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俗世存真意,笔下见芳华

阳春三月,有幸接到郭贵灵老师亲手赠送的散文集《素履经年》,翻阅一篇篇散发墨香的文字,有着难以言喻的亲切感,心中有着满满的感动。无疑,这是一部篇篇能给人温暖,充满着正能量的好书。

先生的作品立意新颖,构思匠心独具,语言朴实大气,故事情节感人,堪称完美力作。集中所收作品近生活接地气,具有较高欣赏价值,被县文联作为风雅颂灵台丛书之一,出版之后获得各界广泛好评,已被平凉市档案局文史图书馆收藏。

该部散文集分“过往记忆”、“怡情家园”、“守望故土”、“书窗月明”四辑,记写了作者的人生阅历和感触,文笔细腻优美,情感真挚,有着陈年老酒般的醇香。作为同时代的人,跟随作品的视界回眸过往,就如重走了一回我们生命的曾经。

细读这部富有乡土气息的作品,除了可以欣赏到作者的精彩人生,还可以获得情感的慰藉,真善美的启迪,更可以勾起我们满满的回忆。跟随作者的思路走近旧物件,回首过往旧时光,能够焕醒我们诸多美好的情愫。

(一)

“乡村是一曲渐行渐远的牧歌,清风徐来的时候能够谛听它亲切的音符,而那存留于岁月老底片上的身影,是我一生一世的眷恋。”这是作者在《乡村旧事四题》篇首的真情道白,也是渗透全书字里行间的情感底蕴。

显而易见,作者是站在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过往,因而,从乡村故土中涉猎到的不仅是过往的风景,而且透过这些风景,甚至是一个个的旧物件,抒发了心中的真情实感,表达了向美向善的情怀,对平凡人事的诗意解读,读来令人难忘。

在《乡村旧事四题》中,作者通过挑担货郎、铁匠炉火、石磨声声、沙毡的温暖,几件小事件的叙写,就生动再现了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我们曾经亲历的艰难,及创建美好生活的赤热情怀,留驻了一个时代的印记。

手执拨浪鼓走乡串户小货郎的小故事,反映了过去商品经济不发达年代,乡村人对生存需求的期盼。小货郎来了,母亲的针头线脑和孩子们的豆豆糖就来了,姑娘们的绣花鞋也就有了。以物兑物的实惠满足,表现了乡村勤劳朴实的民风。

生产队请铁匠打制铁件农具的往事,也是作为亲历者的我们最难泯灭的记忆。炉火纯青时大铁块幻化成火红火红的糖酥,风箱煽动中,小锤叮叮,大锤咚咚,火花飞溅,打制的铁件大到铡刃,小到门环门闩皆成精品,就是劳动创造美的见证。

对石磨、饸饹床子以及八仙桌等旧物件的描写,反映出了社会发展的历程。人类的生存状态都是与特定时期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的。特别是作者细致描写了当年人力推磨的艰难情景,重温这些陈年旧事,怎能不触发我们珍视幸福生活之心。

在对沙毡制作过程及沙毡给乡村人生活带来的幸福感的描写中,作者如数家珍地说:“沙毡铺炕再好不过了,羊粪豆儿烘热的土炕上贴身的沙毡有着粗糙的温馨,有如母亲肉皮皴裂的手掌抚摸,让人陶醉沉迷。”可谓真切透彻,至情至性的表达。

沙毡是山羊毛擀制成的,它比绵羊毛毡粗糙,但两种毡的隔潮效果非常不错,制作过程也基本相同,如今,它们留存下来的不多,也许只山区牧羊人会有,可是,毛毡的制作工匠几近不在。据有关资料介绍,此工艺已成申遗项目,作者的叙写,有助于触发我们珍视历史的使命感。

在《老物件,旧光阴》等篇中,作者记写了古时祭祀用的孤儿灯灯、文房四宝之一的石雕砚台、农村过事用的缕食按子、还有木工刨子、苇席织刀、摱墙泥抹等,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用途以及旧时光留给人们的美好回忆,表达了怀旧寻根的情怀。

