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羲之:生而惆怅,哪来倜傥

 

 

 

 

                               

魏晋,是个可以奇葩到你脑动大开的的年代,甚至是在头上用生花之笔写上大写的“服”字,还要献上尊贵的双膝说:“姐、哥,我服了”

为什么这样讲呢?先来说一个大咖小觑一下魏晋的奇葩。

魏晋时期的安徽宿县(对了,那个时候叫谯郡铚县)出了一个牛人,能牛到临刑的时候,有三千名太学生请求以他为师。假如说三千的数字不够震撼,那么稍微看下《后汉书·党锢列传》对“太学生”的记录“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贬议”。大概意思是:公卿以下的官员,都害怕太学生议论自己的不好——小心脏将颤抖的不要不要的。这个牛人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吧。说个题外话,嵇康是被锺会构陷,为司马昭所杀。锺会不熟悉,不打紧,回头复习下罗贯中《三国演义》就多少有点了解。但,对于喜好书法的人来说,锺会的爹必定是恨不得把他照片挂在床头辟邪的大神,比“我爸是李刚”要开挂到N倍。没错,他就是被后人称为楷书鼻祖的锺繇。

嵇康一生,随便弄个事情都是空前绝后,诗友吕安入狱,写篇《幽愤诗》发发心中块垒而冠绝古今,认为音乐本身没有哀乐可言,小稿一篇《声无哀乐论》而遗世无双,竹林幽会手操《广陵散》而清音出尘外……

嵇康的人生信条是牛逼的人生从来不与“猪”为伍。公元某年,人们心中的另一位大神,心中正美滋滋地想给嵇康打call,换杯酒喝:兄弟,今天哥哥平步青云,来来来,请哥哥喝杯,哥给你弄个官玩玩。嵇康一听不是撩妹的机会而怒火心生,在电话的那头大喊:“滚,给老子滚,有多远滚多远”。骂完以后,觉得还不过瘾,写个公开的绝交书——《与山巨源绝交书》。(巨源,山涛字,“竹林七贤”中至少能排前三,也开挂的战神一枚)

嵇康之所以是嵇康,向来不须要解释。

 

 

                              

当然,在奇葩的年代也有相对的低调的咖级人物。山东临沂,魏晋称琅琊,有一大族是西晋琅琊郡第一大族。东晋建立之后,也是侨居江南的北方大族之首。这个大族当中有三个声名显赫并决定家族命运的人,一是王正长子王旷,二是王裁长子王导,三是王基次子王敦。后二位不谈。说说第一位王旷,他曾经建议琅琊王司马睿渡江。用现在的话说是建议老大迁都。渡江后,王氏一家初聚族居三国孙居时代的营房旧址建业城东乌衣巷,就是唐代牛人刘禹锡那首妇孺耳熟能详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所写的乌衣巷,即现在的南京市夫子庙地区。刘禹锡诗中的王、谢是指王导、谢安。王导,是王旷的堂哥,大书法家;谢安是淝水之战东晋的“总司令”,以八万兵力打败号称百万雄师的前秦军队战神。公元309年,王旷领兵救壶关惨败后下落不明。假设王旷不败,或许刘禹锡诗“旧时王谢”中的“王”会是王旷也未可知。

如果说王旷是晋代的人物,那么他的儿子将会是史诗级中的大咖和大神。因为,王旷再牛,始终是帝王手中的棋子,而其子却在跨越时空之后登上了圣人的地位,让之后1700多年的管城子俯首称臣,更让300多年后的一位中国历史中帝王中的帝王——李世民乖乖地献上双膝、跪舔生花之笔,然后为之研墨作传论——《王羲之传论》。没错,他就是千古一人——书圣——王羲之。向天再借200多年,要是曹孟德看见王羲之肯定也会说上一句“生子当生王羲之”!

评价一个人牛逼,再华丽的辞藻终究抵不过一个“圣”字,因为在它的面前一切的词汇都将是黯然失色。孔子为圣,誉满天下;羲之为圣,冠绝九州。

 

 

                          

公元353年初春的某一个深夜,51岁的王羲之,在庭院的石栏上独自喝起小酒,仰望空中若隐若现的弯月心中不尽生凉意,孤独啊,寂寞!三杯过后,照照镜,鬓满霜,须已白。心生韶华不再的感喟:老夫真的是老了,韶华易逝,青春难留!该找人聚聚,喝喝小酒,方不负春光!

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之提前拿起手中的电话挨个打call:谢兄,孙兄……我是老王……来来来,我准备上巳节安排一些美女,配上小酒、小菜,邀约你们搞个雅集,撩妹,喝酒,写诗……

圣人邀约,筑室东土的大咖,谢安、谢万、孙绰、王凝之、王徽之、王献之等42位雅集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俢禊、曲水流觞、饮酒赋诗……

晋人出牌,从不按套路,王羲之的兰亭雅集也如此,是空前的创举。要问理由,我是晋人是最好的诠释。

上巳节的活动,42人共得37首诗,若按人均一首臆测,那至少是还有5人,要不是来打酱油的,就是喝闷圈了的。在大好的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环境下,突然有位名士提出:老王,你是老大,给这些诗写个序吧!此声一出,响应者云集:就是啊,就是啊!老王写一个呗!

