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庭筠:人生是一把不得出鞘的长剑

诗意中国83 温庭筠:人生是一把不得出鞘的长剑~1.mp3

34:26.518999999999778

来自诗词世界

前些年,有一部很火的古装剧——《甄嬛传》。

一些人也许注意到了,它的主题曲名叫《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作者正是晚唐有“花间词鼻祖”之称的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词通篇写女子梳妆,由簪花、画眉写到照镜、穿衣,一个“懒”字却又照出无尽心事。

“女为悦己者容”,但如果无人怜惜,妆容画得再美,衣衫穿得再华丽,又有什么用呢?她顾自一人形单影只,那新穿上的绫罗裙褥,却偏偏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温庭筠写的仅是一首怨妇词吗?

自古以来,香草美人譬如君子,美人闺怨便常常暗喻着君子不得王上重用,是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作为花间词派的开创者,“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樽酒花前,任情自放、玩世不恭,成了人们对温庭筠的第一印象。

而他性格里的傲视权贵、正直敢言,他对国家时事的关注,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甚至他一生的两次遭贬,困于科场,我们却知之甚少。

他是花间才子,狂傲不羁,风流自许;又是正统文人,愤世嫉俗,刚直不阿。

折射到他的诗词创作中,便是时而绮艳华美,飞扬流动;时而苍郁沉劲,充满耿介不平之气,时而又清拔旷远,显出高士逸人的风骨。

单单拎出任何一点,都不是完整的温庭筠。

1

大中九年(855),进士科考场,考试时间已过了一半,一众考生们俱都在奋笔疾书,因内心焦急,额头间不时冒出冷汗。

却唯有一名考生,生得容颜甚是丑陋,但那种从容自若的气度,却让人一见就生出不可小视之意。

这名考生便是时年43岁的温庭筠。

这并非是他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早在开成四年(839),年轻的温庭筠第一次到长安应试,就已经闻名遐迩,“士人翕然推重”。

按照当时惯例,他还拜访了许多权贵,向他们推荐自己的作品,甚至与太子李永一起宴游。

几乎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功名只在袖手间时,他却出乎所有人意料地名落孙山。

关于其落榜的原因,后世有许多揣测。

或说是因为他平日好流连秦楼楚馆,行为不端;或说是因为他踞才自傲,言行无忌。

这些也许都是原因之一,但最重要的一点,或是因为他的政治立场。

让我们把时间稍稍回溯至四年前,即唐文宗大和九年(835)。

在这一年,唐王朝发生了一件足以动摇国本的大事件——“甘露之变”。

我们都知道,整个唐代让统治者日夜不安的,主要有三大祸患,即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和藩镇割据。

而其中宦官专权可算是唐代的一大特色。历史上很少有哪个朝代的宦官,会有如唐代宦官这般大的权力,他们不仅可以直接干预朝政,甚至可以架空皇帝,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的当权者。

就在大和九年11月21日这一天,27岁的唐文宗不甘心被宦官控制,于是以甘露下降为名,诱使宦官头目仇士良前去观看,希望将其一网打尽。

谁知计划被仇士良发觉,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李训、王涯、韩约等近两千名大臣被诛杀,整个朝堂为之一空。

事变发生后,一时人人自危,无人敢再和宦官作对。

而就在这片万马齐喑中,当时刚到长安的温庭筠却丝毫不畏,一意逆流而上,发出了自己振聋发聩的呼喊,这便是悼念被害宰相王涯的两首诗歌——《过丰安里王相故居》、《题丰安里王相林亭》。

而宦官们在看到这两首诗歌后会如何切齿痛恨,亦可想而知。

之后他又写诗悼念据说是被宦官毒死的太子李永,即历史上有名的庄恪太子。

至此,在那个宦官气焰熏天的晚唐,他的仕途早早便注定了结局。

2

在开成四年落榜后,温庭筠写下了《病中书怀呈友人》,悲叹道:

“赋分知前定,寒心畏厚诬。”

这次落榜对温庭筠来说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打击,一直到八年以后,他才再次踏足考场。

在“温八叉”之外,却又得了一个新的外号:“救数人”。

据说自那时开始,他不仅要答好自己的试卷,还主动帮别的考生答卷,甚至一次考试能帮十余人。

也许对这时的温庭筠来说,考试能否得中已不再那样重要,重要的是,他要用这样一种行为艺术,去向考官示威,去挑战那看似公正实则不平的科举制度,更是向他所痛狠的宦官们昭示自己决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大中九年的主考官是礼部侍郎沈询,他很早就知晓了温庭筠科场“救数人”的“光辉”事迹。

为了防止温庭筠再帮人作弊,沈询特地让他在自己衙前帘下考试,考试中更是紧紧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不敢懈怠。

谁知一踏出考场,温庭筠就向人得意道:“这次考试我又救了八个人!”

