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漳州古城首善之街——中外兼容的文化

尚书府——潘荣故居

李公馆

简氏侨馆

据漳州市地区总体规划方案(1983年1月设计,1988年2月省政府批准)中名城保护规划,新华西路西段(基督教堂——天主教堂片)列为一级文物价值区。

明清时期的旗纛庙前街至县前段(今新华西路西段),是缀满人文景观的古老街坊。县衙官署、官宦豪宅、宗祠牌坊,道观寺庙,书院县学等建筑物错落有致地沿街罗列,乃至近代的西方教堂都在这条路上争得一席之地,西式的医院和学校也纷纷在这里找到各自的落脚点。一路走访,犹如读一部地方史册。只要你用心拂拭,尘封的珍珠就会闪耀出其应有的光芒。1919年,闽南护法区在拓宽修直马路工程中,将横跨于街头的许多牌坊拆除,寺院宫观或被拆毁,或将神祇撤走改为兵营,天公庙也难逃此劫。从五十年代开始,许多私宅改造成公有房产,房屋用途与原状大相径庭,经过几十年的风雨侵蚀,或废为弃地或改建成公房。及至九十年代末,又一轮城市改造风潮席卷全城,新华西路经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新一代的建筑群拔地而起,新华西路沿线的古迹几乎消失殆尽,但仍有少数旧址幸存下来,这些遗迹饱尝岁月的磨砺,人世的劫难,至今仍无言地诉说漳州千年史话,从旧府衙门前的“肺石”到礼拜堂墙上的“红毛灰”,点点滴滴都是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根植本土的原始物证。值得逐个介绍。

[一]老地名

水德宫 既是庙名,同时也作为小巷名,小巷位于新华西路东头(东月城)南侧,往南通炮仔街,因巷道有一座水德宫庙而得名。水德宫,兴建年代不详,祀天上圣母(即妈祖)。陈炯明治漳拆城时庙拆毁,街坊居民依附于城楼重建水德宫庙,因地盘局促,庙建二层,神像供奉于楼上,楼下庙祝活动空间。1997年,新华西路改造时,水德宫庙再遭拆毁,仅遗下残墙一段,水德宫巷现残留南半段。

公解[廨]巷 位于新华西路西端,应是公廨巷之误。该址原为旧县衙吏廨院落通往县衙的甬道,民国初县衙及吏舍为县立职业学校校舍,五十年代一度作为龙溪县医院第一门诊所。公解巷现为民宅区的巷道。

濠沟 开凿于唐代。宋咸平二年(999年)疏浚并全线打通,使之“濠环抱子城”,《漳州府志》记:“城中故有濠沟始于西北而中分之,为东、为西”,宋绍兴间扩城后濠沟成为城中排泄水道,“东濠西沟宋设二闸”。明隆庆六年,知府罗青霄发动沿濠居民疏浚畅通之后,设一名百户长专职负责闸门的管理,既方便船只进出城区,又保证门户的安全。历代多次修浚,1950年全面清理和维修。濠沟长约2000米、宽8.5米、深4.5米,两侧驳岸以条石砌成。今虽多段破损,但东濠、西沟仍具排水作用。新华西路是全城唯一贯穿两条古濠沟的街道,横跨东濠的路条叫东铺桥,横于西沟的桥就是观桥。这两座桥梁原都建有桥亭,均是古城“七阴桥”之一。

东、西河墘 沿东濠沟西侧的河岸小道。明清时代,水运网络发达于陆行,濠沟也兼作港道使用,沿濠护岸既是船舶停靠的驳岸,又是贯穿古城的巷道,当年常有小贩肩挑小吃沿濠岸来回叫卖,久而久之人称濠岸为“挑食巷”,因闽南语谐音为“讨食巷”或“偷食巷”。现河岸改造成双侧都能通行的人行道。

天庆观井 位于天庆观前(今新华西路老干部活动中心),据《龙溪县志》载:“天庆观井在元妙观前,味甘美,可辟瘴疠,旧传漳土水热,凡仕宦至者,必先汲此,方不得病。”该井于2002年拓宽路面时填毁。

天庆观 俗称“天公庙”。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称开元观。唐贞元二年(786年)随州治从漳浦移入龙溪,十二年(796年)刺史李登移建观口街,改称元妙观。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称天庆观。宋端平年间(1234~1236)观中建有道藏,收有颜耆仲、颜颐仲兄弟从九仙观临摹的道经五百六十四卷。主殿祀老子,旁配日、月、雷、电、风、雨诸神,其规模宏大,神像巍峨,是漳州最大型且藏有道经的道观。民国八年(1919年),道观被陈炯明军队征用为军营,从此日渐毁坏破败。到七八十年代,拆毁旧建筑,建老干部活动中心。原天公庙二根蟠龙石柱辗转到天宝后坑村,九十年代初,海峡两岸同胞共同捐资,以原天公庙蟠龙石柱为主柱,在该村建一座玉尊宫,人们都称之为“天公庙”。

