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的革命

[摘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传统的教师理念已退出舞台,教育界掀起了一场教师革命,我的论文仅从教师要有真材实学,教师要善于沟通,教师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三方面谈谈我的肤浅的看法。
[关键词] 真材实学 沟通 师爱


一、教师要有真材实学
教师所遇挑战  
在新课标教学中,师生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教师上课不仅仅是授知识,而且要共同参与和分享;教学成为师生共同交流讨论的活动,教师的话不一定成为正确的定论。即韩愈在《师说》中所说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①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民主、理解的关系,教师由教学中的“绝对主角”转向“平等的首席”,教师以朋友身份与学生共同商讨有关问题。在探究式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探究学习的内容,可能会超出了课堂教学、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的范围。这样,老师们失去了对教材、大纲的依托,学生学习内容的不确定性使学生的认知领域大为拓展,理解知识的途径也走向多元,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唯一来源。
教师真材实学的必要性
“儿童的学习确实经常以无序的方式进行,甚至许多儿童还可以从杂乱无序的课程中学到一些东西。但为了真正提升学生的能力,让他们全力以赴,帮助他们实践概念上的飞跃,组织和保存新的知识,教师应该是有目的、深思熟虑的和灵活的,对每个儿童而言,不能忽视他们的目标。”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他们毕竟是受教育者,教师的引导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往往是起决定作用的。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应当以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追求,但是,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师生两个方面的地位恰恰是不平等的。教师在知识、能力、社会经验等诸多方面必须在水平和成熟程度上高于学生;同时,就教学的特殊性来看,无论是教学的目标、方法、过程、结果、质量等都取决于教师并由教师负责。教师要有真材实学。
教师如何做到真材实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老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育改革浪潮把教师推到历史的前沿,就语文教师而言,除了需要阅读各种各样的课程标准解读的书籍,更应该静下心来好好读一些文学作品,读一点原汁原味的理论书籍。这对一个语文教师的成长来说是及其重要的。若只满足于照搬那些在教学中可直接参照教案,课堂实录,这种做法对个人的专业素养的提高是无任何好处的,时间长了还会使人形成惰性心理,缺乏进取心。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将停止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尤其需要一批真正具有独立精神、民主意识,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又热爱自己职业的教师,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在实践新课程的同时自觉学习、反思,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积极心态和探究习惯。例如,在使用新教材的开始,教师应该为自己建立一个“教师成长资料袋”,可以将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课改的点滴体会、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等等都记录下来,于学期末归纳、整理、总结,并形成理性的认识。如果将这种认识再与新课程理论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就会形成很有价值科研成果。这就使教师极具人格魅力与知识底蕴,逐步实现由“经验型”向“学者型”、由“知识型”向“创造型”教师转化。因此,教师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终身学习者和自我规划发展者。
总而言之,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对语文教师来说,新课程呼唤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跟上新课程发展的步伐
二、教师要善于沟通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正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逐渐从对谁是教育主体的理念的争论中摆脱出来,着眼于教师具体的行为方式和教学过程的研究,提出了教学是一种沟通的命题③。我认为这是极为正确的观点,它直击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教与学,是值得我们研究探讨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沟通是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我认为,真正影响沟通的关键因素应是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即沟通者之间是否有思维的交叉。我以为的教育沟通,应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灵碰撞,即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心灵碰撞,或曰思维碰撞。这才是教育沟通的关键,也是真正意义上教育沟通。因此,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状态下,看教学沟通是否深入有效,要看一个教师在用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传授知识,教育学生时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是否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是否能让学生领悟教师的思维方式,概而言之即是否能与学生交流,打开学生的思维暗箱,让学生豁然开朗,引发思考并有强烈的发表欲望。当学生的思维暗流与教师的思维互为和应时,我想教育沟通已完美并有效地进行。
怎样建立师生间的和谐沟通
