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马观花看天坛

原创:邓远行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天、祈求五谷丰登的场所,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安定门内,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始建于1420年明永乐年间,名为“天地坛”。1534年,明世宗朱厚熜采纳夏言建议,设立四郊分祀制度,在此建立“圜丘”。更名“天坛”,成为专门祭天场所。

从天空往下望,天坛整体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体建筑由圜丘、祁谷两坛组成,各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均“内圆外方”。圜丘坛在南,祁谷坛在,二桥通过丹陛桥相连;整个布局呈“回”字型。坛墙外古柏密布,一望无垠,气势雄伟。除中轴线建筑外,其余建筑掩影在深绿色的环抱之中。

2014年9月中旬,我通过“途牛网”参加了“七日北京游”。9月19日这一天上午,我们这批来自天南海角、临时组合在一起的旅游者,在女导游刘某的引领下,从天坛公园南门进入,开始半天的天坛之旅。

进入天坛公园,眼前一亮,顿觉豁然开朗、天高地阔。前面是一条宽阔毕直的大道。大道两边地势略低,纵横排列着整整齐齐、密密麻麻的古柏,一眼望不到边。而大道远处云层低垂下面的古建筑,隐约可见云层下面的古建筑隐约可见。依照我的历史常识,不用说那就是圜丘坛了。

天坛占地面积是故宫的4倍,几乎里面所有建筑的屋顶,都是墨绿色,它与古柏的颜色融为一体。这与故宫金黄色的屋顶大异其趣。据说这是由于当年的奠基者——明成祖朱棣,考虑到天坛乃祭天之所在,是天帝在人间的临时居所。皇帝既然是“天之子”,而祭祀“天之父”的这样重要的地方,自然要大过“天子”的居所。其建筑颜色自然也不能僭越了。

大约向前行走了十多分钟,圜丘坛就出现在眼前了。建筑独特的棂星门背后,是一座露天三层、巨大圆形的白色建筑物,这就是明清两朝皇帝的祭天之地——圜丘。

圜丘共有上、中、下三层坛面,每层各有九级台阶。三层坛面的边缘,均用材料为汉白玉石镶成。其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开一个登坛入口。坛面用颜色青蓝的艾叶青石铺成,大概以此象征天空的颜色吧?

环视四周,可见淸清楚楚地看到,圜丘坛是由内圆外方的两道围墙环绕。内外两道围墙均各设有四座棂星门。其中位于中轴线上的棂星门最大,有三个入口。中间的入口紧闭,为天帝所用,凡人禁入;东门次之,为皇帝专用;西门较小,是王公大臣、陪祀人员进入的通道。

棂星门形制独特,外框由雕刻成华表和吼兽的白色长条型石条、石板镶成,中间为红色木门。

华表和吼兽古已有之,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出现了,是部落时代的一种图腾标志。把华表和吼兽镶在这里,主要是提醒现任的皇帝不要贪图玩乐,要慎终追远、敬天爱民之意。

棂星门(南门)

棂星门(北门)

圜丘坛的所有建筑,是体现在一个“天”字上,尤其是圜丘,在建筑的细节上,更是处处为这个“天”服务。

古人以单数为阳,认为“九”为阳数之极,是至高无上的象征。因此,圜丘无论在尺寸上还是在构件的数量上,都集中并反复体现了“九”这个数字,以此象征“天”并强调与“天”的联系。

据有关资料介绍:圜丘栏杆的数量:顶层72根;中层108根,底层180根,均为“九”的倍数。顶层坛面的中心处,镶有一块圆形石板,叫做“天心石”。由“天心石”为起点,坛面由九道圆环的艾叶青石板铺成。每环的青石板都是“九”的倍数——第一环,九块扇形艾叶青石板;第二环是十八块……最外一环即第九环,是八十一块。中层和底层坛面也是如此。

天心石

圜丘底层坛面直径21丈,中层坛面直径15丈,顶层九丈,三层直径相加,便是四十五丈。五九四十五,不但有“九”还有“五”,象征皇帝的“九五”之尊。真是构思奇妙!

圜丘坛的西南角有望灯台一座,据说,共有3座,其中两座已溃坏。望灯台上置一长杆,叫望灯杆,用金丝楠木制成。望灯杆始建于明嘉靖九年,杆长9丈9尺寸,也与“九”有关。

望灯杆

圜丘北面是皇穹宇,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存放祭祀神牌的地方。殿宇用八根檐柱支撑,殿内顶部为藻井式结构的穹窿圆顶,贴有金萡。整座殿宇无任何横梁支撑,由众多斗拱层层上叠、层层收缩而成,制作工艺非常精湛高超。

殿内中央4根柱叫“通天柱”,代表四季;中层12根金柱,代表十二个月;外层12根檐柱,代表十二个时辰;中外层相加共24根,代表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处处与“天”有关。

皇穹宇正门前的丹陛浮雕下方有三块石板,叫“三音石”。据导游介绍,从上面往下数,站在第一块石板上击掌一下,可听到一声回音;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掌一下,则听到两声回音;而当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掌一下时,便听到连续不断的三声回音,故名“三音石”。我站在三音石上试用手拍了几次,未听到三音石的回声,可能是游客太多,声音嘈杂的缘故吧?

