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志斌:母亲喜欢养鸡

引言:奈何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梦想便不复轻盈;他开始用双手掂量生活,更看重果实而非花朵。(叶芝 )

早出的星星,在团团的白云里眨巴着眼晴,似乎想急切了解夜幕下即将发生的所有情节。这时,母亲从菜地里回来了。母亲一放下浇菜用的水桶,便急急地问爸:“鸡都回来了吧?数了没?”但不待爸回答,就马上走向鸡窝。母亲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不会打麻将字牌。母亲最大的爱好,就是养鸡。母亲对鸡的感情,仿佛就是儿女亲情。

每年的三月末,四月初。春雨稍停,春阳融融。这时,家里的老母鸡,总有一两只开始滥情蹲窝。蹲窝的鸡耸拉着全身的羽毛,伸着嘴时不时咯咯叫几声,不吃不喝整天伏在窝中。母亲没读过几年书,但母亲心中有一本厚厚的农事书。母亲知道,季节翻到这一页,该孵小鸡了。母亲找出精心挑选的鸡蛋。用来孵小鸡的蛋,不能乱拿。用母亲的话说,有的蛋是“公蛋”,孵不出小鸡的。小时候的我,只知道“公蛋”这个名词。一直到读高中,才在偶然间较真“公蛋”的含义。问母亲,原来“公蛋”就是母鸡没跟公鸡“结婚”而产下的没有经过授精的蛋。这道理,与那盛开的但没有经过授精就不能结果的花一样。难怪,家里总会养一只五彩斑斓,精神抖擞的大公鸡。


 

有一次,觉得公鸡好看,便撒娇求母亲,以后多养几只大公鸡吧?母亲一边喂食,一边刮了我一下鼻子,笑着说:“公鸡多了,会打架!”我似懂非懂。看动物世界,解说员也说:一山不容二虎。还有一次,我坐在门槛上吃饭,那只平时昂首阔步的公鸡直接冲向我。然后,伸出彩色的脖子,探着灰黄色的尘喙,一言不发朝我碗里啄来。我一惊之下,放下碗,抄起扫把满坪追着公鸡打。母亲听到公鸡连串的叫声,一边忙喊:“鸡怎么了?鸡怎么了?”一边疾速奔出门来。母亲二话不说,一把抓住我,夺过扫把。然后就是一连串的责厉:“打鸡干什么?打鸡干什么?明年还要靠它孵小鸡呢!”

孵小鸡的蛋,数量不能太多,二十个左右最好。在母亲那本厚厚的农事书中,也有一个知识点。那就是热量均匀原则。母亲曾说过,虽然母鸡伏在窝里,鸡脚会不时地翻蛋,但如果蛋太多,鸡身上的热量还是不能均匀传递到最下面的蛋。所以最下面的蛋就会坏死成“明蛋”,孵不出小鸡。蛋太少了,鸡身上的热量又要浪费很多。正因为母亲懂得这些道理,每一年家里孵出来的鸡,一般与鸡蛋数难有隔阂。

母亲养鸡,是有原则的。对于孵蛋期的母鸡,喂稻谷。并且说:“稻谷黄,稻谷黄,孵出小鸡做鸡娘。”刚孵出鸡的那阵子,给母鸡喂白米。改说:“白米好,白米好,鸡娘带好鸡宝宝。”那时,家乡还没通电,母亲坐在板凳上,左手端着媒油灯,右手往地上撒食。昏黄的灯光里,洋溢着母亲满脸的慈爱。

对于地上毛绒绒的小鸡,母亲照顾得很细心。母亲把白米用菜刀柄细细碾粹,再用清水泡软。然后,咯咯地呼唤。看着母鸡带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鸡围在身边嗷嗷待哺,母亲的眼神总是愉悦的。那愉悦的眼神里仿佛有一张网,能把鸡们网进去。母亲蹲下身子,一把一把地往地上洒泡好的白米。母亲甚至乐于把手掌当鸡们的食盘。母亲把白米放在掌心里,伸着手掌让鸡们啄食。仿佛,那一下一下的轻啄,就象婴儿时不懂事的我用胖嘟嘟的小手无意中的捶打一样。母亲总会千方百计寻来纸箱。母亲在纸箱下部精心铺好一层干稻草,再在稻草上铺上一层旧衣服。每天晚上,母亲就在煤油灯光中,把小鸡一只只轻轻放进纸箱中,然后把母鸡也放进去,再把纸箱放到床下。无数个夜晚,母亲就在小鸡们的呢喃声里愉悦入眠。


 

鸡渐渐长大了。身上的绒毛慢慢褪了,翅膀上开始有了羽毛的痕迹,头上也渐渐冒出了红色的冠子。纸箱太小了,母亲便会买来红砖。在父亲的帮助下,用红砖砌一个鸡窝,上面盖好木板。在鸡换窝之前,细心的母亲不知从哪学来一个方法。母亲会用茅草先在窝里烤一下,说是消毒。然后,在地上匀匀铺一层草木灰。头几个晚上,鸡不会认同新窝的,需要在夜里一只只捉进去。看着母亲不厌其烦地,乐呵呵地捉鸡,我觉得这鸡在母亲心里的地位,就如父亲心中的牛。家里有一头老黄牛。父亲很珍爱。有一年双抢季节。为赶时间,耙完一丘田,已是中午。父亲顾不上吃饭,火急火燎把牛牵到塘边。一边往牛身上浇水,一边疼爱地说:“兄弟,辛苦了,辛苦了。”结果,此情此景,被路过的村人听见,传为笑谈。