在《芬芳总在记忆里》作者通过最好吃的饼干、酸甜野梨、捡麦穗的孩子、乡里娃的赛事几件童年小事的叙写,再现了童真童趣的生动画面,特别是丢手绢、老鹰抓小鸡等快乐的游戏,让人再次感受到了童贞的美好,也痛感守住初心的可贵。

《背馍的经历》中所写的往事,反映了我们这辈人求学的艰辛。那时口粮不足,为供孩子上学,父母省吃俭用,宁愿将口粮尽量留给孩子。但我们还是“头三天吃饱,后三天饿瘪”,每周盼着星期天能喝上母亲做的菜汤。背馍的经历,就是我们在亲情呵护下成长的历程。

《怀念老房子》中描写的老房子,就是“曾经栖身为家,朝夕为伴,与之有过一段厮守经历的办公室”。无论是胜利小学、上良中学的简陋办公室,还是西屯中学的02号,都是作者诚挚为师,辛勤工作的见证,老房子其实就是他走过的路。

由于工作实绩不错,在参与了一个选拔之后,作者被调往二中高中部任教,02号成了记忆中的老房子。作者的感悟是:“旧房子是曾经的根基、脚印,抑或就是我们的轨迹呢。是怀恋支撑我们告别昨天,走向明天”。

把工作的地方当作家,单位的房子则成了忘不了的地方,可想而知,衷爱教育,情洒教坛,爱播讲台,这是郭老师坚守理想,能够实现由小学老师,到初中老师,到高中老师,再到教育管理者,至今教育情怀炽热的根源,他的作为令人感动。

(二)

“有人说,喜欢回忆这是人衰老的征兆;可我认为,连回忆也不复存在,这却是人忘本的表现。红尘陌路上,只有存留应有的回忆在,这才能够守住回家的路。”这是该集一篇追忆老前辈文章中,作者于篇首写的感怀语。

是啊,回忆是最好的精神财富,情真意切的回忆文字愈加珍贵。郭老师工作是出色的,他逐梦人生的脚步是匆忙的,付出的努力是值得钦佩的。他工作之余悉心阅读,坚持写作,致力校报校刊及教育刊物编办,在引领校园读写风尚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他编办的《灵台教育》深受各界欢迎,他的这本集子能够赢得广泛关注和好评,原因在于,他素来以真诚之心立身为文,他文集中的篇章缘于一个灵魂深处的声音,就是作者骨子里那份大德大爱的质朴之心,那份深挚的感恩之情。

第二辑中的《忆恩师》、《父亲这辈子》、《三爹》、《大哥》、《二弟》、《二爹二娘》等作品,回忆了他红卫中学时的语文老师、已故的慈父以及二爹二娘,以及三爹、大哥、二弟等人物,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对人间真情的感怀。

父亲是个老共产党员,一生勤恳辛劳,对子女对家庭很负责任,膝下育有5子2女,为了家庭幸福他起早贪黑,耕田种地从不马虎。他虽没投师学艺,却心灵手巧还会木活铁活手艺,平时编笼筐、织芦席、砌墙盘炕之类的活也难不到他。

子女相继成人成才,他却病倒不几天就永远走了。可是,父亲的伟大人格魅力永远激励着晚辈积极向上,不落人后,无论干什么都不辜负父母遗愿,特别是父亲的教诲给了孩子们做人处事的脊梁,使他们终生难忘。这样的父亲,其实也就是天下慈父的缩影。

(三)

“缘分相牵,注定了我们有不经意的相遇”,“走近了,才相识;住久了,是故乡;更何况,灵台本来就是我的故乡。”这是作者状写故乡灵台风物篇前的抒怀。

是啊,故土难离,乡情难忘。以深情之笔墨描写家乡风物,追怀古灵台那些有作为的人,那些永载史册的人事,表达效法先贤之情,也以敬仰之心呕歌身边可敬可爱的普通人,就是该集中堪称分量厚重的篇章。

在《让灵台青史留名的那些人》中,作者回忆了灵台史志传世第一人黄居中,大有作为的好县官张东野,为民流血的张文明等,他们的作为誉满陇上,成为这方故土上的人杰。作者以翔实之笔铭记他们的功德,特别盛赞了张东野的贡献,其实表达了对一种漠视行为的感慨。

