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林黛玉进贾府》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

《林黛玉进贾府》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素材挖掘:

【素材清单】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一曲《枉凝眉》,凄凄厉厉,哀哀怨怨,诉说着木石前盟,演绎着金玉良缘。红楼一梦,醉倒多少痴男怨女;宝黛姻缘,唱响世间千古绝唱。林黛玉,这位集才气、灵气、傲气于一身的奇女子,如姣花照水,弱柳扶风,她来到贾府,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她的所见所闻所感,形象地展现了贾府这样一个“与别家不同”的封建大家庭的富贵豪华,拉开了贾府兴衰历程的大幕。

【写作素材】

1、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宝玉即转身去了。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裤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2、《林黛玉进贾府》中“宝黛相见”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之歌的序曲。然面,这首歌却是一首忧伤的歌——爱情的悲剧之歌。宝黛的爱情悲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描写最生动、表现最成功、意蕴最丰富、最让后人叹惋不已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超越了世俗的功利性,表现为生活理想及自我实现意义上的一致,表现为不约而同地怀疑传统规定的人生道路。他们的爱情寻求的是一种志同道合、两情相悦,却忽略了周围及周围人。这是普通人的普通悲剧,而普通人无法避免的悲剧才是真正的悲剧。

3、在《红楼梦》中,王熙凤善于根据对方的特性和自己的需要调整说话的策略,不仅可以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同时又能左右逢源、上下协调,使得她在贾府明争暗斗的矛盾中立于不败之地。如在黛玉刚进府时,她对黛玉的大加赞赏,同时还不忘安慰在场的几位嫡亲的孙女,讨好老祖宗贾母,向他人显示自己的权势,可谓费尽心机,十分不易。王熙凤的这种做法在人格上似乎不值得提倡,但她能巧妙地利用自己擅长的语言优势,掌控局势,稳定地位。这可以让我们联想到擅长讽谏的邹忌,善于隐语的淳于髡,巧舌退兵的烛之武,舌占群儒的诸葛亮,持璧睨柱、气吞强秦的蔺相如。

4、《红楼梦》的创作给我们很多启示:曹雪芹“坡阅十载,增删五次”方成鸿篇巨制《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精美文字 竟是曹雪芹在“举家贫粥酒常赊”这样贫困潦倒的生活中写就的,面对内容如此丰富的《红楼梦》作者却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由此,让我们联想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成《国语》,孙子膑脚而修《兵法》……面对困境,他们不屈服,不退缩,艰难奋进,锲而不舍,创造了人生的辉煌。

5、曹雪芹一生正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13岁前曾经在南京过了一段“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生活。乾隆十五年左右迁居北京西郊黄叶村,“蓬牖茅椽、绳床瓦灶”,“举家食粥酒常赊”,贫病无医,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更加悲凉。他由贵族上层一下跌入社会底层的巨大变化中,饱尝了世态炎凉。生活上的困顿并没有消磨曹雪芹的志气,相反更促使他嗜酒狂狷,对现实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态度。

 曹雪芹最大的贡献就是他的传世名著《红楼梦》,这本书创作过程十分艰苦。在小说第一回里说:“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减五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惜没有完成稿,就因幼子夭折,感伤成疾,就在贫病交迫中搁笔长逝了。曹雪芹逝世年份在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1763年);另有一说认为他死于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1764年),还有一说认为他死于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岁首(1764年初春)。曹雪芹死后,只留下“琴剑在壁”、“新妇飘零”,几个好友草草埋葬了这位伟大的作家。

逆境能摧毁人,也能锻炼人。对于有坚强意志的人来说,逆境只不过是展示其毅力的一个平台,是其奋斗的一个缩影。面对逆境,努力者成功,畏缩者失败。

6、 曹雪芹晚年生活很清苦,但他却从不趋炎附势,巴结权贵。据说有个都统老爷过生日,下帖子摊派送礼。曹雪芹请人挑上两坛清水,自己拿着一副对联画轴送去。正当都统老爷喝着清水,心里犯嘀咕的时候,曹雪芹把对联挂了过来,上联是“朋友之交”,下联是“淡淡如水”,把这位都统老爷戏谑得尴尬难言。