[二]故居

尚书府(潘荣故居)潘尚书府位于新华西路尚书巷,明代弘治初年潘荣建,现存建筑占地面积836平方米,坐北朝南,正堂面阔五间,进深五间,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堂后为双层楼,中隔天井。1988年6月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潘荣(1418-1496)字尊用,龙溪(今芗城)人,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进士,受任吏科给事中;景泰九年(1453年)向代宗建议广开言路;天顺六年(1462年)以吏部右给事中授一品服,任琉球国册封使,出使琉球国(今日本冲绳列岛),册封尚缭为新中山王,其间考察风土民情,写成《中山八景记》一文,暗喻新王广施德政,回国后晋升都给事中;成化十九年(1483年),南京户部尚书黄镐罢职,潘荣遂升任南京户部尚书。

弘治元年(1488年),潘荣以六十九岁致仕归里,于东铺街修豪宅养老,因潘荣以户部尚书官衔归里,皇帝还赐予他享受原有待遇九年,通向其住宅的巷道就叫做尚书巷。在弘治九年(1496年),潘荣逝世,孝宗皇帝赐葬龙溪南厢(今龙海九湖岭)。明朝皇帝二度为潘荣立坊旌表:一是正统年间立于东铺街的“宫保坊”;一是嘉靖年间立于渔头庙(今北京路北端)的“都宪坊”。漳州府城曾有二条巷路以潘荣的官衔命名,除了尚书巷外,还有给事巷(连接平等路与北京路)。

潘荣一生经历七任皇帝,仕途中直接为五位皇帝效力,有遗著《历朝统论》。

李公馆 位于新华西路东段,肇基人李树臣,广东梅县瓜州人,清同治三年(1864年)从台湾内渡漳州,在东铺街购置一座大厝定居,其子李韵峰,于光绪年间南渡到马来西亚从事矿产开发,致富后汇巨款回漳,将大厝周边的民宅计三十九间统统买下,重新装修一新,在东铺街与市仔头(今北京路)形成一片前设大宅门,中坐五进大厝,后辟山水园林花园完整的家居群落,人称李公馆。李公馆常常作为达官贵人旅漳时的行馆或接待场所而名噪一时,五十年代初,曾一度作为漳州中国旅行社,接待海外人士。

李韵峰四子李莱生继承父业,根据市场需求,转而投资橡胶业,因经营出色,在全球设有47家子公司,被誉为“橡胶大王”。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三次访问祖国大陆。

历经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房地产改造和1997年新华西路东段拓宽,李公馆现存规模尚有三进,坐南朝北,硬山顶,屋脊两端均鸱吻起翘(俗称燕子尾),两侧的护厝也保存下来。最后设祖厅,中堂对联为“基址肇瓜州国瑞家祥咸受春光福祉 渊源分雁水文经武纬逸兴奕世绵延”,横批“春兴祖祠”。虽已是残局,但仍不失“五凤楼”端庄气派。李氏故居于2005年拆除,原址改建商品房。

林资铿故居(宫保第) 位于新华西路人委巷。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原为光绪皇帝赐祀其祖父林文察、父林朝栋的专祠,又称宫保第。祖孙三人来自台中雾峰林氏家族,其祖籍为漳州府平和县。

简大狮蒙难处(简氏侨馆)古厝原为南靖长教简氏侨馆,清末修建,占地600多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五间,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现尚存三进,土夯墙体,条石墙基,内部梁架基本完好。

简大狮原名忠浩,祖籍漳州府南靖县梅林乡,简忠浩清朝末年出生于台湾府淡水县,他从小习武,练就一身好武功,因身材魁梧,臂力过人,曾徒手举起祠堂前石狮绕行祠堂一周,从此“大狮”成了他的名字。

1988年6月,漳州市人民政府将地处芗城新华西路220号古厝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屋前立有“简大狮蒙难处”石碑,供人凭吊。(本文源自《闽南日报》田丰 文 市图书馆 供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华西路忆旧:漳州古城首善之街(下)
【清漳菁萃】第100期丨家乡的驿铺(四)
风采难寻的七阴八阳桥 | 漳州护城河的岁月变迁
潘荣:出使琉球漳州第一人
梧闽随笔:尚书岭 夕照无限好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19)福建省漳州市历史文化街区(漳州古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