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中文言文专题整合·理解与翻译3
分类: 高中知识

高中语文必修(四)

11廉颇蔺相如列传

【原文】秦以(用)城求璧而(如果)赵不许,曲(理亏)在赵;赵予璧而(如果)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比较这两个计策。均,权衡,比较。之,这),宁许以(表示目的)(使……担负,承担,这里是使动用法)秦曲。

【参考译文】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

【原文】璧有瑕(玉上的斑点、疵病),请指示(用手指给……看/古今异义)王。

【参考译文】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原文】秦王恐其破(把……弄破/词性活用/形容词活用动词)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固请(坚决请求)(∧蔺相如不要以璧击柱),召有司(有司,官吏的通称)(通“按”,审察、察看)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都,城)予赵。

【参考译文】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原文】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辜负,对不起)赵,故令人持璧归,间(jiàn)“从小路”,名词用作状语至赵矣。

【参考译文】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原文】(终于)(在朝堂上,名词作状语)见相如,毕(结束,完成/动)礼而归(使……归)之。

【参考译文】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接见的礼节,送他回赵国去了。

【原文】且相如素(向来,本来)贱人(地位卑下的人),吾羞(以……为羞),不忍(不甘心/古今义)为之下(不甘心自己的职位在他的下面)!”宣言(扬言/古今义)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参考译文】再说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

【原文】(只是,不过)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动词/施用,施加)兵于赵者,徒以(因为)吾两人在也。

【参考译文】只是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

12苏武传

【原文】武帝嘉其义(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义,宜,做事分合乎情理),乃遣武(苏武)以中郎将使(∧)持节(使者所持的信物)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即“留在汉之匈奴使者”/定语后置),因(趁机)厚赂(赠以丰厚的礼物。赂,赠送礼物)单于,答其善意(回报他的好意)

【参考译文】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旄出使匈奴,送被扣押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并借机送给单于丰厚的礼物,回报他的好意。

【原文】武曰:“事如此,此必及(动词,牵连到)我,见犯(被侵犯,受侮辱)乃死,重(zhòng)更加(对不起)国!”

【参考译文】苏武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原文】单于使使(派使者)(通知)武,会论(判罪)虞常(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欲因(趁着)此时降使……降武。

【参考译文】单于又派人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让苏武投降。

【原文】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同“叛”,背叛)主背亲(背叛主上,离弃双亲),为降虏于蛮夷(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状语后置),何以汝为见(即“何以见汝为”。要见你干什么/凭什么要见你。为,语气助词/倒装句)?……”

【参考译文】苏武大骂说:“你本是汉朝大臣,不顾恩德,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作奴隶,我要见你做什么?……”

【原文】单于愈益欲降(使……降)之,乃幽(禁闭)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使……饮与食)(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

【参考译文】单于更想让他投降了,就把苏武关在一个大地窖中,断绝供应,不给他吃的,喝的。

【原文】使者大喜,如(依照)惠语以让(责备)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向……道歉)汉使曰:“武等实在(确实活着/古今异义)。”

 

【参考译文】使者大喜,按常惠教的话去责备单于。单于环顾左右,大惊,对汉使者说:“苏武等人确实还活着。”

 

13张衡传(1)张衡传(2)

【原文】永元中,举孝廉不行;永元:东汉和帝刘肇的年号(公元89—105年)。举孝廉:被荐举为孝廉。举,用于被动。孝廉,汉朝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的名称;孝,指孝子;廉,指廉洁的人,称孝廉。不行:没有去应荐。连辟(bì∧于)公府不就。连:屡次.辟:(被)召请(去做官)。公府: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公府”前省介词“于”(被).“(于)公府”,译时提前作状语.不就:不去就职.以上几句的主语“衡”,承前省略.

