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意,深玩古印之“音容笑貌”,得秦汉之“性情”

《铜鼓书堂藏印》成书于清代嘉庆己未年(公元1799年),由清代书画家查礼鉴定,其子查篆仙辑成。收入官私印千余钮,为清代一部重要的集古印谱。当时著名的两位学者,书法家王文治和翁方纲为此印谱撰写了序言,并各自以秦、汉印的审美内涵为题目,阐述了各自不同的艺术观。今天我们先来看看王文治在序中,主要论及“性情”的命题。

刻印虽多在秦、汉,而其体不拘一格,仓、籀遗意或有存焉。且古文之可贵者,不徒字形足资考证而已,其笔势之向背屈曲,皆含古意,使人深玩之而如对古人之威仪,闻古人之馨咳,羹墙如见,将在斯矣。

我们看到,王文治对秦汉印的审美意象的出发点是“不拘一格”与存“仓籀遗意”,“且古文之可贵者,不徒字形足资考证而已”,重要的是“其笔势之向背屈曲,皆含古意”,而古意在王文治眼中是“古人之威仪”、“古人之馨咳”。对于秦、汉印的审美与发掘,则需要通过“深玩”的深入欣赏。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王文治的观点是秦、汉印的审美,不该停留在表面,而应该更加的注重印章的审美意象。

序言中接着写到:

昔人尝谓汉人刻印,与晋人尺牍,缩寻丈于尺寸中,屈伸变化有龙德焉。夫汉印之古朴,与晋书之姿媚相提并论,似乎不伦,然其精神发见之处,未尝有殊。

观印当观其“精神发见之处”,这就是王文治的印章审美观,也是其书法和其他艺术共同的审美观。在这里,又以“古朴”的汉印和“姿媚”的晋书两种风格相比较,王文治于书法之中推崇六朝的姿媚,于是此处将汉印的“古朴”相提并论可见其对汉印的喜爱。这里更重要的是想说艺术的审美意象可以千变万化,但其必须是反映人的“精神发见之处”,这里的精神与我们前文:程瑶田与《看篆楼铜印谱序》中的“贵传神”的神是类似的。千变万化的审美意象,但必须反映人的精神之美,从这种意义上说任何艺术都“未尝有殊”。这种从艺术哲学的根本上把握审美意象的观点,在当时正是针对把印章完全当做考证的对象,而忽略了印章艺术内涵的学究观点而有感而发。清代朴学的大盛,亦是有其遗憾之处的。

观是谱者,岂惟可以识六书之宗旨,兼可得秦、汉之性情,彼沾沾焉徒以《说文解字》纷纷聚讼者,或当望洋而叹已。

王文治以“性情说”所批评的对象,即“徒以《说文解字》纷纷聚讼者”。这些人动辄以小学衡量一切,否定印章,特别是秦、汉印的审美功能,从而使在印谱、印章中追求美的意象受到严重阻碍,以至于失去了欣赏者的情性。王文治在这里尽管说的是“古意”,说的是“深玩”古人的音容笑貌,“得秦汉之性情”,但实际上还包括了以印章寄托今人之情怀的内涵。所以我们纵观其文,观“其精神发见处”一句,是最精彩的一笔。

印论中的“古意说”可以上溯到元初的吾丘衍、赵孟頫二人,之前我们也介绍过二人即他们的复古印论。明代以来关于“古意”的概念,也多用来意会在古印中看到的质朴趣味,又或以古朴、苍古等形容印章中朴拙的风格。王文治在《铜鼓书堂藏印》中则将其深化,赋“古意”于人格精神的内涵,使“性情”、“精神发见处”等美学命题,在“古意”这一概念中展开,从欣赏活动的角度正确地阐述了印章的审美意蕴,因此对于当时封建道学气很重的批评界注入了一股清新之风。

我们在欣赏古代印谱之时,特别是集古印谱之时,要多多重视其序言中的印论,因为无论元代还是明、清很多有价值的印论都是以序言的形式发表,而少有印论的专著。如今我们能看到的各种印谱中,虽然看到的秦、汉印更多、更广,但是一些古代的印论序言却往往被大家所忽略,甚至编辑者都未曾重视,如今我们“深玩”印章,不光要多多欣赏古印,亦要多多了解古代印论。

今天我们来看一些秦、汉古印

战国古鉨,如今我们一般“玺”、“鉨”通用,其实还是以玉治为“玺”,铸造铜印为“鉨”更为

汉代的粗白文印,是汉印中最具代表的印章,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其时汉人的“性情”,同时也可以对比下秦印,我们来看几方秦印,大家可以比较下印章中所体现的“性情”不同。

秦印,规制更加严谨者为秦一统六国之后之官印,而更加恣意与不够严整之作为战国时秦国之印或私印,从中可以结合历史来欣赏。

我们介绍了很多明、清时期复古的印论,或者从不同的角度传承秦、汉印传统的印论。对我们欣赏秦、汉印是很有启发的,秦、汉之印虽多为铸造铜印、凿琢玉印,但是不懂秦、汉印,篆刻之审美是有重大缺失。


一方汉印,如今学习篆刻时的章法,很多都可以从中找到源头,方圆、巧拙、独秀、残破诸法都可以从中见到端倪,如今篆刻之章法都是在总结秦、汉古印中所得。如何在这些总结出来的章法之中加入自己的“性情”,便是“入古出新”的过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印谱——《乱乱居藏古玺印》
历代印学理论简要
历代印学家与印论举要
历代印学家的秘笈(二)
篆刻艺术的传神说篆刻讲堂九十二
荐书 ll《范氏集古印谱》与明中后期的古玺印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