在清贫的生活中,能做到不趋炎附势,不人云亦云,保持自己节操的人,是值得人们尊重的。

【素材激活】

永远的曹雪芹

一部《红楼梦》,凝洁了你多少辛酸的血泪!一部《红楼梦》,映现了一个时代的风雨沧桑。“坡阅十载,增删五次”,为了这个梦,你忍饥挨寒,孜孜不倦;为了这个梦,你呕心沥血,笔耕不辍。神笔赋奇章,芳香到远荒。细腻温柔的语言汇成涓涓溪流,梦幻凄美的情节描绘魅力画卷,忧郁哀婉的爱情满溢梦想的花香。你,铮铮铁骨已化作不可逾越的小说高峰,辛酸的文字已铸成横亘千古的文学丰碑。

傲骨如君世已奇

    苦难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是一种财富,是一种精神财富。它涵养了人的气质,提升了精神境界,从而,塑造了人的风骨。否则,无论其身世遭际如何,都不可能成为伟大的人物。我们现在很少知道曹雪芹人生命运的细节,而当时与雪芹交厚的清宗室子弟敦诚、敦敏和张宜泉,彼此唱和,留诗数首,这极其珍贵的文字,它使我们了解到雪芹豪放不羁、才华横溢、高谈雄辩的风貌;了解到他叠遭大故,感愤时事,倾注笔端的创作情况;了解到他晚年生活困顿,流落北京西郊的生活概貌。除却曹雪芹家世档案材料和《红楼梦》脂评批注提供的若干信息而外,敦敏、敦诚等人的诗中关于曹雪芹的行状就是最有价值的了。尽管诗歌使我们感悟到的是凝缩在诗句中行为后面的精神,一种追求独立人格的精神,一种人生的无奈,在无奈中寻找个性至上的精神,神胜于形,但毕竟更真实,更可靠。正是这种诗的灵感,复活了沉睡而冷漠的档案史料一种灵性;注入了锈渍斑驳的文物一股生气;焕发出虫蠹风蚀的字画一点光采。从中使我们体味、追思一代文豪的性格神韵、文采诗胆和气节风骨。

写作运用

【适用话题】可用于 “悲剧的爱情”“生存与环境”“知己”“反叛”“传统与世俗的观念” “忧伤的歌”“性格”“命运”等写作话题或题目中。

林黛玉是一个内慧外秀的女性。“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这首词尽现黛玉的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气质和美丽。她的材料适用于“情感”“审美”“美丽”“气质”“个性”“素质”相关话题、材料和命题作文。

角度一:阐述“性格”“命运”

性格即命运。林黛玉的命运,从主观上分析是她天真、率直、多愁善感的个性造成的。也许,她过于注重细节了,到头来竟在无奈中香消玉殒,留下千古遗恨。

角度二;阐述“气质”“修养”

林黛玉是一个才女,从小聪慧、灵敏、饱读诗书,这就使得她在美丽的外表中,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才女气质。

角度三:阐述“活出尊严”

黛玉美丽,聪慧又品质高洁,孤高自许。在礼教森严,人际关系势利而冷酷的贾府中,她深感自己寄人篱下的屈辱地位,“处处留心,时时在意”。黑暗的环境、个性的压抑,使她内心蕴积着反抗的情绪。蔑视权势、渴望自由的思想基础上,她被贾宝玉视为从来不讲“混帐话”的知己。她与宝玉的爱情带给她更多的痛苦与眼泪。“金玉良缘”的传说,使她疑虑、忧郁,种种现实,她人前以自矜维护着自尊,把自尊作为弱者的武器,人后“不是愁眉,便是长叹”,落花和眼泪成为她悲苦难命运的象征。

