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黄连汤——头痛,胸痞,呕逆,胃胀,腹泻,

17胸痛呕吐——马元仪医案(清末)

张司马子妇,患胸中满结作痛,饮入则呕,涌出痰涎,多成五色,已数月。或主攻克,或主补虚,卒无一效。至七月中,病转危迫。诊之,两关尺虚微少神,体倦神烦,胸中结痛,按之愈甚。此正气内伤,阴邪内结,攻之则伤其正,补之则滞其邪,当以仲景脏结法治之,用黄连汤加桂枝。

一剂呕吐顿除,再剂胸中满痛亦释,次用理中汤加桂枝数剂而安。出处:《续名医类案?呕吐》卷六。经方一剂起沉疴

18厥逆呕吐——余听鸿医案(清末)

胃脘痛气上冲致厥

大市桥孙姓妇,亦脘痛,气冲胸膈,则肢厥神昏,呕吐额汗。余以乌梅丸三钱煎化服之,气冲厥逆渐平。后服仲景黄连汤加吴,三剂即痊。出处:《余听鸿医案》。经方一剂起沉疴

19呕吐胸痞——闫云科医案

张某,女,54岁,后郝村人。呕吐三月矣,每餐必吐,多为清水,杂有食物。心下胀满,或疑胃有肿物,作钡餐造影,未见质性病灶。肝功:TT 10UTT+GPT70U,诊断为慢性肝炎,转中医科治疗。

患者虽病三月之久,但精神尚可。纳后消化迟钝,嗳气泛酸,吸入冷空气,呕吐便顷刻发作。大便稀溏,日行二三次。口干口苦,舌淡红,苔薄黄,脉沉细弱。腹诊:心下痞,腹软,无压痛。观其脉症,此乃脾胃虚弱,上热下寒证也。已结成痞,非辛苦同行,何以破寒热错杂之阵?以其上热轻、下寒重,拟黄连汤原方治之:黄连4.5g 党参10g 桂枝4.5g 炙甘草4.5g干姜4.5g 半夏15g 大枣6枚三剂

二诊:呕吐已止,微有恶心。口干口苦,喜睡,苔仍薄黄,脉象沉细。原方加白术15g,茯苓10g,三剂。《临证实验录

论;沉细为阴盛之脉,阴盛必中虚,而呕吐胸痞者,胃逆上热,热结为痞也。黄连汤,温中寒泻痞热也。

20呕吐腹泻——赵守真医案

陈某,男,25岁。久泻愈后,又复呕吐,医者以为虚也,进以参、术、砂、半;又以为热也,复进竹茹、麦冬、芦根,诸药杂投,终属无效。其症身微热,呕吐清水,水入则不纳,时有冲气上逆,胸略痞闷,口不知味,舌尖红燥,苔腻,不渴,脉阴沉而阳则浮数,乃上热中虚之证。治以黄连汤。此用姜、桂、参、草温脾胃而降冲逆,黄连清胸热,半夏止呕吐,为一寒热错综之良方。服药后呕吐渐止,再剂,症全除,能进稀糜,后用异功散加生姜温胃益气而安。(《治验回忆录》)经方直解

21外感呕逆——门纯医案

患者男性,十七岁。初诊:一九五六年十月十六日。昨日下午,打篮球时,寒潮来袭受风寒。吃夜饭一半,尽呕吐而出。腹痛欲解大便,所解不多。胸中疼热,微发热恶寒,夜睡不安。时时欲呕,饮水亦呕。面微有热色,体温37.8c,自汗恶寒,胸腹烦疼,欲呕而呕不出,不渴,不欲食,不知饥,舌尖红,苔黄白相兼,脉弦数。证属风寒外感,胃热肠寒。方用:桂枝9克、黄连9克、法半夏9克、党参9克、炙甘草9克、生姜9克、红枣9克。服两剂。药后各症均除。名方广用

22头痛——闫云科医案

张某,男,72岁,胃痛、胃胀十余年,常求诊于余,或以大柴胡汤,或以半夏泻心汤,多可获效。近复头痛,痛剧时头面烘热,心烦懊。作CT检查,未发现异常,遂来门诊。述称偏右头痛,呈胀痛,食多、饮多其痛尤甚,饥饿则舒适。日日服去痛片以求缓减。胃纳可,口干苦,大便一二日一行,嗳逆泛酸,肠鸣腹胀。腹中气上冲逆,每欲以手按之。饭菜稍冷即腹痛。望其舌,质淡红,苔根厚腻。诊其脉,沉弦细。触其腹,腹皮薄弱,腹肌挛急,心下、当脐悸动。

《素同·通评虚实论》云: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患者脾胃久虚,升降失调,故尔头痛。头痛与呕吐同,皆胃气上逆也。饮食稍多疼痛加剧、饥饿则舒适,喜手按压,足证中虚乏运、浊气上逆。故健脾胃,调寒热,理升降为本案之治法。半夏泻心汤一方数能,似可当之,然脉症显示寒多热少,且腹中上逆,如是,显然不及黄连汤更妥。拟:  

