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赤峰文化之旅【004】

【四】山戎古国 

 

   1985年,考古工作者挖掘了编号为M8501的大墓,出土文物总量达七百件之多。当大墓的棺盖被揭开之后,却惊奇地发现墓主人不翼而飞了。为了找到墓主人的尸骨,考古人员用筛子将所有墓中的积土过了一遍.连个骨头都没有见到,墓主人究竟哪里去了呢?考古人员最初怀疑这是一个假墓,用以防范盗墓贼的破坏,认为可能在假墓下面还埋葬着一个真实的墓穴。于是挖地三尺探个究竟,可挖下去的深坑除了黄土什么也没有找到。这才回到原来的墓地的葬俗分析上,才明白古人并没有和现代人捉迷藏,这座大墓从下葬时从来就没有墓主人,而是一个象征性的衣冠冢。

   那么墓主人究竟跑到哪里去了呢,他的真实身份到底是谁呢?

   考古人员首先从衣冠服饰上进行分析.墓主人服饰头戴战盔,身穿牛皮战袍,袍服上钉满青铜铠甲饰片,佩戴双鞘短剑,身边放置着戈、矛等长兵器,背部还有用桦树皮制作的箭囊,随葬品中还有战车的配件,说明墓主人生前是一介赳赳武夫。

   在发掘中考古人员还惊奇地发现一个表明墓主人身份的关键现象,即金器的随葬。墓主人胸前竟然佩戴着一个重达107.8克的黄金圆饰牌,边缘镂空刻了一周鸟形花饰,应为太阳上的金乌造型。它从造型和内容分析应该是山戎崇拜太阳神的族徽,是不可能佩戴在一般贵族身上的,表明墓主生前地位极其崇高。

   另外墓主身上还佩有螺旋形金耳环、衣服上还缀有条状、块状的金饰片,这套服饰如果被墓主人生前穿在身上一定是金光四射。华美尊贵,像这样用黄金点缀的服饰除了山戎王谁还敢穿呢?

   人们终于有理由相信,这座大墓的主人生前很可能是某代山戎王中的一员。

   接下来就是破解墓主人失踪之谜了。考古工作者在浩瀚的先秦文献中苦苦翻检,终于在《左传》中找到了一条线索。公元前706年,山戎在统帅大良、少良的率领下,几十万大军翻越燕山逐鹿中原,其兵锋直指齐国,齐鲁大地战车隆隆,杀声四起。齐国的军队与山戎军队交战中屡屡受挫,全线溃败,只好派使节求救于郑国。郑国派太子忽帅率大军驰援齐国,从山戎的后路进行包剿,山戎顿时军心大乱。在齐郑联军的南北夹攻下兵败齐鲁,统帅大良、少良和300多将领被俘,郑军将大良、少良及被俘的将士全部残忍地杀害,将头颅割下献给齐国。为了防止山戎再次报复,齐、鲁、郑等诸侯国在齐国共同签订防御条约,联合起来抵抗山戎南侵,从此揭开了长达40年的战争序幕。   

   这次山戎对齐国发动战争的统帅大良很可能是山戎国王,而少良可能是他的儿子。在春秋时期大凡重要的战争都由国王亲自统帅,以鼓舞将士士气,山戎则更不应例外。作为山戎国的国君身首异处,抛尸于异邦,山戎故地只能在没有尸身的情况下按国君的葬仪安葬他,用衣冠冢作为象征物而供后人祭祀怀念。

    

   在小黑石沟的随葬品,人们惊奇地发现一大批来自于中原的青铜礼器,有的还刻有产地的铭文,标明它的产地和用途及主人的名字,礼器的种类共有十种数十件之多。在这些青铜礼器中有一件方座铜簋用钟鼎文刻着“许季姜作尊簋,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15个铭文,铭文中的许指许国(现河南省许昌市),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之一。季指兄弟排行第四(伯、仲、叔、季),姜系指贵族姓氏。就是说这件礼器是许国的一位姜姓贵族铸造的。小黑沟距许昌三千里之遥,许国的礼器怎么跑到赤峰来了呢?先秦文献并没有记载许国和山戎之间有过任何接触,这件礼器应该是山戎从中原其他诸侯手中间接得的。

   西周时期礼器是国家的象征,称之为重宝供于宗庙。山戎既然是诸侯,必然视礼器为重,在与中原诸侯会盟时多以互赠礼器为重.在对中原进行掠夺的目的战争中也以掠夺对方宗庙礼器为大宗。

