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113方——桃核承气汤,典型医案
userphoto

2022.08.30 上海

关注

1头痛——门纯德医案

凡颜面潮红,喜冷恶热,便秘,脉沉实有力者,皆可使用此方。此种头痛多在前额部。

赵某,男,18岁,学生。常心烦、面赤、便秘、头部昏胀、前额跳痛,每于看书用脑或午后则昏痛加重。舌苦微黄,脉沉实有力。此属淤热结于上,方以桃核承气汤加怀牛膝18克、生龙骨15克、菊花9克,一剂而愈。《名方广用》

2剧烈头痛——大塚敬节医案

疑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剧烈头痛

一天,友人K先生因其在老家的兄长的妻子患病而邀我去出诊,病名不很清楚,据说某医生的诊断好像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剧烈头痛并且意识不清。

于是第2天我出诊到富士山下的某村庄。病人为30岁身体消瘦的妇人,发病突然,7天前在田地里干活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两三次,同时体温上升至39左右。这种高温二三天后下降,目前为37.7~37.8。意识朦胧不清,后头部剧烈疼痛的样子,该部位的肌肉呈高度紧状态,克尼格征阴性。腹诊:全腹壁发硬,左下腹部有少腹急结。卧床后尚无大便。家属说患者经常月经不调,四肢无麻痹。我往诊的前一天,主治医生进行了脊髓穿刺,脑脊液中无血液,但颅压升高。

这种情况难以明确诊断。我给予汉方医学的诊断为瘀血上冲,投予了桃核承气汤(一日用量大黄、芒硝各2.0g)治疗。

服药后,从当夜至翌日,大便数次,意识渐渐恢复,头痛也减轻。1周后体温降至正常,也有了食欲,但大便过多。于是将大黄、芒硝日用量均减至1.0g,1个月后痊愈。(《汉方诊疗三十年》)《汉方临床应用解说》《汉方临床治验选读》

论:体消瘦,不是痰饮脾虚,就是血瘀干劳证。大多这两种情况,一是精微化痰饮,不能养肌肉。二是干血劳,中气困败。这是型体辨证的一种经验积累。

此病是突然而发,剧烈头痛,呕吐两三次,还以为是吴茱萸汤的厥逆证。全腹壁发硬,左下腹部有少腹急结,此是少腹有瘀血之症。为什么会,突然发病,高热39度,结合头痛,此应是太阳表症,是有外感引起。

11牛皮癣——赵明锐医案

白某,男,64岁,退休工人。患慢性支气管炎,近因感冒复发而住院,经治疗证状缓解。另外患者患有顽癣十多年,两膝下皮肤粗糙,变硬,增厚,搔痒难忍。多年来用各种内服、外用药物治疗无效。给予桃核承气汤加丹皮、当归,服二、三剂后,即感到有明显效果,共服八剂,证状完全消失。《经方发挥》

论:外感而胃阳盛,血热不解,外蒸皮毛,则见顽癣。桃仁承气汤,泄阳明之腑热与营血之结热。

12湿疹瘙痒症——矢数道明医案

35岁妇女,全身发生湿疹,污秽,分泌结痂,瘙痒难忍,搔则流污汁而结痂,夜间瘙痒尤甚。夜间烧热水沐浴其中方能忍受。主诉近来月经不调,自觉上冲头痛。

颜面潮红,脉有力。腹脐旁有抵抗压痛,特别在左下腹部有索状物触之疼痛。与桃核承气汤加大黄、芒硝为3克。

服用本方后,大便数行,痒减半,继续服用本方1个月发疹迅速消退,从而解瘙痒之痛苦。《汉方临床应用解说》《汉方治验选读》

论:脉有力者,阳明之阳盛也。少腹硬痛者,热结血分而成瘀也。胃热而血结,瘀热外蒸,所以成疹。桃核承气汤,清阳明之胃热,泄内结血之瘀热。

热结于血分者,是血伤于热而瘀结也。

13中毒性皮炎——门纯德医案

李某,女,32岁,修路工人。接触沥青后,面部布满大小不等略突起的紫红色硬斑,局部搔痒刺痛,头昏心烦,睡眠不安,大便略干,舌边红紫,脉象滑数。方以桃核承气汤大黄减半加入蝉退10克、银花10克、麻黄6克、荆芥9克、白葵藜子9克,隔日一剂,五剂后,痛痒明显减轻,全身症状好转,面部红斑变软,顶端皮肤有脱落之象。又以上方加丹参15克、土茯苓15克,五剂,隔三日服一剂,全身症状消失,面部紫斑消退,但留有色素沉着,遂以丹栀逍遥散加蝉退9克、白藜子12克、麻黄6克六剂,三日一服,两月后相遇时,观其面部色素沉着已全无痕迹。《名方广用》