黄连10g 桂枝15g 党参15g炙甘草10g半夏15g干姜10g红枣10枚三剂

二诊:头痛大减,脘胀,嗳逆,泛酸皆轻,腹中仍冲逆。守方五剂。

三诊:头痛未发作,诸症次第减轻或消失。欲得长治久安,需健脾胃、复中气一至两月,以其脾胃久虚,非短期可愈也。上方加白术15 黄芪30g,每二日一剂。

按:饮食稍多便疼痛加剧,饥饿则症减,应辨为实证而非虚证之候,何不攻下反予补益?曰:需攻者腹诊拒压而非喜压,脉应沉滑有力而非细弱不足。本案病者年高久病,中气虚损,运化乏力,是以饮食稍多便难以运化,独气益盛而疼痛有加。若作实证泻之,其必含冤。经方躬行录

23腹胀——谢映庐医案

万某,腹胁胀痛,或呕或利,而胀痛仍若(不减)。医者不察,误与消食行滞之剂,遂腹胁起块有形,攻触作痛,痛缓则泯然无迹。自冬至春,食减肌削,骨立如柴,唇红溺赤,时寒时热。诊脉两手弦数,似属木邪乘土之证,究归阴阳错杂之邪。处仲景黄连汤加金铃(子)、吴萸、白术、川椒,数剂而安;随进连理汤乃健。(《谢映庐医案》)《经方研习

24糖尿病胃胀满——王付医案

郭某某,女,68岁。主诉:患糖尿病10年余,近2年经常腹胀,饮食则腹胀明显,屡经治疗,腹胀不除。刻诊:脘腹胀满,腹部受凉或食凉则腹胀尤甚,嗳气,乏力倦怠,大便三四天一行,口干口苦,舌淡、苔黄略腻,脉沉弱,测空腹血糖为14.5 mmo/L.中医辨证:胃热脾寒证。治疗原则:清胃温脾。治疗方剂:黄连汤加味。

黄连15g,炙甘草9g,干姜9g,桂枝9g,红参6g,清半夏12g,大枣12枚,石膏35 g,知母18g,白术15 g,大黄3g6剂,每日1剂,每剂分3次服。

二诊:饮食好转,大便一日一行,又以前方6剂继服,之后累计服20余剂,饮食趋于正常,测空腹血糖6.5 mmol/L,之后以前方断断续续服用,以巩固疗效。《王付经方医案

25胃脘痞满——王占玺医案

李某,女,46岁。患者平素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曾用中药治愈三年未复发,近因

情波动,精神抑郁和外感风寒而复发。症见胃脘痞满,恶心干呕,纳差食少,啬啬恶寒,周身不适,二便正常。脉象弦紧,舌淡白稍腻。曾服香砂六君、舒肝丸、贯煎等药治疗无效,根据脉证观之,寒热结聚,夹有外感,遂投黄连汤加味:尾连12克,黄芩10克,甘草9克,半夏10克,党参15克,干姜10克,桂枝9克,柴胡12克,赤芍15克,生姜9克,大枣3枚,乌药15克。服药3剂,胃脘痞塞胀满有明显好转,恶心干呕已止。服12剂而痊愈。(王占玺.张仲景药法研究.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687)《名医经方验案

26下利烦燥——刑锡波医案

朱某,男,26岁,工人。病史:患下利证,心中烦热,恶心不欲食,头眩,大便水泻日10余次,两手厥冷,脉沉细,舌质淡而苔微黄。辨证:脾阳不足,胃中积热。治法:清上温下,交通阴阳。处方:黄连10克,干姜10克,肉桂6克,党参10克,半夏10克,甘草10克,大枣8枚。

服药后,便泻顿减,烦热亦轻,食欲较前好转。连服3剂,泄泻止,烦呕之症亦消失。后以健脾和胃法调理而愈。

该患者平素胃肠虚弱,而热邪乘虚陷入胃中,故呈现心中烦热,恶心、厌食、胃脘拒按之热证。根据胃热的症状,宜用苦寒泄热之品。大便泄泻,脉象沉细,舌质淡而苔微黄,为脾阳不足。古方既能清胃热,又可健脾扶阳者,只有《伤寒论》之黄连汤可为对证之方。《刑锡波医案集

27上热下寒——刘渡舟医案

侯某,女,55岁。患上热下寒证,每于进食后约一小时,胃气上逆而泛恶吐酸,胸中憋闷疼痛;同时伴见腹痛肠鸣,大便溏稀。舌淡苔白,脉弦。黄连汤主之。黄连10克干姜7克桂枝9克炙甘草10克党参10克半夏10克大枣5枚服药五剂,寒热之证尽愈。

解说:黄连汤由半夏泻心汤减黄芩加桂枝而成。虽然取意于泻心汤,但立法则与之有别,黄连清胸中之上热,干姜温脾胃之下寒,妙在加桂枝下气降冲,宣通上下,而使气机调顺。临证指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113方——黄连汤,典型医案
《经方观止》黄连汤
失眠治疗汇总
中医的特殊治法·温寒并用法》
经方应用之半夏泻心汤医案|半夏泻心汤|寒热|肠鸣|半夏|干姜
名家医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