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抽风——真武汤,当归四逆汤、乌梅丸
userphoto

2023.07.19 上海

关注

10眼睑瞤动(真武汤75——黎明质医案

李某,女,56岁,1989108日初诊。自述左侧上下眼睑瞤动三年余,多方治疗罔效,近月来病情加剧,一日之间瞤动发作数十次,每次3~5分钟,瞤动时畏惧视物,以手覆压左眼,终止家务,直待瞤止。视力不减,无羞明眵泪,食、便正常,唯素易怒易郁,情绪不稳,舌淡、苔白润,脉寸浮尺沉。推论病机,当属肾水冻结,木失所荣,阳虚风动。拟用真武汤增减。处方:

制附片6克,白芍20克,茯苓、谷芽各15克,白术、僵蚕、防风各10克。5剂。

服用第3剂后,瞤动大减,尽剂而病告愈。又拟柴芍六君子汤5剂善后,随访七个月病未复发。[新中医1991,(11);41]《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论:畏惧视物,不就是目眩吗?

11筋惕肉瞤(真武200)——许叔微医案

乡里市人姓京,编绳为业,谓之京绳子。其子年近三十,初得病,身微汗,脉弱,恶风。医者误以麻黄汤汗之,汗遂不止。发热、心痛、多惊悸,夜间不得眠卧,谵语不识人,筋惕肉瞤,振振动摇,医者以镇心惊风药治之。予视之曰;强汗之过也。仲景云: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青龙汤,服之则筋惕肉瞤,此为逆也。唯真武汤可收之 三投而大病除。次以清心丸竹叶汤解余毒,数日瘥。(伤寒九十论·证十七》](《普济本事方》)

按语:发汗太过,损伤阳气。《索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今阳气虚不能温煦筋脉肌肉,同时筋脉受水气浸渍,而致筋惕肉瞤。病属阳虚水停,故用真武汤温阳利水而愈。《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经方直解》

论:初得病,脉弱,恶风,身微汗,从外感理解,这也是中风桂枝汤证,而不是麻黄证。阳泄风动,则汗漏不止。阳虚之谵语,筋惕肉瞤,振振动摇,真武汤证。

12抽风(真武201)——曹祖盛医案

壅某,男,56岁,19851010日初诊。患者自19833月起双手不自主震颤逐步扩展至下颏、口唇及头部,并逐渐加重,遇有情绪激动时更甚。在某医院曾诊为震颤麻痹。口服左旋多巴片,顿服顿效,因胃肠副作用而被停药,遂延余诊治。

初诊时查体:双上肢、下颌及头部震颤,不能自控,震颤幅度中等,头部前倾,双上肢呈轻度铅管样强直,不能做精细动作。血压130/90mmHg,心电图、脑电图均正常。舌质淡,舌体胖,舌苔白而润,脉象沉滑而弱,两尺尤甚。诊为肾阳不足,水气内动。治以温阳化水,佐以熄风止痉。处方以真武汤加味:黑附片12g,白芍10g,白术10g,茯苓10g,生姜6g,全蝎6g(研细冲服),生牡蛎30g。水煎服,6剂。震颤减轻,续进30剂双手震颤消失,惟头部轻微颤动,但能自控,已能参加生产劳动,随访两年未加重。

解析:《伤寒论·太阳病》:“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润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真武汤有温阳利水之功,附子辛热以壮肾阳,使筋脉得以温煦,使水有所主。白术燥湿健脾,使水有所制。生姜宣散佐附子之助阳,是于制水之中又有利水之用。芍药既可敛阴和营,又可制附子刚燥之性。全蝎、牡蛎熄风止痉。诸药合用,可使阳气得复,水气得化,震颤得愈。《经方验案评析》

13抑郁癔病抽搐(乌梅丸11)——蒲辅周医案

任某某,女,37岁。与爱人分居两地,老人、小儿多病,家事冗繁,以致情志抑郁。近两天来,头痛,恶心不食,昼夜不能眠,神呆,有时闭眼不动,呼之不应,有时哭笑无常,忧郁自语,四肢抽搐。某医院检查诊断为“癔病”,服镇静药等尚未见效。脉沉弦涩,舌略暗,苔薄黄。病由肝失条达,气血不和,原气上冲,乱其神识。治宜泄肝宁神,调和气血,拟乌梅汤加减。处方:乌梅9克,花椒4.5克,干姜4.5克,黄连6克,细辛3克,黄柏9克,制附片4.5克,肉桂3克,党参3克,当归6克。