19其人如狂——萧琢如医案

李某,年二十余,先患外感,诸医杂治,证屡变,医者却走,其父不远数十里踵门求诊。审视面色微黄少腹胀满,身无寒热,坐片刻,即怒目注人,手拳紧握伸张,如欲击人状,有顷即止,嗣复如初。脉沉涩,舌苔黄暗,底面露鲜红色。诊毕,主人促疏方,并询病因。答曰;病已入血分,前医但知用气分药,宜其不效。《内经》云;血在上善忘,血在下如狂。此证即《伤寒》热结膀胱,其人如狂也。当用桃仁承气汤。即疏方授之,一剂知,再剂已。嗣以逍遥散加丹、栀、生地调理而安。(《全国名医验案类编》)《经方研习》《近代名医医案医话》《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聂氏伤寒学》《名医经方验案》

论:先患外感,知病之来路。面色微黄,即是血结木郁之黄。少腹胀满,此为血积少腹。身无寒热,此是热结血分也,已成结瘀。怒目注人,如欲击人,即为其人如狂。脉沉结者,为为结血之脉。舌苔黄暗,黄为胃热,舌质鲜红,此为血热也。血结在上,健忘者为阳明瘀血抵当丸提纲。血结在下,如狂者为本条桃核承气汤提纲。

20狂乱——闫云科医案

忆余滥竽医界六年时,仅从书本知有瘀血致狂之说,于临床尚末之见。

1975年春,罗某,女,23岁,忽哭笑无常,妄言乱语,如见鬼状,或沉睡如醉,呼喊摇晃犹不苏醒。家人惊惧不已,请余出诊。询知生产后近三月,初恶露甚多,至今仍淋沥不断,色暗夹块,少腹疼痛一直未休,触之急结拒压。大便干秘,小便自利。口苦,口渴思饮。舌淡红略青,脉象沉弦

观其脉证,此瘀血致狂也。盖产后之秽不尽,冲任之血难安,瘀血入心,扰乱神明而见狂妄。古有在上蓄血喜忘,在下蓄血如狂之说,此例正是。治宜攻逐瘀血,以安神宅。若拘于产后宜补之说则谬论矣。拟桃核承气汤加味;

桃仁15克大黄12克桂枝6克芒硝6克甘草6克灵脂10克蒲黄10克,二剂

二诊:服药一剂,泻下黑便甚多,神明清朗如昔。断服二剂,恶露消失,少腹痛止,圣愈汤善后。

按:太阳四十六,脉沉结,少腹硬,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如狂者,似狂而非狂也。《临证实验录》

21狂躁——闫云科医案

桃仁承气汤合礞石滚痰丸

闫某,男,36岁,余村木匠。自幼重情谊,讲义气,因好友意外死亡,悲痛太过,致气机逆乱,气滞血瘀,郁而化火,炼津成痰。痰为乱世之贼,瘀乃造反之寇,痰瘀相合,狼狈为患,蒙障神明,蹂躏净土,后竟丧心病狂,杀死妻女。被逮捕后,查属精神病,予以释放。乡人愚昧,不信医而过求巫,几经折磨,致痰瘀益盛,狂妄愈剧。毁物骂詈,通宵达旦,昼夜由家人轮流守护。不得已,方请医诊治。

患者体胖腰圆,大腹便便,双目白睛贯有血丝,眼神半清半浊,须毛环口,面垢如煤,舌边尖红赤,隐有青色,苔黄厚腻。语言半醉半醒,声音洪亮似钟,使其静时,好言劝慰,诺以食糕,方许诊治。自称头昏脑涨,心悸怵惕,恶心胸闷,吐痰甚多,小便不畅,胃纳甚亢。切脉则沉滑有力。腹诊,左少腹急结,脉症俱实,当逐瘀攻痰,还我山河。拟桃核承气汤合礞石滚痰丸;桃仁15克,大黄15克,芒硝10克,桂枝6克,甘草6克,煎汤送服礞石滚痰丸9克,日两次。

