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名师导学案

 一、重点

1. 学习通过对话和简单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 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重点句式。 

二、难点

品析人物形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一、整体感知背景剖析

历史背景:面对春秋战国那样的乱世,知识分子大都很不满意,于是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针路线。他们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不同的学说流派。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外,先后出现了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流派。这些流派之间,相互批评,展开了激动人心的学术争鸣。于是有了所谓“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春秋战国之交的“百家争鸣”,是一次思想大爆炸,其时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中国传统中很多光辉的思想主张,都产生于那个时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百家争鸣”中最重要的一个学术流派。经过历史的淘汰和选择,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之后成为中国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

政治主张:本文所记之事应是在孔子晚年,四弟子中公西华最年幼,比孔子小42岁。据资料,当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与孔子的年龄分别是51、39、31、18、60岁,这一顺序就体现了孔子“长幼有序”的思想。他们中有的年纪很大了还在读书,这是为了“独善其身”,“修身”。孔子主张“入仕”,要求读书人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他还主张读书人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并说“学而优则仕”,主张“仁政”,“以礼治国”。

本文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孔子问“志”—弟子言“志”—孔子评“志”),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和性格,反映了孔子“为国以礼”的政治主张。

二、重点研读

分段研习,掌握文言知识点

第一部分:孔子问“志”。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①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子路,姓仲,名由。曾晳,名点,字子皙,曾参的父亲。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这四个人都是孔子的弟子。

②侍坐:陪侍长者闲坐。侍,陪侍。

③以:介词,因为。

④一日:一两天,谦辞。

⑤毋吾以也:不要认为我年长就不敢说话。毋,不要。以,动词,认为。

⑥居: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

⑦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句,“不知吾”,不了解我。知,了解。

⑧何以:即“以何”,用什么、做什么。以,用、做。

【探究】本段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你觉得孔子是个怎样的老师?

明确: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循循善诱。

孔子用温和自谦的话首先解除了学生的思想顾虑,给学生创造了说真话的条件,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从而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地谈个人的理想。 

第二部分(“子路率尔”——“吾与点也。”):弟子言“志”。可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è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shěn)之。 

①率尔:轻率急忙的样子。尔,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相当于“然”。②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车辆。

③摄:夹、迫近。乎:在。

④加之以师旅: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加,加到……上。师旅,指侵略的军队。

⑤因:接着。

⑥饥:五谷不熟。馑:蔬菜不熟。这里泛指饥荒。

⑦为之:治理这个国家。之,代词,指千乘之国。

⑧比及:等到。比、及,在这里都是“到”的意思。

⑨有勇:(人人)都有勇气,意思是把军队整顿好,可以抵抗侵略。

⑩知方:知道为人的道理。方,道,指是非准则。

9322;哂:笑。

【第二层】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①方:方圆,纵横。

②如:或者,与下文“如会同”中的“如”字同义。“如其礼乐”之“如”是“至于”的意思。

③其:代词,那,那些。

④以:而,来,连词。

⑤俟:等待。

⑥君子:有才能、有德行的人。

【第三层】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①宗庙之事:指祭祀祖先的事。

②会同:会,诸侯会盟。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③端章甫: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章甫,古代礼帽的名称。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④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为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这里是公西华的谦辞。

【第四层】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guàn)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①鼓:名词作动词,弹奏。

②希:通“稀”,稀疏。指弹瑟的速度放慢,声音逐渐稀疏。

③铿尔:铿的一声。指停瑟声。

④舍:放下。

⑤作:起。

⑥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⑦何伤:有什么关系呢?何,什么。伤,妨害。其:自己。志:志向。

⑧莫春:暮春,春季的末期,指阴历三月。莫,通“暮”。

⑨春服:指夹衣或单衫。成:定。

⑩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9322;童子:少年,不到20岁的人。

9323;浴乎沂:在沂水里洗洗澡。沂,水名,在现在山东曲阜南。

9324;风:名词用作动词,吹风、乘凉。

9325;舞雩:台名,是鲁国求雨的坛,在今山东曲阜南。求雨的时候,常由巫在坛上作舞以求神。

9326;咏:唱歌。

9327;喟然:长叹的样子。喟,叹息声。然,助词,放在拟声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表示……的样子。

