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谈临沂砚台品种分布以及收藏
砚者,研也,即研磨之器,为文房四宝之一,好像中华文化圈独有。
中国的砚台品种繁多,东西南北中皆有;玉、石、砖、木、瓦,金、银、铜、铁、锡,都能拿来做砚台。当然最常见的还是石砚,这也是最原始的制砚用材。
提到砚台,大概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四大名砚,即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不过今天我们不说四大名砚,而是要讲讲临沂的砚台种类。
在说临沂砚之前,有必要先说说山东的砚种。
山东砚台品种比较丰富,蔚为大观,号称“鲁砚”。主要有红丝砚(据说以前也是四大名砚之一)、淄砚、尼山砚、徐公砚、浮莱砚、田横砚、砣矶砚(又名“雪浪金星砚)、金星砚、温石砚等十几个品种,遍布山东境内临朐、临沂等十余个市县区。
由于鲁砚在艺术上表现的特殊性和共同性,可以将其艺术风格归纳为“巧用天工,简朴大方”8个字。巧用天工的关键在于巧用。巧用,即用材施艺得当,用得恰到好处,这样便会显其纹,增其色;反之则损其纹,逊其色。简朴大方,关键在于简。简不能理解为简单,更不能与简陋混同。简,是高度的艺术概括,是艺术表现上的取舍得当。没有简,便做不到朴。朴即古雅、浑厚等,做不到朴便不会有大方的效果。正如刘海粟在看了鲁砚后说:“你们是想得多,刻得少,让人有丰富的联想。”又如陈叔亮说:“……设计有特点,充分利用自然形态,构思巧,雕刻装饰有特点,没有模仿通行的精雕细刻,而是因材施艺,略加点缀,能使人发挥更多的想象。”工艺美术家们曾经设想,把自清乾隆以来制砚逐渐趋于繁琐甚至俗陋的状况,拉到简朴大方的路子上来,并试从鲁砚艺术风格的探讨、实践开始。
鲁砚第一次在北京展出时,便得到当代学者赵朴初、画家李苦禅、书法家马千里等人的题辞。山东工艺美术研究所石可的作品,尤其高雅脱俗。1979年在日本东京举行了鲁砚艺术展,备受文化界的高度赞誉,至今出口不衰。
言归正传,下面介绍临沂砚,主要有徐公砚、金星砚、紫金砚、薛山砚和燕子石砚等。讲这些砚种,我按照接触时间先后来,不分主次顺序。
(一)紫金砚
多年前,那时我还在兰陵县政府办公室工作,有一天突然来了一个老者,颇有文艺气息。
老者坐定后告知来龙去脉,原来他是下村乡的一个民间制砚艺人,想评上工艺美术师的称号,但是得考英语,自己又对英语一窍不通,只能找个变通的办法,那就是让当地政府部门开具证明,证明他的作品曾经在外事活动中或者国际交往中被赠与外国政府或者知名人士。
然后他向我们展示了他的作品,正是紫金砚,雕工精细、匠心独运,确实让人见之生怜。不过我们县政府没有外事活动,也没有赠送过他的作品,所以不能开具这个证明。他只好垂头丧气地走掉了。
我同事质疑,既然想开证明,怎么不送几个给县政府?还笑话这个老者不会办事。后来我才得知,这种砚台很珍贵,从选材到设计再到施刀十分不容易,一年做不了几个,一个价值上万,大概是他实在舍不得。
紫金石质地致密嫩滑,纹理缭绕,色泽映紫,声音清脆,硬度中低,易于加工。早在唐朝时就“竞取为砚”,视为珍品。至宋朝初年,石源濒于匮乏。宋代米(字元章)题跋的“紫金石砚”,珍藏于故宫博物院,这是当今面世的仅有的一方紫金石古砚。
