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风引汤——风疹,脑炎,惊搐
userphoto

2023.04.19 上海

关注

1风隐疹——张树本医案

李某,女,17岁,1986918日初诊。患者数年来每逢夏末秋初必发荨麻疹,常历时半月之久。今秋已发病5天,始皮肤发痒,手搔后迅即出现浮肿性红色风团,此起彼愈,伴见心烦溲短,便结腹痛,舌尖红,苔黄腻,脉浮数。证属暑湿蕴热,心火内积,风邪相搏,怫郁于肌肤。

治宜泻火利湿,祛风安神。处方:大黄(后下)、甘草、桂枝各8克,生石膏、滑石、寒水石各24克,龙骨、牡蛎、紫石英各20克,蝉衣10克,鲜浮萍30克。2剂。药后便畅溲长,疹消痒止而愈。(中医杂志1991(9)55)

补述考《千金要方》紫石散与本方组成相同,为“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瘛纵,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方”。而大人风引、少儿惊痫瘛疯,正是火热生风之候也,与风引汤所治亦同。故风引汤之运用,当突出“除热”二字。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论:脉浮数者,浮为表寒,数为经阳之郁也。风疹者,此是伤寒外束而营血内热也。此是麻黄桂枝证。浮数者,经阳之盛也,可以用大青龙汤,石膏泄内闭之卫热也。

2暑温乙脑——匡显祥医案

芦某某,男,4岁。一九八三年八月七日住院。患儿高热,项强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呈间歇性发作,大便数日未解,小便自遗,面赤,口燥渴,舌赤苔黄燥,脉浮数。检见:T405℃,P108次/分,BPl0467mmHg,全身皮肤粘膜未发现出血点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颈项抵抗(++),呼吸急促,呼吸音粗糙,膝反射亢进,巴彬氏征阳性。血化验:WBC12800mm3N78%,L11%,脑脊液压力80滴/分,无色透明,小便化验正常。综观诸证,实是暑热为患,内陷厥阴之证。暑热炽盛,邪入心营,故舌赤;阳明炽甚,故苔黄燥;引动肝风,故抽搐、项强、角弓反张;热滞于中,故大便数日不行;热迫于下,故溲自遗。拟清热熄风为法。

处方:生石膏15克,寒水石9克,生龙、牡各5克,生大黄4克,生甘草3克,滑石10克,赤、白石脂各10克,紫石英10克,丹皮4克,羚羊角粉2(冲服),钩藤6克。服2剂后,热降至385℃,抽搐渐止,继进3剂,诸症悉减。但夜难入寐,多啼哭动扰,守上方加枣仁、桑叶各6克,送服六味地黄丸,诸症悉平。后以清滋运脾之药调理而痊。(江西中医药1986(3>16)

按语:暑热内陷厥阴,引动肝风,属热极生风类,故用风引汤加羚羊角、钩藤凉肝熄风为。此等证候,最为凶险,但若治之得法,亦可获桴鼓之效。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论:本案是伤寒痉病。浮数者,浮为表寒外闭,数为经阳之热也。寒伤营血,阴寒外束,经阳内闭,阴阳互厥,所以风动抽搐。本案可以用葛根汤,解表寒外束,泄经热内厥。用风引汤者,撤其内热也。

羚羊解,是内热的时候用的。从表寒内热论,不用也行,如葛根汤,痉病等。

3脑膜炎——楼萸芳医案

黄某某,男,4岁。1982629日初诊。因呕吐半月、于519日续发抽筋,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诊为结核性脑膜炎而住院,二十八天后好转出院。现后遗语言不清,步态不稳,斜视等。辨证属肝肾阴虚之痿证,予滋水涵木,化痰熄风利窍之药,症状明显改善。七月十四日复诊,见患儿斜颈,头向右偏十五度,不能自动纠正。查颈无明显抵抗,亦无其他异常。予养血益阴通络药七剂无效,且颈斜日甚。西医会诊,谓有脑底粘连可能,未予处理。

