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烧不退,找对原因才能解决
userphoto

2023.11.27 江苏

关注
小编导读

最近感冒高发,身边不少朋友纷纷中招,发烧的人更是比比皆是。冬天是感冒高发的季节,气温变换骤冷骤热时,会引起各种原因的身体不适。此类疾病可以按照中医的“温热病”来治疗,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中医对温热病治疗的巧妙方法吧!

温病是多种急性热病之总称。温病类型固然很多,但就其病变性质而论,可分为温热与湿热两大类。其中“风温”属于温热类,而它的整个辨证施治规律是具有代表性的。故凡属温热类型的温病,若能掌握风温的证治规律以治其他温病,则不失为治温之要法。

风温的辨证施治,抓住表证、化热、入营、伤阴四个关键问题,亦可称为治温之要法。

01
表证

从病程说是初期,从主证说是恶风恶寒,即所谓:“有一分恶寒即有一分表证。”当然,外感温热病,鲜有不发热者。惟温热病初期的恶风恶寒的程度轻,消失快。

须要注意的是恶风恶寒消失后,无其他的变化时,仍应属于表证,必待恶风恶寒消失后,身热增高,口渴引饮,这时才可认为是入里化热了

既是外感表证,又属温热,则治应辛凉,所以这时的治疗原则应是透邪外出,不要急于清里。若能使邪从外出,便是削弱内传的趋势,亦即叶天士所说“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因此,若只用银翘散中之金银花、连翘,而忽视方中之淡豆豉、荆芥、薄荷等,这显然是欠妥的。

02
化热

其特征是恶风恶寒已消失,身热增高,口渴引饮,多汗。这时须分清:①开始化热,热邪仍在肺者,可用桑菊饮加石膏,微辛透泄清解之;②热邪已传里入胃,则应用白虎以清中焦。

更须注意者,初期病在气分,治疗原则应清气,但不等于泻火,故如黄连等苦寒之味应在慎用之列。

03
入营

临床有很多严重证候多在此时出现,故治温热病应及早注意入营的苗头,须要把好这一关。若邪已入营时,亦应设法转归气分,亦即叶天士所谓:“入营尤可透热转气。”因此,把关、转气二者为此时之急务。

如何把关?掌握其前驱证是也。以舌质红绛,苔色渐呈深黄少津,伴见烦躁不安为其特征。

为何转气?即在清气方内加牡丹皮、赤芍等清泄营分。但切忌一派滋阴遏伏之味。

至若病邪已深入营分而出现:①神昏,合目便澹语,或时昏时醒,或完全昏迷;②出斑疹;③出血。这些即表示病情趋向恶化,易生剧变。多取紫雪、至宝、犀角地黄等开窍、止血等急救措施。此处所指入营,乃病邪的根据地未完全脱离中焦而言。故为清营汤系清营和清气并重之方,玉女煎、化斑汤均在白虎汤的基础上加减。

04
伤阴

这时为温病最后阶段,亦即由邪盛转为正虚的阶段。所谓伤阴,指精血亏损,病在肝肾。肝藏血、肾主阴,阴血亏损,余热稽留,或风阳妄动,出现潮热、口糜、耳聋、齿焦、心悸、眩晕、抽搐、痉厥、舌光干绛、脉细数微弱。

此时须以养血滋阴为主,佐以潜阳息风治标,如加减复脉、三甲复脉、大定风珠等。阴复则生,不复则危。

温病属于湿热类的,湿温最有代表性。但其实也没有脱离治风温的一般规律。湿与热特性不同,湿热相结,犹油入面,缠绵难解,黏滞难化,治疗有矛盾,若清热太过,则留湿致困,养阴不当,反成蒙蔽,用药最难。叶天士曾说:“法应清凉,然到十分之六七,即不可过于寒凉。”这便是照顾湿邪。

治湿温之法,透、化、渗、清是为基本原则。本病早期湿重于热者,则以化湿为主,使湿去热孤,清之而愈,化湿之法,湿郁上焦也,以芳香化浊为主;湿阻中焦者,以苦温燥湿为主;湿盛者下焦者,以淡渗利湿为主。至若湿从热化,热重于湿者,则应以苦寒清热为主,兼以化湿。

一般说来,三仁汤可为治湿温之通用方。本方以杏仁之辛宣肺气以开其上;白蔻仁、厚朴、半夏之苦辛温通以降其中;薏苡仁、通草、滑石之淡渗湿热以利其下。较符合透、化、渗、清之基本原则,俾上、中、下俱得其治之法。

当然,本方固三焦兼顾,其实偏重中焦。其芳香苦辛,轻泄淡渗之作用,是不能应付湿温之变化多端的。所以《温病条辨.中焦篇》尚有加减半夏泻心汤、三香汤、茯苓皮汤、橘皮竹茹汤、黄芩滑石汤、薏苡竹叶散等方,这些方剂应用了芩、连、翘等三仁汤以外的一些药物。不过,若能以三仁汤为主,依据证情选用这些方剂的药味随证加减也是一个方法。


巴渝名医特色经验

《巴渝名医温病拾遗》

点击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书

扫码免费试读

本书选录了20世纪70年代时重庆市著名老中医们对于温病的论述,其中包括了陈源生、龚志贤、熊寥笙、王希知等中医大家亲笔撰写的文字,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本书分为温病理论探索与临床验案两部分,再现当年重庆市老中医们的宝贵临床经验,使他们的智慧再放光芒,也使这段光荣的中医历史上不至于埋没,更重要的是其中的宝贵经验对于现在临床有着极好的指导意义!近年来新冠疫情肆虐,段老心中着急,觉得将这一批老中医对于温病的论述整理出来,能够给从事中医防治急性热病的临床工作者们以启迪,对于急性热病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要发现:90年代医书中的“治春温病”处方
外感病的辨治──五期辨证法
钱育寿老中医治疗小儿发热8法
温病学原著的理论及指导意义
左手伤寒右手温病 51 温病的法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1----24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