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113方——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典型医案

第二十三方——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太阳八十二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1  下后表未解,脉促胸满,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2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综述:微恶寒者,表阳之虚,也为肾阳之败。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少阴肾脏主藏阳气,而太阳经阳,阳气外散,以御外寒。少阴肾阳之亡败,则太阳之经阳也虚,所以恶寒。此恶寒者,区别于外寒伤寒表实麻黄汤的恶寒。一为外邪表实,一为经阳之虚。太阳之经,根起于至阴(少阴之穴名)名曰:阴中之阳也。此加附子,温肾脏之藏阳,则经阳不虚,不恶寒也。

    这段话也适用于芍药甘草附子汤。芍药者,行血以疏木也。附子者,温肾中之阳也。芍药伍附子者,芍药行血疏木者,以用肾中之阳也。附子温肾中之阳,以木气宣散而退恶寒也。(大改)太阳统于营卫,营中之温气,即为卫阳之根。营中之温,也为木气,木之温气,来自肾阳也。反之,肾阳生木,木气升而营血行,卫气外散,则身不恶寒也。从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论恶寒,与从营血之温,是卫气之根论恶寒,都是一个道理。

1外感汗漏——赖良蒲医案

头痛项强,身痛,胸满足软,恶寒,漏汗不已,舌苔薄白,口淡无味,脉沉迟。治以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9克,附片12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生姜9克。结果:1剂减轻,2剂痊愈。《解读张仲景医学》

论:汗漏不已,脉沉迟者,是阴盛内寒,风木疏泄,汗漏亡阳也。胸满者,阳亡而阴盛,胃寒不降也。胸满去芍药之酸寒,恶寒汗漏加附子。

2太阳坏病——刘荣年医案(

刘某,男,30岁。织布厂经理。患伤寒阴结。因冬月伤寒,误服寒泻药而成。证见恶寒,腹胀满痛,不大便二日,脉浮大而缓。显系伤风寒中证,医家不察,误为阳明腑证,误用大黄、芒硝等药下之,殊不知有一分恶寒,即表证未罢,虽兼有里证,亦当先解其表,仲景之遣法俱在。今因误用寒泻药,以致寒气凝结,上下不通,故不能大便,腹胀大而痛更甚矣,幸尚在中年,体质强健,尚为易治。用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以温行之,则所服硝、黄,得阳药运行,而反为我用也。

桂枝尖3克,黑附子3克,炙甘草1.5克,生姜3克,大枣2个(去核)。

服药后,未及10分钟,即大泻2次,恶寒腹胀痛均除而痊。《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

按:伤风寒中,误用攻下,则雪上加霜,阴凝而结,则大便不通,唯宜阳药温运,则阴结方开。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正为阳虚阴凝之证而设,虽多治胸满,但本证病机与之相同,故投之辄效,足见仲景之方妙用无穷也。《伤寒名医验案精选》《伤寒论方医案选编》《经方一剂起沉疴》《经方研习》《名医经方验案》《经方直解

3胸闷短气

    一女患者,年45岁,患“冠心病”屡治无效,诉经常在夜间熟睡之中,出现窒息之感,猛然从梦中憋气而醒,心悸、气短,头面、全身出汗,畏冷为甚,切其脉沉而无力,且时有一止,舌淡嫩而苔白。此证屡用活血化瘀之品,无功而返。细辨之,胸乃阳位,宗气所聚,今心胸阳虚,阳气不振,故胸满而不痛,心悸、气短、畏冷、汗出,舌、脉为佐。书以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附子12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7枚。5剂后胸满减轻,夜不憋气,汗出已止。再书加人参10克,五味子6克,麦冬30克,6剂而愈。

论:胸满窒息,就是阳衰下寒,浊阴上侵清阳,胃寒不降,则肺气上逆,所以短气,而有窒息感。头面,全身汗出者,是下寒上逼,阳降无路,则外蒸皮毛,泄而为汗,这个出汗的病理,可以附子泻心汤的注解。经阳外泄,内外俱寒,所以畏冷为甚。脉沉而无力,此是阴盛之脉,故减芍药之酸寒,桂枝升清阳之脱陷,疏木止悸,附子温阳,以驱里寒,生姜温胃寒以降浊。

4满痛——刘渡舟医案

王某,男,36岁。自诉胸中发满,有时憋闷难忍,甚或疼痛。每逢冬季则发作更甚,兼见咳嗽,气短,四肢不温,畏恶风寒等症。脉来弦缓,舌苔色白。参合上述脉证,辨为胸阳不振,阴寒上踞,心肺气血不利之证,治当通阳消阴。