“当人不能改变环境时,就去改变自己”,内中蕴涵人生哲理,“当不能改变他人时,就去改变自己”,内里分明显出些奴才气息。而林黛玉,一个美丽、聪慧、体弱多病的小女子,寄居在礼教森严、人情势利的他人篱下,生活不自由,爱情被打破,她用自己的坚强、自己的矜持维护着自己的尊严,把自尊作为弱者的武器,她不能改变他人,她也不去阿顺地改变自己。人活着就要活出尊严,人活着就要活出志气,多些骨气,少些儿奴气。

 

【运用范例】

1、世界是奇妙的,它包罗万象。

有两个人,各买了一棵材质优良的树苗种植。一个人将其植于瓦盆里中,用铁丝缠绕,改变了它的生长形态。那树长得虬枝旁逸,成为盆景中的精品;而另一个却把它栽在庭院里,浇水施肥,任其自由生长,结果树长得参天蔽日,成为建筑的栋梁。

龚自珍痛心疾首地迈出历史的光阴,怜惜地抚着病梅馆中被改变了形态的梅,鄙斥这曲意求成的做法;而另一群夫子则摇晃着脑袋踱出岁月深处:“没有规矩何以成方圆”?

其实,那被改变打造的盆景自有独特的情调与妖娆,被放任自藏的巨木怀着浑然大气的潇洒,各具风情的景致,又何须一较高下?这世间的美没有唯一的准则,众芳喧妍才凝聚成了大同的美。

《红楼梦》中最活色生香的两位女子——林黛玉与薛宝钗,皆是天资聪颖,才情颇高。只不过一个自少时起寄人篱下,扭曲了心态,变得敏感孤高;一个在母兄的宠爱中成长,通达世故八面玲珑。但无论是在元妃省亲之际的试诗,藕香榭啖蟹时的即兴作诗,抑或是大观园中众女子组织的海棠社诗会,依我看两人的诗作都难分伯仲。林诗风流脱俗,但总笼着疏淡的清冷与傲气;薛诗含蓄浑厚,永远寄托着她内心不小的雄心与抱负。孰更美?孰更佳?怕是难得出定论的——不难只林薛二人,或许正是因为《红楼梦》中的女子各有千秋的个性和美,才织出这绮丽流芳的一场大“梦”吧。

悠扬婉转的丝竹和强劲喧嚣的摇滚,哪一种是最棒的音乐?同样是没有答案的。前者给心灵带来颤动与精神的放松,后者则能唤醒人内心的信仰与真实。不同的乐声,却带来大同的音乐之美。思想文化上的不同,也给世界带来了纷呈之美。东方人的含蓄深沉与西方人的热情奔放绘成了这世间缤纷的生命之图。一静一动,方构成最完美的格局。若所有的人都深沉静逸,那么时代的前进将沉闷单调;但倘若奔放洒脱成了唯一的性格,一切又将变得浮夸躁动。所以二者平分秋色,各有其美。

这天下的万物,都有独到的美。不同的一抹抹景致,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豪放是美,婉约亦是美;整饬是美,错落亦是美;精致是美,粗犷亦是美……这大同的美呵!

2、我看见西子浣纱的涟漪,望见貂蝉戏水的波澜,听到红袖拂水的誓言,闻到虞姬临江的哀叹。

水边的女人,永远带着那一份无悔,保持那永不失去真彩的灵动。

“汝”,于是我想到了你——黛玉。

水做成了女人,宝玉如是说。你就是那一池流过沁芳闸的活水,带着灵动,淌入了贾府。

于是,一泉清流被你演绎到了极致。水边,你写下了《葬花吟》;水边,你赋出了《唐多令》。提锄揽篮,收一方落红;扶柳洒泪,送一池飘絮。也许,你又感怀身世了,面对那池清流,你想到了“逝者如斯”;看到了随波而去的落红,你想到了“花自飘零水自流”。水成了你感情的承载,载着水做的女人的眼泪,流向远方。

