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钢作品:丁统的传奇人生【小说】

丁统把宝马车稳稳地停放在儿时玩耍的晒谷场上,慢慢地将身上安全带松开放回原处,习惯地推开车门,移步站到了车边不远的地上。他轻轻地扭动了腰和肩膀,摆了摆和头,手自由地甩了甩,脚在地上轻轻地抖了抖,嘴里自言自语地说哎!终于到家啦,四十年啦!从神情上看,他显然有些疲惫,但心里却有一种莫明轻松和高兴
 
竟离开老家四十年啦,就是这个四十年的乡愁相思和眷恋往昔的记忆,顿时涌入心头,浮现在脑际,被眼前的各具建筑风格,错落有序的一栋栋,一排排崭新楼房和一切新景象震惊了。他相信这是四十年前的老家不断地疑问自已这是我的老家吗?又不断地肯定不错!就是老家!”是啊,四十年,老家的一切都变啦,忽然觉得自已也变老了。
 
丁统,一边环顾四周,一边很自然地抬起左手看了看手表,已是下午三点。他赶紧从车上包里拿出手机,给家人打电话报了个平安。
 
依稀记得,停车这个地方原来是生产队的晒谷场,也是大队部所在地,是生产队和大队联合办公的地方。这块坪足足有好几个篮球场那么大靠西边是一座大山,山脚下有一排长长的座西朝东不太高的房子,是生产队的办公室会议室,粮食库,农具保管室。大队部办公室房顶上安装了一只大大的喇叭,用于大队召开群众大会下通知天气预报早晚播报中央新闻。生产队办公室屋顶上也安装了一个小一点的喇叭,用此来区别,以方便外地人来大队办事。北边是相邻大队生产队把集体猪场建在那里作为与邻队的边界猪场侧面是一排牛栏。南边是一座小山,山上有许多枣子树,挑子树,李子树,枇杷树,橙子树,梧桐树,枫树,柏树,槐树等,几乎每兜树下的地面都被孩子玩耍时弄得滑滑的光光的若遇生产队开会,山上的树下便是孩子们聚会的乐园。
 
这里一年四季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热闹非凡。春天山上一片葱绿,初夏时有树成熟的红挑子,红李子惹人眼馋。秋季有金黄色的枇杷和花瓣般大小的梧桐树籽让孩子直流口水,挂满的红枣子格外显眼。冬天有硕大的黄色橙子悬在树枝上迎风摆动,沉沉的。生产队订有制度不能偷摘。果子熟了后由生产队组织社员集体统一摘,或分给社员吃,或选派社员送到市场卖。到了冬天下雪,队上的孩子在这里堆雪人打雪仗,其乐无穷。当然这热闹的人群中有时也少不了出现丁统这位帅哥快乐的身影。严冬时在阵阵北风无情的狂扫下,树上结冰晶莹剔透,象挂用银子打造的装饰品,长长短短,粗粗细细,使这里更加美丽壮观。太阳出来照射到树上,放出耀眼的光芒。冰凌融化掉落到地上时,象银匠铺里银器撞击声,清脆悦耳,有如琴师们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
 
这些树是上世五十年代末生产队积极响应国家"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号召时栽种的。东边有一条能供六个人并排走的石板路,一直延伸到远处,连接着去公社的大路。路两边全是肥沃的稻田,每年春插秋收冬种,灌水施肥,除草中耕,杀虫间苗,种草籽,栽油菜,插晚稻,种萝卜,白菜等农作物田间管理等农活,都能做得十分扎实到位。每次公社或县里来的领导检查和指导生产,总是从这里开始因此大队和生队的干部对这里一马平川的大片农田特别看重,特别在意关心。每次分种子农药化肥杀虫剂等农用物资指标时,都会比别的稻田要高些,数量要多些犁田耙田有经验的老农来完成,这片稻田长期享受特殊待遇。这片地也为这里干部和社员群众脸上增添了许多光彩,也同时为生产队增加了收入。产量也比别的稻田高,国家征粮也高些,当然对国家贡献也就大些,社员们为此感到光荣和自豪。诚然,社员群众对这片稻田看得重如生命,精力,劳力,时间和各方面的投入,比起别的地方也多得多。当时公社把这片农田树作样板田,还派来干部蹲点,总结典型经验以便在公社各地推广,带动其他地方发展生产,国家多作贡献。这里,几乎每年都有一到两次规模较大人员较多的现场参观和经验交流大会年年受表扬,次次得奖励。
 