二诊:其交叙称,药后解脓便盆许,喧嚣渐息,狂妄顿减,药已中病,守方续服五剂。

三诊:狂妄已止,可睡三四小时,少许压痛消失,舌苔黄腻,脉仍沉滑。痰瘀已去大半,改用温胆汤:陈皮茯苓半夏菖蒲各15克,枳实竹茹各10克甘草黄连各6克龙牡各30克

四诊:一昼夜能睡十小时以上,头脑昏沉随之减轻,心悸也止,小便畅利,舌苔白腻,脉仍觉滑,原方续服五剂。

五诊:治疗月余,神志恢复正常,已能从事木工作业。与其讲述往事,不之信也。

按:五志过极,皆可化火,化火即可生痰,痰火便能致狂,故宜及早宣泄,防患于未燃。

后记:该患者治愈之后,复娶妻生子,可叹天不作美,一日,家人疏忽,孩子掉入锅中烫死,致狂病复发,时轻时重,轻时尚能做工。某日又痰蒙心窍,杀死拒付工钱之东家母女,复被太原公安局拘捕入狱。由是观之,狂病者须有诸事遂心之环境,谨防情志不快而引发旧病。《临证实验录》

论:此悲痛太过,导致气机逆乱,应是气乱行而血离经,血瘀成积也,即是气滞血瘀之义。血瘀阴伏,又阻肝气郁遏,而成狂证。

56外伤瘀积——党友链医案

董某,男,54岁,郑州市纺建公司工人。初诊:1963年9月20日。病史:两月前在外地施工,不慎从约二层楼高的板架上失足坠地摔伤。当时即感腹部隐痛,但未介意,仍坚持工作。两天后腹疼加剧,遂到某医院求治,经检查及X线检查均未发现脏器异常。给杜冷丁后腹痛缓解,但药力过后腹又痛。如此反复终未除根。两月后到市纺织医院检查诊为脾肿大。拟做脾脏切除术,患者惧怕开刀,遂到管城区医院求中医治疗。

现症:查患者体质尚壮,精神亦佳,惟腹部胀满,疼痛拒按,腹部可触及一个肿块,由左胁下至脐,边缘清楚。质硬。饮食差,大便秘而不畅。舌质紫黯有瘀点,苔薄黄干,脉象沉数有力。诊断:积聚(外伤性脾脏瘀血性肿大)。辨证:跌仆血瘀,血瘀则气滞,形成肿块,瘀久化热。治则:破血化瘀,佐以清热行气。方药桃仁承气汤加减:桃仁20g,大黄12g,赤芍15g,桂枝6g,芒硝12g,延胡索12g,甘草9g,3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后大便畅通,排黑色稀便,日三四行,腹疼大减。肿块明显消退,食欲改善,效不更方,再进3剂。

三诊:大便稀溏,苔黄渐退,腹部仍有微痛,肿块已缩小到胁下,仍以前方增减续服。党参20g,白术15g,桃仁9g,大黄6g,芒硝6g,桂枝6g,延胡索9g,甘草9g。3剂。水煎服。

四诊:痛止块消,饮食二便正常,唯舌质稍暗。临床痊愈出院。摘自:河南省卫生厅编.河南省名老中医经验集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30-131《经方治验肿瘤病》

57外伤腿股痛——刘景琪医案

孙某,男,24岁,农民,1980年10月6日初诊。半月前乘马车时挤伤左大腿,出现瘀血肿胀,疼痛异常,但骨未折断。苔白。脉左关尺沉滑,右关滑。辨证:左股血瘀。治则:活血逐瘀。处方:大黄12克桃仁9克桂枝6剂愈。《经方验》

论:外伤瘀血之脉,大多为实脉。如上条脉沉数有力,本条脉滑。

58外伤瘀血——王宝亮医案

曾治一男性患者,年方20岁,因骑车跌撞伤及小腹、会阴部,递致小便不通,滴沥不畅,小腹拘急拒按,继之发热,渴引,舌质红且有瘀点,脉沉涩,曾投八正散无效,邀余诊视,因是病起于外伤,应属瘀血闭阻膀胱,阻碍气化,辨为癃闭,投以桃核承气汤加木通、瞿麦。三付病减,六剂告愈。

再如,某男,30岁,建筑工人,施工中被砖块砸伤头部,昏迷20多分钟,苏醒后感头部锥刺样疼痛,伴头晕、耳鸣、恶心、心烦,急躁、多梦、易惊,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沉弦,此证显系瘀血阻滞,经络不通,方以桃核承气加汤川芎、红花、葛根、枣仁、藻本,增减服用20余剂,头痛消失,他症悉除。《当代医家论经方》

