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梁恕俭演讲报告:教师幸福从何而来

梁恕俭演讲报告:教师幸福从何而来

    这是2006年,我在《答问题,看性格》一文中给幸福下的定义。和下段对比可以得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这是2011年,我在《课改中为什么有幸福》一文中给幸福下的定义。有位网友评论说:“可以列入新华词典,作为对幸福的第一注解!”另一位因为我而开博客,现已颇具影响的网友说:“我登录了您的博客,看到您那些率真的文章,觉得您就是海德格尔说的‘诗意地栖居在大地’式的人。那么忙还笔耕不辍,我不过上几节课就拿忙搪塞自己的懒惰……”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今天,有了网络,还有那么多教师写博客,所以,我很清楚,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普遍缺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调查结果显示,82.2%的教师感觉压力大,10个教师3个倦怠工作,近四成教师生存状况不佳。到底什么原因让老师们心倦神疲,感受不到职业的幸福?
  第一,职场目标太过理想化。由于达不到既定目标,外部压力和自我否定导致工作倦怠。这点在年轻教师身上表现特别突出,刚走出象牙塔的天之骄子,满怀豪情地踏上讲台,一厢情愿地想干一番事业。结果,教学成绩、学生认可、领导评价都不容乐观。再加上论资排辈、同工不同酬、谈恋爱难、住房更是不敢想等因素,年轻人很容易浮躁、消沉,进而倦怠。

  第二,职业压力难以释放。职称评聘的升迁竞争,日趋复杂的人际关系,工作强度的不断增大,周而复始的单调循环,均能导致教师表现出身心疲惫。独生子女“以稀为贵”,加之就业难的现状,使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值特别高,而他们又将这种期望通过学校转嫁到教师身上。教师的肩膀上一头担着祖国的江山和社稷,一头挑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这样的重担使不少教师不堪承受,不得不加班加点,得不到休息。再加上教育往往是投入与产出极不相称,教师的付出多,而学生的成效不显著,这又可能导致教师产生对职业的失望感。长期如此,自然倦怠。

  第三,心理不平衡。社会行业分配的不合理,使越来越多的教师产生了心理的不平衡。巧取豪夺、贪污腐败、一夜暴富……在铜臭浸染的每一个角落都易扭曲人的世界观,老师也不能免俗。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有些教师工资待遇偏低、住房条件较差、医疗无完全保障,无法培养职业自豪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激情难以燃烧,身心慢慢疲惫。

  第四,学校的管理存在问题。部分学校的领导素质不高,观念落后,管理混乱:有的对教师的绩效考评欠科学合理,存在着不公平现象;有的任人唯亲,拉帮结派;有的大搞“一言堂”,朝令夕改;有的唯成绩是论,不让休养生息。种种不合理现象都会涣散人心,让老师灰心丧气,在得过且过中形成心倦。接受采访的申山老师说:“师道尊严的扭曲、个性特长的泯灭、人际关系的异化,关键是教育环境太糟糕,论文可以请人写,证书可以花钱买,某些领导说一套做一套,台上慷慨激昂,私下蝇营狗苟。有些教师为了利益违背师德,违背得越多,获得的利益就越大,这让那些坚守道德原则的教师非常困惑,时间长了,也就有这样那样的想法……”
  第五,教师个体的性格和心理因素。有的教师根本不热爱教育事业,又找不到其他更好的职业,身在杏坛心却想着怎样去赚钱,在顾此失彼中郁郁寡欢。人们用“红烛”、“园丁”来比喻教师,就赋予了教师“无私奉献”的行业特点。没有崇高的职业理想,没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又不愿培养对学生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这样地“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怎能不神疲?另外,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使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部分老师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也会对所从事的工作渐渐失去信心、兴趣、动力。