稻田上垅是一口大圹,夹在两座大山中间,座落位置也很高,后来扩修成中小形水库水库里的水不仅使这一垅稻田旱劳保收,大旱之年,生产队学习龙江精神还常常为周边缺水大队生产队送水救禾和其他稼。离水库不远处的下水头,有一口泉水井任何大旱年水井里都有清清泉水冒出,悠悠地越过井框流到外边。
 
传说晒谷场傍边那座小山是龙头,这口水井里的水是供龙喝的水,又是连接龙脉的重要神圣地方水井是龙嘴里的那颗宝珠,是神仙降的福地因此,这里福旺人旺财旺事业旺而远近闻名不少的外地人到这里路过或办事,或走亲访友,都要到小山上坐一坐走一走看一看到水井里掏水喝,还要带些水回去给其他人吃,说是沾这里神仙井水的光,沾这里龙脉的光。这说这里的水能祛病却灾,吉祥安康,万事如意,心想事成。一句话,你想有多好便会有多好。时间久了,这里便成了当地人饮用的不二选择的清泉水。
 
为了保持井水清洁,生产队在井边竖写有保洁内容条款的牌子,还在四周根据地形起伏弯直,用石头砌成了几级台阶,分设了洗衣服洗菜果洗杂物的分井和设有洗衣服的台子主井有专供提水的木制三角架,取水的纯索,木桶子,勺子,水筒等用品。如有损坏,生产队负责更换。
 
那些年,丁统已是而立之年,就是这个生产队的队长,也是全公社最年轻的生产队长。提起他的名字,从思想到人品,从聪明到干劲,从处事到为人,公社生产队一级的干部没有那个不知道,没有哪个不佩服。许多人都认可他年轻有为,是个好苗子,今后大有发展前途,必然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回忆到这里时,丁统脸上出现笑容和红润,內心充滿自豪感。双目疑视着远方,好象又看到了四十年前另一件难以忘怀的事情这件事对他来说刻骨铭心如同发生在昨天。正是这件事坚定了他的信心,走出大山,发展自已。正是这个选择改变了丁统的一生,也才有了他今天这样的成就。这次回来可算是别有用心,想干一番事业,用自已的诚意和实力来报答父老乡亲的,也是他人生的夙愿他常说,知恩图报才有意义才有人生价值。
 
那一年他下决走出去求发展,就是为了今后报答乡亲们,这个心愿在心灵深处埋藏了四十年。今天他下决心回到老家来就为了实现这个愿望。

丁统并非豪门后代,也不是富家子弟,是地地道道贫困山村农民的儿子。说来他的命运特别令人心酸心痛。他出生三个多月母亲重病去世,同年父亲相继因病仙逝这对幼小的丁统来说怎么活下去,吃什么,谁来照看他,成了生产队的大难题为此,大队干部组织生产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丁统的抚养方案几经磋商决定由丁氏家族的远房大叔丁昌旺抚养他。
 
丁昌旺大叔比丁统的父亲小五岁,碰巧在丁统父母相继去世的当年生下一男孩小孩出生時房内发生一声莫明巨响,于是取名丁响。丁统也是丁昌旺大叔起的名字统的含意是将来有出息统领众人干大事,前程远大,幸福安康,好日子在后头。响的含意是不鸣则矣,一鸣惊人,预示将来前途一片光明,名扬天下。
 
生产队每月将丁统的几斤大米发给丁昌旺大叔,还补助两元钱一个月,并给丁昌旺大叔与丁大适当补些工分以示报酬。生产队其他长辈也经常来昌旺家看看丁统,有时带来一些吃的,穿的衣裤等丁统用得上的东西,逗一下,抱一抱,亲一亲。
 
多亏昌旺大叔与丁大,一口奶,一口水,一口饭,一口汤,平常洗屎洗尿,教他学走路,教他学说话,教他学拿筷子吃饭,教他自已洗脸漱口,教他自己学穿衣裤鞋袜等等一点一滴,昌旺大叔丁大象自己孪生儿子一样关心照顾,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劳过多少神,常人难以想象。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就这样好不容易丁统六岁了,要上学啦,怎么办?队上又作决定在大队部读小学,学校免收学费,其他如书包铅笔等简单学习用品由生产队开支。
 
在昌旺大叔丁大的细心阿护下,丁统可是健康成长,长得也好看,聪明伶俐,嘴也很甜大人教他怎么称呼别人他就怎么叫,几乎不要教二遍便记住了很讨人喜欢生产队好心长辈经常要他去吃饭他也不客气,有请便去有些长辈开玩笑说他是蹲点干部吃轮饭。
 
