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殷商考1:涉殷地名

   先有殷地,然后有亳殷,然后有殷墟。历史上的殷地是一个不断发展扩大的概念:从盘庚迁洹北,再迁洹南,晚商二百七十三年发展到整个朝歌地区,最后在西周在金文中被用于指代整个殷商王朝的。所以,我们考证殷墟和殷商历史相关问题时,必须先清楚这几个名词概念的内涵和它们的来龙去脉。

一,殷地:

1926年,《国学月报》第二卷的第八、九、十号合刊了“王静安先生专号”。其中《古史新证》一文专辟了一章考证商之诸侯及都邑。其中专门考证了殷字。随着史料的不断推陈出新,现在看来仍然有必要进一步考证一番。

原文:“殷字始见于周初之盂鼎,(成王二十三祀作)而不见于卜辞。然卜辞所出之地为今彰德西五里之小屯,正在洹水之南。”

虽然王国维先生得出的结论是:“故卜辞虽不见殷字,而殷之在河北,不在河南,则可断也。”但是,我已经从甲骨文中发现了殷字的存在,这个字就是乙8502 同时我考证了衣殷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论证了甲骨文衣字本义是分娩后的胎盘的象形,而殷字正是晚商时的剖腹产手术的会意字。故而殷的本义是新生。所以商周时期衣殷相同不仅是语音相同,其本义也是相通的。从中可知盘庚迁殷正是为了中兴商朝——殷商即新生的商。但是殷墟究竟是指洹河以南还是在洹河以北,或者是包括有洹北和洹南的洹河两岸的一片地理区域呢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有助于确立殷墟的所在地,也有助于目前正在进行中的洹北商城考古研究。

卜辞中既然有殷和衣这样两个甲骨文字,说明殷作为一个地名在盘庚迁往洹北时就已经存在。否则就不会有“盘庚五迁,将治亳殷”的说法。但是这个殷地究竟是指洹河北边的洹北商城一带,还是洹河南边的安阳小屯一带史无定论。这就无法确定盘庚迁殷是迁到了洹河北岸还是迁到了洹河南岸,或者是自奄迁到洹北,继而又因为天灾或者其他原因又再次南渡洹河迁到了洹河南岸的亳殷(即今天我们所认定的殷墟在洹南的部分)。我认为,盘庚迁殷中的殷是作为晚商首都存在的。它包括洹北的北蒙(最初的殷地)和洹南的蒙(亳殷)共同组成。至周武王灭商时,这个殷地已经发展成为“王畿千里”的整个晚商的朝歌地区。

从史料上看,这两种说法是并存的。其中盘庚迁往洹河南岸说有

《史记·项羽本纪》“所谓洹水南故殷墟者也。”

《史记·殷本纪》“帝盘庚之时,殷已居河北。盘庚渡河,复居成汤之故居。”

              “帝武乙立,殷复去亳,徙河北。”这里需要提请读者关注的是《史记》中记载着盘庚是从“已居河北”,然后渡河(到洹河南),最终定居“成汤之故居”的。这里实际上揭开了一个远古史的玄机:“成汤之故居”就是位于洹南的安阳到濮阳一带。这里就是商契受封的商,亦即亳地。商丘的南亳和偃师的西亳都是针对这个“先王居”的亳地而言的。

从史料上看,盘庚迁往洹河北岸说也有

《史记·集解·索隐》均引汲冢古文“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虚(虚为衍字),南去鄴三十里。”北蒙系与洹水南之亳殷相对的殷商王陵区和洹北商城一带。

《水經·濲水注》“陽渠水又東逕亳殷南,昔盤庚所遷。改商曰殷,始此也。”陽渠即今天的洹水。这显然是把北蒙当做了亳殷了。或者,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亳为衍字。

综合上述史料看,盘庚迁殷首先是由鲁地的奄迁到洹河以北的北蒙,然后又前往洹河南岸的蒙地,即现在我们称之为殷墟的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也就是亳殷。

