翔。

艺术书法,是今天才提出来的概念。但自古书法作为艺术家的自觉追求就和基于实用的写字有所不同。

王羲之的草书,有几个人作为识读文本实用?

张芝、张旭、怀素的草书有几人持之诵读。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争座位帖》,别说有文化的普通人,就是反复临仿、学习这些字帖的书法家,真的读懂了吗?

杨凝式、八大山人、傅山、王铎……几人读得透彻明白?

书法家的称之为书法的书写和日常的记账、公文是有区别的。

书法家的信函手札也是友人间的“文事”。

过去的药方、便签,在今天被视为书法,是其中的字具有艺术元素,并不是说那是一幅书法作品。

书法是艺术,强调的是艺术要素的凸显和主体精神的表达。所以徐渭在《题自书一枝堂帖》写道:“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必非高书。”书法作为艺术必然如此,除非有意追求庸俗,制造庸俗。

有人会问:这么说书法的文义传播功能不就没有了吗?其实不然,懂书法的人自然懂得书法的文义,而且懂得文义之外书法所传递出的诸多精神内涵。否则就不会有袁宏道看了徐渭的书法后感喟:“先生者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矣!”

现在知识、真理的传播,主要是靠识读文本,诸如读书、网络等,所以时代发展到今天,把书法列入小学课程代替写字课,混淆书法与写字,书法教学浑浑噩噩,消磨学生的宝贵时间,是有害无益的。小学应该设的是写字课,让学生写出正确规范的汉字,写好,提高写字速度,还应该教会学生准确快速地用键盘打字,有利于学生便捷地接受和传递知识、情感和思想,这才是教育的正事、正途。

徐渭的诗被袁宏道称为“有明一人”。

袁宏道在《徐文长传》言及读《徐文长集》时的心情,说:“当诗道荒秽之时,获此奇秘,如魇得醒。”说:“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污秽之习。”让人“如魇得醒”诗文必有直指人心的锐利,拨云见日的洞明。

汤显祖评论徐渭戏曲说:“《四声猿》乃词坛飞将。”在戏剧理论方面,徐渭主张“本色”,即戏剧语言应当符合人物的身份,应当使用口语和俗语,以保证人物的真实性,而反对典雅的骈语,过度的修饰,这些看法也体现了他对人的本真和生活真实的追求。他是文学史上一颗闪着冷光的巨星。

那个时代,陈陈因袭的陋习太盛。在涤荡因循旧习,明心见性上,徐渭的艺术像王阳明的心学一样意义重大。

徐渭的画主观感情色彩强烈,笔墨挥洒放纵,把写意花鸟画推向了书写强烈思想情感的高度,把在生宣上泼墨运笔的自由度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开创了中国花画大写意的先河,为中国画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梅客生评徐渭说:“文长我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画。”徐渭自己说:“我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徐渭寓万般思绪心境于书法,其书法囊括了其他艺术成就的一切品格。徐渭的书法,迥异时代,绝去依傍,傲视千古,蔑视尘俗,卓然独立。

非议徐渭者,说徐渭的书法纵笔太甚,用笔时空,野狐禅。其实不懂艺术。

徐渭的书法并非无根无源。飘叶无根看似无根而有根,天雨无源看似无源而有源。徐渭的书法从传统的大海中乘风破浪而来,自有渊源。

徐渭在《书季子微所藏摹本兰亭》中说:“非特字也,世间诸有为事,凡临摹直寄兴耳,铢而较,寸而合,岂真我面目哉?临摹兰亭本者多矣,然时时露己笔意者史称高手……优孟之似孙叔敖,岂并其须眉躯干而似之焉?亦取诸其意气而已矣。”徐渭性喜藏书,购书有近万卷,书楼有“青藤书屋”,一称“榴花书屋”,画家陈洪绶题匾额,至今犹存。著有《徐文长集》《路史分释》《逸稿》《四声猿》等。此外,徐渭还作有《南词续录》,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在戏剧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杂剧《歌代啸》、小说《云合奇纵》(即《英烈传》),据说也是徐渭所作。由此可知其学识与著述之丰赡。他自由不羁,只是像天雨散花而已,其渊源非江海湖泊所可例数。

徐渭颇得王阳明心学之秘,主张“始于学”“出乎己”“成于天”。所以他的书法如天风海浪,风云变幻,波涛汹涌。

入秋以来,我观徐渭《女芙馆十咏》百余遍,但见变化恣肆,如《五灯会元》禅语妙句,又似会通百家之迷踪拳,妙不可言。摩挲体会,融之于书,融之于画,融之于印,融之于诗文,皆妙!会心人自然心有窃窃焉。