中国众多书家文豪偏爱紫金砚。王羲之的父亲王旷曾任淮南太守,坐镇寿春,曾得到一方紫金砚,之后,此砚传给王羲之所用,王羲之成为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王右军"后,与其朝夕相处的紫金砚也随之身价倍增,被后人视为拱璧,封为"右军砚"。北宋大书画家米芾称赞紫金石砚为"人间第一名,端、歙皆其下"。在他的书法作品《紫金研帖》中,还记述了一段关于紫金砚的故事。公元1101年,北宋大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路过真州拜访米芾,得赠一方紫金砚。2个月后,苏东坡病逝于常州,逝前嘱咐儿子将紫金砚装棺入殓陪葬。米芾得到消息后,从真州星夜赶到常州,索回了紫金砚,并愤愤地说,传世之物岂可作陪葬品。可见,紫金砚在古代十分珍贵,研究紫金砚也是研究苏东坡、米芾、王羲之等大家文豪的珍贵资料。
对于紫金砚是有很多争议的,安徽有紫金砚,山东的临朐也有紫金砚,但是这些地方都不是正宗的紫金砚,这些地方只是出产紫色的石头,近似紫金砚的石质。
藏在首博的“琅琊紫金石砚”,此砚反面铭文五行,字有残缺,文曰:“此琅琊紫金石,所囨易得,墨在诸石囗囗囗永囗囗囗,皆以为端囗也。”下面落款为“元章”二字。考此“元章”学术阶皆认为是宋代大书画家米芾的字号。
如此说来,紫金砚应该是临沂的,因为琅琊乃是临沂的古称。大家可以参考《琅琊紫金砚历史出处与琅琊建置沿革考》一文,文中有详细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那么,出在临沂什么地方呢?应该是出在兰陵县下村乡西北岭村附近,如果大家能亲眼见到这里出的紫金砚,就会明白了,当之无愧!可惜当地政府重视不够 ,从事这门手艺的人也无几,有待进一步发掘和宣传。
(二)薛山砚
在县政府工作几年后,我决定去乡镇锻炼锻炼,于是就到了兰陵县最北端的矿坑镇。
该镇有个村叫薛南山村,村东有山,即是薛南山,山谷中产石,为石饼状砾石。
《临沂县志》记载:“薛南山产石,皆天成砚材,若马蹄、若龟壳,四周若竹节状,小者尤佳。”颜色清绿、青黄、灰黑者皆有,砚面偶有图案出现,无大块,石英及裂纹较多。直径一般10cm左右,最大不超过20cm。色泽柔和,硬度适中。
其实薛南山石和徐公石的颜色有些相近,大概是因为距离不远,同出一脉,形成条件近似吧。
但是,薛南山砚的制作者甚少。我知道的只有两个,一个是薛南山村的一位孙姓的木匠,年过古稀,捡存了不少薛南山石,也雕刻了一些成品,但是做工稍显粗鄙;另一位是石料厂的工作人员,号“琅琊小祝”,家是费县的,业余爱好制砚,做了一些薛南山砚,还比较有特色,值得把玩。
可惜宣传不够,就连薛南村的村民都不知薛山砚为何物,况外人乎?
青州的张建先生曾经主编过一本书,名曰《鲁砚鉴赏》,书里在谈到薛山砚时说:“薛南山,历史记载故属临沂,今临沂已无此山名。而今所谓的薛南山石,则大多出在临沂市苍山县境内的下村乡、车辋镇、向城镇和尚岩镇附近山区,这几个镇的中间有苍山县著名的文峰山风景区、抱犊崮风景区,还有鄫国故城。文峰山周围就出产很好的薛南山石。”
张建先生所说的苍山县,今已改名兰陵县,但是薛南山并未改名,一直都在那里,何言“今临沂已无此山名”尔?可见编者调研不足,给读者带来了误解。另外,文峰山本人去过多次,周围确实也出产形状类似薛山石的石头,但是石质较差,容易断裂和风化,不然何以没有文峰砚之称?
