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最后的状元(刘春霖)和榜眼(朱汝珍)清朝人物志

左是刘春霖,右为朱汝珍

刘春霖,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生于河北省肃宁县北石宝村,家里世代农民,穷苦出身。朱汝珍,清同治九年(1870年)生于广东清远人,官二代,但父亲早逝,也穷。二个本来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人却因为一次科举考试有了很多的故事。

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的科举考试,刘春霖中了状元,朱汝珍中了榜眼。可是第二年清政府便废除了科举考试,1911年清政府被推翻建立了民国。刘春霖便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从隋朝开始历经唐、宋、元、明、清多个朝代近1300年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名状元,朱汝珍也成了最后一位榜眼。

两人的扇面书法

这二位状元和榜眼当时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那次科举考试完成后,主考官先批阅后选了十份试卷,排好名次,呈送给慈禧太后签字。慈禧太后首先看的当然是被主考官推荐为第一名的试卷,文章写的相当好,但却是用粗笔楷书写的,女人一般都喜欢优雅清新细笔小楷,慈禧也不例外,于是便有点点不满意。再看到朱汝珍的名字就从不满变成了不高兴。朱字和珍字都是她不愿意看到的。朱让她联想到了灭元朝的朱元璋,还和"诛"同音,珍字也让她想起被自己害死的珍妃。再往下一看朱汝珍竟然是广东清远人,情绪直接从不高兴变成了讨厌。慈禧最不喜欢的就是广东人,那里出了跟清政府做对的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一帮人,她认为广东就是出叛逆的地方。直接把朱汝珍的试卷丢下了朱汝珍的试卷拿起了第二名的试卷。慈禧一看到刘春霖这个名字,就非常的喜欢,雨霖不就如同久旱逢甘露,当年又是大旱之年,恰恰又是清政府焦头烂额之际,刘春霖的出现让慈禧认为他能给朝庭带来好运。河北又在北京边上,是亲近的人,状元非他莫属了,于是大笔一挥,刘春霖便成了状元,朱汝珍便成了榜眼。看来名字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啊!说个笑话,比如你买了二个同样的瓷壶,一个叫酒壶,一个叫尿壶,从此它们的命运就完全不一样了。

两人的行书

刘春霖和朱汝珍还是校友,他们分别在1905年和1906年被清政府送读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刘春霖1907年毕业,朱汝珍1908年毕业。

刘春霖的状元卷部分,右边是朱汝珍的作品

刘春霖当过资政院议员、总统府内史(秘书长)、教育厅厅长,主持过孔子大成节典礼,1928年辞职后住在北平专研书画。刘春霖穷苦出身,也深知百姓不易,常发起和参与捐资活动救助灾民,最有名的是组织河北移民协会,救助因黄河泛滥受灾的民众。他还曾捐资编纂过《肃宁县志》,可惜战乱遗失。

朱汝珍学的是法律,主持清政府当时的商业法制定工作,并做了大量了商业调查工作。到清政府灭亡前他曾官至正一品。1924年移居香港,曾任清远公会会长、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民国年间他还多次号召香港商界救助清远受灾百姓,并组建了清远县立中学。他还主导编写了《清远县志》和《阳山县志》。清远人民为了记念他修建了朱汝珍公园,园中立有他的巨铜像。

抗战期间,刘春霖曾被日本侵略者拉拢当北平市市长,遭到他的拒绝,后将他珍藏书画珍宝等物品抢劫一空。没等看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1944年刘春霖与世长辞。朱汝珍在抗战时期,香港沦陷后也多次参与抗日义捐、义演活动,为抗战出力。他也没有看到胜利的那一天,1942于北京病逝。

两人同朝同代,都是活了72岁,都是近代的书法大家。刘春霖精通小楷,当时有“大楷学颜,小楷学刘”的讲法。刘春霖留下的书法作品比较多,当时出版过字帖《大唐三藏圣教序》、、《兰亭序》、《灵飞经》等等,以隶书、行书、楷书见长。朱汝珍善长行书、楷书,师承大家,有晋唐之风,但自成一体,常重金代书,所以传世作品多流散于民间。

当时著名的“四屏”,由刘春霖、朱汝珍、商衍鎏、张启后书写

最后的状元和榜眼#清朝人物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04年中国历史上最后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科举
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状元因为名字起得好,被慈禧看中
中国最后一届科举,慈禧一看状元名字,大骂:此人只能是榜眼!
历史上最后一位科考状元的试卷,全文如“印刷体”,让人赏心悦目
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入宫给慈禧太后祝寿,出来之后就成了第二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