从皇穹宇向下四望,可以清晰看出,整个皇穹宇院落又是一个“外圆内方”的建筑群,处处体现古人“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

皇穹宇院落围墙由一直径约160米的圆墙环绕,站在其东西方向的任一端,靠近墙壁小声说话,另一侧靠墙处可听得清清楚且有回声,故皇穹宇的围墙又称为“回音壁”。

皇穹宇院落围墙外,有一棵至今600余年的大柏树,叫“九龙柏”,位于天坛皇穹宇西北垣外,树高逾10米,青针翠叶,虬枝铜柯,极古朴苍润。其树干间有纵向褶皱,将树身分为九股,状似九龙缠绕,极为奇特。


离开皇穹宇,沿着中轴线往北走,前面是一条长达360米,宽28米的笔直宽阔的大道——丹陛桥。

由于这条大道高于两侧地表约3米左右,两侧地表有两孔洞相通,所以称“桥”,而且是皇帝祭天时必经的大道,故称“丹陛桥”。

丹陛桥上铺设有“神道”、“御道”、“王道”三条石板路,正中央的是“神道”,右侧为“御道”,左侧是“王道”。冬至日祭天之时,皇帝走“御道”,王公大神从“王道”进入,而宦官手捧“昊天大帝”神牌,走在正在正中央的“神道”上。

宦官之所以走“神道”,是因为宦官手中捧的是“昊天大帝”神牌,是代表“神”,所以必须走“神道”上。而此时的皇帝,只能屈尊走“御道”了。

离皇穹宇不远的左侧边,有一座平面为“凸”字型的平台,叫“具服台”。这是天坛内唯一的一座不是绿色琉璃瓦敷顶的建筑。皇帝在冬至日祭天时,先在此洗嗽,脱去皇袍,换上蓝色祭服。典礼结束后,又回这里更衣,才起驾回宫。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作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容不得有任何差错。

圜丘自明嘉靖皇帝以后,是历代明清皇帝在每年冬至日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祭天前三天,皇帝就来到圜丘附近的东北角一隐秘之处——斋宫斋,戒沐浴,不吃荤、不饮酒、不听音乐、清正洁身,以示诚敬。

祭天这一天,皇帝凌晨四时就要起床,此时斋宫鸣起太和钟,皇帝起驾至“具服台”,洗漱并更换成青蓝色衣服后,沿着丹陛桥的御道向圜丘方向行至,而王公大臣等浩浩荡荡的陪祀人员则行进在“王道”上。

丹陛桥的东侧又有一专门为祭祀而宰杀动物的机构,称“宰牲亭”在祭祀前要把西侧牺牲所内所养的动物赶到东侧宰牲亭内宰杀,做成供品,可自西向东无路,又不能让那些祭祀用的牛、羊走上丹陛桥,玷污了神路,故在桥下开两洞,让那些等侯被屠宰的动物们通过。

行进在丹陛桥这条中轴线上,由于地势逐渐升高,前面及两侧空旷辽阔,行进其间,似有深远、辽阔的感觉,遥想当年,皇帝行进在这条大道时,大概有通往天堂之路的感受吧?

丹陛桥的尽头的前面就是祈谷坛,祈谷坛沿天坛的中轴线上分布的主要建筑有祈年门、祈年殿、皇乾殿,还有附属建东配殿、西配殿等。

祈年门是祈年殿院落的正门,有东、中、西三个大门,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门制。其中中门紧闭,供昊天大帝专用;皇帝进出东门,百官进出西门。

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它采用上屋下坛的构造形式,三重檐逐层向上收缩作伞状,耸立在占地5900平方米的三层白石雕栏环抱的圆坛之上,是天坛内最高大、最宏伟、最华丽的建筑。

祈年殿俗又称无梁殿,建个大殿,不用大梁、长檩及铁钉,完全依靠二十八根擎天柱及众多的枋、桷支撑,用榫连接。屋顶用蓝色琉璃瓦覆盖,以象征“蓝天”。

殿内四根鎏金通天柱,象征春、夏、秋、冬四季。中层12根朱红金柱,象征一年12个月。外层的12根檐柱,象征一天12个时辰。中层12根金柱和外层12根檐柱相加共24根,则象征一年中的24个节气。金柱、檐柱和龙井柱相加为28根,象征周天28星宿。再加大殿宝顶藻井周围的8根童柱,共计36根,象征36天罡。宝顶中心的雷公柱,则象征着天帝的“一统天下”。

站在祈年殿的大门往南望,只见那条笔直的甬道,往南伸去,门廊重重,层层叠叠,越远越小,有一种从天上下来的感觉。

真的非常佩服当年的设计建造者们独具匠心设计和建造。

皇乾殿是一座庑殿式大殿,覆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有汉白玉石栏杆的台基座。它是专为平时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的殿宇。

每逢农历初一、十五,管理祀祭的衙署定时派官员扫尘、上香。祭祀前一天,皇帝到此上香行礼后由礼部尚书上香,行三跪九叩礼;再由太常寺卿率官员将神牌恭请至龙亭内安放,由銮仪卫抬至祈年殿内各相应神位安放,受祭,是平时供奉祈谷坛祭祀正位和配位神牌的大殿。

北京天坛建筑处处展示中国古代特有的寓意、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圜丘的尺度和构件的数量集中并反复使用“九”这个数字,以象征“天”和强调与“天”的联系;祈年殿以圆形、以蓝色象征天,殿内大柱的数量及分布又分别寓意一年的四季、二十四节气、十二个月和一天的十二个时辰以及象征天上的星座――恒星等。处处“象天法地”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例,是中国古文化的载体,它集古代哲学、历史、数学、力学、美学、生态学于一炉,是古代精品代表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何叫“丹陛桥”
“天坛里有鬼门关,那里闹鬼。”此为胡扯,但有线索
世界文化遗产—北京皇家祭坛—天坛
天坛,中国古代帝王祭祀苍穹的祭坛
震惊!天坛里的8大秘密,第一个就没听说过!
北京天坛公园(上) (上传者注:转换异常。经核查,此文档下载后可以浏览全部内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