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识元代散曲

小识元代散曲

——劉美伶師編撰

 

一.曲的興起:曲,是由詞演變而來的,所以又稱曲為「詞餘」。

詞本起源於民間,發展成文人文學的樣式以後,逐漸脫離描寫民間生活,專門追求格律的精巧、文詞的豔麗,因而失去其活潑的生命力。然民間對娛樂歌曲的需要並未中止,在宋代仍有許多俗謠俚曲在流傳。

從金人入主中原到元人統一全國,這些原本流傳於民間的俗謠俚曲融入大量的異族音樂,產生了新的曲調和與之相應的曲辭,即「北曲」,亦即後來所謂的「元曲」。其後,這種曲子一面用於雜劇,成為劇中的唱詞(劇曲),一面作為獨立的抒情樂歌,也就是「散曲」。我們可以說:劇曲是元代的歌劇,散曲則是元代的流行歌曲。

散曲這一新詩體的出現,正巧為元帝國統治下受到輕視、被迫流入社會底層的知識份子提供一種更能自由充分抒發心中不平以及表達思想情感的工具。在此背景下,散曲因而蓬勃發展。

 

二.曲的體制:散曲分小令和套曲。

(一)小令,指以單支為一個單位的曲調,與詩一首、詞一闋相當。由於其短小,也稱為「葉兒」,意謂短小如一片樹葉。詞也有小令,是以少於字數58字為判定依據;曲的小令則相對於套曲而言,指單一支的曲子,是組成套曲的基本單位。當作者填一首曲子意猶未盡時,可以用同宮調的曲牌一首或兩首(不能超過三個曲牌)繼續寫作,即所謂的「帶過曲」,亦是小令的一種,常見的例如中呂〈十二月帶堯民歌〉、雙調〈雁兒落帶得勝令〉。

 

(二)套曲,又稱「散套」、「套數」,又別稱為「大令」,是由兩支以上同宮調的曲子聯組而成的大篇作品,自成首尾,且不論多長,從頭至尾都是押同一部韻,絕不換韻。元人雜劇就是在套曲的基礎上加上故事情節和科(動作)、白(對話、說白)組成的。不過劇套是代言體,散套是敘事體,兩者還是不同。

 

三.散曲的特色:

(一)宮調與曲調:曲和詞一樣,都是配合樂調歌唱的長短句。正如詞有詞調,每個詞調叫做「詞牌」,曲也有曲調,每個曲調叫做「曲牌」。每個「曲牌」有其隸屬的「宮調」,就和現在樂曲有A調、B調的情形一樣,用以限定樂器音色高低的名稱。曲辭就是按照不同曲牌的格式來創作的。

※元代常用的宮調,例如宮聲(正宮、中呂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鐘宮),商聲(越調、大石調、雙調、商調)。

 

(二)聲調:唐詩宋詞的時代有平、上、去、入四個聲調,到了元朝,受到異族語言的影響,北方的口語已經沒有入聲,原本的入聲派入平、上、去三聲之中。元曲是北方的口語文學,當然也沒有入聲。

 

(三)曲韻:散曲需一韻到底,但每一部韻中的字不論平上去,皆可通押。一首曲子中有平聲韻,有上聲韻,有去聲韻,正合乎自然的音調,有起落高低、抑揚頓挫,增加音節的美妙,正式曲子生動活潑的地方。

以張可久〈梧葉兒〉為例:

薔薇徑,芍藥闌,鶯燕語間關。小雨紅芳綻,新晴紫陌乾,日長繡窗閒。人立秋千畫板。

                        ▲平                ▲平                ▲去                ▲平                ▲平                    ▲上

 

(四)襯字:在每句規定的字數之外允許加添襯字,使作者更能曲折盡意的抒寫其思想內容,而所加添的詞語,往往又有大量連接語或重疊詞,使它分外接近口語,更為通俗活潑。特別是曲中的襯字不拘平仄,使得本來講究嚴密格律的曲,接近半自由化了。

 

(五)曲的不拘平仄、能加襯字所造成的自由形式,故能寫景抒情,也擅說理敘事,能表現各式題材。再加上曲的作者多來自民間,所以表現出來的風格可說是中國韻文中最通俗自然的作品。

