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蹲在房上的龙子——鸱吻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里,贾环作了个灯谜:


大哥有角只八个,

二哥有角只两根。

大哥只在床上坐,

二哥爱在房上蹲。


这个“爱在房上蹲”的“二哥”谜底是兽头。


传说龙生九子,不成龙而成九种怪兽,清代翟灏《通俗编》里说道:“(九子)二曰螭吻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螭吻,又名鸱吻、鸱尾等,传说这位龙子惯兴风作浪,善吞火,又喜欢登高远眺,因此古人将它的形象放在高高的屋顶上,张开大吻,吞住屋脊,用来防范火灾,所以它又得名“吞脊兽”。


鸱吻的演变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多是易燃的木质结构,防火显得十分重要,鸱吻也因此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具有重要地位。据考证:


汉代以前宫殿正脊两端高高翘起,其形状像凤鸟翅膀,后来演变成鱼尾状,被称为“鸱尾”。


在南北朝至隋唐的石窟壁画中,受到印度“摩羯”形象的影响,鸱尾造型呈月牙形


到唐代,鸱尾造型逐渐突出吻部,张开大嘴吞住屋脊,因此多被叫做“鸱吻”。至于鸱吻龙头鱼尾巴、张口吞脊的形象是在宋代被固定下来的,辽、西夏等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也多用这种形象。


金元时期,鸱吻又有变化,它的尾巴不再向屋脊的中央卷,开始向后向上卷,到明清时期就完全向后卷,同时又怕它擅离职守,跑回大海嬉戏,在它背后残忍地插上一把仙人的“宝剑”,将它牢牢钉在屋脊上。当然这只是传说,从建筑构造来讲,由于龙嘴张得太大,插上这把“宝剑”有助于固定鸱吻,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固。


图说鸱吻


唐·琉璃鸱吻

残长81厘米、宽36厘米


这件折扇形的鸱吻出土于上京东城寺院遗址(黑龙江省宁安县)周围,或为殿顶正脊两端的饰物。



西夏·绿釉鸱吻

高152厘米,宽92厘米,厚32厘米

1974年宁夏银川西夏皇陵西碑亭遗址出土


西夏陵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郊约3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方圆50多平方公里,埋葬了西夏十代帝王中的九位。西夏灭亡后,帝陵遭到严重破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考古学家对王陵进行了几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批建筑构件。


西夏陵出土的鸱吻有琉璃和灰陶两种,造型均呈龙首鱼身、张口吞脊状,与同一时期河北蓟县独乐寺辽代山门鸱吻、山西大同华严寺金代薄伽教藏殿鸱吻均属同一类型,与宋代鸱吻造型相同。除鸱吻外,西夏陵出土的脊饰构件还有摩羯、吼狮、四足兽、立鸽、套兽、迦陵频伽等。



明·鸱吻

江苏南京市出土

通高82厘米,长30厘米,宽17厘米


鸱吻与兽头

唐·绿琉璃釉兽头

残高26.5厘米

黑龙江宁安渤海上京龙泉府城遗址出土


唐·绿琉璃釉兽头(与上图为同一件)


中国古代建筑中起脊的硬山式、悬山式有五条脊,分别为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正脊两端有龙吻,又叫吞兽;四条垂脊排列着五个蹲兽,统称“五脊六兽”。


渤海国在发展过程中,吸取唐朝先进文化并仿照唐长安城建造上京龙泉府。上京城宫殿、廊庑、门楼、厅阁、大族邸宅以及寺院的建筑,屋顶均铺设光亮的黄色和绿色琉璃瓦,也有普通的灰色瓦。殿堂屋脊的两端有翘起的巨大的五彩绚丽的琉璃釉鸱吻,垂脊前头配有兽头。屋檐上垂挂着沿瓦和美丽匀称的莲瓣纹瓦当,墙壁和地面上镶铺着有楚花、壮月、萱草纹的砖。其形制与做法都具有浓郁的唐风。


(本文内容根据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里的古代中国》、《中华文明——<古代中国陈列>文物精粹》编辑而成,有删减)


(编辑 / 李秀娜)


(图文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宋皇家屋脊上的美学
【古建筑】飞檐翘角多奇兽
建筑元素|中国传统建筑里的装饰构件
涨姿势:龙生九子 真的有一个儿子叫鸱吻吗?
中国古建筑屋脊上的那些神奇动物,有些只能在故宫太和殿见到(李仁贵珍版)
瓷器图案——龙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