沈询不禁气急,意料之中的,温庭筠又一次落榜了。

大中十三年(859),时年48岁的温庭筠再一次参加科考,落榜。

也许是温庭筠的文名太大,也许是他的事迹实在太过昭彰,又或许仅仅是朝廷出于对这位屡败屡试的高龄士子的一点补偿,朝廷给了他一个县尉的小官,贬到了方城。

有趣的是,朝廷用的是“贬”。

可是,对一个在那之前从未担任一官半职的人来说,又何来的“贬”呢?

而那首著名的《商山早行》,许就作于这时。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黎明刚刚破晓,旅店外便已响起了车马的铃铛声。

一弯残月高挂在苍穹之上,村野客店间有鸡鸣声声;板桥之上弥漫着一层薄薄的清霜,诗人以为自己已足够早了,却没想到“更有早行人”。

槲叶落满了山路,枳花映亮了原本黯淡的驿墙。

诗人触景伤情,不由得想起了已在千里之遥的长安。遥想野鸭大雁,想必已挤满了曲岸的湖塘。

“客行悲故乡”,其实温庭筠家乡本在山西,然而他居长安数十载,早已把那里当成了自己的故乡。

3

在离开七年后,温庭筠才再次回到长安。

而这一次,他不再是屡试不中的考生,而摇身一变成了端坐考官席上的主考官。

而温庭筠之所以是温庭筠,就在于他总是人群中最与众不同的那个,总要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举动,让一些人忽而惊,既而怒。

在科考结束后,温庭筠做出了一个从未有人敢尝试的举措:

他竟然将录取士子的作品公开张贴,大力夸赞那些作品“声调急切,曲备风谣。标题命篇,时所难著。灯烛之下,雄辞卓然”。

而其真正用意则是为了“并仰榜出,以明无私”。

他太天真了,他以为自己曾经遭遇了科考的不公,便想借着这一举措一扫科场请托、舞弊的积弊,重归清明。

他没有想到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科举考试有了如今不公不正的局面,既是王朝走向衰颓所带来的事实,也是诸多当权者的暗中操控,刻意纵容。

在张贴的作品中,不乏许多指陈时政、抨击社会弊病的文章,而这些文章又惹恼了一些既得利益者,以及把持朝政的权臣。

于是,这位新上任不久的主考官再次被贬,这一次他被贬山南。

而关于他再次离开后的结局,史书上再无明确记载。

《唐才子传》中,只有寥寥的五个字:“竟流落而死。”

温庭筠曾写下不少咏史吊古诗,如《苏武庙》、《蔡中郎坟》、《过孔北海墓二十韵》等,在对古人身世经历的感慨中,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悲。

而其中最著名的一首便要数这首《过陈琳墓》: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陈琳是汉末建安七子之一,后得遇魏武帝重用,抱负得以施展。诗人不由想到自己,一生奔波科场,到头来除了满头白发,什么也没有。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应”字满含沉痛,诗人已不再寄希望于世人可以了解自己,哪怕是已作古的先贤,倘他泉下有灵,许会与我惺惺相惜。

“霸才”是诗人自指,他极自信于自己的才华,可是那又如何,“霸才无主”,让诗人多么羡慕陈琳能够遇到自己的伯乐。

“有气干牛斗,无人辨辘轱(即鹿卢,一种宝剑)”,温庭筠觉得自己就像一柄气冲斗牛却被长埋泥土的宝剑,泥土上的青草摇曳,泥土下的光芒沉寂。

又有谁知晓那脂粉香浓中、闺阁愁怨里,是一把不得出鞘宝剑的铮铮长鸣!


参考文献

夏昆《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丁酉科场案:三百多年前,江南士子为何惨遭血洗? | 循迹晓讲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此人是宰相,却因考试作弊被处死,可见历史上的科场考试有多严
关于剑的古风句子
古代南宋“高考”史上的五大谜团
从景泰年间一场有趣的“科场徇私案”,看大明朝科考的些许规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