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鞠舫察舌辨证经验

察舌为望诊的最重要部份。虽称“舌为心之苗”,其实从察舌辨证而言,五脏六腑无所不包。据个人经验:或以舌之前(尖)、中、后(根)三部分属三焦;或以舌尖属心,舌中属胃,舌根属肾,两旁属肝胆,四畔属脾。两者均可应用,但要参酌其他三诊而定,不能胶柱鼓瑟。昔年余治一病例,吴某,男性,年五十余岁,因患夏令热病已廿余日,热退而胃气不复,杳不思食,便结不行。脉濡,重按有弦象。察其舌,前、中两薄白,惟根灰黑。余从舌之三焦分部论,断为大肠有结粪,拟调胃承气汤。诊时已在傍晚,进药后至午夜即得大便畅通,其粪色黝而质坚。次晨即思粥,迺为拟藿香正气散与保和丸合方化裁嘱再进两剂,逐渐向愈。


察舌应分舌质与舌苔(一作胎)两方面。舌质主要审脏腑之虚实;舌苔主要辨病邪之深浅。据《灵枢·肠胃篇》对舌重、舌长、舌广,曾作出初步约计,《脉度篇》还指出:“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忧恚无言篇》:“舌者音声之机也”。所以,察舌质时除了色泽润燥以外,尚当分析其形体、味觉与声音等。舌垫、舌肿即重舌,属心火燔炽,每见之于各种中毒的病人。小儿为纯阳之体,见此种舌征尚不致危殆,大人见之多较沉重,尤以热病后现此舌征为最难医。舌纵即舌伸而难收;舌缩即舌出不过齿,亦即舌卷,见《灵枢·热病篇》:“喉痹舌卷”。舌纵与舌缩主要都是由于心脾或肝肾积热所致。舌出血见于《伤寒论》,乃心火炽盛所致。外用雄鸡冠血涂之,再敷以冰片,内服用川连、党参、赤芍、柴胡、石菖蒲各一钱水煎服。古籍又有舌衄,其实与舌出血同类,可外涂百草霜,内服三黄汤加大、小蓟。舌瘖乃舌不能出声,即《素问》所谓:“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类中之证往往有之。总之,舌瘖急骤者多由风痰阻络;久病者多由阴血枯涸、元气大亏。


舌苔为胃气蒸腾所致,故正常人亦不可无舌苔。若病初起而骤见无苔之舌,必其人素秉阴亏;慢性病中,尤以肺结核已经伤络失血者为多见。一般外感证,舌苔总由白而转黄;里证则多由黄润而变黄糙而干,甚至杂以焦黑。但也应当衡以病之轻重、久替,以及素体之强弱、时令之冬夏等,加以综合考虑,并参以其他三诊,庶能病无遁形。今举一例如下:臧某,男性,年五十余,平素阴分不充、中气又弱。于夏令病暑热,迭进清解,热势已退,惟胃气久不复。虽进藿香正气、藿朴五苓及温胆诸法,不仅胃气不甦,更觉中气窒塞,胸脘痞闷,即食流质亦觉不适。大便多日一行,干燥如羊矢。诊得六脉濡弱,重按更觉无力。舌光而无苔,且有细碎之纹。此乃津液枯竭,恐有关格之虞。为拟养阴而润肺胃法,进二地、二冬、南北沙参、花粉、元参、冬术、炙草之属。两剂后,舌得薄白之苔,其细碎之纹渐为苔所布满,脉亦转有力。按此例于暑热病后而现舌光无苔,舌质并有碎纹,主阴亏液涸无疑。津液干涸,中焦气化障碍,大肠传导因而失常,故胸脘痞闷。从舌脉论证,应属虚痞。处方以养阴、润肺胃为主。脉气充沛,津液得下,中焦气运,自然诸恙渐蠲。


腹中有寄生虫者,舌上每有虫点。曾治某护土之女,年已七、八岁,月余以来,每餐不论啖饭、啜粥,恒久留于口内而不肯下咽。迭经儿科检查,未明病源。余往诊视见舌上虫点赫然,立嘱予以驱虫。七天后,其母来告知,经用驱蛔灵后排出蛔虫十数条,此症遂爽然若失。