在《走近你,也就喜欢上你》中,作者说:“塬上住久了,全然忘记家乡的大名叫灵台”。在作者笔下,灵台小城的一台一水一山构成的故乡人文之美,源于古灵台灿烂历史及灵台八景之中的“达水丁流”、“荆山丽日”的秀美,逼真悦目,也令人振奋。

生于灵台,长于灵台,这真是一种幸福。这里不仅有钟灵毓秀,历史悠久的大美山川,还有一批批堪称人杰,彪炳史册的优秀人物。作者告诉大家:要以一颗赤子之心待家乡,因为,“走近你,也就喜欢上了你。”怕的是,缺少赤诚心。

在《那些平凡的感动》中,作者深怀“对于灵台这块方寸之地上,至今也许还名不见经传,但的确卓有建树、有过人之处者的敬仰,对他们小有成绩的感念”,把敬仰的目光投向身边人事,叙写了对为灵台发展作出朴实贡献者的礼赞。

县电视台制作的《男儿当自强》通过艺术加工,真实再现了县一中一17岁学生独自担当家庭重担的事迹。该生既要上学,又要照顾患疯癫症的父亲。作者表现了他们父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亲情的可贵,也表达了对普通人身上善良美德的敬意。

文中还记写并颂扬了孙红梅呵护青年才俊李志锋成长的义举,以及董军奎等采访制作梁原教师守望山村的大爱片给我们的感动。从中可见,作者呼唤正能量,传播正能量的使命感,可以说,在其散文集中,正能量就是贯穿其间的精神红线。

(四)

“如今人的价值判断日渐趋向实惠,曾经热火走俏的一些老专业,正逐渐被人们淡漠和疏远。但我至今执拗地认为,能够结缘文字,拥有一份诗书相伴的人生,这就是一个人最大的福分。”这是作者在《说点结缘文字的好》一文中的抒怀。

是啊,喜欢文字,能以诚挚之心走向能蓄养善根的文字,就能成就精彩人生。郭贵灵老师正是如此。在《喜欢善良的文字》一文中,作者叙写了小学到中学时期的阅读经历,就令人信服地表现了善良的书籍给予他的重要影响。

高尔基的“人生三部曲”中那阁楼上夜读的苦孩子让他感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衷心祝福离他远去的莫妮卡的情意让他感动;《敌后武工队》中真诚让日本军人武男义雄反戈的结局让他快意;《伤逝》中涓生真诚痛悔的情怀让他动容。读《平凡的世界》徜徉在少安、少平、润叶、晓霞这些善良凡人的世界,让他再一次被平凡世界里相濡以沫的良善感动。

在《平凡世界给我们的感动》中,作者从黄土地上的梦想、善良的个人奋斗、陕北婆姨的痴情、田福军们的为民,以及主人公的悲情中深刻感悟了人生哲理。由于作者心存善根,行文至善至美,读来令人深切感动,回味无穷。

郭贵灵老师平时善于捕捉身边的人文物事,经过深入细致思考分析后,用真诚之笔记写一个又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素履经年》就是俗世真善美的写照,将视界所及的人间温暖留驻书中,整个散文集不哗不噪,文如其人,稳重而谦和,是部值得信赖的好作品。

才女郭春妮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已成出类拔萃的人才,她供职政府部门,近年业绩步步向上,为父宽心不少,郭老师散文集子中的序二就是她为父亲所写,行文流畅自然,既有对父亲的评价,又有对散文作品的理解与感悟。

郭老师既是资深的编辑,又是我心目中的散文大家,同时也是位德才双馨的师长,和他相伴的朋友常常被其人品所感动。郭老师的作品我本不敢妄加评判,这里谈点粗浅认识,算作阅读后的一点小感悟。其实,学习才是我真正的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评】朝花夕拾再追梦——读郭金相、李虹炜散文集《乡村·乡愁》断想 | 作者 涂阳斌
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吟着这样的诗句,乡愁就会悄然爬上心头……
故乡,心灵的归宿――读蔡代明的散文集《走不出的乡村》
逃离与皈依
我与父辈:苦难是爱的养分,也是活着的力量
黄泽桂的点评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