 

四.曲的分類:

元曲

散曲

小令(葉兒)

單一曲牌之小曲,相當於詩之絕句、詞之小令,但可以加襯字。

散套(套數)

同一宮調數曲牌相連貫而成。

劇曲(戲曲)

雜劇(北曲)

盛於元,一律四折,有科白、曲。

傳奇(南曲)

受北曲南移之影響而有所改變,盛於明清,有曲、科白。(與唐傳奇名同義異)

注:散曲和劇曲最大的差別在於—劇曲有科(表演動作)白(獨白或對話),散曲則無。

五.詩詞曲比較

 

近體詩

異稱

今體詩

樂府、詩餘、長短句、曲子詞

樂府、詞餘

音樂

只誦不歌

合樂

合樂

襯字

體裁

絕句(四句)

律詩(八句)

排律(十二句以上)

長調(91字以上)

中調(59-90字,又稱引、近)

小令(58字以內)

散曲—小令
     
散套

劇曲—雜劇(北曲)
     
傳奇(多南曲)

科白

平仄

分平仄

分平仄

平上去

北曲:平上去

南曲:平上去入

用韻

平仄韻不可互用

平仄韻不可互用

同一韻部的平上去通押

北曲:同韻部平上去互用

南曲:同韻部平上去入互用

題目

詩題即詩旨

詞牌與詞旨無關,詞牌下另有「題目」

散曲在曲牌下多附「題目」

雜劇在全本之末有「題目」、「正名」

換韻

一韻到底

依詞譜可換韻

北曲不換,南曲換

用語

古樸典重(詩莊)

輕靈曼妙(詞媚)

加入新字、方言、俗語,明白通俗、機趣橫生(曲俗)

注:1、曲的用字和詩詞最大的差別在於—曲可加添襯字,詩詞則不可。

2、曲的用韻和詞詞最大的差別在於-曲可平仄通押,入聲則消失。

3、詩詞有平、上、去、入四聲,北曲受北方民族音樂影響,只有平、上、去三聲,原本的入聲字併入三聲之中,這種現象也反映在現今國語中。「平、上、去、入」指聲調而言,其中「上、去、入」即所謂的「仄聲」。判斷平仄,先以閩、客等南方方言檢視是否有p尾、t尾、k尾(閩南語如:葉-p、月-t、國-k),這種短促急收音的字,大多屬於唐宋中古音的入聲;若無,才改以國語判斷:凡國語一、二聲屬平聲,國語三聲屬上聲,國語四聲屬去聲。

 

六.散曲派別:

元曲依其風格不同,大體分為豪放派與清麗派:豪放派的作品,曲辭素樸,多用口語,意境豪放不拘,以馬致遠、張養浩為代表;清麗派的作品,曲辭華美,多用雅言,意境清麗幽美,以張可久、喬吉為代表。其中張可久專寫散曲,不作雜劇,作品清麗典雅,全元散曲收其小令作品八百五十五首,散套九篇,是元代散曲作品最多的作家,有「曲壇宗匠」之譽。

:宋詞中蘇辛的豪放派風格是詞中的異類,婉約派才是主流;而元曲中豪放派則才是主流,元曲本色;婉約派的曲風則多出於後期文人之手。所謂「元曲四大家」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是以戲曲上的成就成名。

 

.作品舉隅:

(一)關漢卿

◎〔南呂〕一枝花不伏老 (套曲節錄)

〔尾〕我是個蒸不爛、煮不透、搥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1,誰教你鑽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2。我玩的是梁園3月,飲的是東京酒4;賞的是洛陽花5,攀的是章台柳6。我也會圍棋、會蹴踘7、會打圍8、會插科9、會歌舞、會吹彈、會嚥作10、會吟詩、會雙陸11。你便是落了我的牙,歪了我的嘴、瘸了我的腿、折了我的手,天賜與我這般兒歹症候,尚兀自12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魂喪冥幽。〔天哪!〕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13兒上走!

