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夏秋之交为何脾胃病多发?

夏秋之交脾胃虚弱

夏秋之交,湿热多雨是其主要的特点,余暑未消,正值中医里的“长夏”时节,长夏之季暑湿盛行,极易伤及人体阳气,加之天气炎热,人体阳气外泄较多,故而中寒导致脾胃虚弱。同时中医认为脾脏喜燥恶湿,湿热之邪更容易伤脾,外湿好犯脾,内湿易困脾,水湿困脾,脾失健运,又生内湿,终始循环。湿邪困脾,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乏源,临床则多表现为乏力,脘腹胀满,口淡无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稀溏,甚至腹泻。

为何该时期脾胃病多发

夏秋之交,出现腹泻、消化不良等脾胃病的原因,多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不洁

夏秋之交,天气仍十分炎热,虽然冰箱、空调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如果用之无度,同样也会成为隐形的健康杀手。夏季食物保质期短,容易变质,很多人因为节俭,将隔夜饭菜放在冰箱中,或者不注意食物的保质期,殊不知冰箱内更易滋生细菌,各种食物间细菌也容易交叉传播,最后伤及脾胃得不偿失。


2

过食生冷

中医认为脾胃喜暖恶凉,寒凉食物耗伤脾胃阳气,使水湿不能运化而寒湿内生,造成腹痛、腹泻等症。寒凉食物,不仅指雪糕、冰淇淋、冰镇饮料等食物,也包含一些性寒的食物,如西瓜、猕猴桃、生梨等。过量进食这些食物会损伤脾胃的阳气,若本身脾胃就虚寒,那就更容易出现腹泻、腹痛的问题。中医认为养生应顺应四时,夏季应热反寒,寒伤脾胃,极易致脾胃病的复发或加重。

此外,夏秋之交,虽然早晨、晚上逐渐转凉,但白天仍高温难耐,很多人喜欢久居空调房中,所谓的“空调病”也随之而来,尤其对于老年人、儿童及一些体质较弱的人群,长期处于一个冷热频繁切换的环境中,也易引起胃肠道不适。


3

饮食不知节制

夏季很多人喜欢吃“大排档”“烧烤”等,这些食物很多都是辛辣刺激,肥甘厚味。

若大量进食辛辣食物,会使胃黏膜呈充血、水肿状态,易引发胃炎。若本身就有脾胃疾病,再进食大量辛辣食物,会伤害食管和胃,结果就会让人产生胃灼热的感觉,使胃局部血管扩张、充血,也会对溃疡面产生刺激作用,造成胃肠炎的加重和发生。

而油炸食物热量高,多吃会使人发胖。油脂多很难消化,会加重消化道的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导致血脂增高。若本身就患有脾胃疾病,再大量进食油炸食物,就会导致脾虚,进而出现反胃、腹泻等症。要避免此类病症的发生,除了要少吃油炸食物,日常烹调也要少放油。要进食油炸食物时,可用吸油纸吸一下,以减少油脂摄入。


4

情志内伤

中医认为“忧思伤脾”,心理问题被认为是许多疾病的诱因,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都会引起健康问题。夏秋之际,炎热依旧,工作生活节奏本来就快的都市生活加上炎热带来烦躁、汗流浃背,使得负面情绪滋生。典型的表现是肠易激综合征(简称“IBS”),该病会在焦虑紧张的状态下诱发,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或者便秘等,良好心境有利于缓解这类疾病。

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夏秋之交虽易引发较多脾胃疾病,但也是健脾养脾的好时节,脾胃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则生机可得,人体后天的生存均赖脾胃得以实现,而长夏为脾所主,所以脾的正常功能得以实现,就需要在长夏之季顾护脾胃,养脾摄生,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

保持平和的情绪


忧思伤脾,过多无效的思考、忧虑的情绪都会使脾胃运化困顿,有失其正常运转。现代人因为对身体运转状态知识的欠缺,加上受生活和工作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所以会很容易不小心伤到脾胃。变季入秋之始,年老体弱或者平素压力大者,应作好心理准备, 要广交朋友,移情易性,保持心态平和,以良好的心境, 去抗御自然界的负性影响。

2

规律饮食


饮食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把握“温软淡鲜少”原则。即温暖柔软的食物易被脾胃吸收;饮食清淡,切忌辛辣、过甜、过咸,易增加胃酸,忌肥甘厚味,如动物内脏、五花肉等,新鲜蔬菜、瘦肉、鱼、鸡蛋等则比较可取。饮食要新鲜,少量多餐,控制好进食量,不宜过饱等,不要让胃肠超负荷工作,这样使每次工作都能及时优质完成。

3

健脾、祛湿、化湿


夏秋之交,调理脾胃应侧重于“健脾、祛暑、化湿”,可适当吃些绿豆、赤小豆、莲子、丝瓜、薏苡仁、茯苓等健脾祛湿之品。容易便秘的人要减少久坐,多吃绿叶蔬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秋燥症应多食含维生素A、B、C、E类食品,如胡萝卜、藕、蜂蜜、银耳等以养血润燥, 提高抗秋燥、抗疾病能力。秋为收藏季节,体内肺气相对旺盛, 常乘虚侵肝。故在饮食中应减辛增酸,酸性食物入肝, 有助肝气强盛, 不致于受外邪的侵伤,从而预防胸闷胸胀、嗳气等不适的发生。

4

饭后散步


保持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但并非指吃完饭后立即开始散步,而是要休息至少十分钟再进行,饭后半小时内不得做剧烈运动。

5

揉肚脐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6

按摩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膝眼直下三寸处,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脾胃病变。

食疗药膳推荐

薏米赤豆汤

原料:薏苡仁、赤小豆各30克,红枣5枚,白糖1匙。

做法:薏苡仁、赤小豆洗净入锅,加水2大碗,小火慢煮1小时后,加红枣、白糖,再煮30分钟,至豆烂离火,当点心吃。

功效:适合夏季各种人群饮用,可清热健脾、利湿轻身。

三色豆汤

原料:白扁豆、红小豆、绿豆各30克。

做法:白扁豆、红小豆、绿豆洗净入锅,加水小火慢煮1小时后,再煮30分钟,至豆烂离火,煮粥食用,每日一次。

功效:健脾化湿,和中消暑。此汤甘甜可口,可清热除湿。常食有助于解除疲劳。

木瓜排骨汤

原料:新鲜木瓜1个,花生仁150g,猪排骨500g,红枣9枚,适量食盐、味精。

做法:洗净木瓜,去除瓜皮瓜子,切成厚片。用清水将花生仁浸泡30分钟,洗净排骨,红枣去核。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炖煮3小时,加适量的盐、味精即可。每天1~3次,每次100mL,可佐餐食用。

功效:清热润燥,健脾通便,对于一些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消化不良或口渴咽干,有助于缓解症状。

总之,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湿邪困脾,导致运化失常,久之则气血生化乏源,导致其他脏腑功能低下,所谓“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因此夏秋之交养生以健脾为主,辅以祛湿,脾胃功能正常,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中医认为的“四时脾旺不受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病没病,都要注意健脾
防止运动神经元病,健脾养胃的重要性!
早春时节, 老中医“亮绝活”教你调理脾胃病
四季湿邪多伤人,祛湿调脾很重要 健康饮食就是给脾胃最好的呵护
脾不虚,病不找!6个症状代表你已脾虚,艾灸5穴最养脾!
大暑丨这是一个相当厉害的日子!这些养生秘诀不可不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