有一孙姓男子,年四十余,患身热、呕吐、下利,苔微黄而薄,脉数。以上诸证与《伤寒论》第三十四、三十五两条符合,属太阳与阳明合病,拟以葛根汤加味。以时在夏秋之际,改麻黄为陈香薷。两剂后,身热已退而呕利不平,视其舌反白腻而厚,脉数则已大缓。凡时病舌苔总由白而黄,绝少由黄而白。以时值日寇侵略,恒露宿山野。此乃新邪已去而伏邪重升,为拟葛根芩连汤加吴茱萸一钱、炮姜炭钱半治之,二剂后呕和均止。此例由于新感引动伏邪,故初起兼有太阳表证,初用葛根汤解其肌表之邪,继用葛根芩连汤加姜、萸之寒温并用以治其里。表里之邪俱得消退,其病遂解。


察苔之色,须先别假苔,多因食饵而致。如啖枇杷则苔黄,食石榴、橄榄则苔黑,嗜浓茶者苔亦黑。遇此等苔,应详细询问食饵,并参以其他三诊,莫为所迷惑。舌苔不论何种颜色,总当浮于舌质之上,切不可与舌质胶粘而板著。若舌苔不与舌质分离,疗效多缓慢,此在临床上屡见不鲜。关于白苔,一般白色如盐,白如腻粉者皆为实,均宜苦辛开泄。但亦有例外。余曾治一例,宋某,男,三十余岁,患恶性疟疾已多日,虽经西药截止而胃口不复,杳不思食,先用藿香正气、温胆汤诸剂均无效。视其舌苔,色白如硷,此乃寒湿内蕴、中土无权之故,即拟附子理中汤治之。两剂后,胃口渐开,遂向愈。苔色如硷,即《素问·脉要精微论》“如盐”之意,多年来少人注意。此例舌苔,从《素问》而论断,其预后必差。幸细察其苔,浮于舌面,不与舌质板着,故尚有可转之机。这种舌苔,为伤阳之典型,故按舌、症而投以温中助阳之剂,始能起聋振聩。

下面再引两例特殊舌诊病案,以广其论:


邱姓童,年十二岁,痧回后三朝陡然高热,呼吸喘促而粗,可灭离开三尺之烛火,舌薄白,脉数。此为痧后肺痹(即今所谓麻疹后肺炎),即拟麻杏石甘汤加川贝、天竺黄、生竹茹等涤痰之属。一剂后,气喘已平而热犹未退,脉仍数。其舌两边绛,中心一块自舌尖通舌根界划如鸿沟,如用墨斗粉线弹画出者,为平生所仅见。详加思考,此必痧前定有食滞,因患肺痹,瘀滞不得外达。今肺气已宣,故将瘀热悉达于外,急拟犀角地黄汤加风化硝钱半分冲、淡芩钱半,以清肺胃遗热。其中,加风化硝者既通润腑气,更兼涤痰热,有双重意义。果然一剂后,舌上满布薄黄之苔。再略进清肺胃之剂迺得痊愈。


赵姓妇,年二十三岁,已第二胎。胎前身体尚健,产后一月,乳汁全无而恶露已净。虽因无乳而不自哺,依然月经不来。症见潮热、纳呆,仅能啖粥,已阅七月。西医检查,认为无特殊病症,断为神经官能症,令用中药调治。余往诊视,脉来浮按虚数,重按有弦象,舌两边光绛占全舌九分之一,其余则满布白腻苔。自觉日晡潮热,心胸烦懑,夜不安寐,有时惊魇。大便畅通而量甚少。余认为舌两边光绛乃阴分已伤,上有白腻苔乃伏邪所致,为拟秦艽扶羸法与之,嘱服五剂。不料仅服三剂即来换方,据述胸膺已现白疹。余往诊视,果有细小匀整之疹,白腻苔已化薄,脉数转缓,并无弦象而反较濡弱。足征邪化而阴伤。幸能保持胃气,故能保持七月之久。拟用养阴而兼以轻宣化邪之属。养阴从归脾化裁,化邪用笔者自订之经验方——四梗汤。四梗即藿香梗、佩兰梗、青蒿梗与荷梗各钱半,常用治小儿夏季诸疾,每能取效。再服五剂后,胸膺舒畅,月事亦临,饮食渐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饮中医鉴别诊断及治疗;
3 肺热病
自己体质
看这篇文章,你可能需要一面镜子
中医内科疾病望诊
中医诊断学精华汇总(颜之推敲整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