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涨姿势:龙生九子 真的有一个儿子叫鸱吻吗?

原标题: 长治国保—潞安府城隍庙(三)鸱吻的历史篇

文/韩静

潞安府城隍庙,位于长治的大北街庙道巷,属于元代至正二十二年创建,明朝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和清朝的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都曾经有过重修。

这是一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城隍庙现存建筑中,中大殿和角殿属于元代建筑,寝宫和戏楼、玄鉴楼属于明代建筑;碑廊、东西耳殿属于清代后期修建。

一 玄鉴楼

走进不少城隍庙,你几乎都可以在山门之后见到这么一座建筑,它就是玄鉴楼。查阅史料,发现它可以说是历代城隍庙的“标配建筑”。其来历非常有趣,据说是出自《抱朴子》的说法,叫做:

玄鉴幽微

用这个名词对建筑命名,大有镜鉴的含义,是为了表达“深奥微妙""可以为鉴"的含义。

目前,国内最有名的玄鉴楼,则是被称为山西十大最美建筑之一的榆次老城城隍庙玄鉴楼,我们会在后面的文章中涉及到,这里不做赘述。

城隍庙,主要是为了祭祀城隍神而营建,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五是传统的城隍庙会,就是为了纪念、祭祀这位传说中守护者长治地区城池和子民的幽冥之神。

城隍庙现存的寝宫,是明三暗五的开间,为城隍爷和城隍奶奶的起居坐卧场所,供他们休息使用,也和历代的县衙一样照例放在最后面。

二 琉璃构件

现存建筑是一座明代木构,正脊上还遗留有黑釉的行龙,也是明代建殿时期的原物。

这一讲,我们就主要谈一谈潞安府城隍庙的琉璃鸱吻。

为什么要说琉璃呢?因为山西的地域尤其特殊,山西是琉璃工艺的发源地。在明代,山西的琉璃工艺可以说是空前繁荣。

由于山西地理上的封闭性,也使得它保留了大量琉璃艺术的珍品;而上党地区(长治、泽州)就是琉璃的发源地之一,明代鼎盛时期的琉璃构件几乎在每座庙上都能看的到,可以说是鳞次栉比;

至今,山西阳城地区的琉璃烧制工艺还在传续,并且已经申报了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故宫、颐和园、避暑山庄等地的皇家建筑琉璃也都是烧自山西。

所以,通过对琉璃作品的欣赏和研究,就能感受山西琉璃艺术的历史变迁。

三 什么是鸱吻?

鸱吻,就是建筑中用来镇宅和装饰的一种琉璃构件。它是产生自汉族的建筑屋脊之上的装饰用品,也有很强的实用性,一般位于建筑屋脊中正脊的两侧。而“鸱”在古代是指的某种“鹞鹰”,即一种非常凶猛的肉食大鸟。

在上古神话中,鸱吻是龙王爷的儿子,所谓龙生九子,子子不同,鸱吻就是其中之一,后来大家非常熟悉的蒲牢、赑屃等都是它的兄弟;

它的样子看起来就像是一条还没发育好的龙,上半身尤其是头部很大但是身子短小,像四脚蛇被减去了尾巴;

据说它生性好东张西望的,还特别喜欢玩火自焚,能吞火,于是就被人们放在了屋顶上;既顺应了它的天性,同时起一个消防的作用。

这是明面上的说法,单单从建筑的角度来说,鸱吻一般是在寺庙或者古建的顶部,咬住屋脊,迎风昂扬,在风雨中岿然数百年;它放置的位置都在屋顶的前后坡面或者侧坡的交汇点上,这个地区往往有缝隙,衔接的不好就非常容易漏雨,因此技艺高超的民间匠师们创造出了这独具一格的“帽子”,它夸张的造型上面也布满了精美的纹饰,或有龙纹或有花卉,美不胜收。

四 先说这个名字

最早期的鸱吻名叫“鸱尾”,它的后面是像鱼一样的一条尾巴,看起来就是龙头鱼身。

根据考古学家的考证,鸱尾的出现不会早于晋朝;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兴盛,在佛经中发现了一种两身的摩羯鱼(就是鲸鱼)传到了中国,当时是叫做鸱鱼;

北朝的鸱在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的石刻中都能见到,许多文献资料也有关于它的记载;晚唐之后,可能是嫌鱼头不够威猛,就把原来的头换成了兽头,尾巴短,张大口,吞起屋脊,名称也从旧有的鸱尾改为了鸱吻(兽)。

除了“鸱吻”这个称呼,还有一个称谓,叫做“蚩吻”主要是和形象有关。

明朝的大文李东阳写了本《怀麓堂集》,就提到了这个词汇:

龙生九子,蚩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是其遗像

五 城隍庙的鸱吻

文化上讲了半天,再回来说潞安府城隍庙上的脊兽。

这里的鸱吻经过元、明、清三代的扩建和改建,每个时代都有留存,可说泾渭分明,也为我们进一步了解琉璃脊兽创造了便利条件。

元代,鸱吻张口比较大,鸱吻的牙齿几乎都是露在外面的,而且又多又细,这是元代和清代的共同特点,当然,清代的鸱吻稍显弱小,气韵不够,总是看起来有点猥琐也是特点之一。

明代鸱吻体现了皇权的高高在上。鸱吻是标准的龙头型,具体来说就是龙头上双眼圆瞪,张着大口,上部向内弯曲后来又向下卷曲,几乎看不出是鱼尾巴的形状;鸱吻上雕刻有龙鳞,看起来栩栩如生,是最像龙的。

当然,这只是介绍了鸱吻的来历和不同朝代的基本特点,还没有详细解读;山西潞安府城隍庙的琉璃鸱吻,从元代开始,经历了明清两朝,在变化中还有继承和弘扬,充分的体现了三朝对于琉璃工艺不同的理解程度,对于了解工艺美术的发展史有很重要的意义,也是我们之所以要单独成文,反复解读的主要原因。

工艺,体现了审美和技术,是晋东南古建中真正的精髓所在(韩静);下一讲,我们将继续展开介绍山西元明清三朝琉璃工艺的不同特点,敬请关注。【轻松订阅 深扒文物山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涨姿势:细数元、明、清三代鸱吻的天差地别
中华古建艺术瑰宝—流光溢彩之琉璃
【古建筑】飞檐翘角多奇兽
大宋皇家屋脊上的美学
建筑元素|中国传统建筑里的装饰构件
蹲在房上的龙子——鸱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