共服4剂,神态恢复正常,隔4月后又犯病,发病较轻,再用乌梅汤治疗而愈。观察2年,一直未再犯病[中医杂志1982,(1):50]摘自:薛伯寿。乌梅丸的临床应用[J]。中医杂志,1982231):49《经方治验精神神经类疾病》

原按:癔病多为七情内伤所致,若伤及厥阴心包与肝,呈现虚实寒热错杂,气血阴阳失调者,可用乌梅汤扶正泄肝,和血宁神。《医学从众录》以乌梅丸益厥阴之体,以宣厥阴之用,治疗癫狂痫等病。本例辨证运用乌梅汤治疗癔病取得疗效。

14震颤性麻痹(当归四逆91)——刘景琪医案

赵某,男,57岁,砖瓦厂重体力劳动工人,1983519日初诊。左腿右手发麻已半年多,出虚汗,说话时舌不灵活,高血压已数年。19828月某日,忽然感觉左半身自胸至腿像通电一样发麻,过数日后右上肢也发麻。检查发现关节活动时有齿轮样强直,头前倾,少眨眼,面部无表情,走路不稳,须人搀扶,语言蹇涩,反应迟钝,血压100毫米汞柱。经常服利血平等降压药。现夜间入睡前出现阵发性震颤。情绪激动时震颤加剧。舌淡,苔薄白,脉关滑。辨证:寒邪入客,血行不畅,筋脉失养,治则: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处方:当归9克桂枝9克细辛6克白芍9克通草6克甘草6克大枣3个服二十一剂后,症状明显好转,虚汗止,说活较前清楚,步态较稳,能单独行走,面部已有表情,头已不前倾,震颤很少出现,血压180/100毫米汞柱。又以前方加钩藤30克夏枯草15克服十八剂。临床治愈,疗后一年无复发。《经方验》

论:右侧发麻者,是营血凝滞不行之象,血秉风木之性,营血不行,风与寒抟,则发麻痹。内伤麻痹麻木证,血滞之风,合于阴(内外)寒。脉关滑者,滑为气厥不降也。阴阳互厥,不能相交之义。当归四逆汤,治厥逆,温经脉行营血,以治麻痹。

麦门冬汤———肺燥失敛,火逆咳嗽(外感肺燥,右路不降,外感肺金不降)

当归四逆汤——肝温亏败,血寒发厥(内伤肝枯,左中不升,内伤肝木不升)

15脏躁症抽搐(白头翁汤6)——程蕴医案

张某,女,24岁,外贸学院学生,于1977627日初诊。患者自今年5月份起开始抽搐数次,最后1次发生于624日,月经来潮后发作较明显,但神志清楚,同时伴有忽哭忽笑,疲倦乏力,头晕,入睡难,眠则梦多,舌红苔薄白,脉沉细,用白头翁汤加味以清肝解郁,养血荣筋。白头翁9克,秦皮9克,马尾连6克,黄柏9克,当归9克,白芍9克,柴胡9克,甘草3克,丹参9克,玄参9克,桑寄生15克,夜交藤15克。

74日二诊:服药6剂,抽搐未曾发作,间有头晕胸憋,烦躁,入睡难,改用养阴安神法。丹参9克,玄参6克,五味子8克,甘草6克,淮小麦30克,大枣10枚,远志9克,石菖蒲6克,合欢皮9克,夜交藤15克,柏子仁9克,茯苓9克。

711日三诊:服药6剂后,除气短乏力外,余无所苦,中间虽曾月经来潮,但抽搐未发作,患者恢复正常学习生活,仍处以养阴安神之剂三副巩固疗效。(程蕴,神经官能症的证治体会。新中医,1978524

按:此例脏躁兼见抽搐、多梦、舌红,说明肝经郁热、阴血已伤。治用白头翁汤清热凉肝,加玄参、当归、白芍,养血荣筋,连服6剂湿热解而肝火清,阴血足而肝风息,精神与抽搐等证遂止。其后再予甘麦大枣汤化裁,攻补兼施,以善其后。用白头翁通治疗本病,可谓新颖,兹录出,以血临床参考。《经方临证集要》

(微商—勿扰、中医号主—勿扰)
不读《伤寒论》,不入中医门,
不读《黄元御》,不入伤寒门。
购书学习,进群,请加好友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医姜建国:厥阴病极效医案四则
厥阴病及其相关问题
赵厚睿老师讲稿~白头翁汤
第四讲方证对应要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转载]厥阴病之实质<徐汝奇>
(一)抽风——芍药甘草汤,桂枝甘草龙牡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