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上什么时候开始贴春联的?

一般认为,春联滥觞于先秦时期,人们在门前挂桃符辟邪的传统,当时人们在桃木上写的都是神荼、郁垒的名字。《后汉书·礼仪志》: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到了宋初,当时统治四川的后蜀政权统治者孟昶突发奇想,在964年的春节在桃符上写了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于是第一幅春联就此诞生。这件事是记录在正史的,《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时正史中可以找到的关于春联的最早记载。不过这副春联也是一语成谶,第二年,也就是965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兵统一了后蜀,将孟昶等掳走,同时委用了一个名叫吕余庆的人去做后蜀的都城成都的地方长官。另外,宋太祖已于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将自己的生日即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六日定名为“长春节”,即所谓“圣节”。孟昶降宋之时,正是宋太祖诞辰之日。还真是“纳余庆”“号长春”呢!

不过虽说宋初就出现了春联,但在宋代春联的普及性还不高。在王安石的诗《元日》中,还是提到:“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说当时人们过春节时,还是换桃符而不是贴对联。

真正将对联风俗普及到千家万户的,要属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皇帝么,过年总是希望“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为此,朱元璋下令,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还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只要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结果看到有一家没贴,就问怎么回事,侍从询问后告诉他:“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亲自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到了下午,朱元璋出巡回宫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还命人赏他三十两银子。在朱元璋的大力推广之下,春联这一具有趋吉避凶寓意,同时又方便实现(总比买桃木板子要便宜)的美好习俗,很快在全国推广开来。

关于第一幅春联,最近又有新的研究,有人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上,发现了十二幅在岁日(正月初一)、立春日所写的春联,其中的第一幅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上面落款写的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这比孟昶的春联早了240年,这才是正儿八经的目前可见的第一幅春联。从这个发现可以看出,中国的传统民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演化、发展,也许比唐代更早,就已经有零星的春联出现,只是不见于历史记载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贴了这么多年的春联,关于贴春联习俗的来历,你知道多少呢?
对联第一课,我会先讲『对联发展史』(暨『白藏阁对联学堂』详情)
古代春联趣谈
【赣雩文艺】作者:陈守印《陈守印话联(一)——对联的由来》总第984期③2021年第190期③
【诗联学堂】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春联的来历和其中的趣事
“天下第一春联”杂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