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绿色低碳 | “双碳”战略下低碳乡村建设实践

目前,我国乡村地区仍处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社会经济快速建设阶段,在产业、能源、交通等方面的碳排放量仍呈刚性增长态势,生态碳汇潜力亟需进一步发掘释放。“3060”战略目标提出后国家又连续发布了系列政策文件,其中针对乡村绿色低碳建设发展的包括《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通知》、《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等,在农业节能减排、新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农房及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碳汇碳交易等重点领域做出部署,各地基层也在自身资源禀赋基础上,围绕着“低碳乡村”主题开展了大量技术研究与建设实践。

我国低碳乡村实践尚处于摸索阶段,目前在广州、浙江、河南、湖北等多地已经开展建成了第一批试验项目,主要从增汇、减排两个方面探索发展了四种模式,包括侧重于从碳汇侧增汇的“新能源+产业模式”和“生态碳汇碳交易”模式,以及侧重于从碳源侧减排的“建筑和设施低碳节能改造模式”和“生物质资源利用模式”

基于碳汇侧增量和碳源侧减量的低碳乡村实践模式

发展模式一:新能源+产业

相关技术

  • 采取新能源+现代农业模式发展渔光互补、农光互补、林光互补、牧光互补,在光伏板下开展各类经济作物规模化种植,提升土地综合利用价值

  • 新能源+生态修复、矿山治理

代表案例

  •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

  •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新马村

  •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

在各地低碳乡村实践中,基于新能源+产业的光伏改造模式应用广泛,综合效益较大。如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发展“渔光一体”模式,采用“水上发电、水下养殖”、“一种资源,两个产业”的集约立体发展模式,通过0.6万亩项目占地发展清洁能源和生态农业产业,贡献年均上网电量3.2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万吨,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

农村地区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已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推广利用的重点领域,应大力开发和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贯彻执行“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方针,未来应重点发展太阳能、风能、小水电、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与农林牧副渔产业的有机融合

发展模式二:生态碳汇碳交易

相关技术

  • 利用宜林荒山荒地实施碳汇造林、湿地保育,提升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 改变稻田灌溉方式,实施秸秆还田、有机肥增施、调整供水管理等手段,提升土壤碳储量,减少甲烷排放

代表案例

  • 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燕厦乡

  •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龙山镇

随着全国碳市场正式开启,基于乡村的生态碳汇碳交易项目热度逐渐升温,如通山县燕厦乡竹林碳汇项目造林规模为1.05万亩,年均减排量约0.66万吨,进入碳市场交易后每年可“凭空”收入约1400万元,全县10万农民从中受益。南靖县龙山镇农田碳汇减排项目涉及0.9万亩农田,年均减排量约0.23万吨,交易收益全部用于乡村振兴建设和村镇公益事业。

农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碳汇是生态服务的重要功能,对于稳定全球的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村地区应积极采取植树造林、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植被、农田耕地管理等措施,在低成本增汇减排的同时对保护生态多样性、增值生态资产做出贡献。同时应尽快建立健全乡村碳汇补偿机制,鼓励林业和农业的碳汇补偿,以此激发农民增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发展模式三:建筑和设施低碳节能改造

相关技术

  • 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农村电网,推动公用设施和分布式建筑屋顶光伏的新能源一体化发展

  • 提升农房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利用连廊、门斗等辅助功能空间建造被动式太阳房

  • 采用高效低碳的能源设备,大力推广节能型炊事、取暖电器

  • 鼓励小排量、低能耗、新能源汽车和公共交通的使用

代表案例

  •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嘉兴现代物流园(王店镇)南梅村

  •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新马村

低碳消费是全民参与气候变化应对的最直接途径,其中建筑和交通等公用设施节能是普及低碳生活理念、实现“双碳”战略目标需要最重要等部分。从既有实践经验来看,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新马村进行了新能源建筑和市政设施改造升级,其中通过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0.51万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130万元,间接经济效益约1265万元,不仅推动了城乡电力服务均等化和村民生活低碳转型,还初步达成了新马村年内实现现有负荷“碳中和”目标。

将来应在有条件的乡村地区进一步推动建筑和设施低碳节能改造、生产生活电气化和家电下乡和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发展模式四:生物质资源利用

相关技术

  • 收集农林废弃物,结合生活有机废弃物处理,建设酵素农业基地生产环保酵素代替农药化肥,也可售卖

  • 建立“环保集市”机制,推动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模式

  • 村企合作建设规模化生物质热电联产、生物质燃气、生物质液体燃料等项目

代表案例

  •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大堰镇箭岭村

  • 河南省沁阳市太行区东沁阳村

  •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黄田镇

推动生物质资源利用不仅可以满足乡村地区能源低碳转型发展的需求,也利于提升乡村人居的环境质量。目前在低碳乡村实践中,通过将农、林、生活垃圾、牲畜粪便和能源作物等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作环保酵素的模式较为常见,如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大堰镇箭岭村通过建立酵素制作基地,已累计制成环保酵素有机肥料20余吨,培育酵素农业基地80余亩,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十万元。箭岭村同时建立了“环保集市”,探索零污染村庄循环经济模式,截止到2021年,箭岭村垃圾减量90%,厨余垃圾利用率100%。

为进一步科学推广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生物质能在农村的发展,政府部门需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保障原料的供应能力,建立完善的生物质能产业体系,并注重加大技术研发和农户技能培训。

注:以上为”低碳村镇“系列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本研究的完整版即将推出

参考文献:

1 全国首个碳中和新乡村渔光互补示范项目落户花都赤坭,全国能源信息平台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2597203057658554&wfr=spider&for=pc

2 全国首个进入碳市场交易的竹子造林碳汇项目带来了什么,咸宁网http://m.xnnews.com.cn/xwjj_1/202112/t20211224_2478795.shtml

3 全国首单农田碳汇试点项目完成交易,农村大众报 http://paper.dzwww.com/ncdz/content/20220802/Articel05005MT.htm

4 全省首个!清远“碳中和”新能源示范村初步建成,潇湘晨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8924044439857630&wfr=spider&for=pc

5 大堰镇箭岭村打造“零污染”村,中国宁波网

http://www.cnnb.com.cn/xinwen/system/2019/10/30/030097278.s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态振兴:山青水绿乡村美
我国农业农村“双碳”实践与展望
低碳产业政策工具的理论基础
企业生态责任消解碳排“重灾区”
'光伏 ',加出无限可能!
福建各地先行先试 持续探索林业碳汇发展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