徐渭的书法用“己意”实现了对传统笔法的改变,有人说“徐渭破坏了笔法”,我认为徐渭解放了笔法,他通过破坏中国传统女人裹小脚式的笔法,通过对晋唐笔法的创造性破坏,扩展了用笔的可能性,实现了书法艺术化倾向上的转变。

徐渭超越了传统,开启并引领了晚明“尚态”书风,把明代书法引向了新的高峰。

袁宏道称赞徐渭书法说:“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余不能书,而谬谓(徐)文长书决当在王雅宜(王宠)、文徵仲(文徵明)之上。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从传统好看好读的角度,一般认为王宠、文徵明的书法好,从书法的本质,艺术的抒情和传达精神上看,显然徐渭高于王宠、文徵明。袁宏道是很有见地的,把散圣、侠客用在徐渭身上,实乃卓识。

后来,大凡真正的艺术家,都敬佩徐渭。

郑板桥对徐文长非常敬服,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

黄宗羲《青藤歌》赞徐渭:“岂知文章有定价,未及百年见真伪。光芒夜半惊鬼神,即无中郎岂肯坠?”

石涛称:“青藤笔墨人间宝,数十年来无此道。”

吴昌硕盛赞:“青藤画中圣,书法逾鲁公。”

齐白石感叹:“青藤(徐渭)、雪个(八大山人)、大涤子(石涛)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故。”

黄宾虹说:“绍兴徐青藤,用笔之健,用墨之佳,三百年来,没有人能赶上他。”

木心评其为“英才天纵”。

为什么这些文化和艺术大家都钦佩赞赏徐渭?是因为沉沉因袭的书法长期以来成为一种消耗民智的重复化的技术涂抹,不承载真诚的情感,不体现文化情怀,与深刻的思想更不沾边,毫无创造力可言,对人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基本丧失意义。徐渭是石破天惊,打破这潭死水的石子。

徐渭是优秀的书法家,但不是这样的书法家多多益善,也不能以此否定其他书法风格和书法家。

这才是对书法的正确理解,对书法家的正确理解。

书法是艺术,而不能号召大家一起来假“书法”写字,更不能普天之下都写书法,都做书法家。

让书法回归书法,有益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书法不能用养“饲料鸡”“催肥猪”的办法培训、集训、短训、速成,也不能用大奖和奖金来塑造所谓大家。真正的书法家不是培训出来的。

书法不能大跃进。

这也是徐渭、黄宾虹、齐白石给我们的启示。

虚假繁荣的文化假象导致的文化幻觉会形成文化误导,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与进步是不利的。

违背文化和艺术生成规律的做法会抑制真正的文化创造。

缺少精神硬度、思维深度和情感表达的世俗化追求会使书法为了取悦世俗,为了炫技,成为名之为高雅实际上低俗的东西。

“一腔肝胆忧天下,满腹经纬传古今”。

这是徐渭墓园门口挂的一副对联。

它似乎是对每一个有文化良知的知识分子的无言要求。

……

艺术史上当时作为主流的权贵和权威,后来往往因其平庸和权力化占位被清除出局,当时处于边缘,被排挤、打压的艺术家往往因为其卓尔不凡归位到艺术的顶峰。

徐渭的艺术是那个时代从边缘归位顶峰的艺术

徐渭的艺术也许在一般人看来不够正统,显得怪异甚至荒诞,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有着深刻偏见的情感和认识的表现。

在世俗眼里徐渭的一生是失败的。

但这看似失败的人生却璀璨耀眼。

杜甫《天末怀李白》诗言:“文章憎命达,魉魅喜人过。”

欧阳修在《梅圣瑜诗集序》中说:“诗穷而后工”,他认为“诗人少达而多穷”“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文学艺术本来就是失败者的事业,它因彰显生命的光辉而不朽。

卓异的艺术必然会被人在无数个因相遇而不眠的夜晚亮起明月、北斗般照彻人心的光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癫狂人生:中国明代艺坛的“梵高”
徐渭草书《李太白诗卷》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可怜的才子,他是徐渭徐文长!
曾翔以狮吼,邵岩以针射,用情绪写书法,与他以情感书写区别在哪
性灵与书法
徐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