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南安阳:殷墟的发现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小屯村一带,地跨洹水两岸及其附近的20多个村落,古称“北蒙”,又称“殷”。“殷”地是商朝后期的都城所在地,是一处规模巨大而又闻名中外的殷商文化遗址。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商代第20位国王盘庚从奄(今山东曲阜一带)迁都来到“殷”地,自盘庚迁殷至帝辛(纣)覆亡,均以此为都城,前后共传国历8代12王,273年。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之后,曾封殷纣之子武庚在这里,“以续殷祀”。后因武庚叛乱被周公镇压,殷遗民也被迁走。自此,“殷”地就日渐荒芜,夷为一片废墟,故后人称之为“殷墟”。史学界又称晚商的历史为殷商、商殷或殷朝。

殷墟航拍图

十九世纪末,由于发现甲骨文,殷墟才被发现。1928年起,中国考古学家开始对殷墟发掘,发现宫殿遗址、藏甲骨文的窖穴、王陵和各种类型的墓葬、祭祀坑、车马坑以及铸铜、制骨作坊等重要遗迹;出土了大批遗物,包括珍贵的甲骨卜辞(甲骨文)、青铜器、玉器、宝石器、陶器、骨角牙器等文物,为研究殷商历史积累了丰富的资料。1961年3月4日,该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9年殷墟第三次发掘

甲骨文是商代后期殷王朝的统治者将占卜之事或结果刻(或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中大量的是卜辞,但也有非卜辞的记事文。随着商代的灭亡,甲骨文与殷王都遗址一样,也被埋入地下,不为后世人所知。

殷墟出土甲骨片

清朝末年,安阳小屯村的农民在耕地时,经常挖出一些古老的龟甲和兽骨,其中有的甲骨上刻有古字。但当时的农民不认识甲骨文的文字,他们把挖掘出来的甲骨或用作肥料,或填塞枯井,后来又磨成粉末,作治疗破伤的“刀尖药”,也有的作为“龙骨”,成批卖给中药铺。据说,当时安阳的药铺,一般不收购有字的“龙骨”,因此,小屯农民常把甲骨上的字刮掉才卖。像这样把甲骨文当作肥料、废品和药材而毁掉的甲骨是很多的,其数量已无法统计了。那时的商人又把收购的“龙骨”转卖到北京药店,北京药店所收购的“龙骨”,仍有没完全刮掉字的甲骨片。

北京达仁堂药店

关于甲骨文的发现,据说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北京做官的著名金石学家王懿荣从买来的中药“龙骨”上发现的,他对文物鉴定和古文字考释造诣颇深。他认为“龙骨”契刻的是最古老的文字,于是又到北京的药店,挑选了一批文字比较清楚的“龙骨”买回家,经过认真研究,他认为“龙骨”上所刻的是商代文字。自此以后,殷墟甲骨文才从“龙骨”变成了珍贵的古代文化研究资料,避免了我国这一古代文物继续大量人为的毁灭。王懿荣鉴定和购藏殷墟甲骨文,对保护和发扬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和甲骨学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

王懿荣

甲骨文被王懿荣发现和认识后,但甲骨的出土地点还不清楚。早期的甲骨收藏家所得之物,都是从商人手中购得,商贩为了以甲骨牟取暴利,便对甲骨出土地秘而不宣,他们诡称,甲骨出于河南汤阴或卫辉,曾一度被学者们相信。后来经罗振玉派人并亲自到实地考察,确定了甲骨出土地点在安阳小屯村,并考证认识到小屯不单是出甲骨文的地点,而且还是殷代的都城,是西汉以来史书中所说的殷墟,小屯甲骨是殷王朝的遗物。嗣后王国维又进一步考订殷墟之时代为盘庚至帝乙。

甲骨四堂

甲骨文的发现又引起了对殷墟的发掘。1928年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后,有计划地开始了殷墟的发掘工作。参加殷墟发掘的董作宾,通过对甲骨刻辞及甲骨出土坑位,与之共出的遗迹、遗物状况的研究,认为《竹书纪年》所载的“自盘庚徒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完全可信。从此,小屯一带被考订为殷墟,即盘庚至帝辛的晚商都城被确定下来。

殷墟宫殿基址发掘

盘庚迁殷之“殷”地,《竹书纪年》云: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商王盘庚为了加强商朝的统治地位,经过“相宅”和“卜宅”,认为殷地是建都的理想的风水宝地,于是决定将商王都由奄迁至殷地。以上所说的北蒙或殷,不是专指今安阳西北郊2.5公里的小屯村,其古地名所指都有一个较大的地理范围,地跨洹河两岸及其附近的20多个村落,大致与30年代以来考古发掘的殷墟面积相当,约24平方公里。

小屯村发掘

“殷”与“殷墟”的地理位置,古典文献中也有记载。《竹书纪年》说:“殷在邺南三十里。”此记载殷与邺(今河北省临漳县)的地理位置大体相当。殷墟之名,在西周初已经出现。《史记・宋微子世家》:“箕子朝周,过故殷墟,感宫室毁坏,重禾黍,箕子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又见《史记・项羽本纪》云:“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墟上。”《资治通鉴》也有记载,与《史记》相同。上述资料中所说的殷墟,显然就是指今安阳小屯一带的殷都废墟。

殷墟之称,北魏时郦道元《水经注・洹水》云:“洹水出山,东经殷墟北。”唐代李泰等人的《括地志》载相州安阳县云:“洹水南岸三里有安阳城,西有城名殷墟,所谓北蒙也。”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载相州云:“《禹贡》冀州之域,又为殷盘庚所都,曰殷墟。”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引《类要》云:“安阳县本殷墟,所谓北蒙者。”由以上资料可知,周灭殷后,安阳西北小屯一带长期称作殷墟。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小屯一带在称作殷的同时,隋代又有定延乡之名。殷都遗物,首先是在小屯村发掘所得,所以小屯村与殷墟一起闻名于世。今考《邺乘》所载北宋村名,宋代根本没有小屯村,那时这里还是片旷野。到明代初期,中原地区实行屯田时,这里才开始有了村庄。因这个屯与位于西2公里的孝民屯相比为小,故名小屯。《续安阳县志》据1929年秋在小屯考古发掘时出土的《蔡王墓朱书契券》说,明万历四年这里已称小屯了。清代,小屯也称崔家屯或崔家小屯。小屯村东北就是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区,因此,学术界也称“小屯宫殿遗址”即今“殷墟博物苑”内。

(原载于《灿烂的殷商文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封神》火了,河南这座“最低调的古都”更应该火
解读百年甲骨之谜:剃头匠让"龙骨"走出殷墟(图)1
甲骨文从历史地层苏醒的中华文明
殷墟|三千载华夏之魂,源起安阳小城
历史 | 商朝 | 盘庚迁都
商朝历史(约公元前17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