丁统逐渐长大,孩子天性喜欢活动爱打闹,有时与同龄孩子打架啦,惹事生非啦。但奇怪的是和所有孩子打架,不论比他大的还是比他小的,都是他赢有一次他打那个大他三岁的大孩子,大孩子不回手,他打累了才放手那孩子只是闭着眼流着泪,咬紧牙,忍着痛,一点反抗的意思都没有。后来他才知道,那个孩子叫小毛,是老队长的孙子老队长在会上宣布了新规定,不论大人小孩都不能欺负丁统。如有欺负的必将严惩。后来丁统知道这件事后,感动得哭了好久,从此再也不与别人打架了,也不招事生非了。
 
丁统读书很用功,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作业,从不迟到,从不旷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他的记力特别强,学习成绩总在前几名爱劳动,守纪律,初中一年级还当上了班长,老师和同学们很喜欢他。
 
丁统初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上县重点高中高中毕业的当年,赶上征兵运动他报名参军,体检时身体项项指标合格,政审符合参军条件,光荣地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北海舰队当了一名海军。期间加入了党组织,荣立过三等功,当上了排长。五年后退伍回到地方参加地方社会主义建设。回乡后的第二年被选为生产队长。
 
丁统在车边来回踱步,浮想联篇,忽然听到有孩子大声说话快来看,有小车停在咱们门口坪里啦!话音刚落又有几个孩子背着书包从房子转角处过来了,一涌来到了丁统身边一个大孩说这个人不认得,我们回家吧!一个孩子说我以为是我爸爸回来了,也不是。”有些失望的样子,好奇地盯着小车和眼前这位陌生大人。
 
丁统被孩子的到来,打断了所有回忆见到这群可爱的孩子自己特别开心。可没一个认识的,只是大眼瞪小眼相互看着。还是丁统打破了这个尴尬局面,和蔼可亲地问你们这里有有个丁响爷爷?”一个孩子说有,是我爷爷,你是怎么认识我爷爷的!我怎么不认识你呀!丁统迫及待地说快!带我去看你爷爷”“好吧!”孩子对丁统上下打量了一遍说,"好吧!跟我来"!其他孩子们一哄而散各自回家去了。
 
丁统打开车后箱,拿下先准备好的礼品,多多的,沉沉的跟着这孩子不知走过几栋新的房子孩子说到啦!于是脸朝屋里大声喊,爷爷,有人来看你啦!孙子的声音是爷爷最熟悉的声音,丁响很快站到了台阶上来不及仔细打量,丁统放下了手中的礼物,一个箭步冲过去抱着丁响兄弟,我是丁统!两人紧紧地拥抱都哭了起来,久久不肯放开。孙子在傍边看到这些动作感到奇怪说,好兄弟见面只有高兴地大笑,那有大哭的?真是莫明其妙!孩子的话提醒了两位爷爷,变哭为笑。
 
丁统问咱们的爸妈还好吧?都在哪里?快带我去见他们二位老人。待走到三楼时,二位老人坐在沙发看电视。丁统一下跪到了两位老人的面前,拉住二位老人的手,泣不成声,说“爸,妈,不孝儿子丁统回来看你们来啦!二位老人被这突如其来眼前一幕惊呆了,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在丁响的不断介绍下,二位老人也哭啦!最后还是老爸先说话,"别哭啦,回来就好,四十年啦咱们一家人团聚啦。”老人停了一下接着说"丁统啊!你这个崽啊,一走就是四十年,想得我们好苦啊!你妈把眼晴都哭瞎了,你走那一年我与你妈大病了一场,幸亏有你弟丁响送我们住医院和照顾,不然哪有今天见面的机会?”
 
丁统哽咽地说爸,妈,我这次回来是考察项目,不走了,每天陪伴您二老,尽我一份孝心,好吧!真的不走啦!二位老人听说真的不走了,揩干了眼汗笑了起来。
 
丁响下厨房与妻子做晚饭去了。
 
这时丁统把新买的四个手机分送到爸丁响和弟媳梅萍手里告诉他们如何使用的简单操作技能。他们还当面试打了一下,都笑了!然后把其他送的衣服等礼品一一拿了出来。
 
丁统四十年没有吃家乡的莱饭啦,觉得特别香,吃得格外开心,一家人其乐融融。后丁统拿出五个银行卡,一个交给爸,一个交给妈,一个交给弟弟丁响,一个交给弟媳梅萍,最后一个交给丁响,说这个卡里的几万元钱是你代我孝敬父母的开销。弟弟弟媳坚持不肯收,说,"孝敬父母是我们应有的义务和责任,怎么能收你的钱!再说,你说回来投资办产业要钱用,你还是收回去吧!丁统说泼出的水,送出的礼那有收回去之道理呢?又从包里拿出一万元钱给丁响的这个孩子,让他买学习用品。父亲和母亲也不愿收说最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我们现在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了,这些钱留给你自已办大事。
 
