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读百年甲骨之谜:剃头匠让"龙骨"走出殷墟(图)1

1899年,安阳小屯甲骨文的发现,使世人对洹水河畔的殷商文明有了新的认识。借助考古学家之手,盛极一时的殷商文明在一片片龟甲、牛骨上被再现,并由此诞生了一种世界性的显学——甲骨学。

时隔一个多世纪,我们追寻着历史的脚步,来到安阳市西北郊的小屯,探寻殷商文明的遗迹,并力求借助手中的笔和镜头,再现3000多年前盛极一时的殷商文明。

殷墟博物苑全景

发掘的甲骨

小屯村:承载着千年辉煌

说到甲骨文,不能不提起小屯。也正是鉴於小屯在殷墟考古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就设在了村西头。

殷墟博物苑记者以前也曾到过几次,但从来没想到要对殷墟、甲骨文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接触。以至於我们的采访车已经行驶在了小屯村里的水泥路上,记者还向同行的安阳市考古工作队队长孟宪武询问什麼时候能到小屯。“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甲骨文的发现地??小屯。”

他招呼我们说:“你们不是要找寻当年发掘甲骨文的现场吗?1973年,大量甲骨文就是在这里被取土的农民发现的,我们下去看看吧。”

当初的小屯南地如今已经被两个村包围,南面紧邻的是花园村,北面就是小屯。1973年发现甲骨文的位置当年还是庄稼地,如今却已经“跑到”了村里。
 

发掘的甲骨

剃头匠:让“龙骨”走出殷墟

甲骨文最早是作为一种中药材“龙骨”流入北京的药铺,而被金石学家意外发现的。是谁最先发现了甲骨文,并把它卖到了药铺呢?记者翻阅不少有关甲骨文研究的着作,都没有找到明确的答案。

不过在安阳当地的甲骨文研究者中间,都比较认同一种说法:100多年前小屯一名叫李成的剃头匠是最早发现甲骨具有药用价值,并把它卖到药铺的人。

从安阳市甲骨文学会副会长焦智勤口中,记者首次了解到甲骨文被当作“龙骨”流传出去的详细经过。

100多年前,小屯有个名叫李成的剃头匠,有一年夏天身上生了疥疮,疼痒难耐,无意间他把一块刻有“画纹”的白骨片砸成粉末涂在身上,疼痒竟神奇地止住了,如此几番,疥疮竟不治而愈。於是他把田地里散落的白骨片收集起来,送到城里的药店去卖。

从此,李成便做起了收购贩卖“龙骨”的生意,他收集了大量的“龙骨”卖给药店。药店老板为了赚钱,又陆续把“龙骨”转卖给各地的药店。就这样,大批“龙骨”进入了京城的各大药店。

王懿荣

王懿荣:最早发现甲骨文

3000多年前殷商统治者用来占卜的甲骨,就这样被当作“龙骨”,一直没能逃脱“粉身碎骨”的命运。

1899秋,国难当头,王懿荣受命回乡督办团练,但因诸多困难,无功而返。而此时父母双亡、内忧外患让王懿荣终於病倒了。

王懿荣服药时,在一味叫“龙骨”的药材上发现有人工的划痕。这位对金石古文字有特殊爱好的文人马上意识到这可能是古代文字,於是立即分派家人,到北京各大药店将有划痕的“龙骨”买了回来。几天之内,竟收集到三四百片“龙骨”。

王懿荣对西周春秋时的青铜铭文非常熟悉。这些“龙骨”上的文字与金文完全不一样:用笔纤细,多方折而少圆转,肯定是周以前的文字遗存。於是他将《尚书》中记载的“惟殷先人,有典有册”与之联系起来,认为应该是殷商时期的文字。

王懿荣因此成为最早发现甲骨文的学者。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後,王懿荣被迫自杀。所藏甲骨主要流入金石学家刘鹗之手。刘鹗,字铁云,是王懿荣的好友,曾参与甲骨辨识的工作。1903年,刘鹗选拓1058片龟板,印成《铁云藏龟》一书出版。这是有关甲骨文的第一部着录之作。此後,甲骨学逐渐成了新兴起的国际性显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南安阳:殷墟的发现
古代疯狂流行一敷就好的“金创药”,为何失传?看完原材料便知
安阳殷墟博物馆导游词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的都城遗址--殷墟/西行文化
甲骨琐语 转载
甲骨文书画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