《尚书·盘庚》是专门记载盘庚迁殷史实的历史文献,因为在盘庚时代还没有系统的甲骨文字,所以这篇文章应该是在小辛朝以后追记成文的。文章中有证据证明,盘庚迁殷应该首先迁到的第一落脚点是洹河北岸的北蒙。《盘庚》三篇正是记载盘庚在迁殷以后,即将动员全民再次迁往洹南亳殷时的真实历史状况。

考证这一点有两个历史前提:第一,商都迁奄是在南庚时期,到盘庚自奄迁殷时已经存在五十多年了。显然奄已经是一个旧邑。第二,盘庚自奄迁殷之初,殷地是没有居民居住的荒芜之地。这一点有《周書·召詔》“宅新邑”和“宅殷”并提为证。同时也说明洹北的北蒙就是最初的殷地。皇甫谧认定“蒙为北亳”是一针见血的结论。晚商三亳是围绕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的亳殷而言:商丘在亳殷南,为南亳;偃师在亳殷西,为西亳;蒙在亳殷的洹河以北,是盘庚自奄迁殷的第一落脚点,是为北亳。随着晚商王朝的不断发展,殷的地理区域在不断地扩张中,殷的内涵也在扩大中,一直大到周金中以殷代表整个晚商的殷王朝。

《盘庚》中“天其用我命于兹新邑”中,“兹新邑”是什么地点?下篇提到的“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中“新邑”又是什么地点?此新邑是这个新邑,是说话人脚下的地点,即洹北的殷地。新邑说明除了“此新邑”以外还有一个即将迁往并建设的新邑。注意这里盘庚没有说“新都”或者“此新都”,洹河北岸和洹河南岸的两个邑正是在一个国都之内。从洹北迁往洹南正符合这样的语境。盤庚所说的新邑正是即将前往的洹南的亳地。也就是今天被我们称作殷墟的河南安阳小屯村。帝盘庚所迁的新都就是由洹北和洹南两个邑组成的,洹北的“此新邑”和洹南的“新邑”。

长期以来的殷商历史研究忽视了盘庚自洹北迁往洹南这一次动迁,所以将洹河以南的盘庚最终定居的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认为是殷地。其实殷地也应该包括洹河以北的洹北商城一带。而被考古学家们考证年代为中商二期以后的洹北商城极有可能就是盘庚迁殷以后的第一落脚点——即《盘庚》中记载的“此新邑”。可以推断(不作为结论):《盘庚》中所说的“殷降大虐,先王不怀”正是使洹北商城成为废墟的一场大火。于是,只好“惟涉河以民迁”。迄今为止的洹北商城的考古证据已经可以证明,整个洹北商城的毁灭原因正是一场大火。详细论证参见《尚书盘庚十六问兼作答》(上)(下)

二,亳殷:

洹河以北的沿洹地区在商周历史上也曾经被称作殷地。这一点有很多的文献资料为证: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              《诗经·商颂·玄鸟》

帝盤庚之時,殷已都河北,盤庚渡河南,復居成湯之故居。迺五遷,無定處。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盤庚乃告諭諸侯大臣曰:……乃遂涉河南,治亳,行湯之政,然後百姓由寜,殷道復興。”                   《史记·殷本纪》《三代世表》同

 “阳渠水(洹河安阳段)又东迳亳殷南,昔盘庚所迁。改商曰殷,始此也。”《水经·瀔水注》

“所谓洹水南故殷墟者也”《集解》引汲冢古文曰“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虚(虚为衍字),南去鄴三十里。”王国维先生考证说:“虚字因正文而误加,《书疏》所引无虚字。‘南去鄴三十里’六字,盖《纪年》旧注。是殷固在河北,亦非朝歌。”《史记·项羽本纪》

