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图文:又到梅雨季 | 防潮祛湿行动起来!

6月上旬,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开始进入“梅雨季节”。每年的梅雨季节都是很难熬的季节,尤其是碰到雨量充沛的雨季,空气中都可以拧出水来。由于天气高温闷热,湿气过大,身体易多发疾病,所以做好梅雨季节的身体养生很重要。其中防潮祛湿是最关键的,同时还要多运动,同时还要预防情绪上的霉变。

梅雨季节属自然气候现象

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7月份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梅雨季节三类疾病易高发

由于天气阴雨潮湿,因而有利霉菌、细菌、病毒的生长繁殖,使各类疾病易于发生和流行。儿童抗病能力较低,此时易感染麻疹、白喉、百日咳、脑膜炎等流行病;成人则易患感冒、咽喉炎、哮喘等疾病。除此之外,以下这三类疾病都容易高发:

1.肠道疾病:在梅雨期,潮湿闷热的天气非常适合霉菌生长,易导致食物变质发霉,从而引发肠道疾病或食物中毒。

2.心血管疾病:最新的医学统计表明,心血管疾病在梅雨期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长期阴雨形成的高湿度、低气压容易使人们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从而诱发心肌梗塞、脑中风等疾病。

3.骨科疾病和风湿类疾病:梅雨季节里,久坐办公室的人容易腰酸背痛,颈椎炎、肩周炎及腰椎间盘突出等症易复发。梅雨季节湿度大,日温差也大,晴雨交替变化又快,极易诱发风湿类疾病。

避免外在潮湿伤身

一般来说,对人体适宜的湿度是40%-60%,湿度适中,人的精神倍增。据科学测定,空气湿度过大时,有利于一些细菌和病毒的繁殖和传播,当空气湿度高于65%时,病菌繁殖滋生最快。

梅雨季节里,雨量比较大,空气潮湿。要尽量少在潮湿的地方逗留,可以在家里较潮湿的地方放置一些干燥剂,要多通风,保持室内湿度适中。阴雨时最好关闭门窗,等到天晴后及时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以祛除湿气。外出时携带雨具以防淋雨,出游时不要坐在阴冷潮湿的地方,要尽量避免在阴湿的地方呆太久的时间。

多吃利尿化湿的食物

雨季时,可以多吃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如扁豆、薏仁、冬瓜等,这些食物都能够起到利尿除湿的作用,有利于排出身体的毒素,减轻肾脏负担。但要切记,不宜食用过量的生冷、油腻食物,以免伤脾胃。必要时可服用健脾化湿药物,如藿香正气水、保和丸等。

其他健脾化湿的食物还有:高梁、玉米、水芹、洋葱、马齿苋、鲫鱼等。

同时要注意的是,梅雨期要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新鲜蔬菜最好不要隔夜、隔餐食用。因为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蔬菜放一晚上后,更容易产生有毒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会使人体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等症状。

此外还要注意少吃多脂肪、含热量高的食品,因为代谢会增加身体温度。多饮水,但要少饮用咖啡等含咖啡因的饮料。

目前西瓜、香瓜大量上市,但西瓜、香瓜、梨、黄瓜都是“驻湿”瓜果,容易造成体内湿气淤积,加重湿热症状,不宜多吃。啤酒也是“驻湿”饮料,不宜多喝。

多关注自己的心情变化

梅雨季节里,抑郁症也易发作。据统计,梅雨季节里,约有一成人会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特别是老年人,更容易出现情感障碍。听听音乐、看看电影、泡杯花茶、读本好书、洗个热水澡等,都是保持心情愉快的好办法。

一定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同时还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适度的运动能增强体质,助消化,促进血液流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梅雨季节高温潮湿谨防“霉变”
六月入梅“梅雨病”来袭,“预防攻略”拿走不谢!
梅雨季节如何养生
梅雨季节,中医祛湿有妙招
教你几招 梅雨天养护心脏
梅雨季来临 你准备好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