方用:桂枝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7枚,附子9克。

5剂,胸满、气短诸症皆愈。《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经方直解》《100经方

按语:本案胸满伴有四肢不温,时恶风寒,显为胸阳不振之象。治当振奋胸阳,溺除浊阴,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附子辛热气厚,力雄气猛,“益火之源,以消阴野”。本方用于阳虚阴盛之胸痹证,有较好的疗效。

论:四肢不温,是脾胃虚寒,畏恶风寒,是肾阳之虚。冬季加重,是外寒而皮毛窍闭,阴盛内寒而上侵清阳,所以加重。不用诊脉,则知阳衰而阴盛,脾肾俱寒。桂枝加附子汤,温内寒而建中气,以障下焦阴邪上冲也。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也是胸痹之方。学完《金匮》胸痹病理则知。

5胸痛——刘渡舟医案

王某,男,46岁。多年来胸中发满,或疼痛,往往因气候变冷而加剧。伴有咳嗽、短气,手足发凉,小便清长等证。舌质淡嫩,苔白略滑,脉沉弦而缓。此乃胸阳不振,阳不胜阴,阴气窃踞胸中,气血运行不利,治疗当以温补心阳,以散阴寒为主。

桂枝9克生姜9克大枣12枚炙甘草6克附子10克,

连服六剂,症状逐渐减轻,多年的胸中闷痛,从此得以解除。

按语:胸闷或胸痛,是胸痹之主症,其病机主要是上焦心胸阳气虚弱而阴寒之气内盛,《要略》云: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因为胸为阳位似天空,心肺二脏居其内,营卫二气由此而得以宣发。如果胸阳不振,阴寒内凝,阳气不能布达而痹阻,心肺之气血不畅。所以,胸痹的临床表现,轻者胸中满闷,重者则见疼痛为主,用桂枝去芍药汤治疗有好疗效。《经方临证指南》《伤寒掣要》《名医经方验案》

论:四肢发凉,因冷加剧,一派虚寒之象,阳衰胃逆,浊阴上逆,所以胸中满痛。肺逆则满,胸膈壅塞,则又痹痛。

6胸闷——姜春华医案

高某,男,65岁。患者素有阳虚,常四肢不温,背恶寒如冷水浇,近患感冒,头痛,恶风,汗出,胸闷,精神不振。脉浮弱,舌淡、苔白而润。投以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9 炙甘草5 生姜5 大枣4牧 附片6  

按:该案辨证为太阳表虚证,有汗理应用桂枝汤以调和营卫,因患者胸满闷,故去芍药。方中倍用生姜与大枣相配,亦能佐桂枝起调和营卫作用。因患者素有阳虚,故加附子以温阳固表,使汗不外泄。若脉沉细,反发热者,属于少阴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不可不辨。

本案比较典型,一感冒就有胸闷,多数为素体阳虚。四肢不温,此是脾胃之阳虚,背恶寒,此是督脉之阳虚。浮为太阳之外感,弱为本气之阳虚。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双解表里。

7胸闷、关节炎——刘渡舟医案

杨某,男,42岁。患关节炎已3年,最近加剧,骨节烦疼,手不可近,并伴有心慌气短胸中发憋,每到夜晚则尤重。切其脉缓弱无力,视其舌胖而嫩。辨为心肾阳虚,寒湿留于关节之证。为疏:附子15克,白术15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茯苓皮10克。服3剂而痛减其半,心慌等症亦佳。转方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又服3剂,则病减其七。乃书丸药方而治其顽痹获愈。(《新编伤寒论类方》)

按语:本案用甘草附子汤主要是在辨证中抓住了两个关键:一是周身骨节烦疼而不可近,寒湿也:二是心悸气短、胸满,阳虚也。本方正具有温阳散寒、祛风除湿之功,特别适用于心脾肾阳气内虚,而寒湿邪气外痹关节:或猝受寒湿,外伤筋骨,日久致阳虚者。

论:寒性收缩,此是物理之性。外感伤寒,会骨节疼痛,少阴内寒,也会骨节疼痛。桂枝伍附子,解内外之寒。

8胃脘痛——孙溥泉医案

1975年,我在彬县韩家公社老虎沟轻院农场任场医时,当地农民经常找我看病,每天清晨就有很多人来排队求诊,该地为半山区,人多住窑洞,水质软缺硫,乃大骨节病病区,脾胃虚寒型胃病较多,我经常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治疗,一般吃5~10剂后,临床症状亦显著减轻或消失,药味少,价钱便宜,仅1角钱一付,但疗效显著。

