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木心:回到内心,才能辨知幸福的滋味

关注格命草,阅读更多经典诗词文

晚祷

(一)人生需要引领

与孩子是不能谈童年的,与耆老可以谈暮年,而与少壮者是否更值得谈谈青春的宝贵,身在福中不知福则未足以论福,身在青春中,知青春之所以为青春,那么活力与光辉自会陡增一倍,当然更不致自误或被误导。

又要“言必称希腊”了,古代的雅典有一则不成文的共识:凡少年,都得有一位青年或中年作为他的朋友(好友、密友),这样,少年的成长就有了扶持(有所遵循),这样不但美好幸乐,而且切实易行。

试想老年人与少年人,由于岁数相差太多,天然的代沟无法逾越,忠厚敬老,慈祥携幼,那是义务的德行而非审美的情操。十五岁者与二十五岁者,还是有兄弟姐妹感,即使是三十五岁,在十五岁的人看来,仍有大哥大姐感。所以容易接近,对事物的兴趣能同趋向,作交流。

确有慧心的人,到了二十五、三十五岁时,回顾已逝的青春,必有所悔,必有所悟,因而很愿意对比他(她)小十岁、二十岁的朋友倾谈衷款,能指点别人,是快慰的,如果聆者顺从、感恩,那就愈加使大哥大姐为你尽心竭力。所以年轻者不必对年长者畏惧,尽可以开诚坦怀,企求年长者的提助。

罗马尼亚有一位女歌唱家,当她的歌声臻于全盛期时,某夜,她连连谢幕后回到化妆室,一黑衣蒙面的妇人坐在那里等她,呀,原来是她最最崇拜的意大利花腔女高音帕蒂,她慌忙跪下:

“大师,感谢您的光临!”

帕蒂说:“我因为唱过了头,坏了名声,你可要懂得适可而止!”

不久,她果然举行了告别式的最后一场演唱,从此退隐了、完美了。

(二)回到内心的“宁静海”

生命是一个骚乱的实体,越臻高级的生命越骚乱,因为其能量强旺,质素繁富,运转剧烈。

所以说,少年维特的烦恼不是十九世纪一代的精神表征,而是每个时代的每一代少年必经的人生阶段。少年而没有烦恼,成长起来不是圣人倒是庸人。但少年而无能对付料理其烦恼,就会断送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烦恼里。删除了胡闹、任性、喧嚣……青春就不是青春了。

托尔斯泰曾为青春作如是辩护,他自己却深知青春不可一味胡闹任性喧嚣,否则也没有他这部丰髯,这许多杰作了。直白些点明主题的是哥德的那句口号“回到内心”,这是他自我教育的良方,每当他深陷于爱与欲的人事牵绊之中,就听到一个声音,召唤他回到内心,也许他迟疑过,推宕过,然则每次总是应命归返,用他自己的说法是:为所爱的人做了一尊雕像,于是告别。

托尔斯泰,哥德,是大人物,大人物都有戆憨的一面,那么优雅伶俐的当然是芸芸众生,仓皇四出求爱乞怜、胡闹、任性、喧嚣……卒至切齿哀号恸哭了。

“死”,不是退路,“死”是不归路,不归,就不是路,人的退路是“回到内心”。受苦者回到内心之后,“苦”会徐徐显出意义来,甚至忽然闪出光亮来,所以幸福者也只有回到内心,才能辨知幸福的滋味。

这个“内心”,便是“宁静海”,人工的宁静海,谁都可以得而恣意徜徉,眼看不到,手摸不着,却是万顷碧波,一片汪洋。唯有这海是你所独占的,别人,即使他是你最宠幸的人,也只能算作海滨的游客。

原标题:《木心:回到内心,才能辨知幸福的滋味》

阅读原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老了才发现,人生不过是一场运动,各有各的滋味
【学点哲学】人间百味,清淡最美
早安美图150512:心里有春天,心花才能怒放
心若晴朗,你才能更幸福
幸福,藏在知足里!
我师父说:找到对的事,去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