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周一背诵:7.屈原列传

每周一背诵:7.屈原列传

原创 庖丁 语文小灶 2022-09-05 22:45 发表于广东

收录于合集

#高考背诵篇目60篇22
#文言文13
#屈原1

每周一背诵:7.屈原列传

新课标必修 部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本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第一篇为屈原立传的史传名篇。屈原、贾谊都怀才不遇,而且贾谊又写过《吊屈原赋》,所以司马迁将二人合起来立传。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同屈原一样,品格高洁,才华横溢,竟因李陵一案被汉武帝处以腐刑。千古忠贤,途竟一辙,所以作者在《屈原列传》中着重指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以自况《史记》之成,是基于垢辱。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诗人。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课文原文标注

1.写一写:原文标亮色部分为易错字,注意加强书写。可以在易错本子上一笔一划对着书写5遍,强化记忆。

①记住生僻难写字;②区分同义异形字;③区分同音异义字;④区分形近异义字;⑤留心语句顺序;⑥留意具体语境;⑦留意句中通假字;⑧注意不遗漏虚词。

2.记一记:批注为翻译或者相关内容阐释,边理解边背诵,疏通理顺文句内容,注意文言重点字词理解和掌握。

(1)附重点字词积累,画横线的为特殊句式,请注意加以判断。(答案参照书本注释)

屈平(   )王听之不(   )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   )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   )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    )则反本,(     )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     )其君,谗人(   )之,可谓穷矣。信而(    )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  )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   ),《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不(   )见。其文约,其辞(   ),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   )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此志也,(   )与日月争光可也。

【参考答案】

屈平(憎恨,痛心)王听之不(明察)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损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所以)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遭受)忧也。

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公正,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困窘)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侍奉)其君,谗人(离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被)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大概)自怨生也。

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

《国风》好色而不(过度,无节制),《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没有)不(全都)见。其文约,其辞(含蓄隐晦),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近)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它对远古上溯到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因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称述的事物也是透散着芬芳的;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许)此志也,(即使)与日月争光可也。

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2)文章架构

课文节选主要记录屈原生平事迹。

第一部分(1-3))记叙了屈原的身份、才识,受谗被疏远以及作《离骚》情况,并写了对《离骚》的评价。

第二部分(4-9)记述了屈原被罢黜,楚国三次被秦所骗的历史事实以及指出楚国产生祸患的根本原因。

第三部分(10-12)写屈原对渔父的对话以及投江而死的壮举。

本段为全文第三段,可以分三层:

第一层:交代作《离骚》的缘由。第二层:《离骚》的主要特点。第三层:评价屈原的伟大人格。

二、易错字挖空训练

屈平(   )王听之不聪也,(   )(   )之(   )明也,邪(   )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   )愁(   )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   )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   )本,故劳苦(   )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   ),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   )行,(   )忠尽智,以(   )其君,(   )人(   )之,可谓穷矣。信而见(   ),忠而被(   ),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  )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   ),《小雅》怨(   )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   )之矣。上称帝(   ),下道齐(   ),中述汤、武,以(   )世事。明道德之广(   ),治乱之条(   ),(   )不(   )(   )。其文(   ),其(   )微,其志洁,其行(   )。其称文小而其(   )极大,举类(   )而(   )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   ),故死而不容。自(   )(   )(   )污泥之中,蝉(   )于(   )(   ),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   )(   ),(   )然泥而不(   )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三、情景式默写训练

【真题再现】

本文为新加入篇目,2012-2022年尚未入高考题。

【考题演练】

1.(山东省德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离骚》中的“ 扈江离与辟芷兮”用白芷这种香草来比喻诗人美好的品质,而司马迁《屈原列传》中的“                         ”揭示了这样比喻的原因。

2.(2022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二模)《红楼梦》中晴雯抱屈而死,死前喊了一夜的娘,读来令人唏嘘,不免让我们想起了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所说的“                            ,                        ”。

3.(辽宁省辽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考试)司马迁《屈原列传》中,指出《国风》和《小雅》的特点的两句是“                           ,                        ”。

4.(2022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三模)(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用“                            ,                        ”两句,揭示了《离骚》多用香草美人寄寓情感的写作特色,体现了对屈原高洁人格的赞美。

5.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                      ,                     。”

6.在《屈原列传》中,“                       ”一句用蝉来比喻,表明屈原远离世俗污浊的高洁品质;“                       ”一句将屈原志趣的高洁与日月类比,对其进行高度评价。

7.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词精到的两句是:“                     ,                      

8.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离骚”一词做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                        ,                         

9.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                        ,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10.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列举事实讽刺当世政治的包括“                        ,                             ,                        ”这三方面。

1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                          

1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对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与动乱的前因后果,没有不作充分反映的的句子是:                        ,                             ,                         

参考答案:

1.其志洁

2.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3.《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4.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6.蝉蜕于浊秽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7.其文约,其辞微。

8.“离骚”者,犹离忧也。

9.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10.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

1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12.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四、成语积累

不矜不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耳聪目明: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微言大义: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弹冠相庆: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瑕瑜互见:比喻有缺点也有优点表示客观的评价,比喻优点、缺点都有。

博闻强识:知识丰富,记忆力强(闻:见闻。识:记)。

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没有主见,盲目地随着别人行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二《屈原列传》情境默写简版30句
高二《屈原列传》情境默写25句
高考情景类默写专题训练(60篇学生版)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72篇(文言文部分附默写理解要求)
语文老师教你10分钟背下《屈原列传 节选》
谢天鹏丨东方朔《七谏》承袭《屈原列传》考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