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英雄交响曲》的英雄到底是谁丨切利比达奇指挥贝多芬《第三交响曲》

蒂勒曼和凯泽谈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



音乐之光中找回灵魂的香气




音乐之光,每日发光:今天是钢琴家李赫特(Sviatoslav Teofilovich Richter,1915年3月20日出生)的生日。20世纪钢琴演奏家里,我们经常把霍洛维茨与鲁宾斯坦并举,也喜欢把吉列尔斯与李赫特并举,一方面原因是他们都是涅高兹的弟子,更重要的是,他们俩是没有离开苏联的俄国演奏家里,那个年代名气最大的两位。不过要说名气,李赫特出名要比吉列尔斯晚很多,以至于同门吉利尔斯在接受采访时不断向媒体说,在苏联境内还有一位比他好十倍的钢琴家,名叫李赫特。1960年,45岁的李赫特终于获准到西方演出,轰动异常。尤其是美国乐界,比欧洲反响更甚。他的音乐会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场场爆满。李赫特跟中国缘分不浅,在中苏蜜月期里,他来华演出引起轰动,傅雷还在家书里与傅聪交流过他演奏的舒伯特。这里推荐李赫特的舒伯特奏鸣曲960,一起来感受下(在帖音频的时候,发现了索夫罗尼茨基的960,顺便帖在了下面)。☀️




菲利普·黑尔乐评集

——波士顿交响乐团音乐会曲目导赏

音乐之光&翻译制作


你为何要读菲利普·黑尔的音乐评论


—巴赫—

1、《勃兰登堡协奏曲》

2、《羽管键琴协奏曲》

3、《管弦乐组曲》


—海顿—

4、《第104号交响曲》

5、《第94号交响曲》

6、《第88号交响曲》

—莫扎特—

7、《第39号交响曲》

8、《第40号交响曲》

9、《第41号交响曲》

10、《费加罗婚礼》

11、《魔笛》

11、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

12、通过书信了解莫扎特如何弹钢琴


—贝多芬—

13、《第一交响曲》

14、《D大调第二交响曲》


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今日主题

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今日作品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

Symphony No.3 in E Flat Major Op.55


第一乐章 朝气蓬勃的快板

第二乐章 葬礼进行曲:很慢的柔板

第三乐章 谐谑曲:活泼的快板;三重奏

第四乐章 终曲:极快板

*切利比达奇指挥柏林爱乐版的第四乐章找不到,换他指挥RAI米兰交响乐团(Orchestra Sinfonica di Milano Della Rai)的版本。


切利比达奇指挥米兰广播乐团的1-3乐章


指挥

切利比达奇

Sergiu Celibidache

乐团

柏林爱乐乐团

Berlin Philharmonic

有人类的地方,就有音乐之光!



欢迎关注音乐之光公众号




卡拉扬指挥《第三交响曲》



黑尔导赏


让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首英雄情怀交响作品。一个是贝多芬的《降E大调交响曲‘英雄’》,另一个是施特劳斯的英雄交响诗《英雄的生涯》Ein Heldenleben1899Op.40有趣的是,贝多芬的这首《英雄》,创作的原型是波拿巴Bonaparte,而斯特劳斯的英雄交响诗的创作原型是 - 理查·斯特劳斯!由此可见,他对自己是一位不朽作曲家充满自信,表现出对敌人的藐视。



我们不必全盘接受关于贝多芬乐评人的所有理论。正如在第一乐章的第二个主题中,尼特兹尔Nietzel觉得“这位英雄第一次用尽全力,转过身去,看看他走过的路”;瓦格纳Wagner看到的不仅仅只是一位胜利的战士,而是英雄;辛德勒Schindler确信这首交响曲是在庆祝法国革命的胜利;等等。这是一个伟人的姿态,即使在葬礼进行曲中,也没有悲观的哀怨,没有奢侈的哀叹,这些足以表现了这首交响曲从结构到精神上的英雄气概。即使是悲歌,也是在赞美英雄,为保卫自由而杀戮,即便是在巨大悲痛中恸哭,也是欢欣愉悦的。



 

1817年夏(在此之前贝多芬已创作了8首交响曲),在努斯多夫Nussdorf,德国地名),贝多芬与诗人克里斯蒂安·库夫纳Christian Kuffner在苏黎世玫瑰酒馆the Tavern Zur Rose共进晚餐时,库夫纳问贝多芬,在他所作的这些交响曲中,他最喜欢的是哪首。——  “嗯!嗯!”贝多芬说,“是《英雄》! —— “我还以为是《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Symphony No.5 in c Minor Op.67呢,”库夫纳说。——“不,是《英雄》。”


辛德勒(Anton Schindler)在他的《生活中的贝多芬》中曾写过:

1802年秋天,他(贝多芬)的精神状况好转了许多,他可以重新制定和实施一个长期计划:用他卓越的器乐作品,向当时的英雄拿破仑致敬。然而,直至1803年,他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个巨人之作上,也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名为“英雄交响曲”的作品,可是受到各种阻碍,这首作品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都未能完成……据说,这首交响曲,最开始的想法来源于伯纳多特(Bernadotte)将军,他是当时法国驻维也纳大使,他对贝多芬视如珍宝,这些都是听贝多芬的朋友们说的。经常陪同伯纳多特Bernadotte与贝多芬在一起的里奇洛乌斯基Moritz Lichnowsky伯爵,也跟我说过同样的故事。”


参照1823年辛德勒Schindler的话:“瑞典国王的信件让贝多芬回忆起瑞典国王还在维也纳的那段时光(瑞典国王当时还只是伯纳多特(Bernadotte)将军,也是法兰西共和国大使),贝多芬清晰地记得,就是伯纳多特,他是第一位唤起他创作《英雄交响曲》的想法的人。”




这些说辞很直接。然而,辛德勒这本书的第三次修订版里提到,1798年,贝多芬到伯纳多特家做客时重申,是伯纳多特启发了他创作这首交响曲的灵感,贝多芬还说道:“不久后,这个灵感就开花结果了。”(这是《施莱尔马赫解读柏拉图》,《Schleiermachers translation of Plato》)中的选段)辛德勒同样还强调了另一个事实,贝多芬是一个坚定的共和党人,并引用他自己留存的《施莱尔马赫解读柏拉图》(《Schleiermachers translation of Plato》)的选段,以此证明他对拿破仑的敬佩。





泰勒承认这首交响曲的形式和内容或多或少地受到拿破仑思想的影响。作曲家很可能以柏拉图的政治体系为依据;“但是,”他补充说:“在‘领事’这种代表国家政府的形式得到巴黎认可之前,也就是在《施莱尔马赫解读柏拉图》在柏林出版前,伯纳多特已经离开维也纳很长时间了。”


这首交响曲创作于1803-1804年间。接下来的故事是关于手稿标题页上的文字,一位见过手稿的人里斯Ries说,在手稿的标题页上除了写着“波拿巴”以及页面底部的“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外,就再无其它文字了。他还说:“我是第一个告知贝多芬,关于波拿巴宣布自己称王这个消息的人。他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即爆发了,说:‘他也只不过是个凡夫俗子,没什么了不起的。从现在起,他也将要践踏人民的权力为他的野心服务;他将要站在所有人之上,将成为又一个暴君!’”



还有另外一个故事,在宣布波拿巴去世时,贝多芬惊呼:“我在《英雄交响曲》里的葬礼进行曲乐章难道不正是对这个结局的预示吗?”樊尚·丹第Vincent dIndy不赞同辛德勒的论段,他认为贝多芬希望庆祝法国革命全面的大胜利。贝多芬以他的奉献精神而自豪:“这是属于人民的雾月”C’étaitlhomme de Brumaire,指法国雾月政变)1827年在维也纳拍卖会上,有贝多芬签名作品的手稿以3弗罗林,相当于10德国当地币卖出,从这份手稿上可以看出,在“大交响曲”(“Sinfonia grande”)下面有两个被擦掉的文字,其中一个显而易见是“波拿巴”; 在他自己的名字下面,贝多芬用大写写着几个字“为拿破仑而作”(“Written on Bonaparte.”


保罗·贝克Paul Bekker认为《英雄交响曲》并不是任何人的画像,这个作品,代表了他心中的人类英雄主义,他认为唯一与拿破仑有直接关系的只有第一乐章:“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


从车尔尼(Czerny)、巴尔托利尼(Bartolini)博士和其他人那里得到的陈述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第一快板乐章描述了一场海战;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是为了纪念尼尔森(Nelson)或阿伯克龙比(Abercrombie)将军等人的。毫无疑问,拿破仑,这位年轻的征服者,执政官,以及国王的敌人,不仅曾令贝多芬为他折服,柏辽兹、哈兹利特、维克多·雨果也被拿破仑的个人魅力打动;拿破仑作为一个独裁者虽然“不爱新思想,不容忍知识的独立”,但他却是“伟大的浪漫主义事业的第一人”。



 

这首交响曲于180412月,在洛布科维茨Lobkowitz王子的私人音乐会上第一次上演。贝多芬担任指挥,在第一乐章后半段上演前,他让乐团沉浸在悲痛中,制造出鲜活的开场气氛。180547日在维也纳剧院,在克列门蒂Clement举办的音乐会上,第一次公开演出这首交响曲。当时,由贝多芬指挥,曲目被称为“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的新升D大交响曲(A new grand Symphony in D sharp,献给卓越的冯·洛布科维茨von Lobkowitz)王子”。车尔尼记得当时有人从楼座上喊:“只要他们能停下来,我宁愿出更多的钱。”贝多芬的朋友断言这是大师之作。有人说,如果曲目能短一些会更好,也有人建议可以修改得更轻一些,更干净一些,或更统一一些。”还有人觉得此曲乃是“好”、“荒诞”和“厌倦感”的混合体。