註釋:1恁,借為您,每即們。子弟,娛樂場所中的演員、嫖客都可稱為子弟,這裡指嫖客2比喻難以解脫的美麗圈套3漢代梁孝王所經營的兔園,此喻名園4借指名都之酒5借指名花6章臺,古代長安街名。章臺柳,唐韓翊娶妓柳氏,後在外,值離亂,寄詩與柳云:「章臺柳,章臺柳,昔日依依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這裡借指美妓7古時一種類似今天踢足球的遊戲8打獵9插科與打諢連語,及做出滑稽的動作,說些博人一笑的話語10歌唱11古代類似下棋的一種遊戲12仍是13青樓妓女所寄居的地方

語譯:我這身飽歷風霜,久經磨練的硬骨頭,就好比那蒸不爛、煮不透、搥不扁,炒不爆、響噹噹的銅豌豆般。鑽入了那軟綿綿的美麗圈套,就無論如何再也解脫不了了。我就喜歡玩那名園中月,喝著名酒,賞著名花,更與美妓相往來。不論圍棋、踢球、打獵、逗趣、歌舞、吹奏、歌唱、吟詩、象棋,我樣樣都來。哪怕是牙落了、嘴歪了、腿瘸了、手折了,仍然不能停止我追求這些打從骨子裡上癮的喜好和技藝。除非呀,到了閻王召喚、神鬼來勾、魂歸地府、一命嗚呼的那時候,我才不往青樓妓院那兒流連!

簡析:很多人都認為,這段話正是關漢卿自己的寫照:一位來自民間多才多藝的曲作家,擅長歌舞,精通音律,而且滑稽多智,風流蘊藉。他寫自己是風月場中的老手,如今老了,但還是不服老,不肯休,表達了他堅韌頑強的性格。全段用口語直述,風格豪放,正是元曲本色。

 

◎〔雙調〕大德歌秋

風飄飄,雨瀟瀟,便做陳摶1也睡不著,懊惱傷懷抱,撲簌簌淚點拋。秋蟬兒噪罷寒跫2兒叫,淅零零細雨灑芭蕉。

註釋:1字圖南,字號伏搖子。生於唐末,五代時,隱居華山修道,服氣辟穀,寢臥常百餘日不起,俗以為睡仙2蟋蟀

語譯:窗外寒風飄飄,雨聲蕭蕭,就算是陳摶這位睡仙也睡不著,此時我對著往事懊惱,感傷懷抱,眼淚一滴一滴輕拋。聒噪的秋蟬聲停住了,蟋蟀隨後鳴叫,細雨淅瀝瀝的灑在芭蕉上。

簡析:作者以風雨之聲來興起愁緒,又以秋蟬寒蛩此起彼落的聲音來烘托,最後還沒完沒了地又來個「細雨灑芭蕉」!全文以狀聲的疊字來描寫聽覺,充滿了節奏之美,是極為巧妙之作。

 

(二)馬致遠

◎〔越調〕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語譯:幾枝枯藤纏繞在老樹幹上,枝頭上佇立著一隻烏鴉。一道小橋,一灣流水,靜靜圍繞著幾戶人家。一陣西風吹過,遠遠的古道上出現一匹瘦馬。夕陽緩緩落下,斷腸呵!人還在浪跡天涯。

簡析:本曲是元曲中最膾炙人口的作品。前三句以旅途所見的九個平凡的景物並列,因這九個景物都寓含著衰老之意,因此效果強烈,彷彿一幅蕭瑟的秋景已躍然紙上,吐露出那股濃稠淒美的愁緒。

 

◎〔南呂〕四塊玉

酒旋沽,魚新買,滿眼雲山畫圖開,清風明月還詩債。本是個懶散人,又無甚經濟才1,歸去來2

註釋:1經世濟民的才能2偏義複詞,即歸去,此借為退隱之意

語譯:剛剛才打了酒,又買了一條魚,眼前展現的雲山景色,就像美麗的圖畫,足供欣賞。在清風明月的夜裡,更能引起詩思,可以寫出很多詩篇。我的個性散漫,又沒什麼經世濟民的才幹,本來就該當歸隱林泉的。