    我们从事的职业有那么多的不幸福,为什么不想着去改变呢!课改、课改,我们只所以倡导“改”,不就是为了把课堂中缺失的幸福找回来吗?
  武汉一名小学校长曾说“教育就是‘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此话引发了广泛的共鸣。我儿子才上七年级,曾经3次过零点写不完作业,我为此写了篇博文《作业还是作孽》,想不到许多老师、家长跟帖说,我们的学校教育已经异化为“压榨”与“摧残”了。学生负担重,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李炳亭先生为此直言,课改就是从油锅里捞孩子。我们为人师,也为人父、为人母,谁忍心看着孩子在油锅里受煎熬呢?
  去年4月,我到杜郎口考察了3天。说实话,我是带着满腹疑问与困惑前去的,我不相信“零作业而升学率还百分百”,我不相信“老师不讲学生照样能学会”,我还不相信“学习可以在狂欢中完成”。可到了杜郎口的课堂,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教了那么多年学,习惯了‘一言堂’,也接受了‘生本说’,可把学生解放得如此彻底,把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调动得如此高涨,课堂如此激昂,学习如此高效,真是奇迹!”来自新疆的赵林老师在听一节历史课时,激动得落下泪来,她说:“那些孩子太可爱了,发言是那么踊跃,神情是那么专注,表现是那么自信——我们的孩子也完全可以享受得到啊,老师怎么就不给他们机会呢?”
  课改就是在课堂中,让学生的各个感官都“动”起来。眼、耳、脑并用,口、手、脚齐动。在“动”中,学生的自主能力、思维能力、言语能力、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起来,最终“薄发”成学生卓越的学习能力;在“动”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释放。好奇心,展示欲得到了满足。自信心、自尊心得到了尊重。责任心、行为习惯及道德品质得到了培养。
  能“动”的课堂,孩子们学习是多么幸福!北京一名后进生转学到杜郎口后,曾来信向我炫耀:“你看我们上课多自在,走来走去,可以站着也可以坐着,可以倾听也可以分享,简单的问题自己就能学会,稍复杂的问题在小组内也能解决,剩下难的问题,听听同学来讲解,感觉特别受用,老师偶尔的插话,我们都特想听……”
  学生幸福了,老师更荣耀。今天的杜郎口,风光无限。前去参观学习的人数早已突破了50万,杜郎口中学的教师外出报告讲学已达3000多人次。去年暑假期间杜郎口中学外出仅飞机票费用达28万多元,这一切都使杜郎口中学的教师感到:做老师真好,做杜郎口中学的老师更好。我就想,面对杜郎口的成功之路,我们真的能无动于衷吗?“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真的那么难吗?我们到底愿意在油锅中陪同忍受煎熬还是砸掉讲台信仰学生,去追寻教师职业的幸福?
  课改其实是给教师找出路,既然维持现状是一种痛苦,参与课改又面临阵痛,那长痛就不如短痛。况且,在课改中,在与学生的换位中,还会“收获情感、培植能力、满足天性”(李炳亭语)。香山论坛著名网友吕建斌说:“我的理解,课改,还是诊治教师职业倦怠的一副良药。课改,就是要老师找到幸福,找到自身的职业价值,也是让学生找到快乐,找回自我,找回自信!”建议老师们走进杜郎口,学习杜郎口,看看人家的学生是多么幸福,看看那儿的老师是多么荣耀。他们能,我们有什么不可以呢?

    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袁隆平说的这几句话,让人顿生感慨,作为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竟为能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而沾沾自喜。芸芸众生却为名奔波,为利操劳,透支健康去赚钱,背井离乡往大城市里挤,在钢筋水泥里忍受社会的压抑,在阴霾尾气中远离自然的氤氲。相形之下,袁老的梦想,让我们惭愧。
  生活到底为什么?没有好身体,富贵岂不如浮云?袁隆平活得简单,却在简单中创造了非凡;我等想得太多,却在欲望中迷失了归路。“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如果袁隆平不是喜好到田间地头搞科研,而是坐在办公室里拉关系走后门,他会有今天的成就吗?作为当代最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不屑虚名,也就避免了唐骏学历门式的烦恼;作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一度在国内落选),若是袁隆平贪图官位,他会在尔虞我诈中失去多少单纯的快乐?