72肾炎尿血——张琪医案

崔某,男,59岁,1973年11月29日初诊。有慢性肾炎病史,经治疗症状缓解,但尿中仍有持续性微量蛋白。于本月26日过劳后出现腰酸乏力、小腹痛、尿血色紫有块、尿道时有阻塞感(未发现结石),伴左下腹隐痛拒按,手足心热、口干,食少纳呆,舌质紫、无苔少津,脉沉滑有力。辨证属瘀血夹热,内结伤络。治宜泄热逐瘀,凉血止血。药物组成:

桃仁20g大黄10g桂枝15g赤芍药20g甘草10g生地30g茅根50g小蓟30g侧柏叶20g水煎,日1剂。

12月3日二诊:服上方3剂,肉眼血尿消失,尿道已无阻塞感。大便日行2次而不溏,手心热,左侧小腹微痛,舌质紫稍润,脉沉滑。尿检红细胞50个以上/高倍镜,蛋白(+++),前方去赤芍药,大黄改为7.5g,加蒲黄炭15g。

12月7日三诊:服上方3剂,诸证全消,舌质红苔薄,脉沉稍滑。尿检:蛋白(++)、红细胞15~20个/高倍镜。此为下焦瘀热已减,病人年老久病,阴津已亏,继以前方去桂枝,加枸杞20g,以滋补肾阴。

服上药9剂,尿检尿蛋白(+),自觉症状良好,嘱停药观察,1年半后随访未复发。(古凤江,张少麟、张琪验案4则.中医杂志,1997,38(3):148~149)《国医大师经方临证实录》

73尿频尿急——郭子光医

胡某某,男,33岁。1998年7月15日初诊。自诉2年前突发尿频尿急,西医诊为“尿路感染”,用抗生素注射而缓解。此后反复发作数次,均以抗生素加中药而好转,似未根治,常有轻度腰胀痛及小腹不适感10天前再度复发,住市某医院诊治,尿常规、尿培养及B超检查均正常,并排除前列腺炎症。膀胱镜提示:膀胱三角区炎。曾用抗生素和中药石韦散、知柏地黄丸和金钱草等,效果不明显,前来求治。现小腹连及尿道有急胀烧灼之感,颇为痛苦。小便频急,尿色清,大便干结难解。口苦口干,但身无寒热。察其形体偏瘦,面色萎黄,痛苦病容。舌上有瘀点,苔薄黄而干,脉沉细。此为病久入络,瘀久化热,瘀热积于膀胱所形成之膀胱蓄血证。腑以通为用,以通下逐瘀法治之,用桃核承气汤加减。处方如下:

桃仁15g大黄6g桂枝12g牡丹皮15g车前仁5g枳壳15g生甘草6g赤芍药15g水煎,1日1剂,服3剂。

7月19日二诊,自诉大便通畅,每日泻下3~4次,自觉舒畅。下腹及尿道胀、烧灼,尿频急及腰痛均已消失。尚有疲乏之感。舌干少津,瘀点色淡,脉沉弱,是瘀热去而气阴有亏。惟恐余邪残留,嘱上方再服2剂后,改以知柏地黄丸善后。随访至半年后,未复发。[黄学宽。郭子光教授运用“久病入络”学说临证经验。中医教育,2009,19(1):59-60]《国医大师经方临证实录》

131宫外孕下胎——李养正医杂

  王某,女,21岁。住邯郸市峰峰矿区彭城付田村。妊娠三个月腹剧痛,阴道出血,在某医院确认为宫外孕,因不愿意手术治疗,于1957年7月20回延余诊治。观其面色紫赤,哼声不断。诊其腹,脐下有硬块。问其出血情况,据云:腹痛一阵出血一次,有紫黑色血块。诊其脉,呈细紧象,知为痼。即处以抵当汤和桃仁承气汤。方药:水蛭9克  虻虫6克  桃仁12克  桂枝12克  大黄15克  芒硝9克  甘草9克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7月22日):服药二剂后胎儿掉下,伴有紫黑血块,腹部仍有痛感。恐其瘀血未尽,以抵当汤再服。方药:水蛭9克虻虫6克  桃仁12克  大黄15克 水煎服,日一剂。  