朱某,男,46岁,胃痛十多年,时发时止。每遇进食生冷或劳累时犯病,犯时上腹胀痛、暖气、食欲不振、反酸及恶心。

1975年春因食生冷导致腹泻而犯病,胃脘钝痛,按之痛减,口不渴,吐清水,喜热畏寒,痛时肢冷,香杯胖色淡,苔薄白。根据《伤寒论》第21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第22条:“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应用桂枝9克(先煎1小时),3剂,水煎服,服后,诸症俱除,上腹仍有胀感,再服3剂而愈。为防止其病再犯,嘱其平时进食少食生冷之物,自购香砂养胃丸服之,以巩固疗效。

9心脏病——涂新华医案

赵某,男,49岁,患心脏之疾多年,每日须服西药维持,虽然如此,但心痛胸闷仍时时发作,天气转冷,稍劳累,甚至走路稍久,或上楼即会诱发或加重心脏不舒。舌淡红,边有齿痕,脉沉迟而缓。初诊即以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制附片30克 桂枝45克 炙甘草30克 生姜45克(切片) 大枣12枚(撕开)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七剂(每日一剂)煎服方法:水开后再煮30分钟,分三次温服。嘱:忌服绿豆类制品。

从第一次七剂后心痛、胸闷即未再发作,一般农活均可劳作,后嘱其停服所有西药,患者以此方效优价廉一直服用。至今已两三载未再复发。

论:沉为在里,迟为脏寒,此为阳衰阴盛太过之脉。而病胸闷心痛者,中气之败,阴盛太过,上侵不及之清阳。附子温脉之沉迟,桂枝升陷建中,本条就是下寒之盛,中气之虚,上侵清阳之地,所以胸闷心痛。

10冠心病——涂华新讲座

本文节选自涂华新先生仲景经方讲座,

“胸满阴弥要急除”,我们用桂枝去芍加附子汤,可以达到“急除阴弥”的效果,可以解决胸满。我们临床用来治疗胸阳不振型心脏病,效果非常好。那么怎么判断患者是胸阳不振呢?我们看这个患者,我们就不说从舌象看出他是有多明显的阳虚,只要舌无热象,就可以把这个方子用上。不一定非要看到舌边齿痕,不一定要等到舌头多么胖大,不一定要等到他吃个饭汗哗哗的流,等到他老伴把他拉过来,等到这么严重才断定病人阳虚,等他这时候再拉来病情肯定就不这么简单了,或许已经得上癌症了。“阳化气,阴成形”,我们要防微杜渐,不能等到阴气弥漫才采取措施。只要舌头没有明显的热象,都可以温阳。

临床即使有轻微的火象,也要仔细辨证,不能轻易给病人下火。大家看像我现在的舌头,薄白苔,没异味,从舌头上看大的方向上还行。但是再拿个小镜子看看,还有一个地方,哪儿?腮!拿一个小手电对着腮,我的腮上应该还有齿痕,别的地方都没有,腮上有,这个人还是阳虚。所以,只要找到有一个地方呈阳虚迹象,都可以用温阳的药,就不能随便用清火的药,这是辨证要注意的一个细节。

说完桂枝去芍加附子汤的临床辨证,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病例。

我们用桂枝去芍加附子汤治疗心脏病就有这么个病例,张大夫在我诊所的时候,看到过这个患者,40多岁,隔一段就到我们诊所去,一等等个好半天。其实他等了半天也就说一句话,我们直接就按这个方子给他开了三副药。他愿意等,就是为让我给他摸一下脉,有时候等一上午,还是开这三副药。他至少吃两年了,都是这个方子,制附片30g,桂枝45g,炙甘草30g,生姜45克,大枣十二枚到现在基本上没给他换过方子。偶尔有点感冒了给他调一个感冒的药方,一直都这样他原来是到冬天就什么都不能干,他就是这个典型的心脏病。治好后他对张大夫说过:“我过去一到冬天什么都不能干,得到屋里面去年冬天,就是吃这个药吃了一年,冬天能干活了,还能在外面打工挣点钱了,一直到今年还在吃。”客观地说,治好了之后,不吃药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了。我就对他说“你不用吃了”,但他还来。看他的舌头是还没有达到热象的地步,但是这个方子确实是比较平和的。这个方子没什么毒性,是温阳气的,虽然他的舌象还没有完全达到那种理想的状态,但是这个方子吃了两年多,确实是身体一天比一天好,心脏一天比一天好。

还有一个病人,是我们这边工商局的,今年50多岁,是前年我给他治的。当时来的时候,他就是典型的心脏病,心肌缺血来了我一看舌象,没一点热象,好!直接桂枝去芍加附子汤用上,他一吃心脏就好了。这个患者得病大部分都是从不良的生活习惯中产生的。所以,用药的禁忌一定得强调给患者。

