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究竟从何入手?丰坊的《童学书程》,明朝最系统的学习指南
userphoto

2022.08.21 江苏

关注

导语:丰坊的《童学书程》从“论”书法的角度展开,此论详循序渐进,非常系统的为初学书法的孩童或初学者指出了的入门步骤。如楷书的学习,应先大后小、先唐后晋先法后韵……

纵观书法史,关于儿童书法蒙学的书论十分少见。

或许是因儿童启蒙的层次较低,所以一般大书家、知名的书论者不屑于去讨论。而关于学习书法的论著呢,为了显示书法的实用性,内容往往更偏重于应科举。如《翰林要诀》、《法书考》等这样的著作中也不涉及蒙童问题。

因此,丰坊的《童学书程》尤显珍贵,更称得上是书法启蒙教科书。

楷书何时学?学什么?

《论次第》:学书之序,必先楷法,楷法必先大字。自八岁入小学,便学大字,以颜为法;十余岁乃习中楷,以欧为法;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钟、王为法。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行书既成,乃纵为草书。……

丰坊在《童学书程》中指出,楷书学习要从大楷入手,继而小楷。因为对初学者来说,小字难以控制,大字较易入手,属先易后难。再则,大字点画规整,法度严谨,先练大字有利于打下好的基础。

他用“学书次第之图”,为初学书者指引了应该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如何从零开始进行书法学习,又从什么样的书体入手,怎样循序渐进的学好书法。

他认为,孩童最适合学习大楷的时间是8岁到10岁,初习颜真卿的《大唐中兴颂》、《东方朔碑》以及宋朝蔡襄的《万安桥记》。丰坊选择这两个书家的三个碑字体皆稳重沉着,作为孩童或初学者的入门之作,是颇具有代表意义的。

颜真卿楷书特点,稳实端庄,尽合字学,又便于题署书丹,书写大字。其书风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

蔡襄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北宋著名书法家,为“宋四家”之一。《万安桥记》是其不多的存世作品之一。此碑书法端庄沉着,文字精练,工刻细致,誉为文、书、镌“三绝”。

11岁到13岁期间,开始学习中楷,欧阳询的《九成宫铭》、《虞恭公碑》、《姚恭公墓志》以及比丘道常的《佛遗教经》,皆为唐代书家的杰作。

学习小楷的最佳时期应是14岁至16岁,应临摹《宣示表》、《戎路表》、《力命表》、《乐毅论》、《曹娥表》。

钟繇小楷《宣示表》,梁武帝萧衍誉道“势巧形密,胜于自运”。王羲之临钟繇《宣示表》综合了钟繇和王羲之笔法的妙处,将二人的优点集中到一处,字体端整古雅,结体略呈扁形,可以说是楷书的鼻祖。这部分法帖,尽显钟王小楷的风采。

由“颜字大楷入手而后敛为欧字中楷再敛为钟王小楷”,很明显是个“先大后小”的过程。丰坊妙用了这个“敛”字,一则表示大小的趋势,二则隐含从粗大到精微的思想。

为何要先大后小呢?《书法正宗》给出了答案,他说:“初学先宜大字勿遽作小楷,作小楷入手者,以后作书楷皆无骨力。”就是说,先学大者才能得骨力。

那么,如何处理大小呢?王羲之在《笔势论十二章——视形章第三》中有说:大字应该紧结其结构,勿使笔画离散而神散,而小字则相反,要使结构宽博,笔画间笔断意连。

古人写大字的目的是在于壮其气,立其骨。所以,丰坊认为儿童在8到10岁当以大楷打基础。基础牢固后,学习中楷。中楷习成,则小楷随后,自此,楷书学习才告段落。

当然,丰坊坊真正讨论的楷书蒙学内容,却并非此图可以概括,他在文章中还从各种方面展开蒙童的次序讨论,如首论《楷书·先大后小》。

为何要先唐后晋、先法后韵?

丰坊的楷书学习次第的论述, 我们可以得出丰坊在“楷书学习次第”安排时的三个递进式教学理念或者说是教学原则,除了“先大后小”还有“先唐后晋”“先法后韵”。

学书要“先大后小”的确立,致使在法帖选择上必须“先唐后晋”。因为唐楷大,晋楷小;唐楷用笔华饰,晋楷用笔自然;唐楷结字八方,晋楷依字造型;唐楷横有行竖有列,晋楷特别是小楷,大多横无行竖有列。

对于初学者来说,入手时必须有法可依,也就是要经过一定的“规训”,才能掌握书写方法,在掌握基本规律后才能纵放自如。书法的用笔、结构、章法规律越明显越稳定,就越容易被掌握。

唐楷正符合初学需平正的特点,在章法上整饬平正,横有行竖有列,甚至可谓“布若算子”;结构上法度谨严,字形端方,大小合一;用笔上虽华饰过度,但是特征明显,规律易循。

而晋楷之规律则不像唐楷那么强烈,虽运笔自然、结构依字造型,但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易掌握,因为随意性加大,初学者往往不得要领。所以“先唐后晋”符合初学规律。

另外,自古以来就有“唐尚法、晋尚韵”之说,较之于晋楷,唐楷的法度更加明显,往往更容易被分析、传授、模仿和学习,而“韵” 是审美范畴的,往往更多的是要学习者去领悟、去体会。

丰坊的“法”指的是什么?自然是永字八法,他认为三年影填欧字,便能八法具备,于是安排儿童楷书学习颜欧楷书,掌握结构。

丰坊的眼光是准确的,欧颜的整饬方正,一方面具庙堂之气,另一方面却缺失了变化的美感和自然天成的古意。

所以,在完成了“法”的训练之后,丰坊提出了“韵”,就是书法的墨色神韵。

他认为描摹或临摹如灯取影,虽说能得到其形,但是墨法墨色却不能光看碑拓或刻帖,而一定要看墨迹,古人墨迹看到很难,便可以看当朝书家的作品。

还列出了学习范本——笔法质朴浑厚,雍容自然的《宣示表》,丰坊把它描述为“天下法帖第一”,能“通玄神化”,“合钟、王之妙,得今古之宜”,并说,如此精妙的《宣示表》也离不开“先法后韵”的学习规律,所以要求学习者要“亦须钩填,或日影十纸,或日影十五纸。”而这种由易到难的过程,也正适合初学者。

结语:

从《童学书程》“楷书学习次第”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丰坊时时抓住了蒙童的特点,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遵循先易后难的学习规律,既遵从传统的学习方法,又为学习者理出一条清晰的学习之路。

在择帖的经典性、方法的合理性和书体学习的延续性以及审美要求上,丰坊都有其独到之处,值得后人学习。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简述中国书法楷书发展史
古代人是怎么学书法的?——论书法教育之“学序”
清代遗留最好看的馆阁体,书者虽匿名,却正中寓欹纤毫毕现,好字
真草隶篆辨
颜真卿经典楷书作品,堪称颜楷中的“神品”,盛传1000年不衰
1200年前小楷“无上妙品”,作者是钟繇第17世孙,启功都受益于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