180610月,《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在意大利发表。曲目的标题是——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还有一小段文字写道:“因为这首交响曲比一般的交响曲要长,因此建议最好在音乐会上,作为第一首或最后一首演奏,也可以安排在一段序曲或咏叹调后,亦或放在协奏曲后上演。如果演奏得太晚,会因为听众在欣赏过前面的曲目后,注意力开始疲惫,可能对此曲的演奏效果产生影响,造成无法达到作曲家预期目标的风险。”


第一乐章的主题中,专门标注了几个音符,这几个音符与莫扎特的《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安娜》(Bastien et Bastienne  K.50/46b德国小歌剧中的第一小节中的音符一样。《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安娜》是莫扎特创作的第一部德语歌剧,全剧只有一幕, 1768年写于维也纳,同年在维也纳花园大宅上演。由小提琴奏出主题和最后的发展部。这里还有一个副题,副题开始由各种木管乐器和小提琴演奏出一系列单独的段落。在悲伤的第二主题中,木管和弦乐交替出现。发展部最为精致,充满强烈的对比,富含新颖的构想。第一主题的头两个小节,圆号奏出主音上的主和弦,同时跟随着小提琴奏出的持续的降A和降B颤音,像是一些秩事的发展,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尾声显得特别的长。




《葬礼进行曲》乐章,很慢的柔板,c小调,2/4拍,第一小提琴以极轻微的音响(pianissimo e sotto voce)奏出主题,开始了这个篇章,其它弦乐以简单的和声为它伴奏。双簧管重复奏出主题,弦乐和木管乐器伴奏;然后弦乐奏出主题的第二部分。紧跟着,整个交响乐队一同奏响了发展部。第二主题用了C大调。不同的木管乐器交替演奏出各个乐段,弦乐奏出的三连音琶音充当伴奏。这个主题也是在向前发展的;弦乐以C小调奏出第一主题。最后是一段赋格形式的发展部,它与任何一个主题的联系都不太紧密。第一主题再现后不多久,弦乐器与铜管乐器以极强(fortissimo)的降A大调进入。这段插曲后还有另一段插曲,最后,第一小提琴以片段的形式奏出第一主题,低音提琴的拨弦,与双簧管和圆号奏出和弦一起为之伴奏。


丹第(Vincent dIndy)谈论到贝多芬在音乐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时,联想到职业军人的精神,作曲家把战争般的节奏应用到旋律中,并确立了此曲的进行曲形象。



 

《谐谑曲》,活泼的快板,降E大调,3/4拍。弦乐以轻轻的断奏,双簧管与第一小提琴一起奏响欢快的主题,马克斯Marx说,这是仿照的是奥地利古老的民歌。这个旋律是这段谐谑曲的基本元素。降E大调三重奏中包含了一段圆号制造出的狩猎景象,这被木管乐器或弦乐演奏的段落打断了。

 

《终曲》,极快板,降E大调,2/4拍。是一个主题,或更准确的说是双主题变奏曲。贝多芬十分喜爱这个主题,他把它用到了他的芭蕾舞剧《普罗米修斯的生民》(Die Geschöpfe des Prometheus)的终曲、钢琴变奏曲、作品35以及乡村舞曲中。几个小节的引子后,低音部带出了一段旋律,听起来像是一个独立的主题。开始的两个弦乐变奏是个复调。在第三变奏中,木管奏出的优美的第二个主题是与第一小提琴在竞赛。第四变奏是在第一主题下赋格形式的较长的发展部,这正与第一变奏的反题材形成对抗。接着的是G小调变奏,以及C大调上的第二主题。还有一个全新的赋格发展部,它的形式是倒置第一主题。速度转变为稍慢的行板,木管乐器奏出富有感情的第二主题,以整个交响乐队的合奏一直发展到尾声。交响曲在愉快的赞颂声中结束。


各地第一次演出情况:1814年,伦敦;1828年,巴黎(1815年的一次排练过程中,所有人在第一和第二乐章后都大笑起来;这样的事在几年后的另一次尝试中也发生过),音乐学院管弦乐团(Conservatory Orchestra);1834年,圣彼得堡;1860年,罗马;1878年,马德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贝多芬英雄交响曲赏析及视频播放
贝多芬系列四:英雄交响曲--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op.55
透过《命运交响曲》看贝多芬伟大的一生丨聆听百部伟大交响曲②
聆听17首关于交响乐诉说的故事
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第一乐章 爱丁格指挥844
贝多芬《英雄》(第一乐章) 第2347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