但贾府并不是一个任水自流的地方,你觉得你在被束缚,被一堵堵围堤挤压着,仿佛就要成为一潭死水。你在抗争,为那一份灵动与鲜活而争取着自由。

海堂诗社或许就是一次吧。

当你写下“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时,你的灵动已一览无遗地展现在那一尺白宣之上。然而,李执却依旧把胜者的皇冠戴在了那个只会写“珍重芳姿昼掩门”的宝钗头上。不置可否,宝钗用她特有的淑女风范展现了大家闺秀的自重和懂事,而黛玉,你又输在何处?

一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句“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试问你输了吗?没有,恰恰相反,你争得了那一池的灵动。

为什么碧蓝的清池不会改变它的颜色?智者乐水,欣赏的就是它的灵动和矢志不渝的心志。黛玉,你总是在这么抗争着,为着你的初衷,也为着你不变的灵气。

也许,你已经头破血流,也许,你带着那一丝永远的悔恨辞世,然而,如水的你带来的是不可磨灭的灵性和不可变更的志气。

面对封建的枷锁,你选择了水,洗一身清洁,染一池灵动,追一方梦想……

汝——水边的女人……(《水边的女人》)

3、人人都想追求纯真的爱情,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呢?真正的爱情就是超越了传统和世俗的功利性,没有门当户对之说,也没有贫富贵贱之分的理想之爱,就像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追求。水一样的他们冲破了世俗的观念,大胆追求,是一咱纯粹之爱,虽然最终是一场悲剧,但却表现了封建社会的青年一代对封建世俗的反叛。当今各种物欲的诱惑也在侵蚀着人们的爱情观,只有理解了爱的真谛,才能找到真正的爱情。

4、你是泪的化身,你是多愁的别名。

潇湘馆的竹影,用幽暗的绿色深染着你的眉尖,时代的大气,把浓重的忧郁渗入了你的灵魂。

  幼丧父母、寄人篱下的命运,在你的内心结成解不开的隐痛。大观园里的繁华热闹,只是愈益衬托出你心里的孤寂;别人家中的笑语温情,却又加重了你心里的悲酸;而靠着别人的怜悯和施舍来过日子,更是严重地挫伤了你的自尊。

  于是,你叹身世如风吹落花;题素怨问谁解秋心?

  依人为活的处境,只是使你的眼泪添多,并没有使你的骨格变弯。你依然“孤高自许”,爱说就说、爱恼就恼;从不知道“装愚守拙、随分从时”。

  你“心较比干多一窍”,却无一点处世的“聪明”;你身为小姐胜千金,偏多忘闺门的守戒。一切都随着你感情的流转任意而行。它是那样的任情任性,然而又是那样的率直率真。

  在你欺我诈、机心四伏的荣国府里,你紧张地注视着周围,唯恐有人对你怀有歧视和轻蔑。于是,你多疑多感,工愁工病。在你的胸中哀痛繁殖着哀痛,以至挤满得更加显得气量狭小。

没落的时代、没落的阶级,又造成了你浓重的哀伤。“锦囊收艳骨”、“冷月葬诗魂”,从你那如花正开的年岁,竟是发出如此苍凉的人生咏叹!

  然而,你并不向往空寂,而是一个对生活怀着强烈追求的人。

  你把全部智慧都用于非“女儿本分”的吟诗;你更把整个生命投向违反礼教的爱情。

一个“混世魔王”闯进了你的生活。他欣赏你的“孤标傲世”,他了解你的“风露清愁”;而你“从不劝他去立身扬名”,更使他对你怀着“深敬”。于是,你成了真正挂在他身上的一块“通灵宝玉”。如果失去你,他就要神魂颠倒、人事不知。而你,也向这个封建家庭的“祸胎”,献上了一颗少女的心。

  爱情,成了你生活中的太阳。它给你幽暗的内心带来了光和热。——可是,又有什么比爱情给你带来更多的不幸和痛苦!