【参考译文】(汉和帝)永元年间,被荐举为孝廉,他不去应荐,屡次被公府聘请,他不去就职。

【原文】衡乃乃:于是,就拟:模仿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因:介词,通过.后省宾语“(∧之)”以:连词,表目的讽谏讽谏:用委婉的语言进行规劝而不直言其事

【参考译文】张衡便模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借(通过)它进行讽喻和规劝。

【原文】大将军邓骘(zhì)奇其才奇其才: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奇, 奇特,少有的,这里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大将军邓骘)累召累召:多次召请(∧衡)(∧衡)不应“∧召”

【参考译文】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出众,多次召聘(他),(他)不去应(聘)。

【原文】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闻:常听说。雅,副词,素来,常。术学:关于术数方面的学问,指天文、历算等。公车特征,拜郎中,公车:汉代官署名称,设公车令。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特征:对有特出才德的人指名征召,为的与平常的乡举里选相区别,故称特征。拜:任命,授给官职。郎中:官名。“公车特征”句,承前省主语“安帝”、宾语“衡”,“安帝”后还省了谓语“命”。“公车”是兼语。再迁为太史令。再:第二次,两次。迁:调动官职。再迁:经过两次升迁。

【参考译文】张衡擅长制造机械的技艺,对天文、阴阳、历算方面尤其尽力钻研。(2)安帝常听说张衡擅长天文、历算等方面的学问,命公车令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作郎中,两次调动官职后,担任太史令。

【原文】衡不慕当世,不趋附权贵,当世,指权臣大官所居之官辄(zhé)积年不徒。辄:常常,总是。积年:多年.徙:指提升官职。 

【参考译文】张衡不羡慕权贵,担任什么官职,常常是多年不得提升。

【原文】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天下所疾恶者:天下人痛恨的事情.疾恶,痛恨。宦官惧其毁己,毁:讲别人的过错。皆共目之,目之:用眼睛盯着他,即“怒视他”的意思。目,用作动词,用眼睛看。衡乃诡对而出。诡对:诡言相对,不用实话对答。诡,不实在。

【参考译文】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

 

【原文】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下车:官员初到任/古今义不同。治威严:治理严厉。治,整治。整法度:整顿法纪制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阴知:暗中查知.奸党:指上文所说“共为不轨”的人。一时:即时.收禽:逮捕拘押。禽:同“擒”。“收禽”的宾语“之”(奸党),承前省略。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肃然:这里是敬畏恭顺不敢为非做歹的意思。称:称颂,赞扬。为:是。政理:政治清明。政理,不是一个词,是主谓短语充当“为”的宾语。

【参考译文】张衡一到任,就树立威信,整顿法纪制度,暗中探知奸党分子的姓名,即时把他们逮捕关押起来,(于是)河间官民上下,都敬畏恭顺,(人们)称赞河间政治清明。


高中语文必修(五)

 4、归去来兮辞

【原文】倚南窗以寄傲,审(觉察,自知)容膝(xī极言居室之狭小之易安(容易使人安乐)

【参考译文】身体依靠着南面的窗户寄托自己傲岸的情怀,深知住在小屋也可以使人安乐满足。

【原文】悦亲戚之情话(知心话),乐(1è)琴书以消忧。

【参考译文】跟亲人们说说知心话儿叫人心情欢悦,抚琴读书以此为乐可藉以消愁解闷。

5、滕王阁序

【原文】(使……窜,逐)梁鸿于海曲(海曲,海隅),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见机:事前预知事物的动向。机:预兆),达人知命(通达事理的人,知道命运)

6、逍遥游

【原文】且夫再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参考译文】再说如果水的积聚不深厚,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原文】天之苍苍苍苍:深蓝色其正色邪?其其……,其……:可以理解为“是……,还是……”远而无所至极极:边界尽头邪?