这时,老父亲觉得这个机会把丁统的真正身告诉他于是拉着丁统的手往阳台那边慢慢走去。其实,丁统看出父亲要说什么的意图老爸对丁统说丁统啊,我总想找个机会把这件事告诉你,其实我不是你的……”话还没说完,被丁统打住了其实丁统早就知道自已的不幸遭遇。跪在地上说,你就是我的亲爸,指着母亲,她就是我的亲娘。丁响就是我的亲弟弟。相互又痛哭了一阵后,老人慢慢地扶起了丁统,不停地点了点头。
 
丁统回来了和投资兴办企业的消息不径而走,同龄人和知道他的人都来看他丁响的家门庭若市,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丁统以当地最高礼节接待了他们,大家都非常高兴丁统还特地上门看望了前任老队长的家人,给子孙晚辈们相继送了一些礼品。

丁统择日摆晏三天以示感谢昔日帮助关心过自已的所有人。席上作了郑重的讲话这次我回来不走了,准备投资兴办综合性企业,利用现有资源,水库养鱼,山上养鸡,建个大猪场,还搞餐饮业旅馆,以农家乐形式开发旅游景点服务一条龙。凡是愿意与我干的乡亲,都欢迎。企业一切开支收入公开,这些征地和相关手续正在请示上级申办之中,等批下来后就按计划动工啦,不会让大家吃亏我的命是父老乡亲给的,这次就是为了感恩大家,才作这个决定的。请大家相信我,山在变,水在变,时间在变,一切都在变,唯独我丁统的那颗初心没变,还是昔日当队长的丁统,还是当年吃轮飯儿时可爱的丁统只是时间不饶人,我丁统变老了。
 
这时有一个人接着说丁老爷子人老心冒老,永远年轻是帅哥,大家说是不是啊!”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说对啦"逗得滿堂大笑。
 
丁统接着说,"这些年我走南闯北,在外奔波打工,守法经营办公司赚了点钱,就是想到要把在外地学到的技术,学到的经验带回家乡,为家乡父老乡亲做点有益的事,为家乡人民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带动大家走共同致富的道路。”他说到这里停了一下,又接着说,"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就是身是铁也打不出几根铆钉,需要大家帮忙俗话说得好,一个犁把三个桩,一个好佬三个帮,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需要大团结一心,鼎力相助才能办成才能办好!我们有好的政策撑腰,有天然地理资源优势,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是靠努力奋斗出来的。我相大家也一定会支持我,也会这样做。这就是我回乡办企业振兴家乡的信心和基础。
 
丁统的一番演说,慷慨激昂,感动了许多人在场人无不以敬佩的目光投向丁统,似乎从他身上看到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和希望,看到了更加美好的未来。大家拭目以待,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

晚上,丁统丁响兄弟俩坐在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品茶,叙叙家常,就一些身边热点事闲聊开啦!
 
 "哥,你宣布了带领大家致富办农家乐扩大产业的事,并作了承诺,会不会落空?如此大的规模要投资多大啊,能办到吗?如果落空那就下不了台。当年你突然离家,连屋里人的招呼都不打,弄得我们十分难堪。急得我都想报警,登寻人启示广告了。生产队几乎停摆,公社蹲点的领导干部与大队和生产队召开紧急会议,另选生产队长选来选去把我给选上了好在我还懂农业这一套,保住了你当队长时的样子后来隔几年又选一个弄得很麻烦四十年换了五六个队长。
 
丁响喝了口茶,继续说,"哦,还告诉你一件事,你离开家乡的第二年公社改为乡镇,称乡镇长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称村主任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队长称小组长。你要记得,不要再是以前那样叫法,不然别人会笑话你,说你老脑筋不进步。哥,你听到没有?
 