簡析:如果說「懷才不遇」是元朝文人共同的命運,那麼「憤世嫉俗」更是馬致遠的特色。本曲也是屬於「歎世」之作,結尾帶有「出世」之思想。

 

(三)白樸

◎〔雙調〕沈醉東風漁父詞

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楊堤紅蓼灘頭。雖無刎頸交1,卻有忘機友2:點秋江白鷺沙鷗。傲殺人間萬戶侯3;不識字煙波釣叟。

語譯:黃色的蘆葦及白色的蘋草,長滿了整個渡船口;翠綠的楊柳和紅色的蓼花,綻放在灘頭。雖然沒有以性命相許的知己,卻有不計較名利、不懷心機的朋友,就是那些在江面上點水嬉遊的白鷺、沙鷗。什麼將相王侯!我這個目不識丁的釣魚老叟,比起他們來,驕傲可多了。

註釋:1以性命相許的朋友2澹泊名利,不懷機心,與世無爭的朋友,此指白鷺、沙鷗3食邑萬戶的侯爵,此泛指權貴顯要

簡析:本篇寫的是漁人閒適自在的隱逸生活。前兩句繽紛的色彩對比,表現出獨特的視覺效果。即可見出他匠心獨具。白樸所代表的是元曲中的清麗派,從支曲中,可以見出端倪。

 

◎〔雙調〕慶東原

忘憂草,含笑花,勸君聞早①冠宜掛②。那裡也能言陸賈③,那裡也良謀子牙④,那裡也豪氣張華⑤。千古是非心,一夕漁樵話。

註釋:①及早②宜辭去官職③漢楚人,有辯才,使命皆成,故云「能言」④即呂尚,周東海人,年老隱於釣,文王出獵遇於渭水之陽,立為師。武王滅紂,尚謀良多,故云「良謀」⑤晉方城人,博學能文,曾權勝一時,故云「豪氣」

語譯:忘憂草,含笑花,勸你儘早辭官回鄉。試看那能言善辯的陸賈,現在在哪裡?足智多謀的姜子牙、豪情萬丈的張華,此刻又在何方呢?爭什麼是是非非!古往今來,多少得失功過,都變成了漁樵夜談的閒話。

簡析:輕描淡寫中透出多少豁達徹悟,也涵蘊幾許勘破俗情的悲憫與無奈。元代社會充滿不公,讀書人受到壓迫,頹唐消沈的論調成為時代的風氣,像此類描寫恬退野隱的作品十分普遍。白樸代表元曲中的清麗婉約派,曲中用典的頻繁,亦是此派的特色。

 

(四)張養浩

◎〔中呂〕山羊坡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①。望西都,意踟躕②。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註釋:①潼關地當黃河之曲,據崤函知固,扼秦晉豫三省之衝,關城雄據山腰,下臨黃河,素稱險要,故以山河表裡稱之②徘徊流連的樣子

語譯:重山疊嶂,好像奔湊聚集在一起;波濤洶湧,有如憤怒狂奔一般。潼關內據華山,外帶黃河,形勢非常險要。遙望著西都長安,令人徘徊不安。行經秦漢的舊都,萬間宮殿都已成焦土,怎不傷心感嘆?王朝興起的時候,辛苦的是百姓;王朝滅亡的時候,受苦的也是百姓。

簡析:元散曲的題材是多樣化的;可描寫個人悲愁,也可敘述國恨家愁。不論何愁,有愁說愁,質樸直率,是共同的特色。何必說什麼暴政,一聲「苦」,正道盡了一切。

 

(五)張可久

◎〔中呂〕賣花聲懷古

美人①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②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註釋:①項羽的寵妃虞姬②東漢名將班超

翻譯:楚漢相爭時,美人虞姬自刎在烏江岸;三國時,吳蜀聯軍曾經火燒曹兵於赤壁間;東漢時,班超出使西域三十餘年,到老才得回到玉門關。傷心遠去的秦漢,同情百姓備嘗戰爭的離亂,讀書人忍不住要一聲長嘆。