王羲之借着微醺的酒劲说:“赖众名士所托,老夫也不好推却,那就恭敬不如从命吧!一侧的书童美女立马笔墨伺候,蚕茧纸、鼠须笔一上,便挥毫而书: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后之览者,也将有感于斯文。

圣人出手,妙手华章,还不带喘气的。

众人高呼,有喊牛,老王牛;有喊隔壁老王真牛……

话说回来,王羲之醒后,曾多次想再现神作,都是以不满而终。于是,王羲之生前非常珍爱这篇佳构,辞世后传给子孙,而秘不示人。传到七世孙智永,不久智永皈依佛门,再传给弟子辨才。到唐代的时候,李世民爱宝派萧翼用欺骗手法收入内宫。到此,王羲之万万没料到,几百年后的唐高宗会在太宗死后,将其殉葬于昭陵。从此,《兰亭》成为一桩千古公案。将时针回调几百年前,王羲之多次重写《兰亭》都是不满的角度上讲,诠释了世界上最好的艺术都不是完美的,只是无限地接近完美而已。要不然,王羲之也不会多次重写的吧。

 

 

                             

神作《兰亭》真迹传世三百多年后,被大量的造假、抄袭,可不管是真迹,还是赝品,再加上“东床快婿”(刘义庆《世说新语笺疏雅量》的中粉饰:郗鉴想和琅琊的王姓家族以联姻的方式友善,派信使见王导,想在王氏望族中选一个女婿,王导说,自己去后面看吧,看中哪个回去禀报就是。信使回报郗鉴说:“公子们都精心打扮,唯有一个露着肚皮在床上看书。”郗鉴顿时菊花一紧:就他了!)的美谈,在人们心中,早就埋下这样一个印象:王羲之必定是倜傥级的大神。

至此,我也相信王羲之是如此的。

事实上,王羲之讷于言谈,人未之奇。简单说就是嘴笨,不擅长说话,别人都觉得他没什么奇特的地方。而,王羲之被人重视的原因是骨鲠,即敢说真话。想想,这样的人只有在魏晋才会被称为是“风流倜傥”吧。

如果觉得理由不够充分,看看下面。

王羲之一生并不如意,也不顺畅。出生正值“八王之乱”,西晋王朝岌岌可危。父亲王旷在公元309年领兵救壶关的时候下落不明,王羲之时年7岁。后由叔父王廙抚养,从小缺爱,长大缺钙,幼小的心灵受到重创,会酿成心里素质的缺如。用现在的话说,容易惆怅、孤独、颓伤。因此,用“东床快婿”的佳话和《兰亭》书法艺术的流畅潇洒,尽兴畅怀来评价王羲之是风流倜傥的的张扬个性,是逃脱不掉意淫的嫌疑。

王导长子王悦英年早逝,余子不堪重任,劝导王羲之要重振家风。后王羲之如庾亮幕府为征西将军。入仕期间,与殷浩友善。然,天有不测风云,兰亭雅集后的一年,即公元354年,前任的会稽内史王述服丧期满(王述官架子大,王羲之与王述向来不睦,王述丁居,王羲之连个礼仪性的安慰也不屑),又殷浩被贬。王述顶替殷浩的官职后,开着宝马上任,不停地给王羲之送礼:小鞋、小鞋、再小的小鞋,恨不得把当年诸葛孔明送给司马仲达的女人衣服也送上。王羲之突然间有如仲达对着孔明的遗体般大喊: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耻辱啊!于是,王羲之采取了一个让世人吃惊的决定,率领儿孙到父母坟前正儿八经地宣读比嵇康写给山涛《绝交书》还要牛掰还要绝的《不仕誓文》,此举之恨导致王羲之辞世后,朝廷赠金紫光禄大夫之时,儿子们都推让不受,以遵先父之旨。

另外,从王羲之传世的书作也可窥豹一斑。诸如《姨母帖》《频有哀祸帖》《忧悬帖》《丧乱帖》等,常见诸如奈何奈何的感叹,甚至是“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的词汇,与誓言不仕等同都是人世间不得志而郁郁寡欢的内心重创。再加,遭遇儿子王献之与郗道茂的4岁女儿玉润夭折,失去孙女的悲痛,也使得王羲之更加痛苦万分。

综上总总,想必王羲之自己也不得不感喟:我生而惆怅,哪来倜傥。

 

 

 

                                  2018215日星期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晋:中国古代的一次文艺复兴
刘小川《品中国文人·王羲之》
王羲之_退隐金庭的心路历程
魏晋名士风流绝
兰亭主人和魏晋遗风
魏晋名士到底有多风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