听到啦,记住了”丁统有点不耐烦地说。过了一会儿,丁统接过丁响的话题说,"我丁统在哪里说过假话,骗过谁?我肯定有实力才敢说才敢干,才敢承诺。丁响说,"那就好,我放心,大家都放心!”丁统接着说,"那年,我有点幼稚,也有些冲动。说来也不应该,得罪了那个领导。但因祸得福,这几十年也没白活,现在什么都有了。”
 
他顿了顿说,"你们都想知道我当年为何不辞而别的真相,其实也没什么大事。那年我参加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干部会,会议中领导点名问我有不有别的好的建议,想听听我的意见于是我说,我有一个大胆想法,想把生产队那口中小型水和水库两边那两座大山私人承包下来,自已放,自已种树和经济作物。
 
在大队蹲点的那个干部没等我说完,忽地站起来,手指着我的头,批评我想搞资本主义那一套,要撤掉我的队长职务,大发雷霆,还一面用手敲着桌子。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批评,我从来没遇过,哪受得了真想与他大吵一场,甚至打架我都会干的但我忍住了怒火,赌气不干了。他当场要我写不当队长的申请报告,我当场就写了,他想都没想拿起笔就批了。
 
我从小到大从来没受这么大的气,甩手就走了。我想,等他撤我的职,还不如我主动辞职不干好听一点,就这样走了。谁知天无绝人之路,机会很好坐车到深圳,正遇上一个老板是当兵时一个战友他承包了一个填海造房的大工程,分了一个工程给我做,十年下来赚了一笔大钱,你想都想不到。有了钱,我什么都不怕了,后来到汕头,珠海又接了多个工程,接二连三地拿下了不少事做。滚雪球式,身边的积蓄多了起来此时更想起了你们和家乡那么穷,总想为大家弄点什么事做。就这样年复一年过去了,这个老家必竟是我的根,外面再好不如家乡好,决定把辛苦赚来的钱投资到家乡建设要踏实些,永远走不掉。我如搞起来了,朋友为我找农业专家,大学教授,过去的战友,产品不愁销路,又有人作技术指导我身边的钱用于这些项目差不了多少,等办起来,缺一少二,可以向银行借一点,完全有能力还清。只要顺利完全办得好。丁统很自信,于是喝了口茶,又看了看丁响。
 
上次丁统的演讲就是他为家乡办实业,振兴乡村的蓝图,也是多年谋划的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他准备筹建一个领导小组,他自已担任组长,负责全面工作。丁响担任副组长管内务还物色几个能干事,能成事,吃苦耐劳,有文化有水平,正直廉洁等符合办企业的条件的年轻人。必竟自已已不年轻,搞起来后,要有年轻人接班,事业才能发展壮大于是把这个想法告诉丁响,丁响很赞成,表示坚决支持丁统办好这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共同面对,共同承担,扛起这幅从未有过的光荣而艰巨的重担。他们暗下决心,这事只许胜利,不能失败。
 
在这样年代,只要有钱什么事都能办好丁统只用了短短的一年时间的紧张筹备,各项报告得以审批,一切工作基本就绪。奠基破土动工典礼会上,他请来了农业专家,教授,技术人员,施工人员,设计工程师,相关部门领导,几百人云集到这个风景秀丽的小山村奠基仪式既隆重又简朴,不奢华,不讲排场。许多内行人士很赞赏这种办实事的作风。
 
丁统与丁响兄弟俩带领几个小组成员,日夜吃住在工地,各种挖土机,推土机,拉土渣汽车等机器车辆,在工地上穿梭似地来来往往,热火朝天。目睹这个场景,他们发自内心的高兴。照此速度,五年内将全部建成投产。
 
这个工程的开工,是丁统完成了自己的一个心愿五年后的收获,他笑了,笑得那么开心。

点击以下链接查看作者更多作品:

全钢作品:追梦茅洞桥(衡南渔鼓)
全钢作品:温暖如春的寒婆坳
全钢作品:重阳佳节赏夕阳
全钢作品:其实你也行

全钢作品:南宁印象

全钢作品:因为身后有他

全钢作品:回眸五一旅游

全钢作品:父亲的那根"人材鞭”

全钢作品:广播年代的奇闻趣事

全钢作品:快递之歌

全钢作品:致梁上君子的信

全钢作品:老兵的风釆

全钢作品:时迁升官记(上)

全钢作品:时迁升官记(下)

全钢作品:古稀之年的特殊使命

全钢作品:祝贺衡阳地书书画协会成立十周年

全钢作品:立冬

全钢作品:这里就是我家乡(顺口溜)

全钢作品:诗二首

全钢作品:菊

全钢作品:退休乐——写在重阳节

全钢作品:书协故事多 (顺口溜)

全钢作品:追梦黄河

全钢作品:衡山颂

全钢作品:赞衡阳博物馆

全钢作品:赞衡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达才小说-秧草的婚事(二)
插队务农记|往事
高宗义:生产队开会(历尽苦难的母亲20)
《文学与艺术》【放歌冬天】赵明环:冬天的回忆
记忆 六十年代的农村生产队
《天山的红花》天山脚下东风公社生产队里,社员们选出自己的队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