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资源枯竭:最好与最坏的时代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英国作家狄更斯名著《双城记》开篇的一句话

【一】

煤都、铁都、锡都、瓷都、镍都、铜都……敢以“都”来命名的,除了历朝历代帝王栖居之地,最多的就是那些资源型城市。

有专家学者统计,中国大约有400多座资源型城市。

在此基础上,2002年,国家发改委《资源城市经济结构转型》课题组确定,全国共118座资源型城市。其中煤炭城市63座、有色金属城市12座、黑色冶金城市8座、石油城市9座、森工城市21座、其他城市5座,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8%,涉及人口1.54亿。

实际上,在中国庞大的资源版图上,这118座城市都曾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仅以辽宁阜新为例。这个有“煤都”之称的城市,历史上曾创造过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的辉煌:新中国成立以来,阜新累计生产原煤6.5亿吨,“用60吨的火车车皮运输,可以绕地球赤道4圈半”。甚至在1960年版的5元人民币背面,是这样一幅露天煤矿作业图:高高扬起的电镐,正奋力挖煤。这个沸腾的工作场面,背景就取自阜新海州煤矿。

【二】

但资源终究会有枯竭的一天。

在为共和国贡献了2.3亿吨的采量后,海州煤矿于2002年4月申请破产。至今,在破产后的煤矿原址,仍留有一条长4公里、宽2公里,深355米的巨大矿坑。数据显示,仅2000年,阜新市就先后有3家煤矿和大型企业破产,下岗职工多达15.6万人,全市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165元)以下的居民多达21万人。2001年,国务院确定阜新市为首个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资源枯竭城市”一词,开始频频出现在越来越多类似阜新这样的城市人们口中。

118个或者说更多的资源型城市,都或多或少地面临着这样的将来:资源开发正进入衰退或枯竭过程。所以专家也称之为“资源衰退型城市”

一个更具体的评价是,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当初测定总量70%以上,或以当前技术水平及开采能力仅能维持开采时间5年的城市,就可将其称为资源枯竭城市。国家发改委《资源城市经济结构转型》课题组称,我国20世纪中期建设的国有矿山,三分之二已进入“老年期”,440座矿山即将闭坑,390座矿城中有50座城市资源衰竭,300万下岗职工、1000万职工家属的生活受到影响。而这还只是2002年得出的统计数字。

国家发改委于2008317确定了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共有12城市被列入。其中中部地区典型资源枯竭城市3个,分别是焦作、萍乡、大冶(县级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5个,分别是阜新、伊春、辽源、白山、盘锦;西部地区典型资源枯竭城市3个,分别是石嘴山、白银、个旧(县级市);典型资源枯竭地区1个,为大兴安岭。12个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其中有8个城市是从60个典型资源型城市中选出的。

20093月,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公布,我国资源枯竭城市已达44个。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名单为:

地级市9个:山东省枣庄市、湖北省黄石市、安徽省淮北市、安徽省铜陵市、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重庆市万盛区(当作地级市对待)、辽宁省抚顺市、陕西省铜川市、江西省景德镇市

县级市17个:贵州省铜仁地区万山特区、甘肃省玉门市、湖北省潜江市、河南省灵宝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合山市、湖南省耒阳市、湖南省冷水江市、辽宁省北票市、吉林省舒兰市、四川省华蓥市、吉林省九台市、湖南省资兴市、湖北省钟祥市、山西省孝义市、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森工)、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森工)。

市辖区6个:辽宁省葫芦岛市杨家杖子开发区、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区、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

【三】

依靠资源开采带来短期繁荣,资源枯竭后城市迅速陷入衰退的现象,在国际上被称为“荷兰病”。上世纪60年代,荷兰发现天然气,政府开始大力发展天然气业,经济繁荣立现。高收入、高利润在给人们带来可观财富的同时,无形中严重打击和抑止了其他工业的发展。10年后,天然气开采接近尾声,政府不得不面对出口下滑、收入降低、失业人口陡升的局面。这种城市发展模式,还衍生出另一个经济学术语“资源诅咒”——丰富的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产生限制作用,经济体因此反呈现出令人失望的经济发展绩效。

在专家学者看来,资源枯竭城市具有四大共性特点:

一是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

二是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

三是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

四是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

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决定了资源型城市一般都会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

“资源枯竭后,城市无非有三个结果:一是就地消亡,就像美国的很多鬼城;二是整体迁移,像铜川县城那样;三是转型,这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结果。”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沈镭看来,“不在转型中振兴,就在转型中消亡。”

【四】

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全世界资源枯竭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

2001年,阜新市成为第一个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后,从确立“农业强市”到“新型工业突破”,再到“依靠区域带动发展”,8年时间过去了,阜新依然难言成功,转型之路依旧漫长。

2007年1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第一个系统阐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政府文件,提出通过建立健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使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这个业界通称的“38号文件”明确,国家财政将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给予种种政策扶持。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对资源枯竭城市的一般性和专项转移支付力度。有关人士表示,从2007年到2010年4年间,每年国家财政约安排30多亿元。《意见》还提出了具体目标,2010年前,资源枯竭城市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得到基本解决。2015年前,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健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使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失去赖以生存的资源财富,城市不可遏制地陷入发展困境——这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但置之“死地”,由此改变“资源竭而城衰”的轨迹、破除“资源诅咒”而重生——谁又说这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北振兴十年记:国外竞争对手从不屑到敬畏3
关于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 十八子li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中国首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因煤而立而兴,今“矿竭城不衰”
邹蓝||辽宁阜新:为何2万一套房子
资源枯竭城镇的政策红利和自我嬗变
煤城鄂尔多斯陷转型困境 近7成煤矿或已停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