   《左传》中曾记载公元前721年鲁国曾和山戎在唐(高平县)会盟,会盟中互赠礼器则是可能的,许国曾赠给鲁国的礼器再转赠给山戎则是顺理成章的事。山戎在西周晚期开始与中原燕、鲁、齐、姜等中原诸侯开战,时间长达40余年,并且灭了姜侯,山戎在战争中也可能掠夺到大量礼器后供于宗庙。齐桓公灭掉山戎之后曾掠夺了大量宝器,并献贡于周公之庙,可见山戎收藏的礼器数量之大。

   山戎王族生前将礼器供于宗庙。死后则将礼器作为随葬品殉葬,并按照诸侯的用鼎簋轨制下葬,于是在山戎王死后,其家人便将大量的礼器从宗庙拿出来随葬到墓中,这便是小黑石沟出土大量中原礼器的真实原因,同时也正是由于大批礼器的出土为破解山戎谜团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证资料。

       

   小黑石沟山戎王的陵寝尽管入葬的人数众多,但是到了春秋早期却戛然而止,没有一座墓葬超过这个时代。无独有偶的是春秋时期的文献记载也不见了山戎的踪影,赫赫有名的夏家店上层文化也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系列悬案都和春秋早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齐桓公灭山戎有关。

   山戎自西周中晚期以后开始强盛,强盛到了与中原诸侯平分秋色,平起平坐的地步以后,开始了越过燕山逐鹿中原的战争。山戎铁骑如狂飙般的席卷中原大地,令与山戎地界相近的燕、鲁、齐等诸侯吃尽了苦头,于是不得不放下架子与这个边塞以外的小兄弟称兄道弟起来。先是鲁国于公元前721年与山戎会盟,想以怀柔政策制约山戎。不想山戎根本就不吃那一套,多次发动对三个诸侯国的战争,燕、鲁、齐三国均成了山戎的手下败将。直到公元前706年山戎大举侵犯齐国,齐国不得以求助于春秋初军力最强大的郑国才将山戎击退。后来燕、鲁、齐三国组成军事联盟共同对付山戎,仍然阻止不了山戎的进犯.在长达40多年的战争中,中原屡遭兵燹,民不聊生,社会经济遭受巨大破坏,山戎成了燕、鲁、齐三国的心腹大患。

   齐桓公登上齐国王位之后,励精图治很快使国力上升,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众诸侯无不望其项背,齐国也自然成了弱小诸侯的保护神。公元前666年,山戎大举内犯侵略燕国,燕军不敌,慌忙派使臣到齐国求援。雄才大略的齐桓公立刻意识到这是彻底剪除山戎兵患的机会,他立即召集著名的大谋士管仲、隰朋谋划,决定组成齐鲁燕联军北伐山戎。

   齐桓公伐山戎战略出台之后,即派使臣出使鲁国,鲁王深知山戎铁骑的厉害,举棋不定便找来群臣商量出兵之事,群臣一听要协助齐军到山戎腹地清剿,吓得一个个面如土色,说过去山戎几次侵鲁异地作战我们三国联合起来都打不过他,这次齐国异想天开,竟然不远几千里出兵深入山戎塞外荒蛮之地进剿,肯定全军覆没有来无回。鲁王决定不出兵但提供道义上的支援。

   齐桓公雄心勃勃想在北伐山戎时一展身手,不想被鲁国当头泼了一瓢冷水,顿时大怒,决定先讨伐鲁国,管仲出来劝阻,齐桓公只好亲率齐军驰援燕国,在击败山戎军队后又乘胜追击,经过卢龙塞道翻越燕山山脉进入赤峰境内的黑城,直捣山戎老巢,山戎国王奋起抗击齐军的进攻,在沿卢龙塞道的大峡谷中与齐军殊死搏斗。燕山内外狼烟四起,杀声震天,尸横遍野,在经过几次大的血战之后,山戎主力被消灭,公元666年冬,山戎都城沦陷,塞外枭雄山戎终于被齐国灭掉了。

   齐桓公伐山戎之战,以一国之师,两千里孤军长途奔袭塞外,在地形不熟,给养困难的不利因素下,以疲惫之师战胜了以雄悍著称的山戎,在中国军事史上留下了闪光的印迹,成为军事史上以劣胜强的光辉战例。

   

   齐桓公占领山戎国之后开始大肆掠夺山戎丰饶的物产和宝器,其中山戎国的两种特殊物产引起齐桓公的注意,这两样东西即冬葱和大豆,齐桓公决定带回国去广泛引种。

   大豆的祖先是生长在燕山北麓的野大豆,如今在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仍能见到它的野生状态。而冬葱就是生长在高海拔地区悬崖上的阿尔泰葱。这种野生植物被山戎人驯化之后种植,成为山戎人普遍食用的