以上文献均出自周代殷商之后,所以“宅殷土茫茫”说明有周一代直至删定《诗》《书》的孔子都有这样的常识,即殷地就是商地,也就是商朝祖先的发祥地。“帝盤庚之時,殷已都河北,盤庚渡河南,復居成湯之故居。”说明盘庚是先迁洹河以北(已都河北之北蒙,曰殷),后再迁洹河以南(復居成湯之故居,曰亳殷)。也就是说,商的开国商王商汤就是定都在洹河以南的亳殷。从而证明洹河两岸实际上就是商王朝的发祥地和最后的归宿——商。而《水经·瀔水注》的“阳渠水(洹河安阳段)又东迳亳(疑为衍字)殷南,昔盘庚所迁。改商曰殷,始此也。”说明盘庚首迁殷地定都是在洹河的北岸,后来又迁往洹河南岸的亳殷。盘庚在洹北定都的时间很短,所以安定伊始的大臣和百姓都不愿意再次动迁,故而有“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

盘庚迁殷的第一落脚点是洹北,所以直至盘庚再次率众迁往洹南以前,殷指的是《盘庚》中所说的洹北“此新邑”。在盘庚“涉河以民迁”将都邑迁往洹南的亳时,盘庚时期的商朝都邑也就扩大到了亳殷。形成了包括洹北和洹南两岸的殷都。所以《盘庚》的开篇就是“盘庚五迁,将治亳殷”,这是说盘庚即将把殷都迁往洹河对岸的亳地,此后洹河南岸称亳殷是与洹河北岸的商殷并提的。从洹北到洹南,殷字的内涵已经由殷地扩大到了亳殷。

但是,如果就《尚书·盘庚》记载的内容而言,应该是将治亳殷为是。因为这篇文献记载的是盘庚自奄迁往洹北的殷地以后,遭遇了天灾。于是盘庚视这次天灾为先祖的警示而动员全民迁邑迁往洹河南岸的亳殷,即今天的安阳殷墟。由于自奄迁殷地时间很短,殷人在殷地(此新邑)的生活才刚刚稳定,盘庚“将治亳殷”的施政方案遭到了包括王室、大臣和平民的竭力反对。《盘庚》就是记述这次搬迁从动员到动迁的全过程的一篇历史文献。由于甲骨文系统是在盘庚以后的小辛朝才完成,所以《盘庚》是后人依据口传历史追记完成的。就目前发现的甲骨文字看,其中尚未发现有始、治二字,所以文章很可能是西周以后成文才是。《盘庚》全篇文章中只字不提迁都,而是反复提到“迁”“此新邑”“新邑”等。这就说明《盘庚》一文正是盘庚自洹北迁往洹南这一次迁邑。文中“盘庚作,惟涉河以民迁”说明这次迁邑主要是涉河。如果这次迁徙是从奄迁往洹南,文中是绝不会这样简单一句话带过的。还有,文中盘庚对大家说:“往哉生生,今予将试以汝迁,永建乃家。”明显是最后定居洹南亳殷之意。

三,殷墟:

殷墟就是殷人的都邑所在。殷墟的提法始见于《史记·项羽本纪》:

“所谓洹水南故殷墟者也”《集解》引汲冢古文曰“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虚(虚为衍字),南去鄴三十里。”王国维先生考证说:“虚字因正文而误加,《书疏》所引无虚字。‘南去鄴三十里’六字,盖《纪年》旧注。是殷固在河北,亦非朝歌。”

可见殷最初只是殷商以后人对洹北殷地的称呼,并不包括在洹河南岸后来安阳小屯村以及商纣王的朝歌在内。但是西汉司马迁写《史记》时,所指殷墟应该是大殷墟的概念,也就是包括洹河两岸的殷的朝歌范围了。指商代盘庚以后的都城。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包括商纣王的归宿之地朝歌这一大片的土地在内。也就是《詩經·玄鳥》中作记载的“王畿千里,维民所止”。商代从盘庚到帝辛(),在此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已发掘出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它的广义地理范围应该是商纣王时期的整个朝歌地区。

所以,在西周金文中,将晚商的国都殷作为整个商王朝的代名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盘庚迁殷事件简介
城市名片——安阳
《封神》火了,河南这座“最低调的古都”更应该火
河南安阳:殷墟的发现
商朝的首都是现在的哪里?
历史广场:商汤灭夏和盘庚迁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