(三)金星砚
有一次,去费县刘庄镇凤凰山庄吃饭,路过寺口村,发现该村大街小巷都竖着“制作金星砚”的牌子,似乎已成为一个产业。
山庄坐落在寺口村后面的岐山,山上有寺,名为岐山寺,寺南有溪涧,金星石出于此也!该石内含硫化铁结晶,形成大者如核桃,小者如米粒,金光闪闪,形状各异的金星,是制砚良材。
据琅琊志记载,羲之年轻好书,遍寻天下名砚,游至费县境内箕山寺,见一石黑如墨,石质润滑,摩之寂寂无声,按之如小儿肌肤,看而多姿,握之稍久掌中水滋,赞曰:“此无价之奇也”。
又传南唐中主李琮、岳飞、朱熹等曾使用并宝爱此砚,宋微宗得此砚大悦,称为砚之魁,赐名金星宋砚。苏东坡在给友人的信中赞许道:“石黑如漆、温润如玉、金星遍布,有大如豆者、细致发黑。叩之有声,制砚上品也”。
国家主席李先念为金星砚题词:“琅琊,文房之宝,艺术珍品。”全国政协主席王任重笔题字:“琅琊砚艺,独具风采。”谷牧同志视察金星石砚厂题词:“艺品天成。”舒同先生题写砚名:“琅琊羲之砚。”启功先生挥笔运墨为金星题词:“琅琊书家之乡,砚石不磨而光,保证挥毫满意,供君充实文房。”
研鲁斋在《鲁砚介绍》中说:“金星砚是历史名砚,誉称鲁砚之光。临沂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故里,传说王羲之偶得此石,爱不释手,磨制成砚,视为珍宝,故后人又称该石为羲之石,该砚为羲之砚。”
另外,江西和安徽等地也出产金星砚,但是都不能与临沂的金星砚媲美,临沂的金星砚才是正宗的金星砚。
本人对金星砚也是喜爱有加,多次前往购买,无奈薪水微薄,遇到很多精品不能收入囊中。
读者们如若想更深入了解金星砚,可以参考秋石老师的《金星砚》一文。
(四)徐公砚
在网上买金星砚时认识了一位制作徐公砚的刘老师,又从他那里购买了徐公砚,后来交流比较多,于是受邀前往徐公店走了一趟。
经过刘老师的介绍,对徐公石方面的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徐公砚石产于青驼镇南10公里处徐公店附近的砚石沟。多为不规则扁平状,形态各异,边生细碎石乳状的石纹,软硬适度,石色沉静,有青、黄、绿、茶、桔红等多种颜色。制成砚后自然古朴,清新淡雅,质嫩理细,扣之如磬,扪之如玉,下墨如挫,发墨如油,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此石还可刻制成镇纸、朗石、笔筒等艺术品,雕技与天然形态相得益彰,妙趣横生。
在徐公店,我看到制砚的作坊林立,远胜金星砚的制作规模,看来沂南县政府在这方面很重视,给予了很大的扶持。这里还有砚台博物馆,宣传徐公砚文化,研究徐公砚艺术。
关于徐公砚的来历,有个故事。据传唐代徐晦赴京赶考,途经此地,偶然拾得形色可爱的石片,试磨成砚。在京会考时适逢天寒,砚墨结冰,考生均受影响,惟有徐晦砚墨如油,书写流利,一举考中进士,官一直做到礼部尚书。休官后缅怀奇砚,定居于此地,被誉为徐公,村名遂改为徐公店,砚石名为徐公石。
后来我认识了一任姓的制砚老师傅,他说这个故事是他杜撰的,未知真假。
徐公店我前后去了三次,买了一些砚台,也收了一些原料,在此十分感谢刘老师的款待。
期间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徐公店的师傅们喜欢用灵璧石制作茶盘和砚台,价格还不高。灵璧石作为安徽灵璧县的奇石,本来是和徐公砚不搭边的,不知何故被和徐公砚放在了一起。不过灵璧石质地细腻,抛光后不易下墨。
除了上面的四种砚台外,临沂还出燕子石砚,这种燕子石就是三叶虫化石的俗称,在费县新庄附近有产出,在兰陵县矿坑镇小马庄水库泄洪闸附近也有。