9328;与:动词,赞成。

【探究】提炼文中描写四弟子的语言、行为,总结各自的“志”(即政治理想),并结合孔子的态度分析四弟子性格。

明确:

人 物 语  言 政治理想 行 为 孔子态度 性格

子路 使有勇,且知方 以勇治国 “率尔” 哂之 率直粗疏

冉有 小国可使足民 以富治国   叹之 敦厚谦逊

公西华 愿学而为小相 以礼治国   惜之  谦和沉稳,墨守成规

曾皙 浴风咏于暮春 以美治国 舍瑟而作 与之 自由率性、从容洒脱、悠然自在

第三部分(“三子者出”——文末):孔子评“志”。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①哂:笑。

②为:治理。

③让:谦让。

④唯:句首语气词,没有什么意义。

⑤邦:国家,这里是指国家政治。

⑥与:通“欤”,吗。

⑦小:形容词作名词,小事,指做小相。

⑧大:形容词作名词,大事,指治国为政。

【探究】从孔子态度和治国思想分析其评判学生的标准,思考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


明确: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他主张“入仕”,要求读书人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个学生,可以说有四种理想,都和治国有关。子路以勇治国,冉有以富治国,公西华以礼治国,曾皙以美治国。

针对子路,孔子“哂之”。理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针对冉有,孔子当时不语,后“叹之”。理由是“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

针对公西华,孔子“惜之”。理由是“愿为小相”,“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孔子认为公西华通晓礼乐,可以大用。

针对曾点,孔子“与之”。曾皙言志与他人不同,他没有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自己的志向,而是以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展示的是一幅暮春郊游图:在春天水旱时,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在这充满诗意的理想蓝图中,人们潇洒自得,乐趣天然。这正符合儒家礼治的精神,又符合孔子晚年的心态。孔子主张以礼治理国家。只有曾皙真正了解老师的意图,结合“国情”,既陈述了自己的具体治国措施,又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出来,因此博得孔子的赞赏。孔子赞叹之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理想境界的向往。

三、心灵回响

1. 用现代观点看待四弟子,你赞同谁的说法呢?请各抒己见。

明确: 现代社会恐怕更需要子路对自己的自信,以及他敢闯敢拼的勇气。但是谦虚仍然是美德。

2. 孔子的“志”是什么?

明确:“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春秋之末,天下大乱,身为万世宗师,他不能不去思考百姓的疾苦。否则,他以“仁”为本的思想就无从得以体现。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其实在孔子看来,就是礼治。

1. 通假字

①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

②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 

③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表示反问的语气词)

2. 词类活用

撰(动作名:为政的才能)  端(名作动:穿着礼服)  章甫(名作动:戴着礼帽)

鼓(名作动:弹奏)        风(名作动:吹风)      小(形作动:小事,做小相)

大(形作动:大事,治国为政)

3. 一词多义

4.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

①毋吾以也:即“毋以吾也。”(这一句还是省略句,还原为“毋以吾于此而不言也。”)

②不吾知也:即“不知吾也。”(译:不了解我)  

③则何以哉:即“则以何哉?”(译:你们打算做点什么呢?)

【介词结构后置】

①浴乎沂:“乎”相当于“于”,即“于沂浴”。在沂水中洗澡。

②为国以礼:即“以礼为国”。用礼来治国。

5. 重点句子翻译

①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译:(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②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译:在宗庙祭祀的工作中,或者在同别国会盟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主持赞礼的人。

③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译: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答题时间:30分钟)

一、课内阅读

阅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完成练习。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率尔(shuài)长乎尔(zhǎnɡ)  为小相(xiànɡ)

B. 饥馑(jǐn)     千乘之国(shènɡ)  喟然(kuì)

C. 鼓瑟(sè)     以俟君子(sì)     冠者(ɡuàn)

D. 哂之(xí)      浴乎沂(yí)       铿尔(kēnɡ)

2.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摄(夹)乎大国之间     比(比较)及三年

B. 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   何伤(妨害)乎

C. 吾与(赞成)点也   宗庙会(诸侯相见)同

D. 其言不让(谦让)   孰(谁)能为之大

3. 下列各句中的“如”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如或知尔,则何如哉        如:假如