  为了大地的丰收,袁老执着一念扎根田野,免却了世俗的应酬,练就了硬朗的身骨。为了能在“稻穗下乘凉”,袁老做着别人不敢想象的梦。在造福全人类的事业面前,多少高官富豪在他面前显得渺小。袁老之伟大,不在于他在科研上的成就有多少辉煌,我更欣赏他梦想的单纯与豪放。有梦的人永远不会老,美梦的夜晚,谁也不愿醒来。我们若有袁老的美梦,还怕天黑夜长吗?
  作为教师,有梦很重要。我们可以仿照袁隆平说,教师的工作让我们浸润书香,环绕童趣,享受纯真,这使我们永葆青春……我们梦见学生知书达理,知恩图报,勤奋好学,乐观向上。教师工作,在灵魂上耕耘,在希望中播种,在含笑中收获。只要有一个学生还厌学,我们的梦就没了结;只要有一天师生有冲突,我们的梦就得继续做。人生如梦,境由心生。谁都可以活在自己的梦想中,用遐想去构建唯心的伊甸园。心若在,梦就在;梦如在,心自生;有梦才有好前景。
  作为教师,追梦才风骚。当职业倦怠袭来,当现实问题困扰,当捉襟见肘窘迫——逃,无可逃;退,无处退;何不躲进“梦中”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你清醒,工资不会多发;你精明,职称不会晋升;你放纵,更无人同情。与其让物欲遮住了眼睛,何不痛痛快快全撇清?咱就在课改中陶醉,咱就在转化浪子中造福,咱就在学生的成长中放飞心灵。人活着,总要给自己一个交待——宁学夸父逐日中死去,也不愿在小富即安中苟且。
  追梦的老师,永远有事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所有的付出都是享受。课改有那么多需要做的事,这是多么大的享受啊!像袁老那样,视田间地头如皇宫宝殿,视“穗下乘凉”如神仙般逍遥,倘如此,普通老师也有条件“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有时候,一个华丽的转身,面对的是全新的风景;有时候,换一种眼光看世界,你会发现山重水复处常别有洞天。
  追梦,一勤天下无难事。不管你身处何境,不管你遇有多穷,只要你在勤奋着,那份憧憬足够照亮前程。勤奋的人往往无暇享受,所以也就忽略了物欲的需求。勤奋的人往往投入专注,所以成功也就指日可待。人们常为昨天吃过的苦而引以为豪,人们也都为明天将享的福而备受鼓舞。勤奋之人不屑于患得患失,他们用实干化解忧虑,用汗水浸泡烦恼,用事实说话,用成绩表白。真正勤奋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追梦中,即使得不到快乐也绝无痛苦可言。

单纯、执著、勤奋,这既是袁老梦想给我们的启示,也是教师职业幸福的源泉。

    做任何学问,一旦上升到研究范畴,自然会附加情感价值。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提升的必由之路。没有教研意识,不去开拓创新,当一辈子的教书匠,充其量只是知识的搬运工,读再多书,也仅是两脚书橱罢了。而树立问题即课题思想,贯彻行动即研究策略,以教育家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同样的境地,发展与收获会截然不同。比如,你遇到一个调皮捣蛋、厌学旷课、惹是生非的学生,定位于教书匠者,疲于应付,抱怨不堪,为之焦头烂额;致力于当教育家者,会静心观察,追踪研究,当成一例难得的特殊课题,享受着探究的乐趣。