另外,我的家乡兰陵县也有多个地方出产的一些石头适合做砚台,比如大仲村镇东官庄后山西坡出产一种黄色石头,近似尼山石;同样是大仲村镇的大冶村东石塘出产紫石,类似紫金石;神山镇小官庄村后山出产鱼籽石,制作花盆和茶盘居多;矿坑镇的升平庄村北河沟出产冻石,类似端石;金陵镇的拾钱埠和晒钱埠村附近出产珍珠石,石质细腻,叩之有铜声,不过做砚台过滑;还有一种玉皇石,做的砚台也比较漂亮,但是可能是知情人士处于利益考量,对产出地秘而不宣。
最后谈谈关于这几种砚台的收藏吧。
紫金砚产量少,制作精良,是收藏的良选,但是价格有点偏高。
薛山砚佳作很少,也没有名家,加上识者甚少,收藏价值不是很大。
金星石储量比较少了,最近老坑修了水库,开采更加不易,所以升值空间比较大,尤其是含金星比较多的原石,很有珍藏价值。
徐公石储量大,制砚师傅家中存货较多,早年都是按吨卖,而且近年来其他地方也发现了类似于徐公石的石种,比如沂水和蒙阴、费县等地,所以不具备稀有的特点;但是徐公砚号称“天下第一自然砚”,就是因为徐公砚一般都是用自然边,随形雕琢,浑然天成,所以收藏徐公砚最好是选择造型独特的。
其余不再赘述。
以上文字,敬请读者、砚友和方家指正。
一石一木一人
2018年清明于九顶连花山藏书洞
扫码关注木石前园工作室
一石一木一人的公众号
奇石盆景玩家
点赞和分享是一种美德
西泠印社舘藏名砚欣赏
清·吴大澂铭、徐熙刻、陆恢自用随形两面端砚
在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砚台一直都是最具观赏及收藏价值的文房器物,不但具有实用功能,更是古代文人的清玩之物。随着现代文明的演进,砚台虽然正在逐渐失去实用功能,但其所蕴含的人文情怀,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砚台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史。早在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现矿物颜料,并试图用它来美化生活,砚台就应运而生了。约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有石砚的雏形。随着秦统一中国文字,砚台也正式登上大雅之堂。
唐宋时代,砚台出现了第一个繁荣昌盛时期。唐代经济文化高度繁荣,为文房用具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社会基础,这段时期相继出现了端石、歙石两大专用砚材。到了宋代,在甘肃洮河流域,发现了一种绿色砚石——洮河绿石,同时,澄泥砚的制作也愈加成熟。至此,我国端、歙、洮河、澄泥四大名砚正式形成,流传至今。
明清时代是中国砚文化发展的又一高峰。从明代开始,砚台的制作工艺发生了极大变化,它的功能逐渐由实用转变成强调艺术。明代的砚雕风格端庄厚重,纹饰幽雅精致。清代是砚台制作的辉煌时期,除了前代已有的著名砚材外,还出现了水晶、翡翠、玉石、漆沙、象牙、料器等一些不能研磨的质料,这也是砚台使用者为了显示身份的需要,因此其成品也多为赏玩之物。
砚属文房重器,记载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兴衰。而砚台本身内敛厚重,加上一些名家的铭文与雕刻艺术,毫无疑问,一方好砚是中国文人智慧的结晶。“砚贵有铭、身价倍增。”一方好的砚台,除了看砚台本身的材质和制作工艺,还要看砚台的文化气息,如是否具有铭文,是否曾被名家使用过等等。而西泠印社舘藏的、最受藏家追捧的,还是那些“有故事”的名砚……
西泠印社舘藏名砚欣赏
清·袁枚铭、周月尊自用圆璧形端砚
清·吴秉钧铭、李馥藏凤纹端砚
清·袁廷檮铭太史端砚
清康熙·御铭凤纹松花石砚
清乾隆·御铭风字形歙砚