  当你突破种种有形无形的障碍,使爱情发展得愈是深沉坚定,同时也就愈是加重地感到那压在爱情上的封建势力。你虽然三番五次地取得了那个“逆子”的心,可是却一点也听不到封建家长的“意思”。

  在爱情的道路上,你终于走完了你所能走到的最后一步,而停留在包办婚姻的门前。你终于接触到达一痛苦的事实:你虽然可以把生命交给爱情,却不能把婚姻交给自己。
  爱情,连结着你的生与死。可是,你只能静待封建家长的决定。

  你似乎没有看出:上面对你的“脾性儿”早已不满,甚至对你的外表也露出嫌意,更何况又知道了你还害着不可告人的“心病”。

  于是,瞒消息,设奇谋,封建势力在暗中对你发出狠毒的一击!

  当你从傻大姐儿那里获知密谋的真相,一霎间,大地仿佛从你的脚下抽去。在沁芳桥畔,你“踩着棉花”一般地走着,“迷迷痴痴”地走着……

  如一片落花,你飘落在生活的风暴里。

  封建势力终于把你驱回到这个铁律的面前:不准有爱情!只准服从那一社会给妇女所规定的一切!

  这是横在你脚下的唯一出路。但是,难道可以在这条出路的面前低下头来?

  你立刻作出了回答:焚旧稿,断痴情;求速死,抗浊世。

  你有太多的怨恨,可是不知朝哪里倾吐;你有太多的话语,可是不知向谁去诉说。当你逝去时,只是这样喊道:“宝玉,宝玉,你好……”

  你,用充满眼泪的一生,唱出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歌。

  但是,由于你是一个出身侯门的千金,在你的身上不可避免地带着阶级的烙印。贵族小姐的清高,金闺弱质的娇柔,还有那许多从香奁绣阁中培养起来的“闲情万种”,使你的爱情不能不显得那样的纤细、缠绵和经受不住生活的磨炼,同时也更加难以避免悲剧的结局。

  然而,在你的身上毕竟重压着太厚的历史层岩;你那迎着时代的“风刀霜剑”所发出来的歌吟,不能不使人感到同情和赞赏。

  你唱出了自己的悲和恨,也唱出了中国妇女应当有一个充满阳光和诗情的未来。(选自蒋和森《红楼梦论稿》)

5、我爱读《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本最经得住读、经得住分析、经得住折腾的书。

《红楼梦》是经验的结晶。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政治经验、艺术经验,无所不备。《红楼梦》就是人生,《红楼梦》帮助你去体验人生。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

读《红楼梦》,就是与《红楼梦》作者的一次对话,一次“经验交流”。以自己的经验去理解《红楼梦》,以《红楼梦》的经验去验证、补充启迪自己的经验。你的经验、你的人生便无比地丰富了,鲜活了。

《红楼梦》有是一部充满想象的书。它留下了太多的玄想、奇想、遐想、谜语、神话,还来不及好好梳理,因此需要你的智慧的信息……它使你猜测,使你迷惑,使你入魔,是你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于是你觉悟了:原来世界不止一个,原来你有那么多种有待探索和发现的世界。

读完《红楼梦》,你能和没有读它以前一样吗?

《红楼梦》是一部令人解脱的书。万事都经历了,便只有大怜悯、大淡漠、大欢喜、大虚无,便只有无。所有的有都像是谵妄直至欺骗,而只有无最实在。便不再有或不再那么计较渺小的红尘琐事。便活得稍稍潇洒了---当然也是悲凉了些。

读过《红楼梦》以后,你当懂得潇洒里自有悲凉,悲凉里自有潇洒的道理。

《红楼梦》是一部执著的书。它使你觉得世界上本来 还是有一些让人值得为之生、为之死、为之哭、为之笑、为直发疯的事情。它使你觉得,活一遭还是值得的。所以,死也是可以是值得的。为了活而死是值得的。一百样消极的情绪也掩盖不下去人生的无穷滋味。