    这是教育局长任永生的感言,这位中国教师报的课改顾问还说,“应该这样度过我们的人生:回首往事,我们不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我们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我可爱的学生。为了孩子们终身发展而奋斗。”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什么精神?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它是一种“从油锅里捞孩子”的崇高责任感,是一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品格修养,更是一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价值信仰。有这种精神,不是为了标榜清高,而是为了抵制恶俗,消除杂念,拒绝平庸。试想,你钻到钱眼里,在富豪面前,只会显露你的渺小;你钻到官场中,在勾结逢迎中,很难做个大写的人。而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你可以做一个高贵的志士,活得意气风发,无所畏惧。
  识时务者为俊杰。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要接受职业的选择。接受改变不了的,改变能够改变的。既然课改是国家意志,既能解放学生,又能成就教师,我们就没有理由抵制。当然,万事开头难,许多教师以霸占讲台为能事,以控制学生施权威,以逼迫作业显本事,在课改面前,想让他们闭上嘴,俯下身,为学生服务,显然很难!可不难,还能体现出课改的价值吗?如果一蹴而就,还用“课改中国行”如此呼吁吗!
 新课改需要勇气,需要开拓精神甚至牺牲精神,目前许多教师依然满足于“经验型”,停留于“辛苦型”层面,“研究型”、“创造型”的教师凤毛麟角。相当教师不能自主地将先进的课改理念与自己的教育实践包括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么生吞活剥,要么“穿新鞋走老路”,依然“跟着感觉走”,提高教学成绩多数还是靠“关、卡、压”,“扣、贴、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师生身心疲惫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心理成长的引导着和促进者,这是21世纪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在于教会学生学。
  新课程改革如同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改革一样,会遇到重重困难甚至阻力,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无疑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那只是前进中、发展中的问题。“先知先觉”主动,“后知后觉”要付出成本和代价。一场影响中国发展根基的课程改革必将像拨正了航向的巨轮乘风破浪,驶向远方。


    我只所以喜欢教师职业,就因为你要面对的人群是孩子,是天真烂漫清纯仗义的孩子,而不像其他行业,要么陪伴冰冷单调的机器,要么面对陌生怪异的成人。你看医生,整天接触愁眉苦脸的病人,能开心吗?再看银行职员,纵是数着成捆成捆的金钱,有意思吗?更别提服务业的机械辛劳和公务员的身不由己了。
  尽管当老师也要面对同事,也要给校长一个交待,但这种同事关系相较于其他行业是最容易处的。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大可我行我素,独来独往,谁也不买账。再想开些,分数高低对工资没大影响,荣誉多少对前景也没质的改变,何苦斤斤计较呢?我就不进你校长的家门,你又能拿我怎样呢?想明白了这些,当一个老师何其容易!
  但人总是要有追求的,总得有兴趣来消耗自己的精力,总得有寄托来梦圆虚拟的理想,这就是教师的个性。追求什么?在踏进教育行业时就应该弄清楚这个问题。如果你是冲着金钱而来,建议你早寻他路;如果你想获得什么样的地位,也不要在三尺讲台上浪费时间。教师就是个良心活,良心就是一种思想,就是一种坚守。
  我这人境界不高,也食人间烟火,但我不羡慕大款的骄奢淫逸,也不垂涎官员的耀武扬威,咱知道不义之财花起来心惊肉跳,咱也清楚“人前多显贵,人后即受罪”。人生苦短,再怎么折腾也就那几十年,与其在别人的天地献媚取悦,倒不如在自己的时空演绎精彩。十年前,山东好打勾级(四封扑克六个人玩),我不擅长勾心斗角,也不贪图人多热闹;同是消遣,我则选择下棋。在牌桌上,我显弱智;在棋坛中,我又是高手;咱干吗不扬长避短呢?同理,当老师的既然觉得“旧课堂”压抑学生成长,干吗不在“新课改”上谱写华章呢?
  人的生活分两方面,一是物质,一是精神。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物质的恒量与狭隘,而教师在精神生活上则有无与伦比的开拓空间。与学生比,我们的知识是多么富有;有同事比,特立独行的“求真”又是多么的潇洒;与教干比,咱不用“摧眉折腰”也多了一份从容。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需教师本身是一个“大写的人”,怎样大写呢?求真务实,遵循科学规律,不唯上,不媚俗,对学生负责,对历史负责,对自己的名声负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的幸福
【幸福课】教师的幸福在哪里?
做一名学生喜欢自己幸福的老师
山东作家‖【做一个有幸福感的教育人】◆张辛辛
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名师黄厚江,教你怎样才能做一个好教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