清·吴大澂铭、徐熙刻、陆恢自用随形两面端砚
吴昌硕铭、沈石友藏填海补天铭端砚
清·纪晓嵐、张世準、胡澍铭随形端砚
陆俨少画、白书章刻随形歙砚
清·唐云画、徐秉方刻夔龙纹淌池端砚
清·俞文葆铭两面用长方端砚
清·木居士像长方端砚
清·余甸铭、黄任藏云纹随形端砚
清·余甸铭随形砚
清·随形虫蛀端砚
清乾隆·御铭八棱歙砚
清·曹秋舫铭双环端砚
清·三狮戏球端砚
清·王宗谦、杨式谷、胡星垣等铭长方淌池砚
清·徐渭仁铭、赵世骏、刘体智题长方澄泥砚
清·平板端砚
清·大西洞平板端砚
清·高士年铭随形云纹端砚
清·胡长庚款石渠形歙砚
清·八棱鱼水纹端砚
清·细云纹石渠端砚
清·夔龙纹澄泥砚
张寅款太平有象澄泥砚
清·云纹白石砚
清·云纹白石砚
明·邢侗款夔龙纹砚
清·顾二娘款笲形端砚
清·云龙纹水岩端砚
清·坑仔岩平板端砚
清·老坑平板端砚
清·大西洞夔龙纹端砚
清·玉峰主人铭蕉白藏青大西洞端砚
清·陈嘉会铭云龙纹麻子坑端砚
清·太狮少狮戏球麻子坑端砚
清·云龙纹端砚
清·云龙纹坑仔岩端砚
清·平板端砚
清·长方平板端砚
清·夔龙拱福端砚
清·龙凤纹双面端砚
清·老坑竹节端砚
清·竹节形歙砚
清·瓜瓞形绿衣端砚
清·瓜瓞形端砚
清·回纹淌池端砚
清·老坑龙纹活眼端砚
清·龙池洮河绿石砚
清·柏叶端砚
明·兰亭雅集洮河绿石砚
清·王洪铭水归洞云纹平板端砚
清·老坑夔龙纹瓶形端砚
清·长方平板端砚
清·随形仔石端砚
清·麻子坑平板端砚
清·坑仔岩随形端砚
清·蝠纹随形端砚
清·云龙纹端砚
清·老坑云纹两面用端砚
清·鹅形仔石端砚
清·蕉叶端砚
清·椭圆形囊括端砚
徐公砚创意设计大师——姚树信艺术风采
2012-11-06 08:11:55 我要评论
天人合一 妙趣天成
姚树信浅谈徐公砚的创意和欣赏
徐公砚石乃亿万年之造化,水火轮回,鬼斧神工,妙造天成。砚石采于地下岩层与风化层之间的夹层中,其石独立成型,大小不一,砚的自然纹理和自然形态各异,选石制作就要因材施艺。经过观察,立意,反复推敲,然后确定制作方案,以砚为一种载体,通过制砚艺术,抒发情感,辅以生命,拓宽砚的空间,丰富砚的文化内涵。
制砚先立意,意为砚之灵魂,意靠人立,修养有不及,立意就不会高远,所谓“石不能言最可人”。美在于发现,要在看似普通的石材中,感知他的美,是否能发现还取决与对砚石的认知和悟性,立意过程中,要考虑周密,成熟,做到胸有成砚,一气呵成。根据我多年来的对砚的设计创意经验,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天人合一
对砚的设计首先要追求内在美,就是追求天人合一的美和美的意境,大自然赋予的特点正是徐公砚石构成的独特风格,根据其特点,在砚材构思成型雕饰等诸方面采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以期达到文化内涵的深厚,作品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所谓天人合一,就是将徐公砚石中的天然石材,纹理产生美的联想和美的感受,巧妙的加以利用,加上雕刻装饰处理,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二者整体的把握和巧妙的结合使设计思想、艺术处理和艺术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如有一块砚石呈暗黄色,其形状呈不规则的长方形,欲将其设计成一方竹简砚。在其砚面上刻成竹简状,在竹简的上面,篆刻汉隶,上下两端再刻上绳状的纹理,看似把竹简都连接在一起,就成了一方古朴的竹简砚;另一块砚石通过清理发现了在砚石的正面有许多自然成型的蘑菇状的形体,我们保留它这自然的形态,在中间琢一砚堂,蘑菇围绕砚堂四周,成为一方耐人寻味的蘑菇砚。