B.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如:至于

C. 宗庙之事,如会同   如:至于

D.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或者

4. 下列句子中不是宾语前置句式的一项是(  )

A. 浴乎沂,风乎舞雩         B. 不吾知也

C. 则何以哉   D. 毋吾以也

5. 对下列加点词含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毋吾以也②加之以师旅

③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④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6. 翻译下列句子。

(1)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7. 下面是对子路的志向和性格以及孔子“哂之”原因的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子路的思想是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中等国家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

B. 文章的第二段通过神态和语言刻画了子路率直自信的性格。

C. 孔子“哂之”,其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

D. 孔子“哂之”,是笑子路太不谦让,子路不配治理千乘之国。

8. 联系全文,下列哪些句子体现出了孔子的循循善诱(  )

A.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B. 吾与点也

C.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D. 夫子哂之    

9.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孔子提问时,曾皙鼓瑟正近尾声,他“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生动地体现了曾皙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

B. 曾皙的回答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

C. 曾皙描绘的这幅理想蓝图既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的心态。

D. 听了曾皙的回答,孔子喟然长叹。这喟叹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志向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那种理想境界的向往。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练习。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10. 文中加点的字有四个是通假字,选出解释正确的一项(  )

①“归”通“馈” ②“时”通“伺” ③“涂”通“途” 

④“知”通“智” ⑤“逝”通“失” ⑥“与”通“欤”

A. ①③④⑤   B. ①②④⑥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⑤⑥

11. 请选出与“遇诸涂”中的“诸”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投诸渤海之尾                B. 亮身率诸军攻祁山

C.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D.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12.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孔子豚    豚:海豚         B. 孔子时其亡也   亡:通“无”,没有

C. 好从事而亟失时   亟:立即,很快  D. 吾将仕矣   仕:做官

三、拓展延伸

翻译下面的句子。

13.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14.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论语季氏》) 

15.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

1. D  解析:哂shěn。

2. A  解析:比,等到。

3. C  解析:如:或者。

4. A  解析:为状语后置句。

5. D  解析:①认为;②用/把;③或者;④至于。

6. (1)(你们)平时常说:“人家不了解我啊!”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打算怎样做呢?

(2)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民富足。

7. D  解析:“不配治理”理解错误。

8. AC  解析:B为观点句。D表现孔子对子路率先发言的赞赏和其观点的委婉批评。

9. B  解析:“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不妥,应是“用移情入景,以景抒情”的方法,描绘出了一幅春光明媚、惠风和畅的理想蓝图。

10. C  解析:“逝”是“流逝”之意,“与”是“给予”之意,均非通假字。

11. A  解析:A.“诸”是兼词,相当于“之于”的合音,用在句中;B、C为“众”之意;D.“诸”是“之乎”的合音,用在句尾。

12. D  解析:A.小猪,泛指猪;B.出外,不在家;C.读qì,多次,屡次。

【参考译文】

阳货想会见孔子,孔子不去见他。于是,阳货想了一个办法,给孔子送去蒸熟的小猪。根据当时礼尚往来的原则,孔子在收到礼物以后,应该登门拜谢。孔子不想见这个人,就趁他不在家的时候去拜谢他,在路上遇上了阳货。阳货对孔子说:“来,我有话要跟你说。”阳货接着说:“有才能却怀揣着不用而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作仁爱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可以说是聪明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岁月是不等人的。”孔子说:“好吧,我答应你去做官。”

13. 如果名分不正,说话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功,事情办不成功,礼乐就复兴不起来;礼乐复兴不起来,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该如何做。

14. (父亲)曾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走过庭院。他问我:“读了《诗》吗?”我回答:“没有。”他说:“不读《诗》,没法讲话。”我下来就读《诗》。另一天,(父亲)又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走过庭院。他问我:“学了‘礼’吗?”我回答:“没有。”他说:“不学‘礼’,没法立足。”我下来就学“礼”。    

15. 齐景公向孔子询问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国君是国君,臣下是臣下;父亲是父亲,儿子是儿子。(各自按应有之道去做,要符合礼的要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先进?子路等侍坐章》资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公开课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38张PPT)优质教育课件PPT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