簡析:張可久和白樸皆屬於清麗派的作家,比較二人作品,風格的確頗為一致。本曲的主旨是「詠史」,內容是以三件秦、漢時代有關的戰事來說明征戰天下只是苦了百姓,由此可看出張可久悲天憫人的情懷。

 

◎〔雙調〕折桂令九日

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①,倦客思家。翠袖②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風白髮,蝶愁來明日黃花③。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

註釋:①在秋空中橫排飛行②指女子或妓女③喻過時的事物

翻譯:面對著青山,勉強整理整理烏紗帽,看到一行行歸雁飛過秋空,引起倦客想念家鄉之情。慶祝重陽佳節的宴會中,有翠袖佳人殷勤招待;金杯交錯互相敬酒,美人的玉手彈奏著琵琶。年年的西風吹白了頭髮,人因而衰老;明日黃花凋謝,蝴蝶因為不認得路而憂愁。回頭盼望天涯,只見天邊一抹斜陽,點綴著幾隻寒鴉。

簡析:「倦客思家」可謂此曲主旨,也是元朝文人的心情。全曲詞語精煉,多用對偶句,形式優美;結尾以景抒情,正是婉約清麗之作。

 

(六)喬吉

◎〔雙調〕折桂令寄遠

怎生來寬掩了裙兒。為玉削肌膚,香褪腰肢①。飯不沾匙,睡如翻餅②,氣若遊絲。得受用、遮莫③害死,果實誠、有甚推辭。乾鬧了若時,草本兒歡娛,徹貨兒④相思。

註釋:①香褪腰肢:腰肢消瘦了 ②睡如翻餅:翻來覆去,睡不著覺

③遮莫:儘管、即使   ④徹貨兒:比喻極多極大

語譯:為什麼裙帶兒寬鬆了呢?是因為肌膚消瘦,腰肢減損的緣故吧!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著,氣息像遊絲一般的微弱。如果能夠享受一點兒歡樂,就算相思病害死也罷;如果你真心實意的話,就算為你害相思病有什麼關係呢?但是我和你戀愛那麼久,卻只有短暫的歡樂,而有寫不盡的一大堆相思。

簡析:本篇以女子口吻,表達對情人的相思之苦。白描的手法,生動的口語,使作品通俗而不鄙俚。

 

◎〔雙調〕水仙子重觀瀑布

天機織罷月梭閑,石壁高垂雪練寒①,冰絲帶雨懸霄漢②。幾千年曬未乾,露華涼人怯衣單③。似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④。

註釋:①天上的織機停下來,向新月一樣的織梭也停下來,一條寒冷的白練高懸在石壁上②像帶著微細雨點的冰絲懸掛在半空③前四句寫壯麗的瀑布,這句寫觀瀑的人,面對著瀑布,像置身於風露之中,覺得寒涼,怕穿的衣服太單薄了④這三句寫觀賞瀑布時發生的想像:這瀑布就像白色的虹伸到澗邊飲水一樣,又像一條白玉的龍,飛騰下山,也像晴空的白雪,飛下急灘

語譯:天做的織布機停擺了,月做的梭子也空閒了,織女織成的雪白絲練高高地垂在石壁上,像是冰涼的絲絲細雨懸掛在天空。幾千年的陽光也曬它不乾,瀑布的水花寒氣襲人,使人覺得衣服單薄,心怯寒冷。像是天上的白虹吸飲澗水,也像是天上的玉龍飛騰下山,更像晴天的雪花飛落河灘。

簡析:元曲無事不可寫,寫景自無不可,亦不遜於詩、詞。本篇描寫瀑布飛瀉雄偉瑰麗的景象,特別是末三句的譬喻,頗有李白「銀河落九天」的氣勢。

 

由之整理于20106

 

原文参见:http://www.cysh.cy.edu.tw/100/20081216040953.doc

发布时间: 2010-6-21 14:45:3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七讲】散 曲 小令
【云帆视点】高朝先:浅谈南散曲艺术特征及其与北曲比较
元曲欣赏常识
标准体【山坡羊】曲牌格律
元曲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元曲大家?
元曲研修一期第十四课 字句的增损·韵字·南北合套〔南仙吕入双调·步步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