【参考译文】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原文】奚以奚以:为什么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为:为,wéi,语气词,表示反诘或感叹

【参考译文】哪里用得着(为什么)飞向数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

【原文】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è)宾语前置,即“莫夭阏之”,没有什么能够阻遏它。夭阏(è):阻止,阻拦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南:图谋飞向南海

【参考译文】背负着青天而无法遏止地飞翔,然后才图谋飞向南海。

【原文】适:往,到莽苍莽苍:形容郊野景色迷茫者,三飡飡:同“餐”而反反:通“返”,腹犹犹:还果然果然:饱的样子。果:吃饱;    适百里者,宿(sù)宿:过夜,指一夜舂(chōng)舂:在臼内件捣谷物粮;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10)。之之:这二虫二虫:指蜩鸠又何知宾语前置,即“知何”

【参考译文】前往附近郊野的,只带三餐粮食而当天返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前往百里外目的地的人,出发前头天晚上舂米,准备路上需要的粮食。前往千里外目的地的人,得花上三个月时间积蓄粮食。蝉和小鸠这两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

【原文】而彭祖彭祖:传说中尧时候的人物,历经夏、商、周各朝,活了八百岁,封于彭,又年寿长,故称彭祖乃今以久特特:独闻:名声,此处引申为著称(9),众人匹匹:比之,不亦悲悲:悲哀乎!

【参考译文】彭祖如今独以长寿闻名,众人跟他比,不是很可悲吗!

【原文】且举世举世:整个社会而誉之誉之:赞美他而不加劝加劝:更加奋勉、努力,举世而非非:责难,非难之而不加沮沮:沮丧、灰心、失望,定乎内外之分内外之分:内我(自身本性)和外物(比如他人的赞美或责怪等),辩辩,通“辨”,区分,辨别乎荣辱之境境:边界,界限,斯斯:则,就已:止就这样为止了。意思是说宋荣子智德止尽于此,不复超过过。

【参考译文】(宋钘能做到)当整个社会都赞美他时,他也不因此更加努力;当整个社会都批评他时,他也不因此而更加沮丧。他能认定内我和外物的区别,能分清光荣和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

7、陈情表

【原文】臣以(因为)险衅(xìn险衅:艰难祸患,指厄运/命运不好。险,坎坷。衅,祸患),夙(早时)遭闵(mǐn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凶,不幸的事。/)。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抛弃我,离开了我,婉指长辈去世。见,我。);行(经历)年四岁,舅夺(夺,强行改变)母志。

【参考译文】我因为命运坎坷,幼年就遭遇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抛下我去了。年纪到了四岁,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守节的心愿。

【原文】既无叔伯,终鲜(xiǎn少,这里是“无”的意思兄弟。  (家门)衰祚(zuò福分(浅薄,少),晚有儿息(息,子)

【参考译文】既没有叔伯,又没有兄弟,门庭衰败,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原文】诏书特下,拜(授官)臣郎中。寻(不久)蒙国恩,除(授予官职)臣洗(xiǎn)马。

【参考译文】陛下特地下达诏书,任命臣为郎中,不久承蒙国家恩典,任命我做太子洗马。

 

【原文】猥(wěi自谦之词,犹“鄙”以微贱,当(当,任,充当)侍东宫,非臣陨(yǔn)首(陨首,头落地)所能上报(报答皇上)。臣具(详尽)以表闻(使上闻),辞不就职。

【参考译文】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能够去充当服待太子的官,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

【原文】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dǔ(一天天地病重。日,每天。笃,病重);欲苟顺私情,则告诉(申诉苦衷)不许(不被允许)

【参考译文】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申诉苦衷又不被准许。

【原文】且臣少事伪朝,历职在……任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矜,谓自尊大也,自夸)名节(名誉节操)

【参考译文】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

 

【原文】乌鸟私情(乌鸦有反哺之情。比喻人的孝心),愿乞终养(希望求得奉养祖母到最后)

【参考译文】我怀着乌鸟反哺的私情,请求陛下允许我为祖母养老送终。

【原文】愿陛下矜悯(矜悯,怜恤)愚诚(愚诚,愚拙的诚心),听(准许,成全)臣微志。庶(庶,或许)刘侥幸,保卒(卒,终)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典故,后用结草指报恩)

【参考译文】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至诚的心,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为陛下拼死效忠,死了也会像结草老人那样在暗中报答陛下之恩。