蔬菜和豆类食品,并被作为贡品送给周天子品尝。

   齐桓公将大豆和冬葱带回齐国之后迅速种植推广,很快便推广到中国北方广大地区,成为中国的国粹。山东至今以种植大葱闻名天下,大葱卷煎饼成为山东人的特色食品.而中国饮食中的用葱花炝锅炒菜,更是菜肴烹制过程中第一道必备的工序,每当我们在烧菜时闻到的葱花香,你可能不会想到这是古代山戎人对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大贡献。

   一袋牛奶强壮一个民族,这是一句颇具盛名的广告词,然而作为中华民族主体民族的汉族历史上却从来没有喝牛奶的习惯.由于农耕文化的传承,耕牛是一种稀缺资源,是农民的主要帮手,耕牛的奶仅用于繁育后代,人是万万不能喝的。久而久之东亚人的胃肠里缺乏一种分解牛奶蛋白质的酶:这也就有相当多的国人喝牛奶消化不良的根本原因。

   但是富含蛋白质的大豆食品却以牛奶所无法替代的优势自古以来深受国人喜爱.用大豆制成的豆腐、豆浆及其他附属食品,两千年来长盛不衰,成为中国食品类的国粹。对于中华民族良好体魄的传承功不可没,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块豆腐强壮一个民族可能更贴切事实。    

   齐桓公灭掉山戎彻底消除了中原的心腹大患,踌躇满志的他率领数十万大军.满载着掠夺来的宝器班师回朝,没成想进入燕山以后却迷了路,几十万大军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风餐露宿,一片哀号,陷入绝境。老谋深算见多识广的管仲向齐桓公献策道,年老的马最有识别路途的经验,只要它经过的路都会印在脑海里记住。可将老马放开,让它在前面引路,大军尾随即可迷途知返。于是齐桓公将老马放开任其自由行走,大队人马紧随其后.终于在老马的带领下走出燕山。后来根据这个故事产生了两个著名的成语典故,叫做“老

马识途”、“迷途知返”。

   齐国大军行进在燕山深处,时值隆冬饮水又成了困难,几十万大军饥渴难耐陷入绝境。谋士隰朋献策日:据我观察,蚂蚁冬季选择阳坡居住,夏季选择阴坡居住;蚂蚁挖地一寸便知地下七尺是否有水源,只要找到蚁巢,便找到了水源。齐桓公下令寻找蚁窝下挖果然掘出了水源,终于解救了齐军,管仲、隰朋以动物为师的洞察力成为历代美谈。

   历时近一年的对山戎战争最终以齐国胜利而班师,令天下诸侯刮目相看,被胜利冲昏头脑的齐桓公有点找不到北了。一直对鲁国不出兵协助他伐山戎耿耿于怀的他想发动一场战争教训一下鲁国。这时又是管仲站出来劝谏道:大王万万不可啊,当年我们伐山戎时,诸侯不拥护我们。如今我们刚远道班师回朝,又讨伐近邻,邻国更会疏远我们。齐国对邻国动不动以武力相威胁,不是霸王之道啊,你要想称霸东周,则必须以理服众,对邻国睦邻友好,上要孝忠周天子,这次我们不得到许多山戎的宝器吗,可以贡献给周公之庙,以博

得天下民心。齐桓公听从了管仲的劝谏,将山戎宝器贡奉周公之庙,又将山戎的冬葱和大豆广布天下,从此赢得了民心,终成一代霸业。

   山戎国灭亡之后,山戎子民们群龙无首失去中流砥柱,这时居住在山戎之北内蒙古高原上的东胡乘虚而入。山戎遗民开始大举南迁到中原,剩下的一部分则分散居住在燕山深处,以部落为单位各自生活,一直到汉代史书上仍记载他们“各分散居鼷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戎,然莫能相一”。打这以后,山戎便彻底地从历史上消失了。

   春秋中期以后,作为马背民族的一支东胡入住赤峰,赤峰从此开始了马背民族主导的历史。农耕民族淡出历史舞台。自小河西文化开始的农耕文明历经七千多年的历练.终于在山戎(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画上了句号,山戎成为赤峰早期农耕文明的千古绝唱。

   在中华民族灿若星汉的浚浚长河之中,曾经出现过不知多少民族的星辉,他们有的源远流长,绵延至今;有的却像流星一样划过苍穹;有的像尘埃一样微不足道,有的像雄鹰一样搏击长空,但是他们毕竟曾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分子,都曾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山戎也是如此。

                                                                【资料  辑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百年的老诸侯燕国,为什么一点存在感都没有?
为什么说齐桓公的功业可以比肩周公、姜太公和召公?
醉读《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第二》三
齐恒公是如何走上称霸的道路?
帮别人打了胜仗,又割让了自己国家的土地
齐桓公称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