正常的人没心脏病,像马老师,前天我还帮他看了一下,60岁的人,18岁的身体。他的血管特别好,我们一般人的血管比不上他的血管。但是工商局这个病人才五十多岁,为什么得心脏病啊?我问他“平时你爱吃什么?”他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后来问他后是发现特别的了。他就爱吃绿豆浆面条,我们唐河盛产绿豆凉粉,但是大家经常去给我们医院指导工作,我从来没请大家吃这些东西,我要是请你吃就把你害了。绿豆我们都知道作用是什么?下火的!下火就会伤阳气把阳气伤得轻了是心脏病,把阳气伤得重了就直接没了。也有这种情况,你跟病人说,“绿豆芽、绿豆花、绿豆浆面条、绿豆凉粉全部不能吃了。”好,他记住了。药吃下去一剂见效,吃了一段,后来一天下午又到医院了。“哎呀,涂医生我今天下午心脏病又犯了。”我就奇怪了,问他:“前天不是好好的吗?为什么心脏病又犯了?中午吃绿豆没有?”他说没有,我说绿豆凉粉吃了没有?他说没有。这没有这奇了怪了,后来就说那你回去吧,药继续吃。过半天他又来了,“哎呀,涂医生我想起来我为什么心脏病犯了,我中午喝了绿豆浆了(就是人家做凉粉那个水,过去是5毛钱一壶,拿回家能做一顿饭)。那病人中午吃了一点绿豆浆面条,下午心脏病犯了。我说你为什么还要喝绿豆浆,吃浆面条呢?他说我过去爱吃这个东西,最近来这儿看病,我一直没喝。今天不知怎么糊涂了,中午快做饭的时候,想我最近怎么没吃浆面条啊?就去5毛钱买了一锅浆,做了浆面条,下午心脏病就犯了,诱因就是这么简单。

最典型的我们那儿有一个小伙子,羊羔风癫痫。有一天来看病,跟我大徒弟说:“我这毛病很奇怪,我摔了很多碗。”好好的人谁摔碗呢?人的习惯挺奇怪,像林黛玉撕扇子。后来我大徒弟就问他,你摔了很多碗,都什么情况下摔的?他说我吃面条的时候摔了,我一吃面条就摔碗,我徒弟就奇怪,后来想了想就问,“你再回想一下,你是不是吃的浆面条啊?”呦!他一想就是。我一吃浆面条就摔碗,一吃绿豆浆面条吃着吃着羊羔风就犯了,意识丧失了“啪”碗就摔了。

前几年我还治了一个病号是从房子上掉下来,也是一个脑摔伤的患者,他摔下来之后,除了脑出血同时手术之后落了外伤,后遗性癫痫。我告诉他不能吃绿豆,结果他爱人有一天中午做饭的时候忘记了,给他买了一块钱绿豆芽,中午吃完下午羊羔风就犯了。

有一天我门诊上去了父子两个人,去了之后他们就非常奇怪。“涂医生我们一家祖传心脏病啊”我说不可能,心脏病不会遗传。他说不遗传为什么我爷爷心脏病、我爸爸心脏病,到我还心脏病呢?什么叫遗传?遗传是基因里有问题,我这眼睛有近视带散光遗传,然后我儿子近视带散光,我孙子还是近视带散光,这是基因的问题,那叫遗传。心脏病不遗传,高血压不遗传,糖尿病不遗传,癌症不遗传,这是自己的毛病,跟父母没有太大的关系。别说爷爷给我传下来这毛病,和老人家没关系。

那为什么我们一家三代得心脏病?为什么?因为一家三代可能有一个共同的饮食习惯。我们现在在临床上就有这样一个经验,家族病、家族史很多时候不是遗传,是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后来我就问,那你们喜欢吃什么呀?问到后来喜欢吃绿豆面,他们经常就是把绿豆跟小麦放在一块打成绿豆面,做面条,摊煎饼,就这样一家三代吃出来心脏病。

跟我们唐河城关的生活习惯有关系,所以很多人一家得高血压、得糖尿病的,因为很多人爱吃绿豆不爱吃姜。得癌症的一个女患者,乳腺癌,给她治疗的时候,让她不吃绿豆,多吃姜。很多人都告诉我一句话: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姜。结果饮食上有一个偏寒的习惯,胃气伤了,乳房上长了肿瘤,“阳化气,阴成形”啊,把阳气伤了,温度一点一点降下来,这本来是水,后来变成冰了。

回过头来看,心脏病我们谈到这一点,桂枝去芍加附子汤临床上治疗早期的心脏病,心肌缺血、胸阳不振,效果是相当的好简单、有效、安全。摘《涂新华经方讲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类方汇参》第一章 桂枝汤类 第五节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伤寒论浅注》学习23
刘渡舟伤寒论22条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
83、桂枝附子汤
【经方解读】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经方验案四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