经反复思考,忆及《金匮》风引汤可治“热瘫痫”,并有用本方治愈妇女绝育术后斜视的报道,遂于722日处方:滑石、寒水石、赤石脂、紫石英、生龙骨、生牡蛎各10克,桂枝1克,制大黄、甘草各3克,干姜2克。服5剂后颈斜好转,继服3剂,已基本纠正,带回前方5剂善后,同年10月随访,已恢复正常。(浙江中医杂志1985<9>419)

按语:(原按)风引汤方中诸石药清热熄风,佐以大黄导热,干姜、甘草温中和胃,桂枝通络宣痹,且制约诸石药寒涩之弊,组方严谨,具清热镇静缓急之功,由热性病引起之痫、瘫、拘挛筋急、项强之症,均所适应。本例结核性脑膜炎后遗斜颈,用此方正合病机,故收良效。金匮名医验案精选》《经方讲习录

论:本案是表实痉病。表实则肺胃上逆,所以呕吐。伤寒刚痉,所以抽搐、强直、角弓反张。卫热肺燥,肺叶热焦,所以步态不稳,此是痿证,白虎人参汤证。此痿证者,就是所谓的热瘫。治痿者,独取阳明,大黄石膏,泄其肺胃之热也。

4小儿高热惊搐——刘含堂医案

张某某,男,5岁。1990513 日初诊。其母代述:患儿近3年来,每遇感冒或其他原因发热,若体温达 39°C以上,即引起抽搐,当时急找医生求治,医者立即注射鲁米那针,抽搐遂消失。全家人常为此而忧心忡忡,看能否事先服些什么预防药物以防止其抽搐发作。查其面色赤红,形体肥壮,活泼好动,大便常干结,小便多黄。舌红,苔黄,脉弦滑。观其形证俱实,一派热象。辨证为热盛动风。思及《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风引汤条下载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瘛疭,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方遂处以风引汤加减,处方大黄6克,干姜6克,龙骨6克,牡蛎6克,桂枝5克,甘草3克,勾藤10克,寒水石10克,滑石10克,赤石脂10克,紫石英10克,石膏10克。上药各研细末,合在一处再研,贮藏瓷瓶内。每用3 克,加适量水煎沸,然后服下每日 1次。嘱将此料药服完,约须1月左右。1年后其母患病求治欣喜告曰患儿自服完上药后1 年来亦曾发热几次,体温亦有超过 39°C者,但一直未发生抽搐。

本例小儿高热惊搐,证属热盛动风。取风引汤加减因方中白石脂药源缺乏,故以勾藤易之。方中石膏、寒水石滑石、紫石英、勾藤有清肝、镇肝、潜阳息风之效大黄泻热通便龙骨、牡蛎重镇安神桂枝、干姜既能通脉、又能防止诸石药寒凉败胃之弊甘调和诸药。此例说明,风引汤有预防小儿高热惊搐的功效。

本方现代多用于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瘫痪、神经官能症、脑膜炎后遗症斜颈、结核性脑膜炎、颅内压增高、中风偏瘫、脑溢血昏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中风先兆)狂证、癫证、气厥、肝风、风气入心、小儿急证 (癫病、乙型脑炎、结核性脑膜炎、麻疹后狂疾) 等。辨证要点为热盛动风,症如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神识不清、便秘,尿黄,包括小儿风,成人半身不遂。舌红,苔黄,脉弦数或弦滑。《经方治病经验录》

论:每遇感冒发热,就会抽搐,典型的内热不清,或者叫伏热。抽搐者,是血热生风也,一热即风动。面色红赤,不是外感阳明阳热,就是内寒少阳阴弱。本案面赤,典型的内热,热在阳明也。大便干结,此为津伤,脉弦滑者,滑为内热,弦为阴伤,所以热则生风。风引汤,除其内热也。

风引汤,调和表里,最后虽治愈,后还有发热,还是要解表,或清伏热,表证而内热,病之初始,更像大青龙汤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小儿惊风角弓反张,属于刚痉,就是小孩脑膜炎、昏迷、抽筋、无汗、恶风,这时候用到葛根汤。
风引汤.防己地黄汤
风引汤
《金匮要略》附方——风引汤(三)
(二)西医治不了的病——破伤风、七例
脑膜炎的针灸取穴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