第一、学会了解 了解学生方能深刻理解学生,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心理上的共鸣。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性格、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谈话切中要旨。在与家长接触中要经常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要讲平等 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我们应该站在师生平等的角度来进行沟通,给他们点自由的空间,多虚心听取和接受学生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并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切忌认为学生是老师的“私有财产”,总希望在自己的指挥棒下做事,沟通需要真正平等的“真空状态”,作为一名老师,爱优生并不难,难得是爱差生,尤其是爱“双差生”。老师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④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教师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第三,学会信任 信任是情感产生的基础,是能和谐沟通的基本平台。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践告诉人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和健康成长,与教师和父母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比如在课堂上当学生站起来不能流利地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说一句信任的话,帮助他成功一次,那么,他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发言的水平会更高,学习能力会更强。我现在所教的班级有一个叫王世恩的同学,数学非常好,语文却总在及格边缘徘徊,我就利用午休时间找他谈话,与他表明我对他的期望以及他在我心中的分量,让他明白自己的优势,最后跟他总结说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做到,我们拭目以待。经过谈话,我明显发现他的变化,半期考语文竟然考了八十分,可见,信任的力量。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一瞥饱含爱和信任的眼光,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会“感光显影”。
第四,要多赞美 在潜意识里,我们都渴望别人的眼睛,渴望别人的赞美。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渴望。由此及彼,别人也渴望我们的赞美。所以,学会赞美学生往往会成为你的法宝,成为赢得学生尊重与理解的王牌。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应抱着“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矿”的心态去热心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学生潜在的优势,并想方设法创设条件,提供机会,鼓励孩子战胜自我,大胆实践,使这种潜能转化为孩子现实的能力,并逐渐增强、扩大……当他们取得进步时,应该及时的给予适当的肯定。比如在课堂上可以及时表扬思维敏捷的同学,表扬大胆回答问题的同学。
总之,学会和学生沟通的艺术,找准机会,抓住重点,有的放矢的和学生进行沟通,这样的教育才会有成效。
三、教师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称其为池塘,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师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情感和行为的总称,它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关怀、理解、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等等。 师爱的本质要求就是教师要科学地爱学生,即教师应该围绕着培养目标,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去关心、帮助和爱护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有用之人。一般来说,教师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和引导学生的过程,就是师爱的付出和流露的过程。
师爱的规范要求
师爱是一种教育的爱、社会的爱,要实现师爱的教育功能和社会价值,教师爱学生就必须遵循下列规范要求。
(一)师爱要体现全体性。它指的是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师爱应洒向全体学生,绝不应该把师爱施于部分学生或个别学生。
(二)师爱要突出平等性,就是教师对每个学生爱的程度或深度要趋于相同的水平,杜绝对学生的“偏爱”、“宠爱”、“溺爱”。
(三)师爱要显现及时性。一旦学生表现出对师爱的“需要”时,教师就要及时地去关心、帮助、教育学生,以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四)师爱要具有无私性。这是指教师爱学生的无条件性,爱学生是教师的份内事,是教师的天职,它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更不能把它当作是达到不正当目的的手段。
(五)师爱要显示一贯性。它是指师爱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始终,它不以教师的喜厌为转移,不受教师感情所左右,不被客观困难所阻止,不凭主观因素而放弃,是爱学生连续性和持久性的统一。
(六)师爱要有爱的正效应。师爱无论是感情流露、还是行为发生,都应该是对学生健康成长有利的。
(七)师爱要追求科学性。师爱是一门科学,有其内在的辩证法。师爱的科学性就是提倡辩证地爱学生。
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知识的掌握、智能的发展、还是品德的培养,都同他们的情感体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此,要充分利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强化师爱的作用,教师应把和蔼可亲的微笑撒向每一位学生,用真诚炽热的爱去感化每一位学生,去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让学生以最佳的学习心态去敞开自己的心扉,乐意听从教师的教诲,圆满完成他们的学业。崇高的师爱是沟通师生心灵的通道,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架起师生纽带的桥梁。
总之,师爱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只有用充满着爱学生的感情去教育学生,学生才会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肯定,从而充满信心、朝气蓬勃、努力向上;同时,学生在感受着师爱的过程中,也学会了以高尚的情感对待他人,逐步形成良好的品质。
教师的革命还在继续,我还有好多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望同仁及前辈不吝赐教。



参考资料
1 计学平 语文教师在探究式阅读教学中角色定位 》 
2陈瑜瑶《浅谈新课标下的合作式与探究式学习方式》
3钱洲军《论课堂教育沟通
4《课堂讨论需要理性调控》(《中学语文教学》发表)
5毕华林、卢巍:《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应当具备的六大智慧(六):骨干教师的十种能力
生物老师培训总结选
《教师与学生沟通艺术的研究》结题报告
2009年教师职称评定考试题
给语文教师的建议(尾子)
关于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宁夏教研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