这样,读一次《红楼梦》,有等于让你年轻了二十年。

   《红楼梦》令你叹息。《红楼梦》令你惆怅。《红楼梦》令你聪明。 《红楼梦》令你迷惑。《红楼梦》令你心碎。《红楼梦》令你觉得汉语汉字真实无与伦比。《红楼梦》使你觉得神秘,觉得冥冥中有一种不可思议的伟大。

  你会觉得:不可能是任何个人写出了《红楼梦》。《红楼梦》里的任务都已经成了精。《红楼梦》里的事情已经成了命。他们已经走入了你的生活,你甚至与无法驱逐他们。

是那冥冥中的伟大写了《红楼梦》。假曹雪芹之手写出了它,又假那么多人的眼睛包括王蒙的眼睛从中看出了一些什么,得到了一些什么。
  《红楼梦》是一部文化的书。它似乎已经把汉语汉文学的可能性用尽了,把我们的文化写完了。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而且不仅是封建社会的。几乎是,你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心相印的共振。

《红楼梦》又是一个智力与情感,推理与感悟、焦躁与宁安的交换交叉作用场。你有没有唱完没有唱起来的戏么?你还有需要操练和发挥的智力经历及情感吗?你有需要卖弄或者奉献的才华与学识吗?你有还没有哭完的眼泪吗?请到《红楼梦》这方来!来多少个这里都容得下!

尤其是,《红楼梦》其实什么也没有告诉你,你永远为之争论,为之痛苦,你说不明白,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是他而不是她。你更弄不明白,究竟是谁比谁好一些或者不好一些,谁比谁可爱一些或者不可爱一些,究竟哪一段更真实一些还是哪一段更假语村言……

再加上“红学”,你和《红楼梦》较劲吧,你永远不肯征服它,它却强大得可以占领你的一生。
  《红楼梦》永远是一部刚刚出版的新书。

读《红楼梦》永是一次勇敢的精神探求。在寻个世界里,你将听到什么,得到什么呢?

在一次又一次探求中,我写下了一些与曹雪芹、与宝玉、与贾政、王夫人……的对话与辩论。评点,真是一个好主意,与《红楼梦》朝夕相处,切磋琢磨,这是缘份,也是福气。(王蒙《我爱读〈红楼梦〉》

6、我不了解你,却执意去读你,你一生所经历的从高崖到深渊的万丈落差,你不曾使自己沉沦,不曾从此长醉不醒。你在哪儿,我正在找寻。

我踏过葬花塚,杨花落成埃土,芬芳荡然无存,杨柳树阴下,仿佛是你,你不在曾经颠沛的岁月里,你不在徘徊离苦的彷徨里,你朝我伸出右手,坚硬如铁,带我穿过一次又一次的喜恼无常。潇湘馆,蘅芜院,紫菱州,暖香坞。楼台雨榭,处处花红,你不曾离开过我的视线,你的存在,深入了我的灵魂。“梦醒了,我如何去寻?”“你在找我吗?我一直都在啊!” (《与曹雪芹的心灵对话》)

7、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字字句句,不是你,又是你,是你的千万种灵魂,汇成千古绝唱。

雪芹,你枯黄的手指翻动书页,一幕幕像花坊云端的折子戏,演尽世间繁华。离、启、别、殇,是你最后的归宿。
  黛玉是你,是“花落人亡两不知”的你,你怀才不遇,满志未酬,心事终虚化,你若走得远,又何来那群芳长眠的万籁俱空。
  妙玉是你,是“芳情只自缱,雅趣向谁言”的你,独宿青灯古松旁,你形单影只,遗恨万年终成悔,你若身居市朝,又何来有百般人生一书以尽的绝唱。
  晴雯是你,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的你,绵绵苦恨化作轻烟,随风逝去,你走了,在死的那一刻你释然了,你会明白吧!群芳散尽,留下的是芬芳后的精粹,你努力过,终不后悔。(《与曹雪芹的心灵对话》)