                           

【段落翻译】

1、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①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③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④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⑤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

译文:小时侯拜陈实为师,因道德高尚为乡里称道。

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

译文:甘愿接受任何处罚,但请求不要让王彦方知道。 

③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译文:盗贼害怕我知道他做了坏事,这是有羞耻心的表现。

④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译文:王烈派人寻找,就是原先那个偷牛的人。 

⑤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

译文:有的人到路上就返回来,有的人看到他的家就回来。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1) 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译文:我看见经过我这里的人多着呢,(可是)没有谁哀怜我。                                                                 

(2)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译文:假使先生您不是没有吃饭,难道还能哀怜我吗?

3、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忍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译文:学习,是为了求得长进。可是我见到有人读了几十卷书便自高自大,欺侮长者,轻视同辈人。这样,别人自然像对仇敌一样恨他,像对鸱枭那样讨厌他。像这样拿学习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学。

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君子的修行,用安静来修养身心,用俭朴来修养品德,不淡泊(名利)就不会使心志明达,不宁静就不会实现远大目标。学习须宁静,要有才干就要学习,不学习就不会增加才干,没有志向就不会成就学问。

5、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译文:和坏人交往,就如同进入盛有咸鱼的店铺,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它里面的臭味;和好人交往,就如同进入盛有兰花的屋子,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它的香气。

6、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译文:“当初我所以为难,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既然已经收到他搭乘我们的船,难道可以因为危急而抛弃他吗?”

(2)译文:当时的人们用这件事来评这下华歆、王朗品德的优劣。

7、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后汉书  冯异传》)

(1) 冯异为人谦退不伐。

译文: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不夸耀自己。。

(2) 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译文:军士都说希望隶属于大树将军,光武帝因此十分推重他。

8、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

(1)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文:看见路边李树结的果实很多,把树枝压弯了。   

(2) 取之信然。

译文:取来尝一尝,果然是这样。

9、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⑴人或问之:“何为泣乎?”

译文: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哭呢?”

 ⑵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译文:我改为习武,刚练好武艺,重用武士的君主又死了。

10、戎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后门。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戎夷曰“嗟乎!道其不济夫!”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未之识;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

⑴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译文:你是不贤能的人,生命不值得珍惜。

⑵嗟乎!道其不济夫!

译文:唉!我的主张大概不能实现了

11、余病痞(肚子里生的硬块)且悸,谒医视之,曰:“惟伏神(中药名,外形像芋)为宜。”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病加甚,召医而尤其故。医求观其滓,曰:“吁!尽老芋也。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子之懵也,而反尤于余,不以过乎?”余戍然惭,忾然忧。推是类也以往,则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乎人者众矣,又谁辨焉!

⑴召医而尤其故。

译文:把医生叫来责问这是什么缘故。

⑵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

译文:那个卖药的人欺骗你而把他的老芋头卖出。

12、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⑴少却,吾恶紫臭。

译文:往后退,我讨厌紫衣的气味。

⑵于是日郎中莫衣紫,

译文:在当天宫中侍卫近臣就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

13、杨朱之弟杨布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韩非子·说林》

⑴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

译文:天下雨,脱去白色的衣服,穿黑色的衣服回家.              

⑵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

译文:如果刚才使你的狗出去时是白狗,回来时却是只黑狗,你难道不觉得奇怪吗?

⑶读过本文,就“现象与本质”这个话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在认识任何事物的时候,一方面不能离开现象去认识本质,不对各种现象加以分析,就不可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现象不等于本质,现象只是我们认识事物本质的向导,而认识事物的本质才是科学的主要任务。同时,由于事物的现象有真相和假象之分,因此,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就必须注意识别真相和假象,排除一切偶然起作用的因素,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求实的精神,透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14、齐王厚送女,欲妻屠牛吐。屠牛吐辞以疾。其友曰:“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何谓辞之?”吐应之曰:“其女丑。”其友曰:“子何以知之?”吐曰:“以吾屠知之。”其友曰:“何谓也?”吐曰:“吾肉善,如量而去苦少耳。吾肉不善,虽以他附益之,尚犹贾不售。今厚送之,子丑故耳。”其友后见之,果丑。——韩婴《韩氏外传》卷九

①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何谓辞之?

