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辜鸿铭,喜欢捉弄洋人的晚清怪杰

辜鸿铭,喜欢捉弄洋人的晚清怪杰

 

辜鸿铭,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汉族人,祖籍福建省同安县,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1857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因为其父母之间的共同语言是英语,所以辜鸿铭出生的时候便有了一个英文名Tomson,即我们所称的“汤生”。

辜鸿铭的家庭在槟城当地是个名门望族,他的曾祖父辜礼欢曾经当过英国殖民政府在当地设置的行政首脑“甲必丹”一职,他的祖父辜龙池也曾经在英国殖民政府当局供职。

辜鸿铭的父亲辜紫云则是在英国巨贾福波斯·布朗的橡胶园帮忙经营,而他的母亲则是一位葡萄牙人的后裔。由此不难看出辜鸿铭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富二代。

1867年,辜鸿铭跟随其橡胶园主布朗到了日不落帝国,英国。1870年,13岁的辜鸿铭被送往德国学习科学。由此开始了长达十一年之久的留学生活。

后回到英国,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并于1873年考入文学院攻读西方文学专业,并得到校长的赏识,他于四年之后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该校文学硕士学位。是年,辜鸿铭又进入德国莱比锡大学,获得了土木工程文凭;后又去法国巴黎大学攻读法学。

在辜鸿铭留学期间,辜鸿铭为了突破语言难关学好外语,他竟然背熟了西方人的著作,如莎士比亚的37个剧本,弥尔顿《失乐园》,歌德的《浮士德》。即使到了晚年,还能把上千行的《失乐园》脱口而出。

即使英文作品风靡西方社会的大文学家林语堂,也不得不佩服的对辜鸿铭赞叹道:“英文文字超越出众,二百年来,未见其右。造词、用字,皆属上乘。总而言之,有辜先生之超越思想,始有其异人之文采。鸿铭亦可谓出类拔萃,人中铮铮之怪杰。”

恃才傲骨的辜鸿铭尽管对西方文化耳濡目染造诣颇高,但是在对待西方人的态度上绝没有一丝一毫的奴颜媚骨,与之相反的是,他还常常喜欢捉弄洋人。

有洋人曾经质问辜鸿铭,什么时候他的祖先才可以享受到他供奉的贡品。辜鸿铭反讥道:“当你们的祖先闻到你们供奉的鲜花香味的时候。”

一次他乘坐从维也纳道柏林的火车,车上有三个德国的黄毛小子对他指手画脚。辜鸿铭见状就故意将德文报纸拿倒,那三个黄毛小子看他这样免不了有时哄堂大笑。这个时候辜鸿铭嘴里冒出一串地道的德语:“你们德国的文字真是太简单了,要是不倒着看还真没什么意思。”

即使在生计成问题的时候,也是想着办法占尽洋人的便宜,1913年春天,英德等六国银行团要与袁世凯谈判《善后大借款》的相关事情,就邀请辜鸿铭担任翻译。此时的辜鸿铭由于没有工作,小日子过得十分拧巴,就答应了,不过却狮子大开口要出了六千银元的天价。当时的公务员月薪才数十银元,即使一流的教授也不过数百耳。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向来精打细算的六国银行团最终同意了。向来率性而为的辜鸿铭虽然解决了生计问题,但还是依然对银行没有好感,而且还当面向银行家们表达了自己的厌倦:“所谓银行,就是晴空万里时,千方百计的把钱借给你,等到阴雨连绵天时,又凶巴巴的逼你还钱的那种人。”

他还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西方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说法:“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

受此说法的影响,1921年,英国作家毛姆来华时,想一睹辜鸿铭的风采,就让房东派人送了一张便条给辜鸿铭,结果在家左等右等,那望眼欲穿的眼神连个辜鸿铭的回音都没等到,更别说辜鸿铭本人了。无奈之下,毛姆只好亲自登门拜访。

辜鸿铭还在埋怨着毛姆的失礼:“你们的国人只同苦力和买办来往,他们想所有的中国人不是苦力就是买办,他们以为他们只需招招手我们就得来。”毛姆碰了一鼻子灰,只好不住的赔礼道歉。

临别的时候,辜鸿铭还不肯放过他。辜鸿铭赠毛姆两首古诗,毛姆说就问能不能同时给一个译文,辜鸿铭满脸正经的说中国的古诗一翻译就是对诗的伤害。毛姆似懂非懂的听信了,他也不懂中文。后来请人一看,原来是赠给妓女的诗,估计他当时哭的心都有了。

辜鸿铭曾被张之洞聘为洋务文案,因而成为张之洞的幕府之一,他在张之洞手下一共干了二十四年,一直到1909年张之洞去世。在当张之洞手幕府期间积极地向张之洞建极尽所能、建言献策,来帮助张之洞的洋务运动。而张之洞看重就是辜鸿铭的“精于别国方言,遂于西学西政。”而张之洞也很热衷于向辜鸿铭传授中国文化。

两人一直以来都是保持亦师亦友亦宾亦主的关系,因此张之洞对辜鸿铭的特立独行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1902年,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在府中张灯结彩,宴请中外官员未慈禧老娘们祝寿,酒过三巡,大家都舔屁舐疮高唱新编的《爱国歌》,唯有辜鸿铭自唱自编的《爱民歌》:“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顿时一片哗然,而张之洞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辜鸿铭虽然身为华侨并且接受了大量的西式教育,但却是坚持保守的文化主义,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他认同西方的民主,吃着西餐,赞美女性。另一方面他留辫子,以清的遗老自居,反对共和,为封建专制辩护,鼓吹一夫多妻,茶壶和茶杯的理论就是出自他之口,他还赞同女人裹脚。这些怪异的非主流举动则导致了他在旧时代被认为是新人,在新时代又被认为是旧人。

尽管在民国后被提倡民主科学的国人所唾弃,但是西方人地他的评价普遍很高,即使1921年来华时被其捉弄过的毛姆夸赞起辜鸿铭也是不吝溢美之词,认为他是“中国学说的最大权威。”更值得一提的是,1913年辜鸿铭曾获得怒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他则自称“一生四洋”,即“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1928年4月30日一代怪杰辜鸿铭在北京驾鹤西去,享年71岁。

辜鸿铭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一直是人们热议的人物,众人眼里的怪人。往往这些所谓的怪人,却又是孤独的,不能够为社会所理解。在人们都睡着的时候,他试图唤醒沉睡的人们,在人们亢奋的时候,他又希望亢奋的人们能保持冷静,或许这才是真正的辜鸿铭吧。然而,又有几个人能听懂他的世界呢,在众多围观的人中,想必是无聊看客们居多罢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辜鸿铭:中欧混血儿,却成了教化欧美的“清末怪杰”
狂人辜鸿铭:中国只有蔡元培和我两个好人
陈杏珍文言文——《怪杰辜鸿铭》(外一篇)
求学13年,他腹载五车,却守数十载旧俗,留长辫,着长袍,恋小脚
辜鸿铭:孙中山评价他是四千年难得一遇的文化大咖! - 每日头条
辜鸿铭:辩才无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