8、宝玉曾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前者在婚前纯洁,而在婚后受泥土玷污,自然也浑浊了。”宝玉为何有此感?这也不正暗示着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重用男才,而置女子不顾的现象觉得无比反感与愤愤不平么?黛玉为何生性郁郁寡欢,喜散却不喜聚?因为作者正是借这个凄惨美人儿所表达自己内心所受到的凌辱和对封建社会文人没有自由所以心中悲伤,忧郁的心境.而其他的像凤姐之类人物的刻薄尖酸也正是那个年代猥亵小人的真实写照.也有善良的主儿,如袭人,也如像前面所说到的尖酸小人,也有乐于助人,热心,善良的一面,这也正是作者心中的善良和祥和激发的片刻.然而,悲剧的色彩仍笼罩着这个美丽切极具讽刺意味的故事,那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与天各一方也表明了作者内心对社会的极度失望和那看破红尘的一分洒脱与伤感,令读者不觉为之一颤。

9、曹雪芹“坡阅十载,增删五次”,终未完成红楼一记。但红楼的美,不也正是一种残缺的美吗?那么,让我再次打开那厚厚的《红楼梦》,细细品味这千古绝唱。梦中我听到无数曾经美丽的花朵纷纷落下,我知道这是一个梦,可我不愿从梦中醒来,也没能力醒来。

11、舒芜先生在给《红楼梦》作序的时候曾经说过:“《红楼梦》的可贵不仅在于文学价值的高深,更是因为《金陵十二钗》唱出了封建末期女性的觉醒。”一曲红楼,万声叹息。是那样世态炎凉,贫富悬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而这样的社会黑暗的形成根源即是阶级的不平等,人性的不纯真,更是性别地位的不公正。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繁盛,写尽了豆蔻年华的热烈,亦写尽了这所有盛大繁华掩盖之下因男尊女卑而引起的重重悲剧。那样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生命,有纯洁善良的心灵,有感动世间的美丽,有字字珠玑的清好词工,却只能在那个被成年男子控制之下的凄冷社会里唱出一曲又一曲的悲歌:被折磨至死的迎春;青春守寡的是李纨;远嫁的探春;孤守青灯泥佛的是惜春;含冤而死的是可卿;跳井而死的是金钏……这样的红楼,这万般叹息,是为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而潸然泪下的感慨,对这个人情冷暖世间的无情的鞭笞。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这叹息不仅是对大观园里所有女性的怜惜和同情,更是为女性觉醒而高歌的铿锵之词。小小大观园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这“温柔富贵乡”里有勾心斗角,有凶残强暴,有尊卑之分;在这样“烈火烹油”的世界里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许多清新的形象,不为世俗所染,用高洁的姿态冷眼旁观。而林黛玉便是这些鲜活形象最好代表,这个世界仙姝寂寞林在大观园里既是主又是客,这特殊的地位使她清醒看到世间的各样清寂,大观园“游丝软系飘香榭”的热闹在她眼里只是“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惊寒。所以她会认识到自身的可贵,会为自己贞洁的爱情而努力,所以她会听到曲中唱词“如花美春,似水流年”的时候仿佛置身凡尘之外,为女性的尊贵而动容。这样的红楼,这样的万般叹息,将世间生灵的觉醒寄寓于一园之中,却让人们看到燎原星火带来的欣喜。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曹雪芹用尽沧桑的老眼,墨香四溢却又锐利的笔尖在这红楼集积所有情思,感叹了黑暗与觉醒,道尽了那个世界的种种流连……(《一曲红楼万声叹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小妖精晴雯
曹雪芹写《红楼梦》,他真正的目的,是想告诉世人们什么?
马瑞芳:红楼故事和文本写法
捶碎红楼(16)《红楼梦》其他续作之滥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12篇
【闲侃红楼】曹雪芹著《红楼梦》后四十回故事梗概(下)(一0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