母亲对鸡的感情确实深。有一阵子,连续失踪几只鸡,母亲没找到原因。那一段时间,母亲有点伤感,吃饭都没心思。母亲一有空闲时间就在房内房前房后四处寻觅。房前房后杂草丛生,毒蛇出没。父亲担心母亲安全,不准母亲寻找。父亲安慰母亲:丢了,就算了,别找了。可母亲不听,回父亲:鸡这么大了,怎么能丢就丢呢?母亲最后把目光锁定在屋侧边的那一堆废砖上。废砖被杂草枯枝遮盖,平时少有注意。母亲拖开枯枝,扯掉杂草,发现砖底下有一个碗口粗的洞。洞口有少量的鸡毛。母亲拿把锄头,发疯似的一阵狂刨。砖被母亲挑走了,但母亲看着失踪的鸡的残骸,眼里有泪水在流转。

真正理解母亲对鸡的感情,应当是我上初三的那一年。根据我的学习成绩,考入高中应该没问题。爸是教师,名誉上富可敌国,现实中穷困潦倒。那一年,母亲和父亲商量好后,便养了三百多只鸡。还特地空出一间房子,当做鸡窝。在母亲精心喂养下,到七月底,鸡就有了近2斤一只。看着一只只健康成长的鸡,母亲每天脸上都堆满了笑。正好,我的高中通知书也来了。看着一只只毛羽鲜亮的鸡,母亲说话的声音里可以拧出蜜糖。


 

父母睡在楼上。我和弟弟睡在楼下。有一天半夜,我迷迷糊糊听到鸡的叫声。刚开始以为是鸡受到什么惊吓以致于骚动,于是又睡去。可又被鸡的叫声惊醒,我爬起来,向关鸡的房间走去。推开门,打开灯,只见地上有三个蛇皮袋,袋内装好的鸡在不停地蠕动。其他的鸡在屋内惊慌地叫着乱钻着,侧边的门已打开。我连忙呼喊,父亲不顾凶险,一个人打着手电满山满岭追偷鸡贼,母亲在家清点照顾剩下的鸡。我和弟胆怯,站在门前的石头上,看着父亲的手电光在远处的黑暗中时隐时现地游动。

黎明时分,父亲回来。偷去的鸡没找到,但父亲找来了锤子。偷鸡贼撬开了窗子上的二根钢筋,从窗户里爬进房。父亲锤着被撬得弯曲的钢筋,母亲坐在关鸡那间房子的门槛上。母亲看着安静下来的鸡,一直沉默着。黎明的微光笼罩着母亲,母亲显得非常伤感无助甚至凄怆。

那一瞬间,我觉得我成熟了许多。我深深地明白了母亲心中此时的心情。失去的不只是鸡,而是我高中的学费。母亲是个好面子的人,从不轻易向人开口借东西。鸡被偷走,意味着家中需要向亲朋好友求助。农村生活穷困,亲朋好友又有几个能帮忙呢?

那一瞬间,我为我过去的无知而悔恨。曾经,因为母亲太关心鸡,我一边吃着鸡蛋一边嫉妒甚至不平。某个下午,趁母亲不在家,拿起石头打鸡。最后,母亲一手拎着被打死的鸡,一手拿根棍子追着我翻过两座山。


母亲还在鸡窝边数鸡。母亲今年又养了几十只鸡,母亲说现在土鸡蛋难买,得养些鸡生蛋,把蛋给孙子吃。月亮出来了,姣洁的月光投在母亲身上,我有种清冷的感觉。

母亲额头上渐多渐深的皱纹就象树的年轮一样,清晰地告诉时光:我又老了。近年母亲真的老了许多,短发灰白相杂,记忆中的乌黑不知何年何月何日悄然毅然决然离去。母亲的眼眶也落得深深的,那是一种岁月枯萎而落成的凹陷。一向勤劳的母亲甚至在冬日也会趁着暖暖的阳光坐一会儿,一边看着觅食的鸡,一边与邻居聊几句。

母亲是个平凡的人。母亲象农村中千百万平凡的母亲一样,希望通过养鸡,改善一下贫困的生活,给家庭带来一丝致富的希望。其实,母亲这辈子,也就象一只老母鸡,张开清瘦的翅膀,千方百计为家庭遮风挡雨。母亲没有一丝多余的时间来唱歌跳舞打麻将字牌。终有一天,母亲也会象自己养的鸡那样,离开我们。阳光是生活送给平民百姓最美丽的绸缎。终有一刻,母亲也会裹着一块阳光的绸缎,沉沉地睡去。母亲从不向生活的困苦低头,母亲血管中流着农民传统的勤劳、坚强、慈爰美。美一旦与顽强结合,生命就如绝壁上的松树一样,在岁月的风里铮铮作响。

每一次想起这些,我的心就是一片酸楚继而热泪盈眶。



点击以下链接查看作者更多美文: 

刘志斌:吻着天使的额头

刘志斌:香香甜甜忆红薯

刘志斌:俏芙蓉的酒缸

刘志斌散文:悠悠时光粽叶心

刘志斌:生死相随一回头

刘志斌作品:沽名钓鱼

刘志斌散文:爱,永远存在

刘志斌小说:推开心窗

刘志斌:致夕阳中的蒹葭

刘志斌散文:父亲有山的模样

刘志斌:莲湖湾啊,我的俏姑娘

刘志斌:我远远地看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生习作/鸡
崞县风情录丨田小东:故里鸡事
汀州 | 那些蛋和鸡
母亲的鸡鸭,父亲的羊
《比我大两岁的卢花-故乡纪事059》
【万家灯火】雷春翔:《吃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