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吕久省教授经验方治疗痤疮(湿热蕴结证)病例分析


第 1454 期

作者 / 余丹丹 陈亚琳 潘研 吕久省 燕树勋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编辑 / 刘刚 ⊙ 校对 / 张芊芊

吕久省,女,世界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中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现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二病区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相关疾病,如痤疮、肥胖、骨质疏松、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

痤疮俗称“青春痘”,又名“粉刺”、“暗疮”、“酒刺”等,是最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皮脂腺管与毛孔的堵塞,皮脂外流不畅所致。常因内分泌功能失调,雄性激素分泌增多或相对增高,刺激皮脂腺肥大增生,分泌油脂量增多所致,常见诱因为神经精神因素、饮食因素、药物因素、化妆品及皮肤护理因素等。其临床表现可根据症状的轻重进行分级:Ⅰ级:粉刺为主,少量丘疹和脓疱,总皮损不超过30个;Ⅱ级:粉刺,中等量的丘疹、脓疱,总皮损不超过50个;Ⅲ级:大量丘疹、脓疱,总皮损数50~100个,结节数不超过3个;Ⅳ级:结节/囊肿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总皮损大于100个,结节/囊肿大于3个。

1 病例举隅

2 方证分析

2.1 引经据典

《内经》日:“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揭示了痤疮的的病因可归纳为“郁”、“热”、“湿”三字;《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日:“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描述了痤疮的病机为素体阳热偏盛,肺经风热,熏蒸于面,而成痤疮,并描述其临床表现。

2.2 各家所长

孙治安认为本病的病机为过食肥甘厚味,清热内生,上蒸颜面;或素体阳热偏盛,肺经风热,熏蒸于面;或脾虚失运,湿浊内停,郁久化热,热灼津液,炼液成痰,湿热瘀痰凝滞肌肤而发。(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由此将本病分为肺经风热、肠胃湿热、痰湿瘀滞三种证型,分别采用疏风清肺解毒、清热除湿泻火解毒、除湿化痰活血散结等方法,临证以枇杷清肺饮、茵陈蒿汤合黄连解毒汤、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为主方加减治疗。

《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国家丛书--鲁贤昌》中针对湿热内蕴证采用茵陈蒿汤、龙胆泻肝汤等为主方加减治疗。鲁贤昌认为痤疮的病机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素体阳亢,复感风邪,发于面部;(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平素喜食肥甘厚腻辛辣之品,导致脾胃湿热,熏蒸面部而发;肝火上炎,发于面部;肝胃亏虚,虚火上炎,上蒸于面,同时该书还列举多个医案以此明细。

2.3 经验效方

吕久省教授认为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腐熟水谷,此湿热蕴结型痤疮,主因平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及辛辣之品,易助湿生痰生热,痰湿易阻遏阳气,郁积化热,生热则又可使人体内阳热蓄积;或平素体虚,脾失健运,湿浊停滞,郁久化热,湿热熏蒸肌肤所致。


3 结 语

痤疮这类常见病、多发病,西医治疗方面比较局限,且病情易反复,而中医治病讲究整体观念,结合患者症状、体征、舌脉等辨证论治,病证结合,从证而治,治疗这类疾病有独到之处,且效果显著。同时所谓: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针对痤疮这类皮肤病,一方面需做到未病先防,需要患者平时者做到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方案,注意良好生活方式的培养,预防疾病发生发展,另一方面要做好已病防变,这就要求患改变现有不良生活习惯,以祛病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痤疮挑战颜值,中成药一览表得知道!
痤疮辩证分型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我脸上的每一颗「痘痘」,都不想开学!
UC头条:痤疮反复发作? 中医来化痰祛瘀解忧!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
去痘汤治疗痤疮,有效率为9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