二、奇形正体
徐公砚石形态各异,但作为实用功能为主题的砚堂,制砚时要占据砚面的主要位置,其装饰属于附属部分。砚堂以方圆为主导形式,开堂也要因材而定,确定在适当的部位,然后再构思雕刻图案、或雕刻铭文。如有一方砚石,正面平整,而四周好似天然石壁,在四周侧面上刻以佛洞、佛像,观之如摩崖石刻。上面随形开堂,做成之砚既有观赏性又有实用性,达到了奇形正体。再如,有一块砚石,高20余公分,在砚石一侧有独立的两个倾斜石柱,呈双头鸟状,对其石四周和外形没做任何处理,只是在砚石的主体上开一砚堂,就成为很形象的双头鸟砚。
三、自然简朴
徐公砚的自然风格总体来说是简朴大方。“简”要达到艺术的高度概括,使艺术表现的取舍得当。没有简就难做到朴,“朴”即古雅、浑厚,以简洁的手法赋予砚以艺术的生命。如在一方砚石的中右方开琢砚塘,在砚石左侧依形刻两片荷叶,叶边自然翻卷围绕在砚塘一侧,达到了自然简朴的效果。
四、虚实相宜
所谓“实”是砚中需要雕刻的部分,所谓“虚”是砚中所留空白区域。虚实关系处理得当,决定一方砚台的成败。在设计徐公砚的图文中,经常采用龙的图案。龙是中国人心目中吉祥之物,具有高贵、神奇的气质,也是我们民族由来已久的传统标志和立国象征,千百年来,受到历代人们的尊崇。为此我们沿袭传统历史中龙的图案,用到砚雕中来,在砚雕时,要充分表现它雄浑的气势,用祥云衬托在砚堂的周围,充分体现龙的器宇轩昂、矫健有力、气吞山河的气势。云便是随这种形态或聚、或散、或虚、或实的变化。达到虚实相宜,深受世人珍爱。
五、大巧若拙
在艺术创作中,巧与拙总是相辅相成的。用甲骨、钟鼎等古文字,镌刻于砚额或砚堂的一边,用刀粗犷,给人一种苍茫厚重、古典、优雅的感觉。制作过程中,考虑周密成熟,做到胸有成砚,然后一气呵成。
2008年,发现一块砚石,不但四周边痕有明显的水蚀纹理,砚石上面的自然纹理也纵横交错,设计制作时一改把上面磨平、刻制砚堂的惯例,而在砚面自然的纵横纹理的基础上刻四个小砚堂,形成了一个“田”字。看似制砚简陋,可寓意深长。文人恃文墨为生,故谓砚为“砚田”。观此砚,可联想到清蒋超伯《南漘楛语·砚》铭云:‘惟砚作田,咸歌乐岁。墨稼有秋,笔耕无税’。此砚受到众多观砚者好评。
六、温文典雅
在徐公砚的设计中,要考虑到砚品的典雅。如我们制作的竹节砚,竹简砚,就很有温文典雅之气。竹清高而有节,宁摺不屈,虚怀大度。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用竹的图案雕刻在砚面上,象征高风亮节,增加了砚的儒雅之气。再如,我们设计的荷花砚,就很受众人青睐,因为荷花出淤泥而香远,玉藕陷污泥而不染。其荷花、荷叶栩栩如生、姿态万千,又寓意清廉。我们还经常把梅作为砚饰图案,在梅花的图案旁再刻上“志坚不畏寒窗苦,傲骨凌风恣意开。一片冰心甘寂寞,年年雪中报春来”,高雅之气悠然而生。
一拳之石见岱岳,一勺之水显沧海。方寸之池闻涛声,砚缘之情终不怠。欣赏充满神奇奥妙和诗情画意的砚石使人静心悦目,养性益志,育德立志,辟邪益寿。近二十年来,我把我的身心融入到对砚的创意和设计,当一方得意之作受到世人称赞时,就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愉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歙砚老坑雁湖眉厚壮大砚台砚石龙尾砚眉子坑金星坑水舷坑端砚洮砚
访紫金阁和紫金石舍以及紫金砚相关文章
哪个牌子的砚台比较好?
四大名砚赏析
宝石玉石系列之砚石——端石、歙石、龙尾石、金星石、罗纹石、越石、青溪石及西石
歙砚:一砚千金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