三诊(7月25日):服药三剂后诸症消除大半,只眼睑仍发青紫。瘀血未净。处以大黄虫丸30丸,早晚各服二丸,以善其后。    按语伤寒治法,经程门雪先生实践,约为四种大法:“发表、温里、清气、化瘀是也。四法错综变化而成诸方”。化瘀法中,桃仁承气,抵当汤丸,缓急不同,用药亦有轻重之别。桃仁承气治少腹急结,其人如狂,如狂者,似狂非狂,尚有清晰之时,瘀血将结未结,势尚轻浅,故以调胃承气汤缓下,桃仁祛瘀,桂枝解表,攻里兼解外邪;抵当汤峻利攻逐。水蛭、虻虫善于走窜,草木难以取功者,用之收效迅捷,以异类有情,灵活生动,同气相求耳。然必瘀血结实者,始可应用,学者慎之。《河北中医验案选》

论:本案宫外孕,也是用中药人工流产。

132难产头不出——谭启文医案

袁某,36岁,于1958年10月12日晨分娩,胎儿两脚吊下,经请当地开业助产士处理,因用力拉扯,致将胎儿颈部扯断,胎头胎盘存留腹中,产门闭合,时已1日,是夜将产妇送来江桥乡民办医院,经检查子宫口已收缩只能进二指,主张立即送九江施行剖腹术取出,因时已深夜,路遥90余里,产妇坚决不同意,该院陈院长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夜前来邀余等会诊。随至该院,检视产妇面赤甚炽,寒热交作,体温38.7,头身疼痛,舌苔白润,脉浮而紧,腹内胎头隆起如碗大,缘因临盆过久,风寒外感,气血内阻,先以辛温解表,处方如下:桂枝4.5克,4.5克,荆芥6克,苍术6克,川厚朴4.5克,枳壳4.5克,桔梗4.5克,白芷6克,陈皮6克,当归6克,川芎4.5克,云茯苓9克,甘草3克,艾叶2.4克,煎服1剂。

二诊(10月13日):寒热暂退,至上午10时复升至39.2,自汗恶风,舌苔白,口渴面赤,脉洪,大便3日未解,胎仍未下,少腹时痛,此表邪渐解,阳明里证已急,法宜攻里逐瘀,以桃仁承气汤加味主之,如下:桃仁9克,桂枝6克,大黄6克,芒硝6克(冲服),甘草3克,牛膝6克,龟甲9克。

三诊(10月14日):服前方2剂,大便畅通,胎头已下,续下了3块胎盘残渣,阴户频流紫色恶液,臭气逼人,体温渐复正常,寒热口渴已解,脉较前平和,因恐胎盘残渣未下尽,仍守原法化裁,处方如下:桃仁9克,桂枝3克,大黄3克,芒硝6克(冲服),牛膝6克,龟甲9克,甘草2.4克,苏木6克,鸡头莲叶11枚(水煎服,2剂)。

四诊(10月15日):阴道流出恶液,今已转为红色,臭气大减,自述精神较舒,睡眠良好,腹仍时痛,腹内如圆球物已缩小变软,因恶露未清,宜以祛瘀生新为主,处方如下:

当归尾9克,桃仁6克,川芎1.5克,五灵脂6克,泽兰4.5克,蒲黄5克,牛膝9克,龟甲12克,木通3克。童便1杯兑服,服3剂即出院。(谭启文。难产三例治验。江西中医药,1959,7:36)

按:本案因难产用力牵拉,以致胎头胎盘不下,产门已闭,又感外邪,病情十分危急。医者根据《伤寒论》表里同病、先表后里原则,先予辛温解表,表解后,及时予桃仁承气汤攻里,服药2剂,转危为安。《经方临证集要》

134逆产头不出——尾台榕堂医案(日本)

一妇女妊娠6个月,自前月初开始出血,持续1个月而早产,因暑热胎儿糜烂,逆产头不出,身体已出。用尽各种手法,仍不出,其人身瘦无血色,唇燥,脉微弱,腹诊触之,其头游移旋转,如西瓜浮于水中。

余与桃核承气汤3贴,在患者家住1夜。翌朝大便通畅,残留之儿头已出。古方之妙,赞叹不已。(尾台榕堂翁《方使杂志》)《汉方临床应用解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桃核承气汤临床医案--酒渣鼻
胡希恕经方医案十一编
桃核承气汤方
刘渡舟先生解析抵当汤一族
【经方习读】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方歌方解,组成,功效,临床运用医案 | 道医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