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颈动脉斑块的超声特征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分层 ---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2020年指南(一)

王淑敏 陆兆龄(迈瑞公司首席临床科学家)

颈动脉斑块的超声特征为临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分层提供了重要的数据20208ASE对于这一重要的临床问题发布了指南,本文对于该指南中一些重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性介绍 [1],该指南主要关注两方面内容:二维和三维超声成像测量颈动脉斑块的优势和缺陷超声新技术对于斑块活动性和斑块成分的评估。

颈动脉斑块的定义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intimal-medial thickness, IMT)和颈动脉斑块是我们超声医师在颈动脉检查中经常需要报告的内容,但是这两个病理学概念在超声检查时常常面临诊断难点。

--颈动脉斑块代表动脉粥样硬化本身,开始于内膜层,预测心血管的风险较IMT更有意义。而IMT客观来说是由于年龄和高血压导致非动脉粥样硬化性中膜层增厚。所以IMT更多反映的是心血管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等的存在,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与心血管粥样硬化负荷相关[2]。所以如何定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分层非常重要

--弥漫粥样硬化型斑块和IMT增厚很难鉴别,所以提出超过IMT一定值可以定义为弥漫型斑块。更多公认的定义弥漫型斑块的界值为IMT>1.5mm或局部内中膜增厚>50%周围正常区域内中膜[3];另外由于超声分辨率的增加,可以看到明显的凸起型斑块少于这个界值

所以2020ASE提出的共识中提出斑块定义的推荐建议

凸起型斑块:在颈动脉任何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局限性增厚;

弥漫型斑块:在颈动脉任何部位出现IMT1.5mm弥漫型血管壁粥样硬化过程。

该共识对于斑块进行了分级,如下图:

这个分级原则不是反映血管闭塞的程度,而是希望标准化斑块的大小以便在随访中比较。I级斑块特征只是针对小的凸起型斑块,因为非凸起型IMT<1.5mm(弥漫型或偏心型)病变,超声很难显示其是内膜增厚还是中层增厚,所以I型斑块没有弥漫型的划分。

在分级中III级斑块按照IMT2.5mm进行划分,但是指南中并未给出其依据,笔者根据指南中提供的文献推测,有研究认为[4] IMT2.64±0.85预测冠状动脉≥50%狭窄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可能指南制定II级和III级斑块以此为依据。

指南提出对于65岁以下的病人如果IMT1.5mm认为是存在临床意义的病变,厚度测量应该在长轴测量高度。

指南提出的推荐建议:

对于无症状病人建议IMT测量,如果分级没有改变,即I级斑块不需要重复测量,除非达到II,III级斑块才需要测量。

参考文献:

1.       ohri AM,Nambi V, Naqvi TZ, et al.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Assessment of CarotidArterial Plaque by Ultrasound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Atherosclerosis andEvaluation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rom the American Society ofEchocardiography. J Am Soc Echocardiogr. 2020;33(8):917-933. (Q1  5.508)

2.       Naqvi TZ,Mendoza F, Rafii F, et al. High prevalence of ultrasound detected carotidatherosclerosis in subjects with low Framingham risk score: potentialimplications for screening for subclinical atherosclerosis. J Am SocEchocardiogr. 2010;23(8):809-815. (Q1  5.508)

3.       TouboulPJ, Hennerici MG, Meairs S, et al. Mannheim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plaque consensus (2004-2006-2011). An update on behalf of the advisory board ofthe 3rd, 4th and 5th watching the risk symposia, at the 13th, 15th and 20thEuropean Stroke Conferences, Mannheim, Germany, 2004, Brussels, Belgium, 2006,and Hamburg, Germany, 2011. Cerebrovasc Dis. 2012;34(4):290-296. (Q2  2.689)

4.       Johri AM,Behl P, Hétu MF, et al. Carotid Ultrasound Maximum Plaque Height-A SensitiveImaging Biomarker for the Assessment of Significan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Echocardiography.2016;33(2):281-289. (Q4  1.39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卒中防治工程公布我国最大规模颈动脉超声筛查研究:中国≥40岁居民36.2%颈动脉粥样硬化
关于颈动脉超声
【专家论坛】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方法和规范化应用
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评估全身动脉硬化的简便方法:颈动脉超声
超声检出“颈动脉斑块”,风险是高、还是低,从报告上怎么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