译文:你一生到死不过在屠宰店铺里罢了,为什么推辞呢?

②吾肉善,如量而去苦少耳。吾肉不善,虽以他附益之,尚犹贾不售。

译文:我卖的肉好,只要分量给足,买肉的就去了,我就怕肉少(不够卖)。我卖的肉不好,即使用别的东西附带增加,还是卖不出去。

⑶这位名叫吐的屠夫免去了丑老婆之灾,是因为他从自己卖肉的经验中悟出了一个道理,是什么道理?

因为事物之间总有联系,虽有不同处,也有相同处,所以有些事物虽无法亲见,可通过类推的方法帮助我们作判断。不过,屠牛吐的推理也有毛病:不便宜的未必是好的。岂不见当代许多伪劣商品标出高价后反而易于骗得人上当。

15、汉滨老父者,不知何许人也。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1),有老父独耕不辍。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也?”老父笑而不答。温下道百步自与言,老父曰:“我,野人也,不达斯语。(2)请问天下乱而立天子邪?理而立天子邪?……”温大惭,问其姓名,不告而去。(《高士传》)

(1)百姓莫不观者

译文:            

(2)我,野人也,不达斯语

译文:              

16、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宠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也。”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译文:庞葱跟太子到邯郸去当人质。庞葱对魏王说:“如果有一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这话吗?”魏王说:“不相信。”“有两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这话吗?”魏王说:“我怀疑这说法了。”“三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这话吗?”魏王说:“我相信它了。”庞葱说:“集市上没有老虎,是清楚的,然而三个人一说而成为有虎了。现在邯郸离大梁,比到市场远得多;而且议论我的人,将超过三个人了,希望大王能够明察他人的议论。”魏王说:“我自己能够识别的。”于是辞别而去。而毁谤庞葱的话早就到了。后来太子不再作人质回国,庞葱果真不能再见到魏王。

17、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庄子·杂篇》)

译文:庄周家中贫穷,所以去向河监侯借粮。河监侯答应说:“行。我将得到封邑内的租税,得到后借给您三百金,好吗?”庄周听了后气愤得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道路中有呼喊的声音,我回头一看,是车辙中有一条鲋鱼在那里。我问他说:‘鲋鱼,来吧!你是干什么的?’回答说:‘我是东海波浪里的鱼。您能有一斗一升的水使我活吗?'’我说:‘行。我将到南方去游说吴、越的国王,引发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好吗?’鲋鱼气愤得变了脸色,说:‘我失去了平常的环境,我没有生存的地方,我只要能有一斗一升的水就能活下去。你竟说这样的话,还不如早早到卖干鱼的市场里去找我。’”

18、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于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报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列子·说符篇》

译文:列子学习射箭,已经能射中了。才去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说:“你知道你能射中的缘故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行。”列子回去继续学习了三年。又把学习的情况报告了关尹子。关尹子说:“你知道你能射中的缘故吗?”列子回答说:“我知道能射中的缘故了。”关尹子说:“可以啦,要牢记住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掉。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是这样。”

19、王元泽(即王雱,王安石的儿子)数岁时,客有以一獐一鹿同笼以问雱:“何者是獐?何者为鹿?”雱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客大奇之。

-----《梦溪笔谈》

译文: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也。”(《资治通鉴·唐纪八》)

⑴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⑵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译文: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奸伪;国君喜欢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奸伪就会变为忠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全碑》字帖 + 原文 + 译文
《曹全碑》译文
曹全碑(附曹全碑全文及曹全碑隶书教程、二玄社曹全碑字帖)
《曹全碑》(释文和译文)
“曹全碑”碑文(碑阳)译文
高清字帖 | 汉隶《曹全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